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北京老董供稿,作者王立华。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
我是王立华,和姜成田是海城地震观测站退休工作人员。是1975年2月4日晚在海城发生7.3级大地震成功预测预报的当事人,主要参与者。只要我们漫步在海城市区、公园、市场、河边....,只要遇见50-60岁以上中老年人,退休、离休干部、工人、教师群众,只要他们认出我们,总会问“怎么预报海城7.3级地震的?”“怎么那样准”“唐山地震怎么没报出来?”“汶川地震怎么没报出来?”
2009年《瞭望周刊》“海城地震预报始末”,刘巍记者那篇“特稿”报导出来后一定会有很大的影响,对我国地震战线上各级领导、专家、学术界研究者和业余爱好研究者们一个“真实”印象,海城1975年那个7.3级地震是从国家地震局、省地震办、鞍山、海城、层层工作的真实写照,不愧为权威“刊物”。我想一定会打开“地震不能预报”的局面。以前的2005年2月4日海城地震30周年“辽宁日报”文章。
2015年2月4日海城地震40周年“难忘的经历,永恒的回忆”海城市报文章。
2014年北京日报,米艾尼文题“海城奇迹”唯一被成功预报的大地震“附录”“海城地震预报成功难以复制”。
网上更有国际天灾研究会会长李伯淳,多年精心,多次从海城站一手资料中“总结报导”95%临震预报准确率....。
从2009年《瞭望周刊》“海城地震预报始末”到现在又5年多,一直没看出地震战线上有什么起色,更多的让这一代年轻人认为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几十代人长期坚持不懈努力解决的难题。我孩子看出我的心思,给我买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近些年几乎每天都带上老花镜,用上一定的时间去看地震方面的消息。最近从“人民日报”“人民海外网”2015.06-29报导题为“中国地震预报”从“预报到小时”到“不能预报”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同志讲: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摘北京晚报2014、07-15、15、00题目:“海城地震,一个难以复制的奇迹”(下)(北京晚报/董少东)顾浩鼎当时任辽宁省地震办公室权威专家,后任副局长,同朱凤鸣、卢兆勋、李荣安、徐心同等等都是刘益民局长的手下重要专家人物。近些年来很多媒体记者国外友人都去采访他们。包括“瞭望周刊”刘巍、“北京晚报”董少东。
我看报导中,关于海城站的一些真实关键内容不给全部真实托出,坚持他们1975年当时的错对“海城站临震预报”的观点,不信“报出小时”“不研究”怎么报出来的!有时还讽刺海城站人....。。请看下面。
顾浩鼎他讲“在当时”土地电作为一种群测方式,其指标异常经常让地震专家们“真假难辨”。农田用水、降雨、雪雷电、温度变化和电极不稳等等干扰,自然成分的复杂变化干扰,都能把“微小”的地震信息埋没其中。所以他们不谈海城站1974年12月22日13时43分辽阳水库4.8级地震三要素预报怎么那么准的真实情况..。。(就一个原因,众多观测人员都不能预报小时,你海城报就是蒙的?!)你们要真不相信和不听下面的意见,那你得自己亲自干,在第一线才能发现“敌情”第一线肯定有更多机会发现“珍贵”信息,也不问一问用什么办法,发现了什么信息看出午间北东方向100公里左右可能发生4-5级地震。中午12时43分发生4.8级地震后,也没看出省地办来问一问,更谈不上感到惊奇?!
1975年2月4日晨2时25分,自动记录图纸上出现一个突跳信号,比1日-3日的突跳都大,当时姜成田认为,在7点30分到8点之间,海城东南部英落、孤山一带有一个4-5级地震(突跳后5个半小时)。当时县委主抓地震的科委主任李久扬在站内和我们一起一夜没睡,问姜是不是那个大的地震?姜回答“不是!这个地震也会有掉砖瓦房屋裂缝的现象。”结果,7点51分在英落震个4.7级。2月4日一上午全体工作人员值班按分工观看,等待更大突跳的到来。下午13时52分仪器图纸上记录第一个大突跳出现,已经限幅,连续出现6个大突跳,14时结束,我们六个人几乎同时都关注晚上7点半钟这个可怕的时刻!会商意见,海城东南部山区,时间晚上7-8时震级就报5级以上。16时报到省、市、县。
王立华拿书面预报单,骑自行车去地震办交给尚尔纯同志。然后去了县招待所,那里正是省“棉麻烟会议”签到和会上预备会时间。因王立华以前与农业局领导和技术人员有工作业务的联系,所以去一趟会务组,向朱昌谦副局长,张庆海副局长,说出晚上7-8时可能有大地震,签到预备会停,参加会议人员有亲投亲,有友投友,如果不震明早8时照常开会。当时省委、省地震办来人,召集营口、海城两县有关领导开会,发布地震消息和四点意见,省地震办李福祥只是说“近几天内”可能发生大地震。一般砖瓦房没事,这楼也没事?有位省办同志向招待所当班服务员周秀敏讲“海城站那几个人能报出什么时间地震,尽胡说,这楼和一般砖瓦房没事。”当把黑板翻过来后,听省里来人说“.....”后来在楼外逗留心事不定的人又有一些人回到招待所住。(结果被压里80多人,死亡62人,开会人员死亡46人....)
县地办刘维新我们的领导听谁的呢?省里怕慌乱,不让拉,姜成田让他拉警报。一直到晚7点海城站姜成田打电话让电话班长“由铭”通过话务员乔大姐立即通告海城南半部十四个公社“晚上7-8时有大地震,人离屋,畜离圈”因为我们认定震中最近的十四个公社危险最大。就在2月4日下午招待所开会时,省办领导开车,司机开车去海城镇东关一个亲戚家讲“我给省地办领导开车的,告诉你们不要怕,一般砖瓦房没事,别再外面冻着啦!海城站那几个人能报出今晚7-8时大地震,那是胡说,省里专家讲,一两周”见证人,海城丝绸党委宣传干事“尹德久”证明此事。会后他开车拉着刘益民和顾浩鼎去英落方向,在英落、八里的路上就震啦!我不知他们当时怎样想的.....。
这就产生海城县预防工作有滞后现象,不能真实的把海城站预报的真实情况公布于众,他们知道不相信海城站预报,没向省委领导报告真情错了!可面子,领导的面子还得要?这一要面子就影响了唐山地震的预报和后来宁河7.1级地震预报,在后来的四川省汶川地震...。最后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汶川8.0震后乱了阵脚....无法向人民交待,更无法向党和国家交待...。只好抛出“世界难题”“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很有可能,与国际接轨,外国地震都不能预报。再就辽宁省地震局一些人对海城地震总结经验上出现不总结“真实经验”没报“真相”压制新生事物,没给国家地震局当好参谋造成不管那个环节出了错,海城站的临震预报省地震办是没有看中,仍然用他们那套。
1974年12月22日海城站预报中午海城站东北方向100公里左右,将发生4-5级地震。结果,12时43分本溪水库发生4.8级地震。
以后,慌了神的省地办拿出三个短期预报意见:
一、
丹东一带可能发生5级左右地震,但日期难判定。
二、
盘锦-营口-熊岳地区12月25日-1月10日期间可能发生4-5级地震。
三、
大连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但日期尚难判定。
事实上都是误报,后来还坚持上面意见,一直误报,后来引发本溪等地慌乱。然而,鞍山市地震办领导每次向姜成田,他都是这样回答“本溪地震已结束,没事了!”海城站地倾斜已转向海城站东南方向,以后的地震转向海城..。。在省办的会议上姜成田以“倾斜转向东南,WE地电变化大”未来大地震应在海城站东南方向发生。省办没重视海城意见,(省会议记录可查找)2月1日-3日小震活动,海城站已经从自动自录仪的EW(东西)的地电突跳,时间与垂直项收震对比定下,地电突跳后5个半小时发震,2月4日早晨2时25分较大突跳-7点51英落震4.7级地震,规律性强,更让我们有成功成就感,更有信心。
就在同时,朱凤鸣4日后半夜急坏了。
一、
辽西敖汉旗小震群闹以后没事了。
二、
本溪下八会小震群后出来水库地震也没事。
三、
英落、岔沟小震群会怎样,小震闹平静后大震到?心里没底...
等写出简报,8时向省领导报告,很有可能后面有较大的地震,时间尚难判定。
你为什么不问姜成田呢?
关于海城县的防震工作滞后的原因,当时县委办公室主任柳生堂说“上面来的领导、专家不让刘维新拉警报,不让海城站预报意见公布于众,晚上7-8时震是不可能的?怕慌乱....开会起消防作用。”
招待所要听海城站王立华话,按朱昌谦安排,省来那些人不宣传楼没事,一个人也不能伤亡。
上级领导常说一句话“你们一直要认真观测,有情况及时上报。”同志们的正式预报三要素都有,还有早期预报的震例对照,你们都不来问,还不信、不听...你还要我们什么样的信息,你们才满意...你们不听我们自己通知就错了吗?因为我们有十足的把握。从2月4日14时地电突跳出来之后,县内的所有电话,回答内容,晚上7-8时有大震,人离屋畜离圈。
真正营口和海城地震预防那么好应该归功于曹显清和姜成田,他们电话配合几个月,非常合套。曹地办有权处理,发布地震消息和决定。海城刘维新老兵出身,怎能不听上级领导的话。关键时候海城站有电话,只好自己通知,(由铭-14个公社)
如果调查一下伤亡情况,看哪里集中
一、
招待所及其周围。
二、
海城东关街道及近县医院。
三、
参加晚7点县广播电话会的现场干部,干部家属、各公社分会场。
四、
老、弱、病残、小孩和不怕死的人,会说不如会听的,关于海城县预防工作滞后原因在那,现在明白了吧!
只有封锁住海城地震战预报的事实,才能有些人“不担责任,而还有功可立”
关于卢兆勋的那句“上面没定,就向外发,那是错误的”话又说回来,在开会或发简报,把水库4.8级地震预报真实情况写进去,把2月4日16时海城的预报意见公布出去“请参考”以后,三十年后,四十年后能有那些怪说吗?
什么不可复制?
在给国务院报受奖提名上,海城站一开始就没有提名,新华社肖白门主任同地球所吴开通采访调查海城站预报工作,看资料、图纸、会议记录、会商意见上报内容电话记录等。离开时说“你们工作做的很好,我们会认真向国家和省政府报告的”第二次来说“我们反映情况时讲,如果海城地震观测站不合格的话,其他单位就更没有资格提名”临去时把那些珍贵的图纸拿走,一直到现在也没有追回来。
在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转化到应用上,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一路很不容易,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同志,在水稻杂交育种工作中,周期长与季节、日照、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很是艰辛。然而还有同行科技人员把袁老多年精心培育的水稻亲本不育系苗偷偷的拔掉投到枯井中,从头再来又要几年的时光,对水稻增产也影响多年,当然少产的几年水稻不会饿死人?
可是临震的信号由于一些人没把握住,没有让实践在地震预报工作中,唐山地震、汶川地震没有预报出来,死亡四十多万人,上百万人重伤。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按自然规律办事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不断的发现,不断的研究认识,科学才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对滞约科学家发展,影响科学发展还有破坏别人科学研究的现象,就是犯罪,就是因为远离科研第一线,不去研究又怕别人超过自己,那些高高在上的内行管理(专家管理)的一种新的“疾病”。有些不为名、不为利的实干者,干出的成果,只因为无学历,职称而压下。对干事的人,求全责备,对有些不干事的人,很有好感。一个新生事物,开始研究者是很有困难,辛苦的,很多人都知道。王忠诚做脑显微手术,与肉眼手术对比死亡率从25%下降到3%,当时有名肉眼手术老医师反对他。发现甜西瓜上青霉菌的人用心培育新菌种,从中提取的青霉素,有抑菌消炎作用,没人理十几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大量伤员因无消炎药品而死亡,这时才把青霉素生产转化成功。转化成生产力。
没成想在周总理确定中国地震工作方针,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指引下,还那样对待海城地震站。1975年2月18日,省地办派来几位重要人物,来调查海城站多次临震预报是怎么报出小时来的?由于他们头脑中的知识无法认出地电突跳从哪里来的(我们自记仪器基本上有突跳就有震,除少数雷电出现假突跳地电线路短路,接触不好外很少出现有跳不震的现象)大地震前确实有地表微动,而地震仪收不到地震的现象,这时大地倾斜报警,精密仪器形变仪开始飘零无法调正。
也就是这两个信息就是可利用的临震信息。地光、地声、S-P差的几秒钟对地震预报部门是无法向群众通告。
由于他们没认识上去,事实上已经有十来次三要素预报已经很准,结果他们最后还那句话“简直不客观”“真不可思议”而离去,气走了!
1975年4月20日姜成田抵京参加第三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省地震局带队领导朱凤鸣与参会受奖六位代表谈笑风生,很是有得意成功之感,然而时不时的多次在姜成田身边“放声”“能报出什么时间震?”“真是有点太那个了!”在北京那段时间里,本来有很多时间探讨“地震时怎么报出时间来的”后来的工作中,勒令我们海城站把地电自记又改回三项测震的微震仪,让一个“土不土,洋不洋”的新生仪器能自记地电突跳的震前预报地震发震时间的仪器取消,相继而来的1977年7月姜成田的业务负责人的工作也停止啦!(无职称或临时工)从此海城站地震预报走向低谷。
省地办上升为省地震局,国家给钱开始建楼买汽车,组建班子,从海城县下乡青年中抽干部,专家认真写论文。晋职称搞工程地震开始为个人的权、钱之争,后来营口地震台青年台长岳明生抽调省局,后来升任局长。上任后仍没去海城站研究,地震临震预报一事。后来任国家地震副局长,也没给陈建民局长当好参谋。
2009年《瞭望周刊》“海城地震预报始末特稿”发表之后,我们多次阅读,觉得朱凤鸣、顾浩鼎、李荣安、卢北勋等同志。还是几十年前的看法,难怪国家地震局少数领导找瞭望编导说事。
有人说我们能报出那日那时震是伪科学!难道你们讲半年,1—2个月开会期间发震报法是真科学吗?你们的真对应也行。可还是没有对应。如今真的对应那种预报方法才真的会影响工作影响生产,造成慌乱,也不可取,何况也只是估计,扪心自问,海城站前后有几十个三要素准确的地震预报,你们为什么不能在你们简报中公布。这就是让哑巴说话,让文盲写文章,其实瞭望记者刘巍2009年来海城采访时我们与县委领导,李久扬(后来的副市长、人大主任退休)赵长新(时任县委副书记)燕百仁(人事局局长)等同志商量过哪些可说那些话不讲。
我们是知道感恩的人,没有这个地震长中期预报,海城站不能建立,没有省办那些专家任教地震知识,我们也只是教书匠和农业技术员,更有些人不会有工资。我们不想争论,给一些人面子,可是最终我和姜成田吃了个大亏,退休前没进职称,现在只能拿2100元/月工资,1977年7月姜成田失去业务负责人工作,40年后的今天,一些人还歪嘴说话,你们错了?回顾一下真实历史吧!在以后的余震预报工作一直到姜成田离开观测负责人工作岗位,共预报七十多次,准确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下面列举准确预报四次,5级以上强余震
第四次在二月五日十九时报出20:00-22:00海城地区将有5-6级地震发生,结果对应21:08发生5.4级地震。
第五次在二月六日00:31报出01:00-13:00海城地区将有5-6级地震发生,结果对应,海城震区05:44发生5.1级地震,12:25发生5.6级两次地震。
第六次在二月十五日17:00报出19:00-24:00海城震区有5-6级地震。结果对应在海城震区21:08发生5.4级地震。
第七次在二月十六日18:50报出24:00前海城震区有5-6级地震发生,结果对应21:01发生5.3级地震。
上面这四个震例都存入档案,并编入鞍山地震志107-110页。
二月十五日和二月十六日地震预报,在政府机关军队学校和各团体群众中影响非常大。
每天电话询问,回答不断,对应地震群众认为真神了,报的太准了,院内人山人海,送饭,粥,馒头,经常在赞扬声中这六个人,半个月没有回家,后来外地的家属搬进帐篷,成为一个大家,最让人不忘的有几件事。
二月十六日上午,鞍山市委副书记杨克冰,和市委一行人,来站里六位同志一一握手,“你们真神了,报的太准了”,明天还能不能有五级以上的地震,姜成田回答等信号来了才能说准有没有,有情况一定向你们报告。
二月十六号,海城铁路指挥部来电话,有一列车救灾物资在19:50通过海城地区,在预报时间内需不需要减速,姜成田重新审理一下资料,认真分析,应该在21:00以后发震,便回电话不用减速,可正常通过,结果在22:01发生5.3级地震,二月十六日晚上王立华参加地震会商会,由副局长查志元主持的震情会商会,会上问王立华今明两天是否有五级以上的地震,当王立华讲到24:00前还有5-6级地震发生时,会议一片混乱,发言刚刚结束就出现一些人的小声议论,昨天刚刚震完5.4级地震,从能量释放原理专家计算b值等说法,不可能再有5级以上的地震发生。
结果21:01发生5.3级地震,他们都错了。
海城县重建家园指挥部在拆除高危建筑物工作中,总是事先打电话现在拆除是否安全,他们的领导陈玉绵,黄永新经常开车来站里问怎么预报这么准。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探讨一下理论,地表、地下水岩石层到地慢薄厚不一样,受力作用岩石变形引起地表出现地下水的宏观变外也有岩石的压电效应,并发生电流(不是微弱的)以电流、电压、电磁物理现象快速释放出来,而不会被自然电流干扰所湮没。
当岩石耐不住强大压力开始破碎,地电开始小突跳(小震闹)破碎后发震(错动)不同方向因地下岩石有区别而时间不同。
这是小震群,后面无大的突跳,就自动消失不会有震,也不用那些估计,无法确定的误报,如果等到大跳出现,就用小震的突震时向差来预报大震发震时间。
我们对辽阳地震早期下八会突跳一震时9个半小时的规律。
海城东南方向确定时间是跳一震,5个半小时,2月1-3日确定的(多次对应)
我们大胆猜测,地电突跳就是最重要的,如果按上级安排那些(几百个)地震观测点,每天二次读数,上报那些资料日均值曲线,又无与微震仪收震对比,怎样预报地震?五花八门,让他们举手发言,你们是按少数服从多数呢?还是去查有无干扰,更谈不上预报对应效果,所以专家头疼。
所以你们就在后来的全国取消了三土,这点我也举双手同意,如果把海城站的做法保留,发扬光大,安排在各个洋地震台里这就不是“土”,地电流突跳更是物理现象,并也是物理量的对比,而不是被湮没微弱的信息。
我们站的发现是“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的产物,如果无微震仪在身边,多次与地电突跳对照,是不会发现这一规律,有一次准确预报,也就增强了预报地震的信心,同志才无悔跟姜成田吃苦(每天读二次数,多省心省力)
再介绍个事1974年3月13日那天站内有劳动任务,姜成田安排有心脏病的刁文贵同志在微安表前观测,别人都干体力活,自己在那坐着看表,所以非常认真,也就是那一次发现表针由2微安到4微安又回到零,这样多次变化,后来无法记录,大约有一百多次的摆动,姜成田知道后,立即查看线路,问气象站辽南有没有雷雨,后来不管谁值班,都把微震仪看好,一直等到第二天3月14号,辽西敖汉旗发生百多次小震群。我们站的同事重视地电突跳,才自发加班加点连续观测,后来改自动记录,这就出现矛盾。没听上级的话。
地震能预报,本来是个好事,专家们能有这样的学生,下属应该高兴才是,后来尽成了矛盾,从海城县抽调到省地震局工作的干部王洪明,小唐,小范,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对海城站这几个人的了解。可以调查他们取证。
唐山大震前,有天津,唐山几个中学的地震业余小组来海城,与我们互相学习,用资料图纸对照共同看出七月份渤海湾及外围地区会出现大地震,如果到月末,地震会比海城更大,据说那位老师在地震会商会上旁听时抢说一句话,地电变化太大,地震就在脚下,地震比海城还要大,那些专家如果知道,海城站地电的作用,对查局长下决心会起一定作用,也许会有另外一个结果,查局长耳边众说纷纭,“海城地震震后效应”,“地电干扰太大”不可信,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发震信号。
在“宏观”,动物,地下水明显增多情况下,也不可能预报,“微观”水氡 ,小震闹,磁红绿灯,二倍法,形变仪,重力异常都有不同情况的预报,也是这不能确定,那不可能,时间半年,1-2个月或开会期间发震,根本不能确定。
一个敢说,并有多次准确预报三要素的姜成田那两句话,在省局开会也说过多次。
一、土地倾斜不报警。
二、土地电不突跳,就不会震。
如果只报警,可能是远震而与本地无关。只有地电突跳,没引起倾斜变化,那就线路出错,附近有雷雨,或是地方有小震,不用着急。
然而,唐山地震前,查志元局长身边根本就没用生命去担保这个地震会发生,而后出现了青龙县奇迹(不多说),和局长的八年之苦,唐山就出现二十四万人死亡的悲剧。
再介绍一件事,唐山大地震后的天津市,11月15日前的抓革命促生产全面展开,在11月10前,我们海城站的地倾斜就开始向南西方向报警,土地电也有很大变化。就在15日当天,姜成田向乔台长报告,今日向县政府请台吉普车去一趟省地震局,唐山震区——辽西彰武县一带,今天要有7级左右地震发生,姜拿着资料和预报意见,同乔台长上午就到了省局,认为今明两天,渤海湾——彰武一线(倾斜指向),可能发生7级左右地震,结果省局没拿出意见,就让我们回海城,“事不关己”结果日刚落,宁河7.1级地震发生了,由于地震部门说出不会有太大余震,抓革命促生产,天津市刚刚恢复生产就出事。天津棉纺厂因震死亡43人(全市情况不详),地震部门的同志日子不好过,牌子被砸。
我们震前知道着急,可那些不在第一线又不信一线同志,那你们也只好“震前辟谣,震后知道三要素”,说句实话,现在台站养猪养鱼,没有用,就算是真如海城震前一两天有鹿碰断腿,鸡上树等,也不能拉警报,说不出准确地震时间,多大震,营口曹显清为什那么干,即有权定措施,又有姜成田这个朋友当参谋才出现奇迹。
关于秋雨大,我和姜成田骑车下乡去耿庄畜牧场落实宏观的路上,谈过秋雨大也只是增加地表的重量,向下压力增大而已,岩石承担应力平衡再加上大的水的压力,岩石破碎产生地震是有道理的。姜说,秋雨多也不是都有地震,震大小也无法确定,什么时间震更无从说起,你还得听老弟的预报。
四十年了,我和姜成田都是76岁的老年人了,也有不同程度的老年疾病,家庭负担,心情不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出问题了。
高中前书记金广藏是我的恩师(今年86岁)说应该写出来留给后人看,那是财富,少死人。地震发生和气象预报不一样,做地震工作的人在一线的大专家是不可能有,谁能吃那个苦,地震一发生周期太长,你们海城站同志工作在异常出现的震中区,又有责任心。更没有“世界难题”的框子影响你们,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从决定去做“地震预报”那一刻起,持续积累经验才会成功,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量变的积累,这项成功有几方面因素。
一、周恩来总理有远见,国家有能人,长中期预报才成立了地方台站给你们工作的机会。
二、你们的钻研劲和文化基础,我是知道的。
三、工作在地震信息频发地震震中区,有历史的经验,和现代微震仪配合。
四、地震预报法不太明确,没有控制住你们和曹地办的手脚。
还有一位对我影响很大的朋友杨仁政,现任海城市石油化工仪器厂厂长,对我退休后的工作很大支持,四川省汶川地震后,建议我去他的分厂,四川省成都石油化工仪器厂,去搞余震检测,并提供仪器和食住旅差费。他说面对现实别生气,杨厂长说,我是初中生,正赶上文化大革命,自学成才,手下大学生,高级工程师如云。这厂在国内石化仪器生产方面很有名望,然而多次研究职称进不了高工,他说你和姜成田没进高级职称,每年少赚一两万元,如果地震部门不搞地震预报,不研究不推广你们的成果,党和政府是不会答应的。
通过这些年媒体对省局几位专家和领导的采访,知道他们当年和现在的观点,我们才清楚那段历史,大胆的猜测地电突跳和地震有直接的关系,不间断的观测,改自动记录,多次成功预报。
钟以章认为“地震专家在地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偏差,这正说明地震预报是复杂的,艰难的。如果人类历史上对第一个七级以上的地震预报就十分完美,那是不符合认识规律的。”
李荣安说“海城地震是有依据的,也有运气成分,有依据是指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有前震,有宏观,有运气是说有预报但不托底。
海城站的“土地电”,从科学上分析,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重要的作用是省政府的通知,他认为这么大的地震,土地电肯定有异常,就看怎么分析,海城八方土地电可以自动记录突跳,从技术上讲是可能的,是可以提高预报意见的,但预报程序上有问题。有意见上边没定就向外发这是不对的。
顾浩鼎说“海城的经验在成功幸运背后,也存在失败的可能,客观规律会解决”他认为,地震科学不断积累前行,总有一个开头,海城是一个开头,大自然现象和大的地震一定会有前兆异常,说地震不可以预报是不对的,顾浩鼎在北京晚报,海城地震一个难以复制的奇迹,时间2014.07-15.15:36,中说“….多则半年或一至两个月。短则几天内,甚至在开会期间都可能发生。”我当时能够以这样一个方式来预报地震的发生、时间,到现在看都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地震预测和天体运动预测不同。不可能准确到哪月哪日哪时,如果谁要是把地震预报到日、时、分,那是伪科学的。
朱凤鸣说“科学理论上的三要素都精确的预报在现实中是做不到的,2月4日发生的震情报告,毕竟没有写出时间、地点、震级。”
刘魏同志“特稿”,他们手中都有,都看了多少遍,李玶院士“海城经验因为历史原因,有些东西没有作而客观总结,现在是该好好总结的时候了。”
确实有一些仪器上的微观信息。现在看来海城地震站的“土地电”就是一个重要的信息,这应该更好的加以总结。“
“姜成田用土地电发临震预报,是事实的话,我的态度是支持的,假如我见到他我会对他说,“搞下去”,这个人对地震预报工作是一个亮点,国家应当重视。因为特异的现象可能就是一个“生长点”,将现象和理论结合会是一个突破。他的工作值得做,是一个有价值的苗头。为什么姜成田那样自信,不相信的人你们在干什么,实践检验出真理,实践也检验出新苗头,有人发现了新苗头加以总结,发扬光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为人民利益着想,他们有成果。对他们存在成果,“不应百加指责,而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李院士的讲话他们也一定能看见,时隔五年,他们的观点没变,现在应该说句实话,海城站与单纯的土地电地震群测点不一样。
我们是讲感情的,没有他们,我们不能走上地震工作,他们给我们地震方面的很多知识,我们工作因为认真有责任心,经常有地方领导和有群众来访,对我们抱有希望,所以我们干出了号外之事,发现,探讨,研究,在1974年12月22日前就有能报出地震的资料和依据。
这种土洋结合,专群结合的效果,至今没有被专业台站认识我们的方法,现代台站都是以速报地震为主,金钱用在现代化,传输,自动化和用电脑上,工作人员只要有学历,职称,就有高工资。谁像海城站那些傻瓜,自己给自己加砝码(增加工作量),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不要命的干,非要把地震报出来不可,原来我们共同有个压力“除十八岁没结婚的郝维英,都有家口,生活来源依靠工资,当时绸厂的工程师月工资36.5元,我们几个人除王立华41.5之外都是36.5元,如果在生产队当农民,一般全年也看不到钱,最终劳力越多,欠队上钱也越多,所以都很珍惜这份工作,邢台地震影响让我们都有一颗责任心,报不出地震的后果是可怕的。这也是重要动力,”姜成田有重病卧床的父亲,妻子护理难的情况下……,以身作则带动大伙干,再加上我们的领导刘维新这位用双脚打仗一路走到海南岛的老兵,他不怕苦不怕困难,能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以民兵方式工作。
因为我们已经是76岁老人了,现在身体还算健康,如果在哪个地区有地震的短临异常现象,我们愿意再参加一次实践工作,来验证我们以前的经验,好打一个句号。
只希望传承一下地震临震预报之法,习主席最近讲,勿忘昨天开辟道路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相信今后的地震预报工作,一定会为祖国争光,一定会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海城地震观测站退休人员:姜成田
王立华
作者简历:
王立华:1940年2月出生,辽宁省海城县郊区响堂村,1957年考入辽宁省重点高中——“海城高中”,1960年考入“东北农学院”农机系机械化专业(4651),当时国家困难时期,在一个假期县政府二位领导让我停学做农业干部,条件把全家9口人转入口粮标准高的生产队(每年全家可多吃1600多斤苞米)就此离开了大学。后来高中金书记让我去高中教书。再后来当时任科委主任李久扬(高中时同学)为加强地震预报工作让我去了地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