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联合体欢迎合作,同时欢迎选择左旋名字和图形标志,通过左旋授权正确使用!!坚决反对盗版剽窃不劳而获!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不容忘记!中国驻南使馆被炸20年祭 [复制链接]

1#
2019-05-08 09:26:17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垦迪
  “我们不相信这是‘误炸’”  20年来,每逢清明节和5月7日都会有中国人和塞尔维亚人自发来到被炸中国使馆旧址,也就是目前在建的中国文化中心所在地,悼念当年在轰炸中遇难的3位中国记者——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和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当地时间5月7日上午,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陈波带领使馆成员、中国驻塞媒体以及当地华侨华人、中资机构、留学生代表,来到被炸使馆旧址,举行隆重的悼念仪式。贝尔格莱德市政府、塞尔维亚劳动部、塞尔维亚记者协会等单位的人士参加了悼念活动。
  

  轰炸中牺牲的3名烈士(左起依次为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  悼念活动现场,在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塞尔维亚分公司担任翻译工作的博雅娜告诉记者:“当年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时,我还是个9岁的小女孩,我不明白北约为什么要轰炸我们?!我也不明白北约为什么要轰炸中国的大使馆?!从小我就知道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很幸运能选择中文作为我大学的专业,现在中国仍在大力帮助我们,我也很高兴能为中国公司工作。我觉得中国一直是塞尔维亚的朋友,我们关系也越来越好。”
  

  当地时间5月7日上午,中塞双方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仪式,悼念在炸馆事件中遇难的3位中国记者。垦迪摄  “我到现在都不能相信当时发生的一切!战争阴影笼罩我们,北约开始轰炸南联盟。”塞尔维亚政治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伊沃娜·拉得瓦茨博士向《环球时报》记者回忆起20年前的亲身经历。1999年春,伊沃娜还是贝尔格莱德国际政治学院的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当年从3月24日开始,北约轰炸南联盟78天,这78天成为她生命中最黑暗的一段日子。谈到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她说:“我很怀疑世界到底是怎么了——北约对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驻外使馆进行军事打击,真的是不可思议!”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5月5日刊文,一面老生常谈“美国轰炸大使馆不是挑衅中国”,一面长篇讲述当时“中国的抗议一浪高过一浪”。20年来,美国方面一直宣称该事件起因是“误炸”,但这个理由很难让人接受。
  谈及20年前的炸馆事件,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巴比奇教授仍难掩失望和愤怒。巴比奇教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轰炸一个国家的大使馆就如同侵犯其领土,这简直太荒唐!塞尔维亚人对该事件的定性从未改变,它无疑是对一个友好、文明国家的一场袭击。”塞尔维亚与金砖国家合作组织的负责人约万诺维奇告诉记者:“空袭期间大家都睡不好,当有朋友5月8日早上4时给我打电话说中国使馆被袭击时,我非常吃惊。中国是南联盟的好朋友,看到好朋友被袭击,我们的心情是非常悲痛的。后来美国方面说是‘误炸’,我们塞尔维亚人谁都不相信这种说法,直到现在也不信!”塞尔维亚南通社援引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近期接受采访时的话说:“北约轰炸中国使馆的事情是意外吗?我不这么认为。”
  

  当地时间5月7日上午,中塞双方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仪式,悼念在炸馆事件中遇难的3位中国记者。垦迪摄  塞尔维亚人无法忘记20年前黑暗的78天,今年已举行数场悼念活动。3月24日晚7时45分,塞全境拉响防空警报,就像20年前一样。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4月19日的一次大型集会活动上表示,塞尔维亚将继续推进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友好关系。
  “事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依然持续”  光明日报原国际部主任宋文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20年来,每逢5月8日这一天,报社同志都会祭奠和缅怀许杏虎、朱颖烈士。1999年5月22日,宋文富作为新任常驻贝尔格莱德首席记者启程赴任,作为北约对南联盟轰炸的亲历者,他认为炸馆事件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坚决掌握核心技术、发展国防工业的信心和决心。20年来,“落后就要挨打”这一事实深深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宋文富记得当时曾有报道,国内航空工业的一名老总曾感到耻辱地说,“炸我们使馆的飞机是美国生产的,而我们的烈士遗体竟然还是用美国制造的大飞机运回来的”。他认为,20年后的今天,这一状况已得到极大改观,运-20、歼-20、国产航母、北斗三号等见证着国家的强盛。
  

  1999年5月9日《环球时报》出版的特刊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同样认为,炸馆事件后,我国最大的变化就是加大了对科技和国防建设的投入。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炸馆事件让我们有了紧迫感,从产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上来说,这20年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最大成就的20年。”
  英国广播公司(BBC)5月7日的文章也以“美国轰炸中国使馆之夜”为题回顾了这一历史事件,并评论说,该事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依然持续。这让《环球时报》记者想起,前不久出席由一家美国智库举办的“中美关系40周年”论坛。在论坛上,应邀做主旨演讲的美国前防长威廉·科恩在演讲中提及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事件。作为时任防长,他在回顾中方的最强烈抗议时说:“我当时正在罗德岛开会,听到汇报后即刻紧急返回华盛顿……”
  吕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炸馆事件直到今天都对中美关系有影响。1993年曾发生“银河号事件”,1999年又发生炸馆事件,让他当时就意识到,中美关系不会永远是那种在歌舞升平中发展的关系。吕祥说:“美国是一个复杂的国家,其背后的运作也很复杂,我们有一个说法叫‘斗而不破’,就是我们极力维护关系,但也要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时刻会有斗争出现,我们时刻要警惕。”
  吕祥认为,从中国外交上来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中国是一个大国,不是一个冲动的国家,我们没有把炸馆事件的影响扩大化,没有把它上升到一个全面的外交冲突,而是埋头建设,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吕祥说:“这是一个国家有力量的最真实体现,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集中精力办大事,对方再以‘用错地图’为借口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小。”
  宋文富表示:“我想20年后的今天,可以告慰3位烈士的是,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以及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认可。”
  正如塞尔维亚政治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伊沃娜·拉得瓦茨博士所说:“20年前发生的事件不会被忘记,但是我们也会继续前进。”她告诉记者,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的塞尔维亚也不会容许侵略者再次侵犯。而且,今天塞尔维亚是中东欧地区与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合作成果最为丰硕的国家之一,塞尔维亚人不会忘记当年中国对他们的支持,也更加感激今天中国的帮助。
  中国文化中心在使馆旧址兴建  2004年9月,贝尔格莱德市土地管理局发布消息说,贝尔格莱德市土地管理局与中国使馆签订两国关于不动产交换协议,中方将被炸使馆及地皮交还给塞共和国财产管理局,换取塞方提供的另一处地皮建设新馆。而原使馆的旧址,塞方也充分考虑到“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目前,山东高速集团正在使馆旧址建设巴尔干地区的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2016年6月17日,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抵达塞尔维亚后的第一场活动,就是来到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使馆被炸事件中牺牲的烈士。时任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时任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以及塞尔维亚政府全体内阁成员出席仪式。随后,两国领导人共同为中国文化中心奠基。
  

  山东高速集团正在使馆旧址建设巴尔干地区的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垦迪摄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今年4月16日上午,随着一枚装有祝福语的时光胶囊按当地习俗封入建筑结构,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大厦主体结构正式宣告封顶。山东高速提供的材料显示,文化中心项目占地约10亩,总投资4500万欧元,设计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分为地上8层、地下2层。自2017年3月开工以来,项目组克服地下水位高等不利因素,紧盯施工关键要素,加强现场管理,确保了项目进度及施工质量。
  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自从2017年塞尔维亚对中国公民实行全面免签政策以来,来到贝尔格莱德的中国游客都会自发前来悼念英烈,看看在建的中国文化中心。
  在烈士纪念馆向英雄致敬  在距离贝尔格莱德约8000公里的江苏丹阳市河阳镇,20年来,人们深切怀念在炸馆事件中牺牲的许杏虎、朱颖烈士。
  

  

  为纪念烈士,许杏虎生前所在的丹阳市“后北洛村”更名为“杏虎村”。丹阳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杏虎村的人们都知道村名的由来。因为学校会组织学生到纪念馆祭奠烈士,村里的孩子也都知道“杏虎叔叔的故事”。谈及许杏虎的牺牲,村里老人们至今还会泪浸眼眶。
  烈士纪念馆陈列着两位烈士的300多件遗物。室内一面展板记录着许杏虎和朱颖烈士学习、成长和遇难的历史。许杏虎母校一位老师回忆说:“虎子家境贫寒,有着农家孩子特有的真诚和质朴。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他,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还记得他当年笑的样子。”人们用只言片语还原着这位新闻工作者年幼时的纯挚,也表达着对烈士的敬仰和思念。
  

  陈列柜里陈列着“丹阳中学在京同学会”1999年5月9日给美国大使馆的信件,上面写着:“要求严惩凶手,要求美国政府配合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有关方面调查事实真相,并对此承担不可推卸的全部责任。”此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
  据了解,每年前来烈士纪念馆参观和悼念的民众约有5000多人次。每逢烈士牺牲的忌日或清明节、记者节等日子,纪念馆的登记簿上都会留下前来悼念的民众写的留言:“向英雄致敬!振兴中华!”
  【环球时报驻塞尔维亚、美国特约记者 垦迪 温燕环球时报记者 胡雨薇 范凌志】
分享 转发
TOP
2#

让人热泪盈眶!当年被炸的中国使馆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2019-05-08 09:29:12  来源:牛弹琴  作者:牛弹琴

打不开?点这里>>>

  谢谢这位去缅怀并拍照片的网友
  
  (一)  早晨起来,就看到网上的一张图片,当年被空袭的中国驻南联盟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一束又一束。
  一晃,20年就这样过去了。
  但时光催人老,屈辱永远忘不了。
  我还很清晰记得,1999年5月8日,那是一个北京没有风沙但到到处是飞絮的日子。
  当天的上午,突然听到一个噩耗,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5时45分(当地时间5月7日夜23时45分),在遥远的贝尔格莱德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美军战机突然发动导弹袭击,使馆被严重摧毁,数十人被炸伤,三名在使馆的中国人——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人不幸罹难。
  这是中国国际新闻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使馆被认为是一国的领土。对使馆的攻击,就是对一个国家主权的公然侵犯。
  这就是当时震惊世界的“炸馆事件”!
  邵云环大姐是我的同事,我和她未曾谋面过,或许以前在单位大院见过,但并不认识。
  但我确实读过她很多发自战地的报道,清晰地记得,她在一篇报道中这样说:当时北约战机“精确地”炸毁一个目标后,通常便会完成任务打道回府了,所以,每天晚上,她“像等楼上的另一只靴子掉下来”一样,等待着爆炸……
  但那一夜,美国的战机却“精确地”对准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漂亮、气派的使馆大楼,被导弹炸成了废墟。
  三个中国人的生命,永远地被定格在了那个黑夜,在贝尔格莱德。
  单位让紧急编写一本《中国不可欺》的书籍,开篇几段是我写的:
  1999年5月的北京正是春光明媚、满城飞絮,就在这柔暖和煦的春风里,我们闻到了贝尔格莱德的血腥。而这一次,血腥竟是如此的呛人,中国人沉浸在悲痛和愤怒当中。 5月8日,中国人将永远铭记这一天,中国的新闻界将永远铭记这一天,时间的流逝也洗不去史册上中国记者留下的斑斑血迹。这一天,并不仅仅是德国法西斯投降日;这一天,三名优秀的中国记者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他们以往灵活的步履也化作了永恒,他们死在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的袭击中,而地点,竟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的大使馆……
  今天清晨,从书架上找到这本书,翻开读来,往事历历在目,热泪盈眶。
  序言是当时的领导高秋福写的,他的第一句就是:满含悲愤的泪水翻阅这本书稿,心情难以平静……
  

  我还清晰记得,我的一位眼睛有病疾的师长,当时就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突然泪水忍不住地溢出。这样的哀伤,同时传染给我们。在当时新华社大厦一楼设立的邵云环灵堂,很多人边鞠躬边哭泣……
  还有全国的愤怒,接下来几天,在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外,群情激愤的场景……
  20年前的今天,相信很多人永远不会忘记!
  

  

  “中华民族不可欺,中国人民不可辱”
  

  (二)  银河号事件,炸馆事件,南海撞机事件,是改革开放后最让中国人屈辱和痛心的三大事件。
  一晃,炸馆事件也已经过去20年了。
  当年曾愤怒抗议的学生,应该早已为人父母;当年出生的孩子,也早已长大成人。
  曾经算欧洲大国的南联盟已经不复存在,中国大使馆已被安排迁往新址重建。
  但北约没有被解散,屈辱永远无法忘记,警钟必须长鸣。
  后来很多年后,我去以色列工作,时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的潘占林,转任中国驻以色列大使。
  谈到当年的这件大事,大家还是不胜感慨。潘大使说,当时幸亏夜已很深,因为战争也没有供电,他劝大家早点休息,这样可以早一点起来,于是大家返回自己的房间,就在几分钟后,大家待过的地方,就被一枚导弹击中,如果大家还没有散去,后果更为惨烈……
  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但历史沉重得让人无法忘却。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2016的6月17日,炸馆事件后,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到访贝尔格莱德,他抵达该国的第一场活动,就是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旧址,凭吊被炸罹难的三位中国同胞。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塞尔维亚的总统、议长、总理,内阁全体成员,都出席了这个特别的仪式!
  

  在当时的文章中,牛弹琴写道,这向外界传递出明确的信息:
  1、对中国人的攻击,不管是以误炸还是什么其他名义,中国永远不能接受;
  2、在海外罹难的同胞,中国永远不会忘记;
  3、我们爱好和平,我们愿意合作,但从来不惧怕恐吓。
  中国外交,风格确实很不一样了!
  20年过去了,塞尔维亚已不是原来的塞尔维亚,中国也已不是原来的中国。
  20年前,是整个民族的悲愤、呐喊,并刺激了这个国家卧薪尝胆、奋发图强。
  20年后,中国肯定仍有各种考验和挑战,但肯定更加自信从容,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刚刚开过,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来参加了;接下来,亚洲文明对话就要召开,北京静待各国嘉宾到来。
  过去20年,尽管仍有着种种的不足,但中国国力的提升有目共睹,过去几年,航母下海,大飞机上天,高铁更是四通八达……
  中美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考验依然会有,屈辱永远不忘。
  

  又看了一遍去祭奠的网友发的图片,被炸毁的中国大使馆旧址的纪念碑前,今年摆放的鲜花格外多。
  一束又一束。
  鲜花后的黑色纪念碑上,是这样一段文字: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此缅怀罹难烈士。
  愿逝者安息,愿国家强大,愿我们所有远行的同胞,都健康安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