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关于严厉惩治侵权者的讲话>>> http://www.zuoxuan.net/YS/YS/2.asp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环球时报刊文:教师课堂言论有边界 [复制链接]

1#
2015-01-30 10:32:42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万喆
高校教师课堂言论应如何设定界限?常有人拿出“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作为背书,那就来谈谈自由。
  社会中的自由都是有限自由。在美国,道德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美国精神的公民,而美国精神首要的价值观念就是爱国,因此教师规范也将其作为教师必备的道德品质与观念精神。美国高校教师或教授虽然不同于普通中小学教师,但在课堂上反对爱国同样是不可想象也不可容忍的事情。在德国等西方国家也基本相同。在中国,高校教师有类公务人员身份,其言论自由度也更有一定的让渡。

  其次,以别人的自由为代价的不是自由。高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一方面是知识,一方面是方法论。应在法规和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而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在国外课堂,宣扬个人政治观点可算是一条红线,教授不能利用不对称权力,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如果是对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威压或冷落,不但有损师德,甚至自贬人格,或面临控诉。


  高校中的自由应更注重学术自由。自由作为一种思考方式,要求思想上目的单纯,理论上逻辑严密。高校本身就是学术之地,如果对自身研究不能深邃思考、有所建树,何能传道?若是将一些旁枝末节作为“盘外招”,拼凑以零碎的所谓“政治理论”作支撑,借课堂兜售想象的“政治”形态,为的是自我标榜,或夹带个人私怨,对“行为自由”的兴趣远超“思想自由”,怎能胜任高校职位?

  自由也表现在高校课堂的开放性上。课堂本就是半开放场合,教师授课内容也非隐私。高校课堂更应具有思想碰撞的开放性。接受聆听也好,接受监督也好,教师们应当有这个底气。而行政单位也应当充分尊重教师学术上的努力、结果和成就,让教师们放松地在专业上忘我钻研、尽情发挥。

  事实上,社会发展,各种思潮不断喷涌,高校教师作为思想前沿的一群人,也应接不暇。然而,他们毕竟还承担着教育大任,首先需清楚自己的职业伦理。相关部门也应有明确的要求,从国家法律法规出发,进行广泛调研,以规定“不可为”的底线为标准,制定科学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伦理规范。

  近来,《求是》杂志刊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激起千层浪,文章作者甚至遭到恐吓,让人震惊。

  如果这是一场政治论争,那就应当在当前的政治法律框架下进行。如果这是一场学术论争,那就应当各自拿出充分论据和清晰观点。如果这是一场伦理论争,那就应当根据身份界定教师的所处位置和行为规范。当头就来个道德污名化的审判在先,续以个人攻击,如果此事发生于高校课堂,也果然如是以“自由”的名义打压他人思想的自由,很难不让人以为其实是挥舞伦理的大旗,打着学术的旗号,怀着政治的叵测心。

  高校教育历来是学子一生中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一环。科举制度造成的“学而优则仕”思想也使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拥有政治抱负和家国情怀。但请我们首先要学会尊重。思想宜深远,行为有边界。▲(作者是知名学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