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6 09:26:06 来源:宏观经济管理2015.2 作者:张秀生 张树森
中央提出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我们应当深刻全面认识中央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论断。
(一)粮食安全的根基在于生态安全 从长期看,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并力争有所增加。现代粮食种植技术的大量应用,种子工程的实施,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使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但粮食靠天吃饭的基本面貌没有改变,受气候影响大的状况没有改变。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态环境的稳定、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因此,保证粮食安全,最为根本的是应加强粮食生产的生态基础,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毋庸讳言,在粮食实现“十一连增”巨大成绩背后,潜伏着很大的生态危机。最直接、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水资源的日趋短缺、降雨量的不均衡。解决水资源短缺,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生产粮食少用水:另一方面,要丰富水资源。主要途径是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绿化荒山、荒坡,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即使在平原地区,在生态环境脆弱的传统农作地区,也应适当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我们必须增强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加强对农业生态的修复,着手实施-个总体的跨部门跨行业的生态修复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制定强而有力的政策措施,将有关要求和指标下达给各有关地区,辅之于强有力的配套措施,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粮食生产所依托的生态环境改善好,保持好。 (二)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 经过多年粮食储备市场调控的实践,我国政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宏观调控机制比较健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储备粮的品种结构和地区结构还需进一步改善,调控决策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今后在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上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即保持储备粮一定的规模,既不因储备过多造成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又不因遇有重大情况出现粮源不足,储备规模应当能够保证市场调控的需要:储备粮的品种结构合理,玉米、小麦、稻谷的比例合理,原粮与成品粮的比例合理,布局得当,调度便利。二是在布局时要统筹考虑产区与销区的关系、沿海与内地的关系、南方与北方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粮食轮换成本等诸多因素。有利于调度运输,及时供应。三是科学决策,适时调控。要进一步加强粮食决策支持体系的建设,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提出粮食调控的相关建议,以利于粮食调控部门及时掌握情况,提高调控的预见性、主动性、及时性、针对性和精准程度。四是上下互动,形成合力。在市场调控中应有效发挥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的作用,中央与地方联动,上下协调,步调一致,形成合力,避免遇到市场波动与灾情时,只有中央或地方单方面行动,削弱调控的效果。 (三)实现粮食流通的顺畅有序 实现粮食流通顺畅,需要两方面的重要支撑:一是粮食流通设施比较健全,粮食仓储能力与粮食生产、流通量相匹配,粮食流通重要节点的中转能力较强,粮食铁路、公路和水上运输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二是粮食市场体系较为完善,市场发育较为成熟,粮食期货与现货市场协调发展,粮食大型批发市场与中小型批发市场相互补充,零售市场较为完备,粮食市场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成长。 当前流通设施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主产区仓容不足,特别是东北产区和南方稻谷主产区问题突出;粮食中转能力和中转效率不足,部分地区粮食运输能力存在较为严重的瓶颈制约,运输成本较高;粮食企业小、散、弱的问题还很突出,存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不彻底、机制不活、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今后需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并引导社会多元投资,重点解决粮食主产区仓容不足的问题;在物流建设方面,着力促进功能提升和运转效率提高。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按照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加大改革发展力度,重点在机制创新、混合所有制等方面有所突破,使粮食企业成为小而强、大而强的企业,特别是应当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 (四)保证粮食质量和食用安全 我国政府对粮食和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通过加强立法、专项治理等多种措施强化了质量管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要继续采取综合性有力的措施,保证粮食质量和食用安全。一是防止水源污染和土壤污染,保护粮食生产的自然环境。加强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治理,防止污水污染良田。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要狠下决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限污治污。二是降低农药的污染,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的农药。研究推广生物的绿色的防虫治虫方法,降低农药使用量。三是防止粮食储运环节的污染,特别是在粮食储存过程中,要减少或停止剧毒、高残留防虫剂的使用,推广绿色储粮方式。四是减少粮食加工环节的污染。保证加工环境的卫生、加工过程的卫生,重点防止违规违法滥用添加剂。要强化相关执法部门的责任,严厉打击粮食加工中违法违规行为。五是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体系建设,保证粮食食用安全。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扩大检测的范围,增加检测的项目,特别是加强食用安全指标的检测,增加粮食各种营养成分的检测,加强粮食品质的预测与预报工作。 (五)构筑国内外粮食市场的防火墙 目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国内市场价格均超过了国际市场的水平,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我国粮食市场已成为世界粮食的价格高地和成本高地。在这样的形势下,落实中央提出的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必须管控好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的闸门,建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防火墙,有效防止国外低价粮食的冲击,保护国内种粮农民利益和积极性,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发展。 同时,我国要主动积极地利用国际市场弥补我国的短板,重视并加强粮食国际合作。首先,应建立稳定的粮食贸易渠道,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和紧急情况下均能够保障进口渠道的畅通。其次,立足长远,在粮食生产和流通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对于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可能、可行的情况下加大投资力度,采取购置或租赁土地等方式开展经营。在合作方式上,重点推动民间资本的合作,注重合作与投资的实际效果。在合作区域上,要巩固与传统粮食贸易国的合作,还要注重开辟一些非传统贸易国的合作,如东欧和非洲农业条件较好的国家,改善我国粮食安全的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