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关于严厉惩治侵权者的讲话>>> http://www.zuoxuan.net/YS/YS/2.asp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迷信? [复制链接]

1#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前言:关于科学和迷信的问题,关系到科技发展的前景和方向。直接关系到政治经济的前途,和社会文明。科学创造,是为地球为人类服务的,科技越来越发达,首先应该让人们越来越幸福,社会越来越文明,政治越来越清明,政通人和,环境高雅出是。为什么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犯罪越来越严重,战争的威胁越来越频繁,天灾人祸越来越严重呢?
这就需要人们对科学做出一番认真的思考,怎样看待科学,科学与真理的关系?科学与客观规律?
左旋科技于1999年公司建立以来,就一直提出科学有二大类,一类是合符客观规律的科学;另一类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科学。

我们提倡发扬合符客观规律的科学,科学和生产的目的,在于不断纠正违背客观规律的事物,以顺应客观规律,使地球和人类变得更加美好。
经过作者授权宫老师 发表的这篇文章,对于当前,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过程中,正确把握方向,很有价值。
同时,希望读者阅读以后,把意见、看法、评论,反馈我们,我们尽量跟发。
【左旋编辑,联系1622860191@qq.com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迷信?  作者:宫老师

引言
科学从文艺复兴以来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科学带来了高效率和巨大财富,但是人类的种种危机却没有缓解。有人认为这不是科学本身的问题,是人的性恶问题,但是从认知学看来,科学本身也存在问题,这就是科学的思维方法问题,批判科学思维方法的弊端就是认知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这种批判,绝不是彻底否定,而是指出它的不足,这就是对科学迷信的批判。
科学≠真理,科学离真理有十万八千里,把科学误认为真理,就属于迷信。中国人对西方发迷信,在文化逻辑上源于对科学的迷信。
不破除科学迷信,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就建立不起来。
什么是科学迷信?科学本身有破除迷信的作用,但同时又产生新的迷信。以为科学就是真理,求真理必须用科学,这是一个思维误区。
什么是科学?
科学迷信
科学是反对迷信的,但科学搞不好,本身也会成为迷信。
科学有四个内涵
科学这个词是人们常用词,一用到这个词就会和正确相联系,其实科学是科学,正确是正确,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科学这个词至少有四个内涵,分析起来虽然这些内涵有正面的意义,但负面的意义也不可忽视,忽视了他的负面意义也会堕入迷信。
科学的四个内涵是:
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
科学知识
科学机制
分别说说,先说科学精神。这是科学内涵中最具活力的东西,不断的探索,反对僵化和静止的态度,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断细致深化。不迷信前人,不固守已有的结论。勇敢、冷静的前行,这些就是科学精神。
伽利略用试验方法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的力学说法,哥白尼,布鲁诺推翻了亚里斯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这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本质上是革命精神,不迷信权威,不迷信已有的知识结论。
科学精神从本质上说也是革命精神,现在所说的创新精神也属于科学精神。西方的科学精神,首先是冲破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牢笼。哥白尼不敢发表“日心说”,而布鲁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却遭到了“火刑”。
科学方法
这个问题需要分析,广义的讲,凡是不断的用实践检验、修正理论的方法都应该是科学方法。
狭义的讲科学方法是指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的结合,出处是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写了《工具论》一书,15世纪培根写了《新工具》一书。西方科学界认为这两本书奠定了科学方法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是逻辑方法(形式逻辑)的理论奠基者,培根是实验方法的理论奠基者。
科学方法强调把人对世界的认知要上升到理性和理论层次,如果只停留在经验层次就不具有完全的科学性。
科学方法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分领域,分科的研究世界。这就更需要分析了,分科有分科研究的好处,就是可以细致深入的探讨,但问题也发生在这里,世界是整体的,把世界认为的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和科目,这就破坏了认知的整体性,对世界认知就必然会发生偏差,不同领域的专家会打架,相同领域的专家也会因多种原因发生争吵,这和盲人摸象的争吵本质是一样的。
因此分科研究的方法是有严重问题的,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多次提出这个问题,至今人们也还没有真正解决。
就逻辑方法而言,形式逻辑只是逻辑的一种,它只解决因果关系和类属关系。但现实世界远比这两种关系更为复杂,如辩证关系,全息关系等。形式逻辑只反映现实世界浅层的内在联系,不能解决现实世界关键的、深层的联系,问题都不是形式逻辑所能解决,这就是形式逻辑的局限性,也是科学方法的局限性。
这里我们有必要再一次的引用恩格斯的论述,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说:
“因此,精确的自然研究只是在亚历山大里亚时期256的希腊人那里才开始,而后来在中世纪由阿拉伯人继续发展下去;可是,真正的自然科学只是从15世纪下半叶才开始,从这时起它就获得了日益迅速的进展。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各种自然过程和自然对象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400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做法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宏大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从运动的状态,而是从静止的状态去考察;不是把它们看作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从活的状态,而是从死的状态去考察。这种考察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

…………………….

“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①。在他们看来,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就不存在;同样,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身又是别的东西。正和负是绝对互相排斥的;原因和结果也同样是处于僵硬的相互对立中。初看起来,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来说似乎是极容易理解的,因为它是合乎所谓常识的。然而,常识在日常应用的范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碰到极为惊人的变故。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依对象的性质而展开的各个领域中是合理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迟早都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会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记它们的生成和消逝;看到它们的静止,忘记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在这个领域恩格斯还写了《反杜林论》,列宁写了《辩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两部著作都是唯物辩证法对科学界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批判。杜林也好,经验批判主义者也好,在整个科学界不是个别现象,恩格斯和列宁的批判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这个普遍意义包括现代科学。
科学的盲点
对象的盲点  
科学在认知对象上存在大量的认知盲点。
科学的认知对象只能是那些具有稳定状态的事物,对于非稳态事物科学无能为力,但现实是世界存在大量的非稳态事物。
中国的孔子有个戒律,叫不言怪力神。怪力神就是非稳态的怪异事件,不言怪力神不等于否认怪力神,他不言是他知道自己说不清楚,说不清楚就不说。这种态度是值得尊敬的。不像有的“科学家”,对自己说不清的事情就一概否认其存在。
而且中国古代有专讲怪力神的书,书名就叫《子不语》,专和孔子作对。还有神仙传搜神记等。清代的才子纪晓岚写了《阅微草堂笔记》,搜集了600多个他认为实际存在的怪异事件。
怪异事件不只是中国古代有,西方古代也有资料表明和中国古代是一样的。人类的迷信思思想和怪异事件的发生相关。科学解释不了许多怪异事件,这是科学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对于怪异现象,佛家和道家也不一定都能解释清楚,但都能平心对待,不象科学界一遇这种情况就无比纠结,生怕这些东西否定了科学。

***  ***  ***  ***  ***
插曲:1
当年,法国的大科学家哲学家笛卡尔就大动肝火的处理了一个叫麦斯麦的民间智者,虽然麦斯麦的学说本身有问题,但他的发现却启动了一个新的领域,就是现代心理学。可是现代心理学却很少提及此人,这也是一种学术偏见。
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这样能那样的失误是正常的,发现失误纠正过来就是了,不必对本人大动干戈。
既然是一个过程,僵化和独霸的态度都是立不住的,现代的科学已经走到了“立不住”的悬崖。
为了理解这一点,请参考阅读: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
***  ***  ***  ***  ***
插曲3
我有时告诫身边朋友,不要读道德经,因为道德经是老子写给修道者的,不修道的人是听不懂的。
如果你是哲学家,是历史学家、是文学家,是逻辑学家,你还是听不懂,因为你不是修道者,你没有那个切身的体验。
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逻辑学家(包括汉儒)翻译的道德经都不是老子的本意,如果是修道者翻译,也许才靠近老子的本意。
插曲4
荣格是最具创造力的心理学家,但却为科学界所质疑。如果你关注他的背后都发生了什么,就会发现他的研究方法包容了中国易经的思维和藏秘的思维方法,他还到原始部落去调研了原始人的思维方法,这些都是科学界根本无法理解的,就连他的师父弗洛伊德都不能容忍他。由此可见现代科学的狭隘性和排他性。
***  ***  ***  ***  ***

方法的盲点(逻辑的偏执,分析综合,混沌到清晰,自省和体悟)
科学方法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只是逻辑方法的其中一种。数学是形式逻辑的细化。如果说整个逻辑是座冰山的话,那么形式逻辑只是冰山的一角。
在认知学的视角中,形式逻辑被称为侠义逻辑,整体逻辑被称为广义逻辑。现在我们知道的广义逻辑有:
形式逻辑
辩证逻辑
全息逻辑
兆相逻辑
概率逻辑
人类认知方法除了广义逻辑外还有非逻辑悟性。
广义逻辑问题,先放下,这是个专门的话题。
钱学森认为,思维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逻辑思维,一种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兆相逻辑有交集。
概率逻辑在20世纪后半期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社会学中更是如此,但不叫概率逻辑,叫概率与统计。
形式逻辑本身的局限性
以前我们说过,形式逻辑反映了事物的因果关系和类属关系。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侧重反映了类属关系,藏秘的五明学中的“因明学”也是逻辑学,侧重反映事物的因果关系。
类属关系是有相对性的,林耐的物种双明名分法是类属关系的运用,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这种方法的不足,这部分内容读者可以自己去阅读。我要说的是在现实中,我自己感觉到的问题。我是搞过多年图书资料工作的,用的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仿造美国杜威图书分类法的。我们用中图法时常常感到两难。中图法有22大类,有些图书分到哪个大类不明确。例如,N大类是科技总论,分到这个类的有些书看起来分到B大类也可以,B大类是哲学类。有人认为,这是分类人员的水平问题,当然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但从认知视角看,这是逻辑本身的问题,有许多书,甚至是专业书,在分类上具有“交集”的性质,这样的书在归类上很困难,但又不能归到Z 类,Z类是综合类。
这是类属关系,再说说因果关系。
形式逻辑对有清晰因果链的事情可以用,有些互为因果的关系用形式逻辑就无法说清。
例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种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形式逻辑是无法说清楚的,只能用辩证逻辑。
但现实是,绝大多数的自然科学家,社会学者只熟悉形式逻辑,不熟悉辨证逻辑,甚至不承认辩证逻辑。
这也正象列宁所说,形式逻辑好比初等数学,辩证逻辑就像高等数学。
把“初等数学绝对化”,这正是现代科学所造成的迷信。
这种情况可以证明,形式逻辑本身是具有局限性的,用这种有局限性的方法去认知世界哪能不出问题。
以上是谈逻辑问题,科学的另一个支柱是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是人类的认知活动,但不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全部。从哲学上讲,人类认知活动的整体叫实践,也就是说实验只是实践的一个子项。毛泽东认为,人类的实践主要有三项,实验只是其中一项。在西方实验是神学家先搞起的,东方的工匠、炼丹家都搞这种实验,后来才有科学家的实验室实验。在生产领域农民的实验,在工匠系统,这种实验从来就没有间断过。
中国古代有一批“修道者”,以自己的身体为“道器”进行“实修”。佛家的修炼者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些人类认知活动都是科学实验所没有的,这些领域也是科学的认知盲点,如果科学无视这些人类的认知活动,那只能是科学本身的狭隘性。
这种科学本身的狭隘性也就造成了科学迷信的基础,科学在历史上起到破除迷信的进步作用,但由于他的自大和僵化,又造成了新的迷信。
混沌和清晰
人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混沌到清晰。宇宙的演化过程也是这样,千字文开首几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晨宿列张。说的是宇宙演化是从混沌到清晰,从无序到有序。天体物理学家斯提芬霍金的《时间简史》也告诉我们,宇宙初期也是混沌状态,没有原子,只有比原子更微观的粒子,之后才产生了原子,分子,直到有生命特征的大分子出现,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世界。
科学的发展也是有混沌到清晰的过程,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什么东西走到极端后有走向反面,稳态和有序也是如此,有序和稳态的过分发展就会出现僵化或腐败,科学的发展也是如此。
科学的格式化(僵化)
三大检索论文: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所收录
这是美国的搜录检索标准,按照这个标准,佛门的论文,易经的论文,黄帝内经的论文,道德经的论文、中医的论文等等能被收录吗?

科学知识问题
这里所说的科学知识是指15世纪以来科学界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稳定期有革命期,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对此有精彩的表述。在这些知识领域内部,不同看法也多有争论,从进化论到遗传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无不如此。
西方还有一门学问叫科学学,就是关于科学的科学。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很像是同个领域,都是对科学本身的考察和反思。科技史和科学方法论都属于这个领域,这种提炼总结和梳理带有哲学的意味。
这个科学知识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分科,分科的每个领域只关心领域内权威的声音,对外行领域在本领域的声音毫不在意。
就连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在看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草稿时,都有“不屑一顾”的情绪。
不仅如此,之后的许多科学家都批判恩格斯的学说,其实,从认知学视角看,恩格斯的思维方法远远高于那些个科学家,若果用陈涉的话来讲那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关于科学知识体系问题,钱学森有自己的表述模式,很有参考和启发意义。
科学机制的问题
科学机制是指科学的组织机制,测评机制等。
这种机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经常有变化。科学机制常常就有双刃剑的作用,既有推动科技发展的作用,又有压制创新的可能,甚至这种机制本身也存在僵化腐败的情况。
美国的布罗德 韦德所著《背叛真理的人们》一书,就揭发出这个科学机制背后的种种黑幕。
西方是这样,我们国家科学界有没有这种情况,不得而知。但是多年前发生的
徐荣祥事件
张颖清事件
就可以看出,科学界打压科技创新的事件时有发生,当然徐荣祥和张颖清的理论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就是这样简单粗暴的一棍子打死,这本身就违背科学精神。
尤其是近几年前,汉奸学者围剿中医的事件,更是科学界的丑闻。
其实,我们中国人也常常陷入西方话语体系的陷阱,西方说我们中医不科学,我们偏偏说中医是科学,西方说我们的易经不科学,我们偏偏说易经是科学。在我们使用他们的话语体系的时候就已经落入了他们布下的陷阱,我们自己在理念上就已经把真理和科学等同起来了,这就是科学迷信。
中医和易经,包括黄帝内经都是超越科学的智慧,他当然不能等同于科学了,科学只是人类智慧的一个“子项”,并不是人类智慧的全部,更不能等同于真理。如果这件事我们想通了,就不会纠结“科学” 二字了。

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这是毛泽东的伟大论断,这个论断也适合主流科学界和民间智慧达人。
苏格拉底
六祖慧能
耶稣
默罕默德
富兰克林

在科学界内部有不同流派的斗争,甚至有象共产党内的两条路线的斗争。我们可以举出两个经典的案例。就是当年的唐山地震和海城地震。
唐山地震死了20多万人,海城地震基本没有死亡人员。
汶川地震的伤亡很大,那时我查了唐山地震和海城地震的资料,很吃惊的发现,这完全是不同的科学路线所造成的差别。
唐山地震的主报科学家是个从德国回国的女科学家,这人还在世,但无人追究她的科学责任,因为她的思维方法和规范完全符合传统模式,她压制了下层地震预测人员唐山有大震的预报。而在百里之遥的一个县级领导,听信了这个人员的预报采取预防措施,结果无一人伤亡。
海城的地震由于事先有预报,积极采取措施结果也是无伤亡情况。辽宁的地震预报系统采取群测群报的网络模式,各地群测网把测的的结果报给地震预测中心,由预测中心发出地震警报,当时辽宁的负责人是毛远新,他大胆决定,动员晚上已入户的群众退出家门,不长时间,地动山摇地震如期来临,这时脱险群众都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海城地震的预测成功使西方地震界和科学界大为震惊,称为奇迹。
我在想,如果汶川地震前四川有象辽宁那样的群测群报的网络系统,也就不会有那样大的伤亡。
但令人气愤的是,那些失职的科学家不但不为自己的失职感到耻辱,反而用西方的地震不可预测论为自己辩护,如果地震不可测还要你们这些科学家干什么?
那些带着科学家桂冠的人,如果连起码的人格都没有,那我们怎么信任他?
由此我想到一位叫寒春的美国女核物理科学家,当她知道她参与研究的领域被用来制造原子弹后就毅然退出这个领域。来到中国改行搞起了农业机械,大家可能都知道她就是阳早的夫人。
这才是一个真正科学家的尊严。
科学是个好东西,就像初等数学是好东西一样,但是如果把初等数学说成是终极真理,这就荒谬了,这就是科学迷信。
科学迷信的现实危害。
商业集团把自己的商品用科学的大旗包装起来向大众推销,利益集团把自己的利益用科学包装起来向社会推销。
教育,健康,企业管理等领域用科学的幌子欺骗大众。
西华文化打着科学的旗号批判中医,批判易经。打着科学的旗号推销西方管理学说,打着科学的旗号推销转基因产品。
现在有两大反动思潮泛滥,一个是科学迷信,一个是伪国学。
科学迷信是西方文化奴役中国文化的武器,伪国学是封建文化奴役大众的武器,认知学就是要向这两个反动思潮作斗争。

今天就说到这里,如果各位能理解什么是科学迷信,并且能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去破除它,那就是我感到欣慰的事情。
谢谢各位!

我们说科学方法的局限性并不是否定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最积极的意义在于破除迷信,但如果意识不到科学方法自身的局限性,同样也会陷入科学的迷信。

要想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就必须以比科学更广阔的视野去观察、去行动。认知学说到底是什么?是一场实质层面的文化革命,是对西方文化的再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
认知学是雄视科学,而不是膜拜科学。
中国对西方的再超越,只能从文化开始。社会主义的马列毛已经在哲学上超越了西方,下一步的超越就是从深层文化开始,这就是认知学。
其实,我也没有太大的学问,只是看清了大局,看清了方向就去行动。人们不是看清了所有的细节才开始行动的,而是先看清大局,看清方向就可以行动了。绝大多是的细节是在行动中才看清的,而且往往付出血的代价。这就是先整体,后细部的思维方法。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

大众用行动破除科学迷信
科学迷信的社会后果
专家学者对学术的垄断,这种垄断造成社会灾难
徐荣祥事件
张颖清事件
医学界对中医的围剿
唐山地震和海城地震的明显对比
破除科学迷信是全人类的文化革命
恩格斯和列宁对这个问题的贡献
佛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中国古代智慧对思维方法的精粹凝炼。



作者:宫老师 (作者授权发表于左旋论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附件:
注:
张颖清含冤辞世编辑2004年10月20日,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张颖清教授不幸逝世,在科技教育界引起强烈震动。张颖清去世后,当年在国家计委主要从事科技计划管理工作的严谷良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任振球等6名老科技工作者联名写信说:1995年4月3日《中国科学报》发表了由一位院士推荐的“对全息生物学的质疑”的文章,此文作者是山东肥城矿务局职工医院的一名医生,他并不了解全息生物学的内涵,质疑文不对题。张颖清写反驳文章,该报不给发表。学术上有不同意见本还无碍,纵有欠缺之处也应允许在实践中去完善,但在国家科技主管部张颖清与夫人门尚未对此课题作出评议认定、科技界也未展开学术研讨或证伪的情况下,1996年10月出版的由何祚庥院士主编的《伪科学曝光》一书,竟然将“对全息生物学的质疑”一文收录其中,以极不正常的方式将全息生物学打入伪科学之列。此后,张颖清的命运急转直下,全息生物学在学术上遭封杀,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被取消,研究经费无人支持,申请评奖无处受理,一些大学的全息生物学课程也被停开。更让人痛惜的是,由于学术生存权得不到保障,张颖清积怨成疾,身心俱毁,从2000年起肺肝病变,胸腔积水,久治无效,含冤病逝。2005年10月20日,即张颖清教授去世一周年之际,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会议室内,一场题为“张颖清事件的反思”在此召开。会上,科学打假的个人方式遭到了专家的猛烈抨击。一时间,何祚庥、方舟子等科学打假先锋人物被抛到了风口浪尖。随即,方舟子在自己的网站上贴出帖子予以回复,方舟子呼吁人们“当心有人借张颖清之死为伪科学喊冤”。一场关于科学打假的争议再次引发了媒体和网络的热烈讨论。



【左旋编辑,联系1622860191@qq.com
分享 转发
TOP
2#
TOP
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