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离统一全国只差一步?却犹豫不决,终致失败
---人文历史载
导读: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平南王尚可喜向康熙请求归老辽东,由他的儿子尚之信代之镇守广东,康熙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决定撤藩。天下财赋,大半耗于三藩,三藩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对中央政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康熙决定扫除这一威胁。谁知,平西王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也要求撤藩,以试探朝廷的意向,满清统治阶层围绕是否撤藩展开了激烈讨论。
吴三桂离统一全国只差一步?却犹豫不决,终致失败
其中,大学士索额图、图海等绝大多数大臣反对撤藩,而只有少数人主张撤藩,包括兵部尚书明珠、户部尚书米思翰等人。康熙觉得撤与不撤,吴三桂早晚都会造反,所以果断地下令撤藩,派侍郎哲尔肯、翰林院学士傅达理去催办撤藩事宜。
吴三桂离统一全国只差一步?却犹豫不决,终致失败
1673年,吴三桂杀掉了云南巡抚朱国治,发布了讨清檄文,自封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将头发又蓄了起来,易衣冠,挑起了三藩之乱。与此同时,吴三桂还致书其他两藩、台湾的郑经以及四川、贵州、湖广、陕西的一些将领,让他们群起而响应。当年,吴三桂就出兵占领了贵州,之后全国形势发生了骤变,吴三桂兵锋迅速地推进到长江流域,靖南王耿精忠与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也发动了叛乱,广西将军孙延龄受吴三桂胁迫而叛变,台湾的郑经也出兵进入福建广东地区,就连陕西提督王辅臣也叛变,占领了西北重镇兰州。康熙十四年,蒙古察哈尔部亲王布尔尼也兴兵作乱,自称明朝“朱三太子”的杨起隆在京城作乱,大清的全国统治看似就要岌岌可危了。
吴三桂离统一全国只差一步?却犹豫不决,终致失败
但是,弱冠之年的康熙却十分沉稳睿智,他仔细分析了局势,将重点打击对象锁定在了吴三桂身上,停撤其他两藩。而吴三桂在一片形势之下却犯了糊涂,康熙十四年,吴三桂在打到长江南岸之后却停止了北上,要求与清廷划江而治,同时派军队与靖南王耿精忠会合于江西。于是,康熙有了难得的喘息之机,三个月后,康熙经过精密部署,八旗军队与绿营兵开始了反击。
吴三桂离统一全国只差一步?却犹豫不决,终致失败
康熙派大将岳乐与向善猛攻湖南,由于吴三桂的兵力已经分散,所以他感到渐渐不支。为了振奋手下士兵的士气,吴三桂于康熙十七年三月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但是吴三桂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五个月后,吴三桂就病逝了。吴三桂死去之后,叛军的形势急转直下,靖南王耿精忠与平南王尚之信相继被打败投降,郑经也被打回了台湾,西北的王辅臣也被镇压下去。
吴三桂离统一全国只差一步?却犹豫不决,终致失败
在随后镇压吴三桂之孙吴世璠的过程中,天津总兵赵良栋(曾在《鹿鼎记》中出现过)发挥了重要作用,康熙二十年,在他的带领下,清兵攻入了云南,吴世璠被迫自杀,吴三桂被掘坟扬灰,下场甚是凄惨,不得不令人唏嘘,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以清军的胜利而告终,对清朝随后解决其他边疆问题奠定了基础。
吴三桂离统一全国只差一步?却犹豫不决,终致失败
通过三藩之乱,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满清八旗军队的战斗力在下降,一些八旗将领甚至贪生怕死、畏首畏尾,而绿营兵的战斗力有了很大提升,像张勇、赵良栋等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失败的一方,吴三桂原本是有机会夺取全国统治的,然而他却走错了一步,贻误了战机,如若他当初继续北上,攻下京师并非不是没有可能的,只能说当时的历史最高舞台不属于吴三桂,而吴三桂却因为他的多次投降与反叛被钉在了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
----人文历史载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