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协商 授权使用 万事如意 心想事成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誓做长风绕战旗——对董存瑞烈士牺牲经过的寻踪调查 [复制链接]

1#
2015-06-23 08:44:49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吴敏等
誓做长风绕战旗——对董存瑞烈士牺牲经过的寻踪调查

  【英模小传】 董存瑞,河北省怀来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儿童团长,曾机智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某部6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部队冲锋时,突遭敌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关键时刻,董存瑞挺身而出,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由于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董存瑞毫不犹豫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用19岁的年轻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67年前,年仅19岁的董存瑞舍身一举,定格为我们对英雄的永恒记忆,激励着一代代人成长。
  今天,在河北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里,“以此木代替烈士遗骨”的烈士墓中,一块木牌还在无声地诉说;在辽宁锦州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纪念馆,大量实物和历史照片真实地记录着英雄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记者一路追寻,听熟悉董存瑞的人讲述英雄的故事。
董存瑞的教导员宋兆田——“我听不清董存瑞在喊什么,但我看到他拉响炸药包。”  时至芒种,暑气渐重。
  “我听不清董存瑞在喊什么,但我看到他拉响炸药包。”坐在满目青翠的小院里,略显清瘦的宋兆田老人谈起那段战斗经历,仍激动不已。
  1948年5月24日,董存瑞所在6连召开解放隆化誓师大会,开展“挂帅点将”活动,董存瑞成为“爆破元帅”。攻打隆化前,董存瑞在表决心时说:“在这次战斗中,我负伤不下火线,牺牲了当个掩体,死也要把隆化拿下来。”
  5月25日凌晨,战斗打响。6连两次奉命向前线运送支撑炸药包的三角架。后来支架不够用,大家就抱着炸药包向上冲。11时左右,6连接到命令,从4连打开的突破口中投入战斗,先后派去3个爆破手,都牺牲了。
  宋兆田说:“董存瑞挟着炸药包主动请命,后面跟着肩背手榴弹的郅顺义。他俩冲上去后,我看到郅顺义向桥桩下投手榴弹掩护。一片炸起的烟尘消散后,董存瑞的身影出现在桥下。忽然,他身体斜了一下,显然是腿部受了伤。他先往北端桥墩上放炸药包,放不住,他又向桥中央移了几步,用手托着炸药包抵住桥底,一边大喊一边拉了导火索……当时,我没听清董存瑞喊的是什么。据郅顺义回忆,应该是让他‘趴下,快趴下!’”
  董存瑞最终用舍身一举,赢得了隆化解放。
董存瑞所在部队政委汪占军——“董存瑞成为英雄,绝非偶然。”  汪占军告诉记者,修建董存瑞纪念馆时,他们做了大量细致的考证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董存瑞成为英雄,绝非偶然。”
  董存瑞所在连队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第32师第96团第6连后,他被任命为6班班长,6班被授予“董存瑞练兵模范班”,他本人被授予“模范爆破手”光荣称号。
  在不到3年时间里,他参加战斗110余次,与战友一起歼敌800余人,俘敌40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和1枚“毛泽东奖章”。
  董存瑞死得壮烈。在1948年出版的《群众日报》上,刊登有董存瑞壮烈牺牲的新闻——《共产党员奋不顾身 董存瑞自我牺牲 使隆化战斗胜利完成》,后面附有一篇《附董存瑞班战地实评》。
  汪占军说,为了革命成功,董存瑞随时准备奉献一切。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写道:“我把这辈子都交给党,跟着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舍身炸碉堡前,董存瑞告诉连长:“不完成任务,我绝不回来”。随后,他把一个小布包交给郅顺义,说:“如果我回不来,请替我交上最后一笔党费。”
  近年来,董存瑞生前战友日益年迈,有不少人已经离开人世。为了抢救历史,部队请老兵们亲口讲述那段难以忘却的岁月。
  对着镜头,董存瑞生前战友程抟久抹着眼泪说:“1948年5月25日下午,司令员程子华进城视察战果,走到隆化中学前边,忽见一个班的战士在那里哭。程司令很奇怪,打了胜仗为啥还哭,一问才知道他们的班长董存瑞为掩护全连冲锋,减少战友伤亡,用身体当支架炸毁敌人的桥型暗堡,最后英勇牺牲。战友们在战场上找了半天,最后只拣到一只鞋,现在正对着班长的遗物痛哭。”
董存瑞侄女董继红——“倘若他们也曾体验过在战火中失去家园的痛苦,是否还会遗失作为一名中国人最根本的良知?”  记者见到了董存瑞的侄女董继红,她说:“董存瑞是我大伯。在老家南山堡,村里的老人都说,大伯从小就特别勇敢,是儿童团团长。”
  董继红说她曾听老儿童团团员李志宽讲过,1943年春,新任中共三区区委书记王平来到南山堡开辟工作。有一次,王平被侵华日军追捕,董存瑞把他藏在自家院里。敌人的枪都指在脑门上了,董存瑞也不怕,骗走了敌人,掩护王平脱险。“那一年,大伯才13岁,被誉为‘抗日小英雄’。后来,王平被叛徒出卖,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大伯听说王平的壮举以后,特别伤心,不久后就报名参军了。”
  董继红告诉记者:“这些往事,在别人口中是段故事,但对亲人来说,每次回忆都是一种痛苦。爷爷奶奶并不愿多提大伯的事,提起来就流泪。我家大门框上挂着一块红匾,上面写着‘百世光辉’。爷爷奶奶想念大伯时,就在没人时靠着大门,默默地流泪。”
  作为英雄后人,董继红也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说,这些年,她最无法忍受的就是诋毁、质疑和调侃英雄。“每次听到那些用编造的东西歪曲英雄的‘段子’,我都感到锥心泣血。倘若那些人也曾体验过失去亲人的痛苦,他们是否还有勇气‘戏说’史实?倘若他们也曾体验过在战火中失去家园的痛苦,是否还会遗失作为一名中国人最根本的良知?”
董存瑞烈士陵园原主任吕小山——“拼尽半生捍卫英雄,我捍卫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未来。”  吕小山今年已经80岁,曾访问过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的近百位领导、战友,其中亲眼目睹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有郭成华、宋兆田、程抟久、郅顺义等20多人。
  在采访电影《董存瑞》编剧之一的丁洪时,吕小山问他董存瑞故事中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丁洪说,《董存瑞》电影是依据生活原型,在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事迹基础上创作出来,故事的中心事件和影片所着力表现的主人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完全是真实的。董存瑞家乡的区委书记王平是真有其人,董存瑞当儿童团团长掩护王平、攻打隆化中学、舍身炸堡都是真实的。
  吕小山说:“真正的力量是信仰。拼尽半生捍卫英雄,我捍卫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未来。”

英雄,不容改变的红色基因  ■本报评论员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我党我军的历史,就是一部群星璀璨、英雄辈出的历史。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南昌城头的红旗;从战火中新生的红色根据地,到红色尽染的万里江山,处处见证着“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浴血荣光。他们或沥血孤营,或横刀敌阵,或昂首刑场,或战天斗地,或见义勇为,或敬业奉献。他们的名字也许无人知晓,但功勋将永世长存。
  革命英雄主义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克敌制胜的精神源泉,是需要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支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心胜则强,心败则衰。在人民军队与强敌的较量中,我们虽然“钢”少,但在“气”上压倒敌人,最终以劣胜优、以弱胜强。一位西方军事理论家这样说道:“对于中国的军队,我们或许是永远摸不透的。但是我们知道,评估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是要用它的装备、现有的战斗力,加上若干X。”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不容被遗忘,更不该被亵渎。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以油滑的段子解构崇高被人追捧,以“翻案”的名义颠倒黑白成为“时尚”,以污蔑的手法质疑英雄甚嚣尘上,尤其是互联网上,诋毁英雄的暗流来势汹汹。这绝非单纯的商业炒作,也非单纯的情绪宣泄,而是有幕后“黑手”在策划推动。其目的就是妄图用“政治转基因”取代“红色基因”,“不知不觉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兵不血刃地让我们变质变色。
  “欲亡其政,先乱其军。欲乱其军,先惑其心。”抹黑英雄是敌对势力祸国乱军最廉价、最奏效、最常用的手段。这些卑劣的伎俩,和当年搞垮苏联时如出一辙。苏联解体前夕,从党的领袖到战斗英雄,一个个被攻击、丑化和污蔑。结果,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军事和经济大国,没有倒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却败在看不见硝烟的舆论场上。不能不说,“这个比枪炮更要管用”。如果听任别有用心之徒丑化我们的民族英雄、矮化我们的民族精神、分化我们的社会共识、虚化我们的党史军史,苏联的解体就是前车之鉴。
  军事防线不稳固一打就垮,思想防线不稳固不打自垮。捍卫英雄,就是捍卫我们的思想阵地和精神家园。现在,网络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成为人心争夺的主阵地。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的企图昭然若揭,通过诋毁英雄实施“颜色革命”的伎俩路人皆知,而且随着我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这种情势会越来越严峻。捍卫英雄,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捍卫英雄与抹黑英雄,是一场固根与拔根、铸魂与蛀魂的生死战。我们不能输也输不起,不能退也退不得。只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常补红色营养,争当红色传人,才能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的“上甘岭战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