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协商 授权使用 万事如意 心想事成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贺济中:中国教育向何处去?——从今年北大录取农村学生700余人... [复制链接]

1#
2016-09-06 15:33:36  来源:贺济中博客  作者:贺济中

  据中青在线9月3日报道:北京大学今天迎来了4380名2016级本科新生。记者获悉,今年,北京大学共录取农村学生700余人,为近年最多。
  从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今年北大新生录取情况,农村学子约占全部新生人数的17.5%。
  在录取的700余名的北大农村学生中,如果是凭在县以下高级中学的考生中录取的数据,那么这里面还有一部分是小城镇户口或者虽然是农村户口但是在城镇长大的新一代,就算是按照户口所在地计算录取的农村学生,真正从农村出身长大的新生可以说是少得可怜。
  新闻报道中还特别提醒,这700余人是近年最多的,也就是说,往年录取的农村学子没有今年这么多。
  按照统计部门最新统计数字,2015年底,中国大陆人口总数为13678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农村常住人口为61866万人。也就是说城镇人口约占总人数的54·8%,农村人口约占45·2%。按照计划生育政策,城市多为独生子女,农村家庭最少是两个孩子或者更多,所以从人口分布和全国受教育的普及等情况来分析,农村户口的学生人数与城市户口的学生人数相对比,农村的学生人数应该比城市的学生人数还要多。
  据2010年7月19日《新京报》报道:北大教授潘维在接受Alec Ash(亚历克灰)采访时说,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北大70%是农村学生;2010年,这个比例已经不足1%。而另一则新闻报道却是在2010年高招中,北大原来计划在京招生256人,实招368人,扩招112人(扩招率44%)。
  今年北大录取了700余名,占全部新生人数的17·5%。而50年代、60年代在北大的农村学子高达70%,这样的比例是惊世骇俗的。2010年甚至不足1%,怪不得《中青在线》说往年录取的新生没有今年多。这说明什么?从这些数据中,只能说明在毛泽东时代重视城乡教育的政策是平等的,而现在的教育政策是不公平的。
  不知道其他大学录取的新生情况怎么样,凭北大录取新生的城乡学生比例情况来看,中国的教育存在着如此严重的偏差,长此下去,中国教育将向何处去?
  在2014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联组的分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说:“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
  高居庙堂之上的王平委员说得也不无道理。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的天平逐渐向资本和权力倾斜,改革的政策偏向有权有钱人,工人和农民在改革开放中成了利益集团的蚕食对象。从改革开放后资本主义泛滥的情况分析,王平委员的这一提案是正确的。农民上不起学,没有必要苦苦挣扎在求学的旋涡中。按照王平委员的意思推理,如果看不起病,也没有必要筹钱治病,到头来病治好了也会给农村家庭带来重大的“损失”。讨不到老婆的男人就打一辈子单身,买不起房的人只能怪自己无能,搭个草棚遮风避雨。靠劳动致富在中国只是一个童话传说,贫困的人只能怪自己心不太毒,手不太恨,命不太好,这样的资本逻辑在当今在中国比较流行,王平委员也只是说了一句大实话。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社会主义教育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最后实现“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的共产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教育出来的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资本主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轻视劳动、厌恶劳动,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寄生虫。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人民创造了历史,是劳动创造了世界。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未来教育对于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
  要想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就必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只有通过在劳动实践中学习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离开了劳动实践,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学到的东西要么是纸上谈兵的空洞理论,要么是形而上学的教条,对国家和社会不但无用反而有害。
  马克思说: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一八七五年四~五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三十五页】
  加强教育,特别要重视和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就必须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起来。列宁说: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
  为了使普遍生产劳动同普遍教育相结合,显然必须使所有的人都担负参加生产劳动的义务。
  【列宁:《民粹主义空想计划的典型》(一八九七年底),《列宁全集》第二卷第四一三~四一四页】
  回过头来看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教育状况。
  自从教育产业化在中国大陆实施后,中国的教育堕入了资本主义教育和封建教育的罪恶深渊之中。
  “全民学英语”,这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提出的教育学习口号。于是,从幼儿园就开设英语教育课程。除了在中国学校教育中英语是必考的课目外,考公务员,评职称等都必须要考试英语。这是一种“鹦鹉学舌”方式与中国国情相背离的殖民文化政策,浪费了中国人的时间和精力,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创办“孔子学院”,宣扬封建“学而优则仕”的封建剥削阶级思想,借传统文化为名,宣扬“四书五经”中的“忠孝节义”等“仁义道德”思想,奴化中国人心。
  记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只要你走进学校,就会在学校的墙壁上看到醒目的一行标语: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在走进学校,有的学校还在墙壁上还醒目的写上了周恩来总理所提倡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有的写着“做事,先要学会做人”等各种口号。“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可以有多种解释,从学校教育出来的结果看,这种做人并不是做理想的人,不是要求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利益的人,而是要求学生做一个“成功者”,也就是封建社会中的“人上人”,或者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有钱的人。这些口号看起来是励志的,其实质只是激励个人追求成功,成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寄生虫。
  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学校里,同学们的理想是当工人、农民、老师、解放军,科学家……现在走进学校去问问学生长大了做什么?他们没有理想,只有梦想。学生们回答的是长大以后要做老板(资本家),发大财,当大款,升大官……一种是理想的事业,一种是升官发财的梦想,这就是不同的教育教育出来的学生有不同的理想和梦想。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农业国家,农村仍然是中国的重心地带。尽管改革开放尤其是城镇化以来,城镇人口迅猛增加,但是农村人口依然将近一半,农村区域仍然占据了大部分面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三农”工作依然是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解决了“三农”中出现的矛盾就等于解决了中国社会矛盾的大部分。“三农”工作接班人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不是“庸才”,所以培养大量的“三农”工作接班人是中国共产党首先应当考虑的大事。
  记得在毛泽东时代,农村的孩子从小要做家务,帮助干农活,带小弟妹,拾粪便积肥,赶牛,割草,捡稻穗,砍柴,挑水,做饭,拔猪草,栽树,种菜……
  现在有的学生念书念到大学毕业,还不知道如何煮饭、炒菜,更不要说种菜,有的从来没有参加过体力劳动。
  记得我小时候,6岁时一个人去小学校报名读书,从来没有大人接送过。不到13岁时考取了县城的中学,从农村家中到县城相距50里地,其中有一段路还是崎岖山路。当时没有公交,也没有父母相送,自己挑着行李箱子铺盖和同村同乡的同学们一起步行50里路到中学报到读书。
  现在的学生,小学四年级有的还要父母接送,有新闻报道,大学生去学校开学还要父母陪同。
  记得在毛泽东时代,工人农民当家作了国家的主人,工农兵要管理学校、企业、机关,有些人就以“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为理由反对接受工农兵的领导。由于工农兵是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从实践中学习管理,结果事实证明,工农兵是能够管理好这个国家的。
  若干年以后,管理中国国家的人就是这些一批批的大学生,他们是国家的接班人。如果要他们去管理农村,这些人是外行,是否能够和早年的工农干部一样外行领导内行?我看未必,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参加过劳动,不了解工厂和农村,更没有实践经验。
  现在的北大也好,其他大学也好,把贫苦农村出身的学生拒之校门外,并有人在国家的会议上提出要鼓励农村学子不要读大学,这说明了什么呢?
  自古以来就有“贫文富武”的说法,古代有成就的知识分子大多数出身贫寒。富贵人家的子弟成就的人很少,皆因为“饱暖思淫欲”的毒害,所以才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
  现在的教育制度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命运。就中国而言,将来是什么样的人来管理中国,中国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社会结果。比如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等人的为人和品质决定了国民党政府统治的命运;在毛泽东时代,在毛主席,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奉献的管理下,和人民群众心连心,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烂摊子建设成为摆脱了贫困,拥有“两弹一星”,并具有初步现代化工业的国家。
  国家管理者的思想、人品、能力、魅力来自于实践的锤炼,首先来自于教育的根基。国家现在的教育政策决定了未来的命运,清末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看中国共产党内的领导人物,有很多仁人志士都是来自中国农村,如果按照王平委员的说法,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永远要埋没在农村了?
  北大现行的招生制度完全背离了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方针政策,导致农民子弟难进北大。过去北大的名气是因为北大海纳百川,接纳了全中国各地的人才,北大也因此出了李大钊、鲁迅、陈独秀……等许多伟大人物,才引起学子对北大的崇拜。如果北大一味把来自农村的学子排除在北大门外,把北大当成只是北京人的大学,这样,北大就失去了广纳人才的优势,不接地气,就变得腐败起来。若干年后,其他学校就会有超越北大的可能。
  从北大的招生状况也可以透视中国其他大学的某些现象,不重视培养农村的人才,也不主张大学生到工厂农村去锻炼,这样的教育是不可取的。不同的教育就会培养不同的人才,当这一批人担当国家大任的时候,中国将会是什么一个样子?
  在当今中国,庙堂之上的人基本上都上过大学,有多少党员干部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锤炼?从当下中国政坛的现象就可以推理出这一点:中国的国家管理人员受到过什么样的教育,就有可能变成为什么样的人,中国就会变成什么样子。改革开放后,中央重用了一些受过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的人才,于是这些人便把中国引导走上了改旗易帜的资本主义邪路,中国社会便乱象丛生。中国如果重用轻视劳动,轻视农村,鄙视农民的人来管理中国。这样的中国,劳动就会贬值,国家就无法发展,农村就会荒芜,农民就会抱团起来造反。
  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中国的农村依然还在,工人还在做工,农民还在种地。国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要担负起管理国家的重任,如果不懂得工人农民,不了解工厂农村,就会和工人农民格格不入,没有感情。现在国家政府中出现的各种不良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脱离了人民群众。共产党是从工人农民群众中间来的。如果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的管理者和工人农民没有感情,中国国家管理就会出现许多乱子,社会矛盾就会发生剧烈变化。
  北大多年来招收来自农村学子数量过少,不单单只是农村学子进北大的数量问题,而是中国国家教育轻视农村,鄙视农民的教育政策所导致的,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教育政策,中国政府到底要把中国教育带向何处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