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协商 授权使用 万事如意 心想事成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77事变 [复制链接]

1#




转  中国的汉奸 内奸 美国代理人必定天诛地灭,这些垃圾基因危害华夏几千年,必须彻底铲除,才能拯救地球和人类。

不要忘记,历史上,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前,日本鬼子为什么驻军中国??明摆着对中国虎视眈眈的敌人,既然在我们国家东北驻军?918事变发生以后,日本军队在华北更加肆无忌惮。有一个历史故事,七七事变前,宋折元军长,还带着一批师长将官到日本军队搞联欢,无耻无知,到了如此地步,敌人怎么会放弃进攻杀戮的机会?
这大概是老鼠和猫交朋友,羊和狼拥抱的垃圾剧太多了,军人都成了敌我不分的瞎子,都是盲目自信的勇士了。

再对照看看,如今美国鬼子为什么可以控制中国许多要害部位,关系人民生命安全的食品也可以放手交给美国控制?曾经儿童强制种疫苗,也是美国产,把许多家长吓呆了,但是政府强制!!因为总理说救美国就是救中国。只要美国需要,中国孩子哪怕死亡残废也在所不惜,大有舍己救人之风度??舆论阵地,文化阵地,教育阵地,连个辞海都要经过美国批准?!这与历史上中国几经毁灭,咎由自取,何其相似?手段不同,目的相同。
纪念九一八,纪念七七事变,就要把隐藏在中国的毒瘤挖掉。当前,中国之中再一次处于被敌人渗透包围,战争威胁,内外夹击,三面包抄,经济上舆论上被操控的局面。中国人民应该深刻地反省了。


作者:王义军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9军各部队将领及基层将士在七七事变中的抗战态度坚决,作战英勇,延续了长城抗战时的作风,基本尽到了抗战守土的责任。而军长宋哲元对抗日的态度暧昧,企图依靠谈判平息事端,却中了日军缓兵之计,且在事变前后及中央电令抗日前后没有周密的抗敌计划及准备,致使华北两座重要城市北平天津过快沦陷,对华北乃至全国抗战局势之恶化有难以推脱的责任。发布于 2015-05-043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匿名用户3 人赞同了该回答宋哲元在平津的表现就是一场灾难,卢沟桥事变发生时,宋并不在平津(一说是奔丧?我找不到那份文章了),直到四天以后才到天津 蒋公在七月九号至电北平,要求积极准备作战,宋未回复 十三日蒋公再电,告诫宋国民政府决心抵抗,盼其与中央保持一致,抵抗日寇 宋回复:没有枪,没有粮 没有钱 如何抗战?国民政府当即表示愿意将第二、第十、第二十七、第二十八、第三十八、第八十七师北上支援抗战,宋当即拒绝,表示河北很苦,就不要再来中央军了。此时宋哲元还能天真的幻想求和,他还是本着不扩大的方针在与日军谈判,期间多次放弃主动出击的良机。十九日、为了给日本表现谈判之诚意,宋主动拆除了北平城的城防工事,期间蒋公多次致电提醒宋不要对求和抱有幻想,要积极练兵准备作战 何应钦电报询问平津作战部署时,宋竟然拿不出一份作战部署图!二十日日军在此炮击宛平,宋依然指示不要扩大战争,并且用保安团换防了驻守宛平的军队 二十二日蒋公电报严厉的批评了北平拆除防御工事一事 二十四日因西北君增援商震、孙连仲等部到达,宋才下决心抗日,并与二十六日发出通告,此时日军已三面包围二十九军。二十九日北平失守三十日天津失守陈诚回忆录说到,初期平津日军人数有限,如果其能按照国民政府的指示,实时抗战,并请中央军北上支援,则开战前期绝无一败涂地之道理,平津拱手让人,对北方战场的部署困难重重,且士气影响极剧,暗指宋别有用心、葬送国家前程发布于 2016-10-04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匿名用户张自忠坑了宋哲元,气死了蒋介石。何基沣没给中国人丢脸。发布于 2015-05-040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花椒今朝最痴心求和在前 被猪队友坑在后 平津不到半个月沦陷宋哲元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一名士兵“失踪”的原因,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2 历史简介 编辑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自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深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居然擅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谎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中国守军当即严词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立刻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1]日军自1931年占领中国东北后,为进一步发起全面战争,继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及日伪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市)。


卢沟桥事变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1937年7月30日,国民党军队因伤亡惨重被迫撤离天津,天津沦陷。

1937年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不幸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发生时间:1937年7月9

事变发起者:清水节郎、一木清直等。日军:驻丰台日军河边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

中国守军: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

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

师长冯治安旅长王治邦

团长吉星文

3 历史背景 编辑
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5)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2]

事件起因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卢沟桥事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希望用武力灭亡中国。

地理背景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国民党军队在卢沟桥进行抵抗,开启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事件经过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晚10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中国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军队,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枪声非中方所发,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奋起抗战。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对于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的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的声援。各地民众纷纷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工人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华侨联合会也致电鼓励第29军再接再厉。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见占领卢沟桥的企图实现不了,便玩弄起“现地谈判”的阴谋,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则借谈判之名,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现地谈判”使日军赢得了增兵华北的时间,但它却蒙蔽了冀察当局的视线,迟缓了第29军部兵应战的准备,给平津抗战带来极大危害。到1937年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当时香月清司指挥已云集到北平周围的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在100余门大炮和装甲车配合、数十架飞机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第29军驻南苑部队约8000余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1500余人)浴血抵抗,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军训团的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离北平,29日,北平沦陷。29日凌晨,冀东保安队第1总队队长张庆余和第2总队队长张砚田,在通县发动起义,反正抗日,击毙通县特务机关长细木繁中佐等数百人,活捉汉奸殷汝耕(后逃跑)。

1937年7月29日,第29军第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的率领下,发起天津保卫战。第38师攻击天津火车站、海光寺等处日军,斩获颇众,但遭日机的猛烈轰炸,伤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毛泽东反应

致电蒋介石

19371937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秦邦宪在延安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突发,形势骤紧,举国上下要求立即全面对日作战的呼声直冲牯岭。7月8日下午,蒋介石收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9人联名打来的电报:“庐山蒋委员长钧鉴:日寇进攻卢沟桥,实行其武装夺取华北之已定步骤……红军将士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家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地卫国之目的。”7月9日,蒋介石收到由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等代表全体红军打来的电报:“我全体红军愿即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名为抗日前锋,与日寇决一死战!”

7月17日上午,一身戎装的蒋介石面对100多名各党派代表、各界名流正式发表《抗战宣言》,郑重宣布:“……我们已快要临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极人世悲惨之境地,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放弃尺寸土地和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士抗战之责任,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四万万同胞要求抵御外侮的呼声终于有了回音!

毛泽东:天下大乱,将来乱出一个新中国

193周恩来和毛泽东等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我们当天就得到了消息。我把电报送给毛泽东时,他正在看书。他看过电报,又把它交给我,说:“让他们都看看。好么,天下大乱,将来乱出一个新中国!”

8月20日,我随毛泽东从延安出发到洛川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卢沟桥事变后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同时解决扩大红军,筹集粮草的问题。由于延安地处陕北高原腹地,沟壑纵横,不利于农作物丰产,加之千百年来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红军进驻延安时,全县只有2700户,7000人口。物资匮乏是数万军民生存的一大难题;人口稀少阻碍了军队的发展和壮大。而相比之下,延安以南、西安以北的地区,各方面的条件就要好得多。因此,我党在这一地区下大力量做筹粮和扩红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洛川会议后,经国共两党谈判协商,在陕北的红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八路军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训处主任(不久八路军恢复政治委员制度,遂改称政委,下同)罗荣桓;第一二○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肖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不久由邓小平接任)。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


最后编辑红五星评论员 最后编辑于 2017-07-07 13:09:40
分享 转发
2#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编辑摘要
百科帮你涨姿势
九一八事变
又称沈阳事变 因旧称奉天 盛京 所以欧美称奉天事变或盛京事变
张学良奉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因此落下“不抵抗将军”评价
事件爆发后东北三省相继沦陷 这一天也被我国民众称为“国耻日”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在沈阳发生的由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的侵华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序幕。 日本侵略中国的阴谋蓄谋已久。1927年六七月召开的“东方会议”形成了《对华政策纲领》。会后,会议主持者田中义一将会议决定拟成秘密文件《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田中奏折),奏呈日本天皇,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东方会议之后,日本不断制造侵略中国的舆论。否认中国对东北的主权,鼓吹要用武力侵占东北。同时,多次制造事端,为侵占东北寻找借口。1931年6月发生了中村事件,7月又制造了万宝山事件。日本军部政府议会政党和右翼团体利用这些事件大作文章,叫嚷“满蒙危机”,煽动武装侵华的狂热。1931年6月日本陆军中央机构制定《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规定了有关侵占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7月,这个大纲作为指令传达给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驻在东北的关东军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策划活动,早在1931年春制定了《处理满蒙问题方案》,6月末完成了爆炸柳条湖铁路的具体计划。事变前,日本关东军将土肥原贤二大佐调任奉天特务机关长,将本庄繁调任关东军司令官,并到东北各地视察。与此同时,关东军加紧了野外、攻城、巷战的演习,有的演习就在沈阳和北大营附近。原计划时间是9月28日。可是9月中旬,关东军制造事件的计划在日本国内泄露,外相币原喜重郎向陆相南次郎提出质询。于是,南次郎派作战部长建川美次去东北,向关东军转达不同意近期发动事变的指令。此一信息为桥本欣五郎所获息,在建川默许下连续给关东军的板垣征四郎发出三封电报,要求关东军坚决行动。9月18日夜10时20分,在关东军板垣征四郎等具体谋划下,炸坏了柳条湖的铁路。把三具穿中国士兵服装的尸体放到现场,诬指为炸路凶犯。同时,按计划进攻北大营和沈阳城,日本驻东北的第二师团和驻朝鲜的第二十师团也先后出动。19日,日本国内报纸诬蔑中国军队炸坏南满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日本军部召开了会议,确认关东军的行动是恰当的。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行动完全抱不抵抗主义。事变前,9月16日蒋介石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事变发生后,东北军多次请示蒋介石和南京政府,回答都是“不抵抗”。张学良东北军忠实地执行了蒋介石不抵抗主义。近20万东北军在一万日军(最多时增加到二万多人)的进攻下,基本上未作有组织的抵抗。19日晨日军占领了沈阳城,仅沈阳一地损失飞机262架,各种炮3091门、战车26辆、机枪5864挺、步枪手枪118206支,公私财产无法计算。仅三个月时间东北三省在不抵抗主义断送下,沦于敌手,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中国网 2002年10月24日


最后编辑红五星评论员 最后编辑于 2017-07-07 13:03: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trl+Enter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