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3 15:59:17 来源:
CCTV国家记忆 作者:记者
1957年,第一拖拉机厂的厂房基本完成建设。

新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台拖拉机呼之欲出……
大家迫不及待地为这台拖拉机
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当然,第一台只代表开始。
想要提高拖拉机的产量和质量,
一拖人还要继往开来、不断探索……
一、中学文化的游击队长,学习一年成工业专家 为解决干部素质问题,第一拖拉机厂内迅速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由外行变内行”、“向科学进军”成了最流行的口头禅。

第一拖拉机厂分批派遣了各个岗位的管理人员到苏联哈尔科夫拖拉机厂去实地学习,其中的第一批由厂办主任马捷带队,苏联方面由一位副总工程师亲自接待。

安顺宗
原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党校校长
苏联的副总工师就问:“你们这一批人来学习的肯定都是大学生吧?”然后马捷就笑了笑说:“据我所知,我们这一批人没有一个大学生。”马捷是新四军的游击队的队长,也就中学毕业。当时苏联总师就很诧异:“那你怎么学,你们都没有文化。”马捷就说:“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来向你们学习嘛。”

一年后,这批中国学员回国时全都获得了成绩优异的评价,巨大的进步让苏联老师刮目相看。而马捷成为了专家型干部,得到了周总理的肯定。
二、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名叫:东方红

毛泽东主席在一机部关于产品选型的请示报告上写下了他的要求:
拖拉机样式和性能一定要适应我国的气候和地形,一定要综合利用,其成本一定要尽可能降低。

于是,第一拖拉机厂引进的第一个拖拉机被最终确定为苏联的DT-54型履带式拖拉机。这是一台大型履带式拖拉机,重5.1吨,每天可耕地8公顷,相当于40头牛的工作量。
但是一拖的干部和职工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为拖拉机起一个响亮的中国名字。

第一拖拉机厂打算用型号名称“DT-54”来命名这台拖拉机,但是毛主席在关于选型的批示中特别要求:拖拉机型号名称不可用洋字。
一场起名热潮开始了。有人提出以龙门石窟、白马寺等洛阳的标志性景点来给拖拉机命名,但大家认为都不够理想。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一首歌曲给起名的工作带来了转机。第一拖拉机厂职工合唱团曾演唱的歌曲《东方红》启发了安顺宗的父亲——厂办主任安道平,新中国的第一台拖拉机最终得名:东方红。

1958年7月20日。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终于装配完成,虽然这只是用手工方式完成的一台样机,但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是新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

拖拉机径直开到附近的唐屯公社,一进村就被围得水泄不通,乡亲们抚摸着这台拖拉机,就像抚摸自家刚刚诞生的婴儿,喜悦溢于言表。
三、不能依赖老师,仍需自己摸索 第一台拖拉机是由工人肩扛手抬、敲敲打打组装起来的,但是这距离批量生产差得还远。第一拖拉机厂的设计年产量是1.5万台,这对于初次接触大规模机械制造的第一拖拉机厂来说并不简单。

履带是拖拉机的关键零件,它既要耐磨又要强韧。而在试生产初期,履带的铸造给总工程师张文凯出了大难题。仔细研究铸造的全过程时,张文凯发现:产生裂纹是因为磷元素的含量太高。

张文恺
原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副总工程师
苏联的磷含量标准是不小于0.12,这标准定得太高了。我们炼钢的时候把磷含量降低至0.08,马上见效。
作为学生,不仅不再依赖老师,还发现了老师的不足,这是张老职业生涯中的得意一笔。在第一拖拉机厂建设投产的过程中,中国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实践中探索,迅速成长起来。
各种难题被逐渐攻克,拖拉机厂的生产效率稳步提升。
四、周总理:“你们是中国的第一啊”

1959年10月,周恩来总理视察第一拖拉机厂。周总理参观了车间,与工人们座谈,还和工人们一起在食堂吃工作餐。

这是周总理和装配车间工人的一张合影。周总理没有站着也没有坐着,而是和工人一起蹲在了最前排,此时后排的工人还没有站好,而周总理已经和身边的工人们一起露出了开怀的笑容。
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大型拖拉机厂,这让周总理非常喜悦。在这建厂投产前最关键的时刻,周总理对大家说:“要记着,你们是中国的第一啊,要出中国第一的产品,出中国第一的人才,创造中国第一的业绩。”

直到今天,周总理的嘱托依然激励着每一位职工。
1959年11月1日,
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落成典礼大会
隆重举行。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激动地宣布:
我国农民早已盼望着的
耕田不用牛的伟大时代已经开始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