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协商 授权使用 万事如意 心想事成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知青大寨行系列纪实(之二) [复制链接]

1#

老知青大寨行系列纪实(之二)


——参观大寨文化展示馆


海空  报道



祭奠完陈永贵后,老知青们在郭凤莲的陪同下走进大寨文化展示馆参观。

大寨这片神奇的土地,在那辉煌的岁月里,以它特有的魅力,为国人所倾倒,为世人所瞩目,尤其是吸引了众多文化名人来到这里。有的深入采风,有的着意创作,有的献技送艺,在文化汇聚交流中,为大寨文化增添了活力,使勤劳、智慧的大寨人创造出丰硕的物质成果和丰厚的精神财富。


▲大家走进大寨文化展示馆  




深厚的文化底蕴


大寨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了自己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了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


文字说明:

大寨早在五十年代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化室。文化室里,琴棋书画样样俱全,吹拉弹唱各显身手,被大寨年轻人称为“青年乐园”。通过文化室多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榜样。



大寨人能歌善舞,“三小”队伍训练有素实力雄厚,小武术队曾代表国家出访越南,小演出队、小乐队在各级比赛中屡屡获奖。


少数民族参观团到大寨后和大寨人举行联欢活动



大寨乐队表演的器乐大合奏


大寨铁姑娘表演的歌舞《插稻秧》

大寨人在全国大型文体活动上崭露头角





张文新  油画 《亲切关怀  巨大鼓舞》



大寨农民夏新文、赵卧虎创作的水粉画《搬山填沟造平原》




改天换地山河重安排



大寨歌舞集锦




大寨人1973年八月的绘画作品


宣传画:《风雪无阻》、《扁担精神》、《再接再厉》


宣传画:《思想领先》、《地头学习》




文艺、体育、科技等领域名人郭兰英、谢芳、李仁堂、马玉涛、关山月、侯宝林、马季、姜昆、郭全宝、李富荣、杨振宁、李政道、韩素音等纷纷来大寨观摩、学习、献艺。



著名作家巴金在大寨写下《大寨行》




▲ 1977年,著名导演孙道临在大寨执导拍摄纪录片《大寨》。


▲ 著名电影剧作家、小说家孙谦在大寨与郭凤莲亲切交谈


▲ 孙谦1964年写出报告文学《大寨英雄谱》。


孙谦病逝前留下遗嘱:把它的骨灰撒在虎头山上。图为1996年4月4日郭凤莲在虎头山主持孙谦骨灰安放仪式。



▲ 1965年12月7日,郭沫若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率科学院代表团到大寨参观访问。



1964年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长篇通讯《大寨之路》,并配发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

1965年春节前十天,郭沫若作《题傅抱石〈延安画卷〉八首》“其七”:传统作风雪里梅,大寨精神从此来。已见黄河清澈底,要教宇宙共春回。

在诗人的心目中,大寨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承传,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的象征。这年11月下旬,郭沫若以73岁高龄,冒着朔方的严寒,赴山西运城地区参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慰问由中国科学院组成的与当地农民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工作队。12月6日返程途中,在太原参观大寨展览馆,在题写馆名之后以七律一首咏怀:

大寨人人是愚公,神州争效此雄风。百年基业防涝旱,千米山头待柏松。勤奋力将全国学,虚心赢得普天同。为防自满寻差距,绝不因循步自封。

在太原参观之后,郭沫若对大寨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同时激发起实地参观的兴致。第二天清晨,郭沫若一行居然在七时由阳泉而至昔阳而到大寨。此时的北国自然已不复春华秋实的景象了,但经由大寨人发扬愚公精神,连续奋斗12年 所营造的一块块人造小平原层层展现在郭沫若眼前时,诗人的心灵震撼了。当听到大寨人在大灾三年“三不要”(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款、不要救济物)和“三不 减”(不减向国家的销售粮、不减集体的公积粮、不减社员的分配粮)的事迹介绍之后,诗人由衷钦敬这群肤色黝黑、衣着简朴,手掌满是老茧的庄稼人有着何等轩 昂的气宇和博大的胸襟。临别之际,郭沫若题五言古体一首以示敬意:

全国学大寨,大寨学全国。人是千里人,乐以天下乐。狼窝变良田,凶岁夺大熟。红旗毛泽东,红遍天一角。

山西之行,本意是“参观农村社教工作”,而对大寨的实地参观考察则留下了深刻印象。诗人将此行所作18首旧体诗冠以《大寨行》之名,刊登于1966年元旦的《光明日报》上。

1977年,郭沫若又写了两首歌颂大寨的诗词。

1978年45月间,86岁高龄的郭沫若在病危之中对夫人于立群和身边的几个子女郑重交代后事安排:“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612日,这位文坛泰斗走完了86个春秋的人生历程。在举行了高规格的追悼大会之后,郭沫若的骨灰于6月下旬撒到大寨的层层梯田之中。从此,虎头山上耸立起一座“郭沫若同志纪念碑”。



▲ 1977年911日,叶剑英、汪东兴、吴冷西、邹家华、李鑫、熊复、胡绳,叶剑英的女儿叶楚梅、叶向真来到大寨参观。



▲ 1977年911日,叶剑英、汪东兴、吴冷西、邹家华、李鑫、熊复、胡绳等与众人在大寨合影留念。



▲ 大寨康乐居模型





▲ 大寨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民俗文化







▲ 一派喜洋洋






▲ 大寨的春夏秋冬





▲ 艰苦创业




▲ 再创辉煌




▲ 担挑驮运


大寨山高沟又深,路走羊肠地无平。肩挑春秋种庄禾,驴驮日月渡光阴。

扁担精神代代传,山区面貌年年新。如今实现机械化,小康路上超前奔。



▲ 勤俭持家


大寨勤俭好传统,祖辈相传到如今。勤为一棵摇钱树,俭是农家聚宝盆。

颗颗粒粒积满仓,点点滴滴汇真情。好钢用在刀刃上,救灾济国献爱心。



▲ 创业好汉五十条,虎头山上逞英豪。












▲ 大寨农民艰苦创业群雕



▲ 大寨英雄赞


三 组雕塑创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它形象地诠释了周总理对大寨精神: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 的高度概括。当时大寨展览馆邀请著名雕塑艺术家:北京傅天仇、刘焕章、刘晓青,广东滕文晋,山西龙启英、万绪德、李孝龙、孙宝田、李长寿等,经过两年多时 间深入生活,精心创作而成。


▲ 大寨农民雕塑《大寨英雄赞》






















▲ 组图:以上为栩栩如生的大寨农民雕塑《大寨英雄赞》





▲ 郭凤莲给老知青们作讲解


▲ 老知青们在雕塑前合影留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