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关于严厉惩治侵权者的讲话>>> http://www.zuoxuan.net/YS/YS/2.asp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省省委书记刘英 [复制链接]

1#
是什么让他那样地战斗?重读烈士刘英家书,感受“追梦”的力量2019年05月19日 13:54 政府网站


原标题:是什么让他那样地战斗?重读烈士刘英家书,感受“追梦”的力量





点击上图观看视频

公元1949年5月7日,70年前那一天,温州和平解放。5个月后的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了国人和平、富足的生活,为了中华民族今日之复兴,无数先烈献出了生命。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在惊心动魄的隐蔽战线,在白色恐怖的高压下 为信仰、为理想、为民族之危亡,多少仁人志士洒尽一腔热血。他们的故事,有的见诸史书,有的广为流传,有的鲜为人知。我们的报道,就是讲述一个个这样的故事。

这些故事,缘于一封封烈士的家书。

这些英雄家书,有的因特殊的时代背景不敢用真实姓名落款,有的写于阴森的牢房,有的落笔在血与火的战场,有的甚至刚写完就焚毁在烈火中 信中承载的梦想和执着,力透纸背,永不褪色。

回望历史,是为告慰先烈,他们于信中记下的心愿和梦想已一一实现。回望历史,更是为今日之重任,为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者凝聚智慧和力量。



刘英夫妇结婚照

刘英(1906-1942),原名刘声沐,化名林远志、可夫、爱群等,江西瑞金人。自幼家境贫寒,九岁起入小学读书,好学勤奋,成绩优秀,十八岁时在小学支教。1929年,刘英投笔从戎,参加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斗争。曾任红军连指导员,营、团、师政委,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日先遣队政治部主任。

1935年1月,刘英与粟裕一起率部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浙西南、浙南、浙东游击根据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历任红军挺进师政委、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中共浙江临时省委书记。939年3月,刘英率省委机关从温州秘密迁入丽水,在四牌楼开设“兴华广货号”商店作为联络处,领导全省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7月21日,浙江省一大召开,选举刘英任浙江省委书记,后任华中局委员、华中局特派员等职。

1941年省委机关由丽水迁回温州,1942年2月8日,因叛徒出卖,刘英在温州被捕,浙江省委遭到破坏。5月18日刘英在永康方岩壮烈牺牲。此后未重建浙江省委,各地党组织或直属中央及省外上级组织领导,或独立坚持斗争,直至浙江解放。



给岳母及诸兄的信

在浙江省档案馆汇编的一本党史资料中,看到这封刘英在结婚当天写给“岳母及诸兄”的信,原本心中那个藏在“浙江省第一任省委书记”“革命先烈”这些词汇背后平面化、脸谱化的形象突然立体生动、色彩鲜明了起来。一个智慧、英勇、坚贞,又充满浪漫情怀的刘英,就这样穿过一封封亲笔书信向我们走来。



在爷爷奶奶第一次相遇的地方,刘英的孙子刘红宇展开家书,轻声诵读。

我俩从此结合 结成牢不可破的终身伴侣,为抗战建国伟业共同努力!

——1939年10月16日新婚第一天给岳母及诸兄的信

2019年4月18日,温州市鹿城区九柏园头狭窄的巷弄里。推开“19号”的院门,刘红宇有一瞬的恍惚。小小天井里,迎春花开得热烈,堂屋厢房俨然旧模样,竹椅木榻摆在檐下,仿佛刚刚有人在此促膝密谈。

他第一次知道,就是在这个小院子里,这个当年新四军的温州通讯处,他的爷爷刘英和奶奶丁魁梅第一次相遇。



文成刘英纪念馆前,市民在瞻仰刘英雕像。

那是1938年的初秋,刘英32岁,丁魁梅22岁。那一天,台州姑娘丁魁梅,受组织派遣调到省委工作。她从天台步行到乐清,横渡瓯江,赶到九柏园头报到。还没来得及自我介绍,刘英就准确无误地叫出了她的名字。“初次见面,他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丁魁梅在回忆文章中说,“离开时,刘英提醒我换上便装。我才意识到我已从公开的革命斗争,转入更艰苦复杂的地下斗争。”

很快,丁魁梅就见识了刘英的“机智果断”。几天后,九柏园头的联络处突然被国民党查封,7位同志被捕,藏在天花板上的秘密文件和枪支还没来得及转移。刘英让几个同志穿戴起国民党军官的装束,装作搜查,长驱直入,把物资安全取出,然后大摇大摆地撤退了。

大家又惊又喜之余,不免谈起许多刘英的故事。

他在瑞金参加红四方面军时,曾赋诗明志:幼时不知路,今日上坦途。赤心献革命,决然无返顾。他因为字迹清秀、文笔流畅,被毛泽东同志看重,特地调到身边从事文秘工作。他右臂被子弹打穿,腕骨粉碎性骨折,仍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战斗。他和粟裕等人率队从瑞金出发,一路转战闽浙赣,组建红军挺进师开展游击战争。他英勇善战,从1935年到1937年,无数次粉碎敌人的大规模围剿,让敌人闻风丧胆。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许许多多“刘英的故事”和日常工作相处中的点点滴滴,渐渐在丁魁梅心中交叠出别样的情感。

1939年7月21日,浙江省委在平阳凤卧召开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刘英当选为省委书记。这次大会是在国民党开始积极反共,疯狂捕杀共产党人的严峻形势下召开的。也是在这样令人窒息的白色恐怖高压下,刘英和丁魁梅的爱情之花盛放。

1939年10月16日,他们在平阳冠尖一户农家结婚。战友们用稻草编织垫褥,铺设他们的婚床,简朴又甜蜜。那天,他们为自己准备了礼物:一张结婚纪念照、一封写给岳母及诸兄的家书。

刘英在家书中承诺:“我俩从此结合,定能本着互尊、互勉、互谅、互助之精神,结成牢不可破的终身伴侣,为抗战建国伟业共同努力!”

在那个最坏的年代,他们遇见彼此,血雨腥风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未动摇他们的革命理想,反让爱情的花儿越发灿烂。

新婚的承诺,两人终身未悔。

任何麻醉欺骗与利诱,均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斗志和决心!

——1939年为妻子丁魁梅题写



刘英的孙子刘红宇

2019年4月19日,丽水市莲都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当地百姓称之为“刘英纪念馆”。从丽水市党史办退休后到这里担任志愿讲解员的周德春,带大家走进一处宁静的小院。院中草木葱茏,门檐上挂着一块牌匾: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左厢房就是刘英当年的卧室。室内陈设简单,墙上挂着一张刘英和丁魁梅的黑白合照,夫妻俩淡淡地笑着。这个小小四合院,曾留下许多“王老板”的传说。



刘英(左一)与战友们合照

1939年3月,省委机关从温州移至丽水。刘英装扮成避难的富商“王志远”,在四牌楼开设“兴华广货号”商店作为联络处。他和丁魁梅、交通员王德珊及其亲人组成“五人避难家庭”,租住到厦河村保长家这个四合院里。

很快,这个时常头戴银丝草帽,身着哔叽长衫的“王老板”就赢得村民的信任。

王老板每天在村里散步,给生疮的孩子洗手、换药、讲故事。保长家孩子的毒疮,也被治好了。保长识字不多,平时有公文来,就让王老板读给他听,上司要苛捐杂税派壮丁,也找王老板商量。王老板利用这种关系,设法复制了许多印章和路条证明,给地下党活动出条子开证明。

每到夜深人静,夫妻俩就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小心翼翼地用碘酒揩着白天收到的情报和上级指示,王老板看后起草发通知,丁魁梅“用钢笔尖尽细地抄许多份”,让阿珊分送各个联络点。小院里的煤油灯常常亮到天明。

1940年,被派到丽水清剿红军的敌人进驻厦河村。一时间人心惶惶,王老板乐滋滋地对妻子说:“他们派了一连兵来保护我们啦!”

他果然很快把敌人变成了“朋友”。“敌军中很多人生疮,他们知道王老板可以治,就纷纷来揩油,”丁魁梅曾回忆,“王老板趁机探听军情。”这位敌连长做梦也没有想到,王老板就是他费尽心机想要剿灭的“共匪”省委书记。

王老板出外谈生意的时候,就是他往来温州丽水发动工作的时候。

“魁妹,在我们每天十几小时工作之余,除阅读各地新闻外,唯可慰我心灵者,便是你的来信和照片。”

“魁梅战友,站稳自己的立场,把握住事件的真理,任何麻醉欺骗与利诱均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斗志和决心!”

来回奔波时,唯有纸墨间,他们能倾诉理想和思念。

虽然刀光剑影不断,但在厦河村的这两年时间,大约是刘英和丁魁梅结婚后最安稳、最幸福的一段时光。30多年后,丁魁梅回忆这一段生活的文章,笔触轻快,字里行间透着种难言的活泼。

各种苛刑我是有份的。若通讯都没有了,或许我已赴九泉,但我时刻这样准备着。

——1942年刘英于永康方岩狱中写给狱友的信

2019年4月24日,永康方岩刘英烈士陵园。暴雨如注,雷声如战鼓般轰鸣,刘红宇将一束鲜花奉至墓前,深深鞠躬。圆形的墓室后,有一块略小的墓碑,那是属于丁魁梅的。刘英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胡晓明在冒雨准备祭扫需要的东西,永康市里几十名党员恰在这一天赶来祭奠先烈。

刘红宇避开人群,在展厅的僻静处轻声读着爷爷于狱中写给狱友的信。

“我的问题与你们不同。各种苛刑我是有份的。若通讯都没有了,或许我已赴九泉,但我时刻这样准备着。”这也许是刘英生前最后一封信。1942年2月8日,因叛徒出卖,刘英在温州小南门被秘密逮捕,敌人如获至宝。国民党温州行政督察专员张宝琛得意地说:“捉获刘英一人,胜俘敌十万。”在永嘉看守所,敌人动用了各种审讯手段,没能得到一点口供。他被押解到永康方岩,拘禁在特制木笼中,双脚被戴上5公斤重的脚链。

叛徒劝降,他怒斥“生平最恨没骨气的叛徒”;严刑逼供几乎每隔一天就来一次,他安然处之。

5月17日,蒋介石自重庆发来要求处决刘英的急电。5月18日清晨,天下着小雨,刘英在方岩一个小山坡上从容就义,时年36岁。当地两个村民,悄悄将他的遗体掩埋在马头山麓,并种了两株刺柏为记。

不知那一刻,他有没有惦念身怀六甲的妻子。就在他牺牲两天后,5月20日,儿子刘锡荣在上海出生。

丁魁梅得知丈夫被捕后,急怒交加,立即将家中的秘密文件、电报密码、闽赣两省的关系、中央领导的照片忍痛焚毁,转道温岭赶往上海,联系上级领导组织营救。

刘英牺牲的消息传来,丁魁梅几乎没有时间让自己陷入悲痛。之后10余年里,她也都没有时间悲伤,她一直带着孩子跟着部队转战各地,孩子几乎是在马背上的箩筐里长大的。

1986年,丁魁梅在病榻上留下遗愿:与丈夫刘英合葬。

不到3年的婚姻生活,留给她的礼物是长女幼儿和40多年的怀念。

丁魁梅曾执笔写下:你的壮志已偿,你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已像巨人一样站在东方,祖国在奋勇飞跃地前进着,孩子们在健康地成长着,一切都可告慰于你!

记者手记

毛泽东曾深情地说:“刘英为人民而牺牲,人民就会永远纪念他。”1996年5月18日,温州文成刘英纪念馆开馆,那是54年前他牺牲的日子。纪念馆第一段台阶共36级,因为他牺牲时仅36岁。纪念馆里,还有珊溪镇为革命献身的96位烈士。1993年,文成珊溪镇的一群老党员提出筹建纪念馆,为了刘英曾在这片山区洒下革命的火种。人们纷纷自发捐资,一名拾荒的女党员就带头捐出105元,各路捐款如涓涓细流汇聚而来。

当地一位99岁的老党员刘际洽告诉我们,当年刘英的队伍进入罗山村时,他才16岁,他父亲曾给刘英带过路。他们在村里时自己埋灶做饭,从地里摘了葱、茄子,就在将钱用石头压在田头。



包学冠老人讲述刘英在文成进行革命活动以及建设刘英纪念馆的情况。赵用 摄

84岁老人包学冠,从学校退休后志愿成了刘英纪念馆讲解员已持续23年。

刘英短暂的一生,被后人凝练成文,记录在宣传画和各类书稿史料里。他的雕塑在山头远眺全新的珊溪镇,瘦得衣袖空荡荡的,但眼神坚定如初......哪怕70多年过去了,人民依然没有忘记他。他曾经那么鲜活,仿佛近在眼前。

(来源:温州日报全媒体 记者 汪文 庄越 张琳)





分享 转发
TOP
2#

刘英烈士
刘英(1903-1942),江西瑞金人。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7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政治部主任。1935年2月,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浙南挺进师,任政治委员会书记兼政治委员,与粟裕率部在浙江南部开辟游击根据地,后建立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同年10月,任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治委员。1938年5月,任中共浙江临时省委书记。1942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捕。5月18日,被秘密枪杀。时年39岁。


刘英烈士
出生日期
1903年逝世日期1942年
出生地江西瑞金


个人生平
1918年高小毕业。1924年当小学教员。1927年在瑞金城开米店,这期间结识了中共瑞金地下组织负责人,开始参加革命工作。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军部当会计,后任军供给部出纳股长。同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起,先后任连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1932年任红十五军四十四师政委。1933年调红九军团,先后任三师、十四师政委。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1934年任红七军团政治部主任,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政治部主任。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后,任军团政治部主任兼十九师政治部主任。1935年部队在赣东北怀玉山区失利后,与参谋长粟裕率余部突围。


主要贡献
后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他任师政委,与师长粟裕率部深入浙西南,开展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开辟游击根据地,挫败了国民党军的多次"围剿",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坚持了闽浙边区三年游击战争。这期间曾任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闽浙边临时军区政委。1938年3月,闽浙边抗日游击队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北上抗日,他留浙江坚持斗争。5月,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领导恢复和发展中共组织,发展人民武装,宣传和组织抗日救亡,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浙江党的工作打开了新局面。1941年皖南事变后,被任命为中共闽浙赣三省特派员,领导秘密斗争。1942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机关遭破坏,他在温州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同年5月18日在永康县方岩被杀害。



左旋

我们相信,一个人的信仰,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信仰,吸纳了大量优秀人才,前赴后继,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舍生忘死地奋斗。
在正义的感召下,出生,成分并不重要,个人的志向,选择的道路,却是非常关键的。

浙江省省委书记刘英的遗腹子,刘锡荣,是优秀的革命后代。

当时,我在台州,认识了地委专员蔡康春、王耀卿、和体委的许多老同志。
后来认识一个老革命,丁学精,是38年参加革命的,他们两夫妻很好,给我讲过一些故事。
他本身是地主家庭,但是和妹妹都参加革命。
他说,当时刘锡荣,不姓刘,姓丁,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无论避免追杀,刘锡荣就跟着舅舅家,姓丁,才避免了国民党反动派追杀。

丁学精的妹妹,叫丁魁梅,是刘英的夫人。
当时,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刘英,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杀害,孩子出生以后,就姓丁。
他们虽然出生大地主家庭,但是热爱革命。

后来,丁学精给我写了一封信,去看望丁魁梅。
丁魁梅是浙江省第一任劳动厅厅长,政府给予革命烈士的遗属以特殊的关怀。她家住宝石山8号,就在断桥对面,拐弯角,现在搞成蒋家纪念馆,很不合适。

丁奶奶当时,每次见面,都讲一点故事,他当时在浙东,新四军后勤部,组织后勤供给,服装生产。
新中国成立以后,她担任劳动厅厅长。

后来,解放以后,她儿子改回来姓刘,刘锡荣后来在温州当市委书记。

当时,丁奶奶都是一个人住,她一个战友,副军长,把女儿给她,照顾生活,叫刘锡荣哥哥。
丁奶奶听说我去广东时,还特地给他的战友,广州市人大主任写了信,叫我住在他们家里。赖大超被国民党抓住坐牢,风湿病很 严重。




宝石山8号,又成了蒋经国旧居别墅---有意义吗?
应该改为刘英纪念馆。浙江省牺牲的革命烈士也不少。在平阳时听说,刘英带着人马攻打平阳时,一个晚上就牺牲270多革命战士。丽水,在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共产党人,一多么残忍......为什么不把革命历史真相告诉人马,告诉世界。
新四军浙江省委书记、烈士遗孀丁魁梅奶奶住了几十年,蒋经国算什么?才住了几天?

我们的一位网络战友,宣传红色革命历史领导,也是我们公平正义的代表,自从省里退休以后,一直弘扬共产主义事业。
原来,他也是革命烈士后代。应该好好地讲一讲革命烈士的故事。


TOP
3#

75年前的今天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刘英烈士英勇就义
2017-05-18 13:50 浙江在线




[p=null, 2, left]浙江革命烈士博物馆内《八位省委书记》群雕(注:仅在1927年6月至1929年4月不到两年时间里,浙江先后有8位省委书记或代理书记牺牲。)[/p][p=null, 2, left]7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2年5月18日清晨,天还下着小雨,浙江永康岩下监狱的门口,大批全副武装的特务押送一位戴着镣铐的男子离开了这里。[/p][p=null, 2, left]男子眼神坚毅,步伐从容,等走到一个名叫马头山的地方,身后的特务停住脚步,他意识到这里就是刑场了,随即高呼革命口号,从容就义,倒在了一片青山之上。他叫刘英,牺牲时年仅36岁,这是浙江党的历史上为革命壮烈牺牲的第九位省委书记。解放前,浙江先后产生11位省委书记(代理书记),其中有9位浙江省委书记(代理书记)在领导人民革命斗争中,无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为革命洒尽了最后一滴鲜血。[/p]


[p=null, 2, left]现在让我们通过尘封的档案,穿越回那段不能忘记的历史。[/p][p=null, 2, left]平时总是笑眯眯的“王老板” 竟是当时的中共浙江省委书记[/p][p=null, 2, left]1939年3月丽水城郊的厦河村。[/p][p=null, 2, left]时年17岁的村民王德云家,住进了一位名叫王志远的生意人,他带着母亲、妻子、女儿和保姆从温州而来,在市区的大众街四牌楼开出一家“兴华广货号”。[/p][p=null, 2, left]“他高高瘦瘦的,总带着笑,和我父亲以兄弟相称,我尊称他为伯伯。”时光流转,当年的青葱少年王德云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可这一段往事,依旧历历在目——[/p][p=null, 2, left]抗战全面爆发后,因为杭州沦陷,浙江省政府南迁,丽水逐步成了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为了便于领导全省中共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领导机关从温州秘密迁至丽水。[/p]


[p=null, 2, left]浙江革命烈士博物馆陈列:中共浙江省一大场景。(1939年7月刘英主持召开了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p][p=null, 2, left]王志远,正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刘英。一年多前,他和粟裕分别率部在浙南、浙西南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实现合作抗日。此时,粟裕率浙江红军改编的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开赴皖南前线抗日,刘英则留在浙江主持党的工作。为了掩护真实身份,他以丽水城里的“王老板”身份作为掩护,并以身边工作人员王德珊之母为母亲、夫人丁魁梅为太太、王德珊之女为女儿,组成祖孙四口之家。[/p][p=null, 2, left]如今的丽水莲都区大猷路135号,依旧保留着“王老板”一家租住时的原貌:这是一幢普通的三房小院,草木葱郁,幽静怡人。10平方米左右的卧室简单干净,靠墙是一张中式木床,窗前的方桌上放着煤油灯和手电筒——多少个夜晚,它们的主人就在这里挑灯工作。房间内鲜有装饰品,除了夫妇俩的一张合影,就是一幅对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示不问政治;以及一幅自画的《水中鱼乐图》,暗喻党群鱼水关系。[/p][p=null, 2, left]王德云记得,“王老板”平时总是笑眯眯的。他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常为村民排忧解难,村民尊他为“王先生”,遇有邻里争执也均请其调停。他家中自备常用药,免费为群众治病疗伤,村里有个篾匠名叫陈老三,烂脚很严重,是“王老板”把他医治好了,陈老三为此感激不尽,想送“王老板”一篮鸡蛋,“王老板”却怎么也不肯收。王德云还记得,“王老板”做生意很上心,一般早上8时不到就出门去“兴华广货号”了,晚上10时左右才会回来。王德云回忆道,每一年,“王老板”总会有两个多月时间不在家,每次回来,都会瘦掉十几斤,黑得像个地道的农民。[/p][p=null, 2, left]王德云不知道的是,就在那两年,自己的家竟然成了中共浙江省委机关,“王老板”就是鼎鼎大名、领导大家抗日的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而“兴华广货号”,则是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在丽水两年间开辟的最重要的联络站和活动场所,刘英为其取名“兴华”,正暗含了振兴中华之意。[/p][p=null, 2, left]
[/p][p=null, 2, left]据原丽水市党史方志办主任诸葛蓉讲述,当时,“王老板”刘英白天以做生意为掩护,秘密领导、开展党的工作;夜间则闭门在家细细学习研究上级指示,批阅各地党组织的请示、报告,起草向上级汇报的请示、报告和会议文件,对各地党组织的指示等,并让夫人丁魁梅用尖细的钢笔抄写多份,交由王德珊分送各联络点。[/p][p=null, 2, left]刘英在丽水的两年多时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加强了全省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工作,浙江地区的党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壮大,全省共恢复和建立了5个特委、55个县委(工委),党员数量从2000多人发展到2万人,并于1939年召开了浙江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形成抗日救亡的高潮。直至1941年4月,因形势恶化,省委领导机关再度迁往温州。[/p][p=null, 2, left]1942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刘英在温州被捕,3个月后,牺牲于永康方岩……竹子,是刘英生前最喜欢的,也像极了那位总是笑眯眯的“王老板”——坚毅、不屈、向上、长青。[/p][p=null, 2, left]解放前浙江11位省委书记有9人为革命牺牲 张秋人担任书记仅一天即被捕[/p][p=null, 2, left]浙江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在漫长的斗争岁月里,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付出了重大的牺牲。[/p]


据《中国共产党浙江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一书记载,浙江解放前的在册革命烈士多达7000余人,无名烈士难以计数。

[p=null, 2, left]特别值得追惜的是,解放前,浙江先后产生11位省委书记(代理书记),其中有王嘉谟、张秋人、夏曦、卓兰芳、龙大道、李硕勋、罗学瓒、徐英、刘英等9位浙江省委书记(代理书记)在领导人民革命斗争中,无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为革命洒尽了最后一滴鲜血。[/p][p=null, 2, left]尤其是在1927年6月至1929年4月不到两年时间里,浙江先后产生了10位省委书记或代理书记,其中有8位书记牺牲,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最小的仅为21岁,最大不过36岁。但因为英年早逝,他们的故事并不广为后人知晓。[/p][p=null, 2, left]王志远,正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刘英。一年多前,他和粟裕分别率部在浙南、浙西南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实现合作抗日。此时,粟裕率浙江红军改编的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开赴皖南前线抗日,刘英则留在浙江主持党的工作。为了掩护真实身份,他以丽水城里的“王老板”身份作为掩护,并以身边工作人员王德珊之母为母亲、夫人丁魁梅为太太、王德珊之女为女儿,组成祖孙四口之家。[/p][p=null, 2, left]如今的丽水莲都区大猷路135号,依旧保留着“王老板”一家租住时的原貌:这是一幢普通的三房小院,草木葱郁,幽静怡人。10平方米左右的卧室简单干净,靠墙是一张中式木床,窗前的方桌上放着煤油灯和手电筒——多少个夜晚,它们的主人就在这里挑灯工作。房间内鲜有装饰品,除了夫妇俩的一张合影,就是一幅对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示不问政治;以及一幅自画的《水中鱼乐图》,暗喻党群鱼水关系。[/p][p=null, 2, left]王德云记得,“王老板”平时总是笑眯眯的。他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常为村民排忧解难,村民尊他为“王先生”,遇有邻里争执也均请其调停。他家中自备常用药,免费为群众治病疗伤,村里有个篾匠名叫陈老三,烂脚很严重,是“王老板”把他医治好了,陈老三为此感激不尽,想送“王老板”一篮鸡蛋,“王老板”却怎么也不肯收。王德云还记得,“王老板”做生意很上心,一般早上8时不到就出门去“兴华广货号”了,晚上10时左右才会回来。王德云回忆道,每一年,“王老板”总会有两个多月时间不在家,每次回来,都会瘦掉十几斤,黑得像个地道的农民。[/p][p=null, 2, left]王德云不知道的是,就在那两年,自己的家竟然成了中共浙江省委机关,“王老板”就是鼎鼎大名、领导大家抗日的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而“兴华广货号”,则是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在丽水两年间开辟的最重要的联络站和活动场所,刘英为其取名“兴华”,正暗含了振兴中华之意。[/p][p=null, 2, left]
[/p][p=null, 2, left]王家谟是9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就义时年仅21岁,他的遗骸由母亲运回宁波象山,安葬在丹城西门外大坑门口的山麓上。[/p][p=null, 2, left]张秋人在来杭出任浙江省委书记之前,曾和同事断言:看来,这头是要砍在杭州了。不幸的是,就在上任后第一天,他便在西湖边被捕,几个月后英勇就义。毛泽东称他是“一个好同志、好党员”。[/p][p=null, 2, left]张秋人是诸暨牌头镇人,他在1920年在上海结识俞秀松、施存统、沈雁冰、邵力子、陈独秀等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了早期建党建团活动。1921年,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入党。曾在广州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教官。[/p][p=null, 2, left]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前夕,因受到国民党反动派通缉,张秋人离开广州到武汉等待中央分配新的工作。不久,武汉汪精卫也实行反共“清党”,张秋人又回到上海。这时党成立不久的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遭破坏,省委书记庄文恭辞职,亟须加强省委的领导力量,党中央决定派张秋人回浙江担任省委书记。张秋人明知自己的身份早已公开,浙江的熟人又太多,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却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受命。[/p][p=null, 2, left]9月下旬,张秋人夫妇从上海来到杭州。9月28日,新的中共浙江省委展开全体会议,选出常委并进行了分工,张秋人担任省委书记。[/p][p=null, 2, left]29日上午,张秋人同爱人约了几位同志去西湖。到达湖滨时,迎面碰上了几个黄埔右派学生。张秋人他们装着游玩的样子,即租船下了西湖。船到西泠印社时,张秋人发现这几个黄埔时期的右派学生老跟着他们,便叫船夫用力划桨,向刘庄驶去,想在刘庄甩掉敌人。[/p][p=null, 2, left]但那几个学生尾随紧追,他们刚上刘庄岸边,这几个家伙也急忙上了岸,并假惺惺地问张秋人:“张先生,什么时刻到杭州的?住在哪里?请到黄埔军校同学会去玩一玩。”张秋人意识到这几个学生不怀好意,一边镇静地回答:“好!你们‘同学会’在哪里?我有时间就去看你们。”一边跳上了船,用英语对爱人说:“我们遇着危险了,但不要慌张!”这几个家伙也跳上了自己的船,抢过船夫的桨,紧紧追上,和张秋人他们乘的船并行,要张秋人去黄埔军校同学会谈话。[/p][p=null, 2, left]眼看敌人马上就要跳到张秋人的船上揪他了。张秋人机警地一面应付敌人,一面仍用英语对爱人说:“快去设法把重要文件毁掉!”随即,纵身一跃,跳进了西湖,潜入湖底,把随身的东西埋入淤泥中。保护了党的机密和同志们的安全,但因耗尽体力,湖岸离水面较高,一连几次也没有攀上去。跟追的反动学生就大喊大叫:“抓共产党!”张秋人终于被包围了。他们把张秋人送到警察局羁押,不久又转送到杭州陆军监狱。1928年2月8日,张秋人在监狱里英勇牺牲。[/p]
1931年11月,毛泽东在与弟弟毛泽民和钱希钧(诸暨人)夫妇等人的一次谈话中,深情地怀念道:“张秋人是个好同志、好党员、很有能力、很会宣传、很有群众基础、可惜他牺牲得太早了。”

[p=null, 2, left]
[/p]刘英:心献革命 义无反顾(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发表时间:2019-02-13来源:人民日报






















[p=36, null, center][/p][p=36, null, left]  新华社电(记者林浩)浙江金华永康方岩马头山麓,松柏挺拔,庄严肃穆,条石铺砌的刘英烈士陵园坐落于此,供人瞻仰,群众缅怀着浙南游击根据地创建人刘英。[/p][p=36, null, left]  “幼时不知路,今日上坦途。赤心献革命,决然无返顾。”这是刘英在参加革命时写下的一首诗。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斗争中,他以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实践了献身革命的铮铮誓言。[/p][p=36, null, left]  刘英,原名刘声沐,1905年生于江西瑞金一个贫农家庭。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1931年12月任红5军团第15军44师政治委员。1934年1月任红5军团34师政治部主任,后任红7军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在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为掩护部队撤退,曾独自抱着一挺机枪断后,直到战友全部撤出战斗。[/p][p=36, null, left]  1934年7月起,刘英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政治部主任、红10军团第19师政治委员、军团军政委员会委员、军团政治部主任,随部转战闽浙皖赣边。1935年1月,红10军团在赣东北怀玉山区遭敌重兵包围堵击,大部分指战员捐躯沙场,方志敏受伤被俘。2月,身负重伤的刘英奉中共中央指示与粟裕率余部组成挺进师,任师政治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书记,率部进入浙江南部,在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先后领导开辟浙西南、浙南游击根据地。刘英曾任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兼闽浙边省军区政治委员。在远离中央、孤悬敌后的险恶环境中,领导闽浙边军民挫败国民党军多次“清剿”,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p][p=36, null, left]  全国抗战爆发后,刘英历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华中局特派员,指导闽浙赣地区革命斗争。他积极开展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宣传和组织抗日救亡,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多项工作,卓有成效,受到各界爱国人士的瞩目。周恩来曾称赞:“在东南战场上,浙江是站在前进的地位,是值得其他各省仿效的。”1942年2月,因叛徒出卖,刘英在温州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在狱中受尽折磨,但他坚贞不屈。同年5月18日于永康方岩马头山麓英勇就义,时年37岁。[/p][p=36, null, left]  毛泽东曾深情地说:刘英“为人民而牺牲,人民就会永远纪念他”。[/p][p=36, null, left]  刘英烈士陵园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七一节与节假日,这里扫墓人群络绎不绝。如今,陵园成了瞻仰革命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30岁的青年教师胡啸曾连续多年在清明节赴刘英烈士陵园参与扫墓,“革命者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让人感动,我们更该珍惜当下,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胡啸说。[/p]





TOP
4#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