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规律不可违背 左旋能量 生命源泉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亲爱的孩子,是谁把你们逼上了自杀的绝路? [复制链接]

1#
2015-06-14 11:20:34  来源:尖椒部落  作者:童菲菲

  六一儿童节刚过不久,4名儿童在家服农药中毒身亡,这样的消息传来,刺痛着每一个人的心。
  儿童本应过着天真烂漫的日子,是谁将他们逼上了这条绝路?
  有人责怪家长太不负责任,为什么要生这么多?为何要离开孩子?生了这么多又不好好养?
  有人大骂地方政府,三年前,当发生5名男孩垃圾箱内死亡事件后,毕节市政府宣布要每年拿出经费约6000万元用于保障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大家在质问,这6000万花在哪里了?
  更多人在说,这是中国式的发展模式造的孽——城乡二元结构、中西部不平衡的发展、欠缺的社会保障体制、农民工生产体制等等,每一个结构性的重担都落在孩子的肩上。
  究竟谁是背后的真凶?
  我们必须要找到真凶,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悲剧重演。
  悲剧的源头从4个孩子的出生起,就隐藏着。
  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文化,使得生4个孩子在农村仍然不少见。可是如果农村新农合养老不是那么微薄,如果村规民约不歧视女性,多生娃、非生男孩这种看起来“非理性”的做法,会不会减少呢?一昧责怪家长不够理性,生了那么多孩子,需要先要问责中国的养老制度,农村是否男女平等?生育是否能自主?而且要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有没有在助长男性偏好的生育文化?有没有不经意地在拥护着父权制的传播与再生产?
  生完孩子,接着就面临着孩子的养育与照顾了。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46.7%的留守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其中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来带,还有10.7%的与其他人居住。值得注意的是,有多达205.7万的儿童单独居住在农村。在城市的流动人口与本地家庭,也有不少是由祖父母来照看孩子。家庭,仿佛成了中国孩子成长的唯一依靠。为了GDP的增长,国家与资本都将这个包袱甩给了家庭,同时由于不平衡的发展,父母只能离开家乡奔赴发达地区,家庭变得支离破碎。而且当赡养父母、抚养孩子都只能用钱去解决时,中国的家庭变得不堪重负。
  毕节这位不堪重负的父亲,没有双亲的帮忙,只能狠心抛下四个孩子,出去挣钱。在这样高风险的社会,家庭本身就是脆弱的,一旦家庭出现变故,都会危及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养育孩子——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接班人,难道不是国家应该担当的责任吗?如果国家或者村集体能够提供公共托育孩子的服务,这样的悲剧是不是就会少一些呢?如果城市的教育能够均等化,并健全公共的托育服务,那留守儿童的数量会不会大量的削减呢?
  有谁的父母不想把孩子带在身边?谁想忍受对孩子的思念与愧疚,跑出来打工挣钱?谁又想把孩子们单独抛在家里呢?这都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无奈选择。
  这个现实,就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民工生产体制,中国的农民工既不是农民又不是工人,他们付出了很多劳动,建设的只是别人的家园,拿着低廉工资,做着城市的二等公民,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看不到未来。这就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背后的奥秘,甩掉了2.7亿的农民工的家庭负担,让1亿儿童成为留守儿童或者流动儿童,这样的现实注定会制造出多样的悲剧发生。
  多少留守儿童朝思梦想着父母的归来,陪伴在身边。这个要求不高,但是却很难实现。绝望的四位儿童走上这条不归路,背后的真凶恰恰就是这种忽视农民工家庭与儿童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果我们不揪出这个真凶,我们的祖国仍将继续孕育伤痕累累的下一代。
  这注定是一个悲剧。而此刻我们仍然漠视的话,那我们将是下一个悲剧的帮凶。
  我们应该更清醒地意识到,儿童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儿童的抚育不仅是家庭的责任,国家应该承担家庭养育带来的成本,铲除农民工生产体制,打破二等公民的福利差别,还1亿的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一片希望的蓝天。
  (转载自中国女工权益与生活资讯平台——尖椒部落)


  作者:童菲菲
  广东木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项目统筹,主要从事外来女工服务、培训与研究工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