国家领导人关于严厉惩治侵权者的讲话>>> http://www.zuoxuan.net/YS/YS/2.asp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郭松民|回望1950年:不能不比较杨振宁和邓稼先 [复制链接]

1#
2017-02-25 11:04:01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郭松民
关于杨振宁教授重入中国籍,并正式成为中科院院士的事情,已经连续扰攘了好几天。  笔者前两天的文章《郭松民 | 回归祖国不容易呀!——评杨振宁耄耋之年重入中国籍》,也有读者和朋友留言,表示不能接受文中将邓稼先和杨振宁相比较的做法;也有人说杨振宁是很爱国的,不应求全责备、吹毛求疵;更有人直言感到失望。
  与此同时,舆论的焦点,似乎也逐渐转移到了对杨教授个人的评价上——一些人在讲他的学术成就如何巨大、在理论物理学界的地位如何无人能及、如何心向祖国,等等。同时指责对杨教授略有微词的人为“极左”,甚至不合逻辑的直接就问把杨振宁和邓稼先相比的人,能达到邓稼先的高度吗?
  凡此种种,令人五味杂陈。因此感觉有必要再写一篇,把问题讲清楚。

  没有人怀疑杨振宁教授的成就,也没有人怀疑杨教授自1971年夏天第一次访华(当时他还是美国公民)后,在学术及其他方方面面为中国做的事,这些都是事实,都值得国人尊敬和铭记。
  杨振宁教授之所以陷入舆论的漩涡,关键在于他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这一行为以及主流舆论所给予近似溢美的评价。没有这件事,就不会有争议更关键的还在于有邓稼先——这个杨振宁的同乡、中学、大学、博士同学——矗立在那里。
  有人说不要把杨振宁和邓稼先做比较,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孤立的谈论任何人和事都是无意义的,只有把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看他们如何选择,我们才能够做出最终的评判。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真必须说说邓稼先、钱学森这些人。邓稼先是1950年回国的,钱学森也决定1950年回国,但受到美国政府的阻挠,拖延至1955年才获准回到祖国。他们为什么都选择1950年?
  1950年是一个关键的年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近代以来一再被延宕的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可能性第一次出现在地平线上,这是百年未有的历史机遇。为了获得这一机遇,自1840年以来,已经有无数仁人志士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资料显示,到1949年解放时,登记在册的中共党员为300余万人,而自建党以来牺牲的党员,有姓名可稽者就达370万!
  工业化不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选择的,而是近代西方列强代我们选择的。他们用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南京大屠杀告诉我们:要么工业化,要么亡国灭种!当然,一切不愿做奴隶、不愿亡国灭种的中国人都选择了工业化。

  1950年,还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美国武力干涉朝鲜统一战争,兵锋直指鸭绿江,西方列强有可能再次通过武装入侵的方式打断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就像日本在55年前的甲午战争中逆转了中国通过洋务运动开始的工业化进程一样。
  这可能是中华民族最后一次实现强大的机会,难道还没有开始就要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吗?这是何等危急的局面?为了避免这样的结局,中国人民派出了自己最优秀的儿女组成志愿军,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献出了自己儿子!

  抗美援朝凸显了中国实现工业化的紧迫,没有时间了,真的!
  邓稼先、钱学森们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回到了百废待兴的祖国——三座大山已经被推翻,工业化的场地已经被廓清,土地上浸透了烈士的鲜血,他们就是要在这样的土地上开始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历史证明,他们没有辜负领袖和人民的希望。当他们含笑退出历史舞台时,中国已经有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了“两弹一星”,有了足以威慑任何可能入侵者的强大武力!
  回过头来看,邓稼先、钱学森们堪称中国工业、科技领域的开国元勋,他们和元帅、大将们一样荣耀,贡献也可以和他们比肩。由于邓稼先是在工作中受到核辐射而英年早逝的,我们甚至可以说他也是一位殉国的烈士。

  如果没有邓稼先,那么杨振宁教授就真的是通体灿然,白璧无瑕,但因为有了邓稼先,我们就不能这么说了。1950年,在面临究竟是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个人成功之前,还是把个人成功放在国家民族利益之前的选择时,他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杨振宁教授没有像邓稼先那样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时候就回归祖国。杨教授回来的时候,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其中的变化,熔进了邓稼先、钱学森们的牺牲,很可能也包括诺贝尔奖,以及其他种种人生得意的岁月。
  杨振宁教授没有在1950年回国,这对他本人可能是一个遗憾(他在听到中国核武器没有外国人参与后痛哭失声),但不是一个问题。爱国不分先后、不回国不等于不爱国、不回国不等于没有为国家做贡献——这些道理我们都懂。
  但是,我们心里要有数,无论如何,杨振宁教授都不能和邓稼先、钱学森们相提并论,更不能把杨教授说的比邓稼先、钱学森还要伟大。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吧:朱德元帅和傅作义将军都曾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朱德元帅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来率部队上了井冈山;傅作义将军1948年宣布起义。同样都是起义,能一样吗?把傅作义将军说的比朱德元帅还要伟大,恐怕也不合适吧?

  如果我们要想象一个理想场景的话,应该是:为邓稼先、钱学森们建起巍峨的铜像,在铜像前的广场上,在邓稼先、钱学森们的含笑注视下,欢迎杨振宁教授的回归,同时还要贴心的叮嘱一句“爱国不分先后,杨教授不必内疚。”
  现在可怕的是,在一片喧嚣声里,邓稼先的道路被默认为过于高蹈,而杨振宁的道路才是可行的,值得向莘莘学子们推荐的。
  问题是,我们能确定今后的中国道路尽是坦途吗?一旦祖国需要,我们还能找到邓稼先吗?

  一切问题都由此而起。当“把耄耋之年献给祖国很好,如果把青春献给祖国则更佳”的感叹,居然也变成政治不正确的时候,自然就导致议论纷纷。
  就笔者个人而言,小时候在看露天电影加演的“新闻简报”里第一次目睹了杨振宁教授的风采,真是惊为天人。后来上了中学,一直特别喜欢物理课,除了班主任是物理老师之外,想来也是受到杨振宁教授的影响——《参考消息》上介绍过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就。由于这些原因,我对杨振宁教授始终是尊敬的,今天依然如此。

  不过,只是有个小小的疑问。有评论说,假如杨振宁放弃的不是美国籍,还有那么多黑他的评论么?——其实,我倒想说,假如杨振宁放弃的不是美国籍,还有那么多护杨心切的舆论吗?对杨教授“弃美国而就中国”受宠若惊,这是不是正反映了某种心理弱势呢?
分享 转发
2#

占豪:杨振宁弃美国籍归根,该赞还是该喷?

2017-02-25 10:47:54  来源:占豪的博客  作者:占豪
2月21日官媒发布消息,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与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2000年图灵奖得姚期智教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中科院学部历史上首次有外籍院士正式转为中科院院士。  这个消息本来是则好消息,因为两位在各自领域都属于泰斗级的科学家同时加入中国籍成为中科院院士,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双喜临门,这样“国宝级”的科学家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当做宝贝来看,他们到哪里都会受到高度欢迎。两位泰斗级的华裔科学家同时归根,这除了他们个人愿望之外,更体现了我们国家现在的吸引力。而且,他们的行为能给国际上更多华裔科学家做了榜样,未来必然会有更多华裔科学家加入中国国籍,成为真正的中国科学家。
  然而,不幸的是,在互联网这个公众舆论平台上,大量网友对这一大好事好像不太买账,各种冷嘲热讽涌向了杨振宁教授。对此,占豪既感觉到意外也不意外。意外是因为,毕竟杨振宁作为华裔没有做过什么对国家不利的事,在过去些年反倒是为国家科学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不意外的是,基于过去些年民间舆论对杨振宁教授个人的看法,在这种时候突然爆发也能理解。
  针对网上嘲讽杨振宁教授的舆论,占豪(微信公众号:占豪)本不想多说什么,但很多战友发来私信问占豪对此的看法,所以这里就谈一谈也好。
  首先,对这种嘲讽的舆论占豪是表示“理解”的。此处所谓的“理解”并非认同,而是了解舆论产生的其来龙去脉,并对当前时代下网友心中的这种情绪表示理解。为什么这么说呢?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三个视角去剖析:
  一、中国人的价值观。
  在中国人心目中,对于身居要位的人总会以“圣人”的标准去要求,所谓“有德者居之”是也。中国人为什么有这样的思维逻辑?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古圣先贤都是这么要求自己的,所谓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杨振宁是世界顶级科学家,回国后中国政府、学术界都将其奉在了几乎是神坛的位置,给予了极高的礼遇。在中国老百姓心里,会有“你一个为美国奉献毕生心血的美国人”在中国凭啥享受这样的礼遇呢?你为国做了多大贡献?这是其一。
  如果只是上述,可能大家也只是稍有情绪,但随着杨振宁教授为国出力,这种情绪会很快平复并转为认可。然而,在上述情绪还未消失的情况下,另一件冲击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事情将杨振宁教授推向了“恶名化”,那就是他和翁帆的婚事。
  2004年11月5日,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在北京订婚,引发舆论惊诧。这事如果放在西方可能被传为佳话,但在中国却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相悖。在中国传统价值观里,你一个82岁的耄耋老人,都可以作人家姑娘的爷爷了,怎么能娶人家呢?这不是要耽误人家姑娘、占人家姑娘便宜吗?这种情绪在媒体的热炒下被放大,杨振宁教授自此陷入了巨大的公众误解中。
  二、强烈对比下的不平衡。
  在杨振宁教授身上,有太多的强烈对比,这些对比都勾起了公众内心巨大的情绪不平衡。
  与“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强烈对比:
  他与“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同乡、同学,两家不但是世交,两人更是最要好的朋友。在性格上,杨振宁机智灵巧,同学们称他是“机灵鬼”。邓稼先忠厚老实,绰号叫“邓老憨”。读书时,下课后杨振宁与邓稼先几乎形影不离。这两位志趣相投的同乡、校友,自青少年时代便树立起了远大的理想:将来事业有成,一定报效祖国!两个一起成长起来的卓越科学家,一个在1950年顶着压力回国,在艰苦的条件下将毕生心血投入到了中国核武器的研究之中,由于核辐射对身体的伤害,邓稼先62岁因癌症病逝,据说临终前承受了巨大痛苦,很惨!与同窗好友邓稼先形成鲜明对比,杨振宁教授将青春留给了美国,成了美国万人瞩目的科学家。与邓稼先相比,公众会认为两个人为啥有那么大的差别?当然,更大的区别是,为国做出卓越贡献的邓稼先早已逝世,而杨振宁教授则依然健在。
  人生最好时期奉献给美国与年老归国形成鲜明对比:
  杨振宁教授在人生最黄金的时期都在美国做科研,退休后才真正归国,这给公众的印象是“回国养老”和博名。事实上,八九十岁的人了还有何名利可博?这个年龄取得如此成就的人,对名利往往会看得很淡。
  82岁杨振宁与28岁翁帆的强烈对比:
  全世界人均寿命超过82岁的国家只有7个,中国人均寿命76岁,82岁在中国人的印象里已经是人近黄昏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杨振宁教授娶了28岁的翁帆,这个强烈对比太容易引发人心理的失衡。
  三、时代的局限性。
  中国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但由于中国近代的特殊历史因素,中国人在某些方面的容忍度依然是较低的。这不是中国人狭隘,而是时代决定的,毕竟中国有过百年凌辱的历史和长期落后于人,这使得中国人更有民族情绪。譬如,刚改革开放之时,谁要是染黄头发肯定被骂假洋鬼子,但现在染什么大家都见怪不怪了,就是杀马特也不会感觉碍眼。再譬如,上世纪90年代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何智丽改名小山智利代表日本队出战被普遍认为是“汉奸”行为,但今天当一些中国运动员再代表其他国家出战时,好像已经见怪不怪了。占豪(微信公众号:占豪)相信,如果杨振宁教授放弃美国籍的事情发生在10年后,对其嘲讽的声音肯定要少很多很多。
  综上,个人对一些公众的情绪是理解的,但却毫不认同。理由有三:
  一 、中国最大的传统价值观是包容。
  正所谓人无完人,在这个世界上,如果用圣人的标准去衡量,恐怕很难有几个人让人满意。所以,当我们衡量别人是,除非大奸大恶,我们要多一些包容的心,正所谓有容乃大。
  事实上,中华文化最大的特点正是包容。用什么包容?用心包容。
  杨振宁教授有做过对中国不利的事情吗?显然没有。杨振宁教授的研究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了吗?当然,他的研究成果为人类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客观上说,他的科研成果同样对中国有利。所以,他虽非圣人,但却是一个为人类科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他的学术成果衬得起他所得到的荣誉。
  所以,他没有为国做贡献这种观点显然是有些不客观的。更何况,自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返回祖国后,在过去的40多年里,他为国家的科研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虽然对国家科研没有奉献青春,但的的确确在晚年为中国科研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至于杨振宁教授与翁帆的婚事,首先那是别人的私事,外人本就不应说三道四。更何况,两人你情我愿,并非谁强迫谁,外人应该祝福才对。或许,正是因为这份感情才让杨振宁教授一直保持健康,并且持续为国家科研做贡献。一件从个人视角看是你情我愿的事,从国家视角是有利于国家科学发展的事,为何一定要用狭隘的世俗眼光去评判呢?
  一个在晚年为国家科学研究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的人,一个重新找到了幸福的人,哪怕我们不给他们任何祝福,也不对其有任何赞赏,可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嘲讽他呢?现在已经21世纪了,我们的心胸是否应该更加博大与包容?在占豪看来,至少在科研上应该给杨教授掌声,因为这掌声不仅仅是给杨教授的,更是在鼓励那些海外的科研工作者回国发展的。
  二、我们不能用“民族英雄”的标准去套一个科学家。
  很多人之所以对杨振宁教授有看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和“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对比。事实上,在占豪(微信公众号:占豪)看来,这种对比是非常不太合适的。
  邓稼先是什么人?他是为国家奉献毕生心血的民族英雄,他这样的英雄在中国近代凤毛麟角,他为国家的强大做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所以,邓稼先不仅仅是科学家,他是民族英雄。
  我们能用民族英雄是框每一个科学家吗?显然是不可以的。如果以民族英雄的标准来衡量科学家,那合格的恐怕没几个人,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有科学家是民族英雄就这么要求其他人,两者完全不具备可比性。如果用科学家的标准去衡量,杨振宁和邓稼先或许不相伯仲,但如果从民族英雄的标准看,一个是英雄是一个普通科学家。看待杨振宁教授,我们应该用科学的视角去看,而不应用民族英雄的框框去框。脱开民族英雄这个框架,相信再看杨振宁教授我们会真实和客观得多。
  我们当然应该为民族英雄喝彩,但我们也不应对卓越的科学家吝啬掌声,更何况还是一位在耄耋之年愿意继续为国效力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呢?
  三、二十一世纪,我们应自信地放眼未来。
  杨振宁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他之前没有任何人曾经获得过这个荣誉。虽然,相比原子弹爆炸,这个奖对中国的意义算不上太大,但在当时来说,这对增加华人科学家的信心是有巨大帮助的,对增加更多华人投入到科研中去是有帮助的。所以,我们要承认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代意义。虽然,他是在美国拿的奖,但间接也是在为国做贡献。
  更何况,某种程度上说,杨振宁就是美国现代科学研究的“活化石”,他回国对中国科学研究的体系建设有巨大意义,他能把他在美国这个科学最发达的过度所积累的科研经验、对科学体系的理解传授给中国科学界,这能大大提升我国的科学研究效率。更何况,他还是相关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他的引导一定会帮助中国在他研究的领域获得大发展。

  二十一世的中国要发展,不但要自己培养人才,也要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外华人和外国人到中国发展才能更快地推动中国发展。在科学领域,中国在很多方面还落后于西方,此时中国更应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吸引海外人才。政府近些年来的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制定的吗?而杨振宁教授恰恰也是在做这样的工作,包括姚期智教授在内的多位顶尖科学家都是在他的影响和引荐下回国的。而这一次重归中国籍,一定会刺激不少海外华人科学家回国发展。
  现在已经二十一世纪了,我们应该有包容世界的胸怀,我们更应该有放眼未来的思想。对于卓越的人才,只要愿意为国做贡献我们都应鼓掌欢迎。这应该是一个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大国心态!
  今日新财迷占豪简评话题
  占豪每天都在“新财迷”微信公众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每日政经速递》栏目对当天新闻的头条热点进行分析点评。
  今天头条:报告称中国已确立顶级军火供应国地位 亚太军备竞赛持续
  当今世界,不仅大国不断增加军费,各地区小国也在增加军费,譬如中国周边、中东很多国家的军费都在快速增加,中国军备出口过去5年里比之前5年增长了74%。那么,各国为何不断推进军备竞赛?为何中国军备越来越受欢迎?各国购买军备首先考虑什么因素?请看最新占豪在“新财迷”微信公众号的分析点评。
3#

为什么这么多人讨厌杨振宁?

2017-02-25 09:48:25  来源:这里的人们静悄悄  作者:网友
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当选了中国中科院院士。在这大国崛起的关键时刻,为美帝服务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杨振宁先生终于弃暗投明,回归祖国,应该是振奋人心的好事一件,怎么网上却是一片对杨振宁的嘲笑和咒骂呢?这话风明显跑调走样。连一向洞察天下的环球时报也懵了,说“一些人持续攻击杨振宁,这太奇怪了”,而某著名公众号更是直接把老百姓反对杨振宁和阴谋论挂钩,直言反对者别有用心。

  其实在与翁帆结婚以前,杨振宁一直是中国的香馍馍,官方青睐,民间追捧,中国第一个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啊,光芒万丈亮瞎我眼。但自从2004年82老翁娶了28小妹,杨老先生在民间一下就成了臭鸡蛋。
  第一股反杨势力可称为“伦理派”。杨振宁与翁帆携手,被民间舆论称为“不伦之恋”。不难理解,80多岁的老头子娶了个孙女辈的小妞,这在两性关系上一向保守的中国很难受人待见。那阵子是说什么难听的都有。好在杨老先生受了多年美国教育,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个人性福问题上十分坚定,心理承受能力很强。众人骂了一阵感觉无趣,也只好咂咂嘴了事。但众多“伦理派”从此再也看不上这个大科学家了。诺奖算个屁,国人大凡总是道德第一的。
  另一股反杨势力,可称为“爱国派”。“爱国派”看不上杨振宁,是因为有两弹元勋邓稼先摆在那儿做对比。杨与邓是同乡加朋友,还是西南联大的校友,又先后赴美留学。邓稼先1950年一拿到博士学位就回国了,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造出了原子弹,还因此得了癌症,死时刚60出头。这个“原子弹之父”一辈子两袖清风,家徒四壁,读过他故事的人个个垂泪,感叹苍天没眼,世道不公。杨振宁1948年就拿了博士学位,一直留在了美国,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一辈子功成名就。临到垂垂老矣,干不动了,回中国来了。回来干啥?四处沽名钓誉,一会娶小媳妇,一会别墅养老,捞好处罢。

  更让人搓火的是,杨振宁回国后,总把“爱国”挂在嘴上,把自己打扮成超级“爱国者”,说自己当年没回来,是因为美帝不让回。这就让“爱国派”更生气了。邓稼先拿博士学位都比你晚,怎么都回来了?钱学森和其他许多人不都回来了么?你得了便宜还卖乖,什么好处都想占,装什么装?
  我觉得,回不回国本来是各人的自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自然会有不同的选择。问题在于杨振宁硬要装逼,把自己打扮成崇高的“爱国者”,就不能怪别人扔臭鸡蛋了。
  在“伦理派”和“爱国派”之外,还有许多人包括我,既不厌恶他娶小媳妇,也没垢病他不爱国,却依然对他十分反感,为什么?
  因为觉得杨振宁人品不正,爱装,不真诚,还老说谎。你唯利是图也就罢了,却老爱给自己贴金,假装崇高,让人倒胃。这类反杨者可称之为“人品派”。
  暴露杨振宁人品问题的,首先是他和李政道闹翻那桩弄得全世界沸沸扬扬的公案。
  两人一起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论文是李政道排名在前,杨振宁排名在后。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通知上也是李先杨后。但参加颁奖仪式前杨振宁以自己比李年龄大为由,要求自己走在前面先上台领奖(先上台的夫妇可以和国王并列)。李一开始不太同意,杨又让自己老婆找李的老婆说情,最后李政道被迫同意让杨振宁上位,自己“退居二线”。到1962年5月,两人又因为获奖论文的排名问题闹到公开决裂,都说自己在获奖创见中贡献更大,最后闹成科学界的丑闻一桩。德高望重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原本对这两学生都很欣赏,也对他们倾注了很大心血。见他俩因为排名问题闹成这德行,大失所望道:“李政道应该不再做高能物理,而杨振宁应该去看精神医生!”

  李政道  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曾就此事当面向李政道道歉:“是振宁不对,振宁对不起你。”杨父死后,杨振宁就说他父亲从未说过这话。没想到当时在场的一位中国科学院的主任仍在世,这位主任证明杨父说过,是杨振宁说谎。
  有些人是科学家,却缺少科学家应有的操守。因为种种原因,说话做事不依据事实。杨振宁2004年一回国定居,就大拍教育部门的马屁。在国内都在批判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严重后果时,杨振宁却大吹中国高等教育水平高:“从教育年轻人的角度讲,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他还说清华北大的本科教育比哈佛麻省理工都好,是“世界一流”。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胡说八道。你这么有名望的人为了某种原因随口乱吹,影响太坏。同在清华的著名教授丘成桐实在忍不住,出声驳斥了这个谬论,告诫大家别受误导。

  年轻力壮时不回国也就算了,耄耋之年路都快走不动时回国养老,却高调声称是要“为中华民族做出更大贡献”,说得那么好听,那么冠冕堂皇,当国人都是傻瓜么?
  杨振宁在科学有杰出成就不假,但科学上的成就,并不是人品的当然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么多人对杨振宁反感,说明杨振宁做人实在非常失败。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trl+Enter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