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9 09:59:01 来源: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报道 作者:综合
毛主席曾经登临南京城墙 “十月村毛主席塑像,与主席在栖霞十月村的一次视察有关。”南京市委党史办的学者邓攀告诉记者。 邓攀称,毛泽东主席一生中多次来过南京。新中国成立之前,他至少两次来到南京。一次是1919年,他从北京去上海,走的是津浦线,需要在南京浦口转车,但没有多逗留;第二次是1920年,毛泽东同志同样从北京到上海,但他一路上游览了很多名胜古迹,这一次他在南京待的时间比较长,还游览了南京城墙。后来,主席回忆说,他在所登临的城墙上能看到长江,有学者判断,毛主席所登临的很可能是石头城段的南京城墙。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主席同样多次来到南京视察。 邓攀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1953年2月22日凌晨,毛主席从武汉乘洛阳号军舰抵达南京,当天下午,主席在玄武湖友谊厅接见了江苏省各级干部。次日,毛主席为《新华日报》题写了报头,并到中山陵谒陵,并视察了紫金山天文台。 在天堡城,毛主席要求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江渭清,要做好南京城市的绿化工作。2月24日下午,毛泽东在南京下关码头登上南昌号军舰视察,并且在下关燕子矶江面观看了鱼雷快艇表演,检阅了广州号、黄河号舰艇。 视察中,毛主席亲笔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当天晚上,毛主席离开南京。
毛主席和栖霞农民“聊家常” “毛主席视察十月村,则是在1956年1月。”邓攀说。那年的1月11日,毛泽东从上海抵达南京,他首先到玄武湖乡红光农业社、栖霞镇十月农业社视察。在十月农业社,他和村民们“聊家常”,详细询问生产生活情况,了解土改后农村的变化。 在十月农业社视察后,毛主席又到南京无线电厂、南京市委大院、南京军事学院,和南京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指战员见面。在无线电厂,主席关切地询问女同志做车床是否吃得消,提醒开磨床的女工要戴上眼镜保护眼睛。 1957年3月,毛主席再次来南京视察。邓攀告诉记者,上世纪六十年代,主席也曾多次视察南京。如今伊刘屯的伊村饭店就是作为毛主席在宁下榻处建造的,饭店里设有铁轨,主席的专列可以直接开进来。 十月农业社的村民忘不了毛主席1956年1月11日的视察,忘不了主席的和蔼亲切和平易近人。1967年,十月公社的村民们自己出钱,请艺术家塑造了一尊毛主席挥手指点江山的塑像。这尊塑像已经在十月村竖立了将近半个世纪,讲述着红色伟人和南京之间的故事。 十月公社的社员们是在1967年时想到要制作一件纪念品来纪念毛泽东主席的,不过一开始大家想到的是画一幅毛泽东画像,于是他们便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希望有画家能够帮助他们画像。“当时我和几个同事看到了这个消息以后非常兴奋。”朱至耀告诉记者,他们觉得在十月公社塑造一尊表现毛泽东视察的塑像要比画像更有意义、留存时间也会更久。于是,朱至耀和3个同事在看到消息后,立马骑上自行车直奔十月公社。在十月公社,他们与当时的公社主任一拍即合,当即就决定建造毛泽东塑像。而朱至耀和他的3个同事为了能够更好地体验生活,便住在了当地的农户家中。为了不给当地农户增添负担,他们每个人还从每月仅18元的工资中拿出10元,付给农民。在这段日子里,朱至耀他们几乎走访了所有的农户,也看遍了毛主席到过的所有地方。“现在毛主席塑像所在的那个山头,我们更是去了无数次。”朱至耀说。当时村里的条件比较差,设计小样时要材料没材料,要工作台没工作台。朱至耀他们就用土办法,没材料就用山上的黄泥,没工作台就找来废弃的汽油桶。就这样,3个月以后,4个人制作的4个1米高的小样总算完成了。经过专家和群众的评审,最终选定了朱至耀所设计的毛泽东像。“不过,还是做了一些局部调整,将毛主席像举起的手臂抬高了一些。名字也从毛主席挥手变成了毛主席指点江山。”朱至耀说。在那个年代,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无偿设计制作的,可是原材料就更难找了。让朱至耀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完成了毛泽东塑像的设计和小样制作后,却找不到适当的雕塑材料,好在当时建设部门知道这些困难后,主动无偿提供了雕塑所用的白水泥,这才把塑像做好。
亲历者讲述 和毛主席握手,他的手一把抓不过来 葛保富今年82岁,“我永远也忘不了1956年1月11号!”那一天,他见到了毛主席!那时,葛保富是尧辰乡的团支部书记,而十月合作社是尧辰乡管辖的一个合作社。 葛保富回忆说,那天上午9点多钟,他在乡政府开会,一个紧急电话打过来:中央有重要人物来。是谁?没人知道。从乡政府出来,经过尧化门街时,葛保富看到了车队,“一共有十几辆车,第六辆车的窗帘是拉开的!”当年只有25岁的葛保富没见过毛主席,但通过车窗看到车里的人“长得跟我们家挂的毛主席像一样,下巴上还有一颗痣”。 等葛保富回过神来,车队已经开动了,他索性跟着跑。毛主席的车子从尧化门到太平村必须走大路,他抄小路跑。等他气喘吁吁跑到村上,听说毛主席已经走了两户农家,关心合作社的生活如何。 “毛主席又去看了冬学(农村在冬闲时开办的季节性扫盲班),看到那里条件艰苦大家坚持学习,主席表扬大家懂得勤俭节约……” 眼看主席准备走了,葛保富十分不舍,挤过人群走到了主席身边。“主席,我为了看你从尧化门跑来。”见到眼前这个年轻人,毛主席关切地询问:“干什么工作的?多大了?”葛保富一一作答。“年轻啊!好好干,过两年再来看你们。”毛主席说的每一句话,时隔半个多世纪,葛保富还都记得清清楚楚。” 离别时,毛主席伸出手来,要跟葛保富握手。葛保富模拟着当时的场景,兴奋地说:“主席的手很大,我握他的手一把都抓不过来,主席非常魁梧。”那一刻,随行记者吕厚民用相机定格下这个瞬间:主席亲切地望着葛保富,手已经伸出,葛保富满脸惊喜,手还没有来得及抬起,村主任、党支部书记和区里面的领导围在一起,站在主席身边的是时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 至今,栖霞还有不少老人记得主席当年视察时的情况,并且以那一天见到毛主席为自己终生难忘的记忆。随行的新华社著名记者吕厚民拍摄了现场照片,成为毛主席在南京的珍贵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