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联合体欢迎合作,同时欢迎选择左旋名字和图形标志,通过左旋授权正确使用!!坚决反对盗版剽窃不劳而获!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韩非子 [复制链接]

1#
韩非子----来自网络

我们熟知的一些成语典故比如: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  讳疾忌医  守株待兔  管鲍相助等都出自韩非子的作品,由此可见,韩非子的才学智慧异于常人。

     韩非子和李斯师出同门,他们都是荀子的高徒,李斯自认为在学问方面比不上韩非子。韩非子喜欢研究刑法法律方面的知识,主张以法治国,他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韩非子有口吃的毛病,说话不利落,但是他善于著书立说。
韩非子的著作传阅到了秦国,秦始皇看了后,感觉找到了知音,他惊叹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意思是,如果能认识此作者,能够他交流往来,我真是三生有幸,死而无憾了!那么高傲的秦王,都为韩非子折服。

韩非子在《说难》中很中肯的写了游说上司的智慧:“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简而言之就是要会说话,要说到对方的心里去,人家才高兴。

韩非还善于揣摩上司的心理,并长篇大论的论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谈问题要得当,如果触及到上司心中的秘密就会身遭危险;如果你和上司议论别人的短处,就会被认为是想离间他们的关系;和上司谈论地位卑微的人,会被认为是想卖弄自己;和上司谈论他喜爱的人,会被认为你是在拉关系;说话也要有技巧,太直截了当,就被认为是不明智,有可能被斥责;如果言辞琐碎冗长,就会认为你邋遢不果断,有可能被雪藏;如实陈述意见,就被认为是怯懦而不敢尽言;思考谋事范围过于宽泛放任,就被认为是鄙陋和倨傲。总之要慎言。

看了这些,你是不是觉得和上司相处好难,有没有伴君如伴虎的感觉?
韩非子还用故事讲述道理。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宋国一个富豪,家里因为下雨导致墙壁损坏,他儿子说必须把墙修好,不然会招贼,他邻居的父亲也这样说。到了夜里,家里果真招贼了。富豪认为自己的孩子非常聪明,却怀疑邻居就是盗贼。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真话和真心未必得到外人的信任。

另外一个故事说郑武公要讨伐胡国,就把女儿嫁到胡国,他问大臣:“我想打仗,打哪个国家啊?”关其思说:“就打胡国。”关其思当然必死无疑了,因为他说出了上司心里的秘密。郑武公对外宣称:“胡国郑国亲如弟兄。关其思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死有余辜。”胡国知道后,大喜,放松了警惕,后被郑国占领。

再有一个故事也挺有意思,美男弥子瑕一直是卫王的宠爱,一次母亲生病,他偷偷驾着卫王的马车出宫,按照法律是要被砍掉脚的,卫王听说后,赞叹说:“真孝顺啊!宁肯犯罪也要看望母亲。”一天,弥子瑕陪卫王外出游玩,吃了个桃子觉得很甜,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王吃,卫王说:“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给我吃。”

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时,得罪了卫王,卫王说:“这人本来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还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所以,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王的爱憎有了变化。所以被上司欣赏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上司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所以,无论谏说还是做事,更要察看上司的爱憎,然后再做决定。

看完这些职场经验书,觉得韩非子真是一个专业的职场培训师。
再说韩非子的个人经历,正是因为秦王的赏识,引发李斯的羡慕嫉妒恨,起了加害韩非子的心。

韩国弱小,随时有被吞没的危险,韩非子曾多次上书劝谏韩王,韩王熟视无睹,依然我行我素,不修正法律,不任用贤德的人才,不重视军事力量,反而提拔不务实的国家蛀虫。韩非子感到非常悲哀,将内心的悲愤寄托在创作上,所以才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几万的著作。韩王确实够悲哀的,身边有这么一个国家栋梁,却一点都不珍惜。

与韩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始皇则求贤如渴,为了能得到韩非子,为己所用,他派兵紧急攻打韩国。见到韩非子以后,秦始皇非常高兴,但也非常犹豫,所以暂时也没重用他。这时,李斯和姚贾趁机诽谤韩非子:“韩非子毕竟是韩国的公子,他只想为韩国效力,不想为秦国效力,这是人之常情,或许早晚他要回到韩国去,不如趁早杀了他。”秦王觉得说的有道理,就让人给韩非子送去毒药,命他自杀。

可怜满腹经纶的韩非子,一直教别人怎样洞悉人心,慧眼识人,生命攸关之时,秦始皇根本没有给他游说保命的机会。秦王后来后悔了,赶紧派人去赦免韩非子,却为时已晚,白白牺牲了一个国家栋梁,实在是历史最沉痛的损失。
分享 转发
TOP
2#

韩非子
编辑词条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

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韩非人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他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TOP
3#

生平经历
编辑
[p=24, 2, left]


韩非子

[/p][p=24, 2, left]韩非子是战国时期韩国贵族,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郑韩故城)。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p][p=24, 2, left]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但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上疏辩驳。韩非与李斯之政见相左。韩非欲存韩,李斯欲灭韩。因为韩非子和李斯曾经是同窗,李斯深知韩非辩才了得,担心嬴政被韩非计谋所蒙蔽,故上疏嬴政,陈述其中利害。他说:“韩非前来,未必不是认为他能够让韩留存,是重韩之利益而来。他的辩论辞藻,掩饰诈谋,是想从秦国取利,窥伺着让陛下做出对韩有利的事。”[/p][p=24, 2, left]秦王认为李斯言之有理,便抓捕韩非。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始皇帝,被拒绝。后来始皇帝后悔了,派人赦免他,但是韩非已经死了。[/p][p=24, 2, left]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风格。韩非的《孤愤》、《五蠹》、《说难》、《说林》、《从内储》五书,十万余言,字里行间,叹世事之难,人生之难,阅尽天下,万千感怀。[/p]


2死亡谜案
编辑
[p=24, 2, left]


韩非子

韩非子之死的母本说法和主流说法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杀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p]

司马迁写韩非子之死,写得简练、生动、传奇,然而太过简略的笔触,给人留下了难以释然的空白。

韩非子即使不死,也早已断绝了活路,终将走向死路。

[p=24, 2, left]当堂溪公言之谆谆地告诫韩非:“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今先生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于身而殆于躯。何以效之?所闻先生术曰:“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彊,二子之言已当矣,然而吴起支解而商君车裂者,不逢世遇主之患也。”逢遇不可必也,患祸不可斥也,夫舍乎全遂之道而肆乎危殆之行,窃为先生无取焉。”韩非的回答,却显得义正词严,直率而不够礼貌(俩人之间,可能存有年龄差距):“臣明先生之言矣。夫治天下之柄,齐民萌之度,甚未易处也。然所以废先王之教,而行贱臣之所取者,窃以为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故不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必思以齐民萌之资利者,仁智之行也。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夫身而不见民萌之资利者,贪鄙之为也。臣不忍乡贪鄙之为,不敢伤仁智之行。先王有幸臣之意,然有大伤臣之实。”[/p]

“先王(当为先生)有幸臣之意,然有大伤臣之实。”

[p=24, 2, left]韩非认为,堂溪公虽是一番好意,但不了解自己,误解了自己,甚至,伤害了自己。同时,“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夫身而不见民萌之资利者,贪鄙之为也。”之句表明,韩非早已下定了向死而行的决心,做好了向死而行的准备。[/p]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