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联合体欢迎合作,同时欢迎选择左旋名字和图形标志,通过左旋授权正确使用!!坚决反对盗版剽窃不劳而获!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驳沈志华先生在《冷战在亚洲》一书的两个错误观点 [复制链接]

1#
在3年1个月的朝鲜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歼敌109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志愿军在2年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歼敌71万余人,自身伤亡36.6万余人,敌我伤亡对比为1:0.51。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证明沈志华作出“中国犯了一个战略性决策的错误”的判断是有悖历史事实的。

宗史文 | 信口雌黄的真实写照——驳沈志华先生在《冷战在亚洲》一书的两个错误观点原创
察网出品
察网研究
今天


摘 要[p=null, 0, left]
在3年1个月的朝鲜战争中,朝中人民军对共歼敌109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志愿军在2年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歼敌71万余人,自身伤亡36.6万余人,敌我伤亡对比为1:0.51。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证明沈志华作出“中国犯了一个战略性决策的错误”的判断是有悖历史事实的。[/p]

【本文为作者宗史文向察网的独家投稿】


五一劳动节期间,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教授沈志华先生的《冷战在亚洲——沈志华讲演录》,感受颇多,顿时产生不吐不快的想法。这部《讲演录》由台湾远足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独家2018年5月出版发行。

从总体上看,这部讲演录主要围绕的是他在长期研究冷战开始后中苏关系、中苏尤其是中国与朝鲜战争展开的,书中存在较大的甚至是丧失立场、丢弃原则的政治问题,同时也存在罔顾历史事实,带有抹黑的朝鲜内战性质和断定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后不停战是犯了“战略性决策的错误”、否定中国五年经济计划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错误论点,散见于这部书各个讲演录中。这里,主要举以下两个方面的例子。

一、这部书存在抹黑朝鲜内战性质、美化美国军队侵略朝鲜的历史,以及判断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后不停战是犯了“战略性决策的错误”等丧失立场、放弃原则等政治问题。

沈志华在设计朝鲜战争的讲演录中,以大量篇幅讲述的都是朝鲜北方、金日成是怎么准备和发动朝鲜战争的,以及朝苏与朝中怎么商讨、应对的情况;但是,却刻意回避、基本不涉及南朝鲜政府、李承晚一直叫嚣的“国军(指南朝鲜军队)北进”、武力统一朝鲜,并在1949年进行了高达1836次军事挑衅的基本历史事实。同时,沈志华在讲演录中还有意、无意地偏离了作为一个秉持公正立场的学者,所应坚持的一个基本的政治立场: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不管是那一方先开第一枪,这都是朝鲜的内战,都是一个国家的内政,别的国家一概无权干涉。

沈志华在讲演录中说:讲美国“发动侵略战争……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现在不但大家不相信,官方也不这样说”了。其实,这是有悖历史事实的。中国官方的立场从来都是坚定的,旗帜都是鲜明的,对朝鲜战争的性质都有明确定性:一是,代表官方立场的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撰写并于2001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标题就是《反对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二是,代表中国军方立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修订并于2011年再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第1卷第3章标题就是《美国武装入侵朝鲜、台湾,朝鲜战争国际化》。

沈志华在讲演录中判断“第二次战役结束后时,需要喘息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因此,这时不停战是“中国犯了一个战略性决策的错误”。结论是,这样“导致朝鲜战争的继续延续”。这样的判断和所作的结论过于主观和轻率。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史的学者都知道:第一次战役结束,歼敌1.5余人,其中美军3500余人,敌我伤亡对比为1:0.71。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次战役,破灭了麦克阿瑟打到鸭绿江边结束“最后的攻势”后,有些部队可以“回家过圣诞节”美梦,初步稳定了战局。第二次战役结束,歼敌3.6余人,其中美军2.4余人,敌我伤亡对比为1:0.85。同有制空权、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打仗,居然能取得这么大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这是国际国内很多人做梦都不会梦到的事情,从此打破人们心中的“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由此爆发。

以上铁的雄辩的历史事实,怎么能自圆沈志华先生所谓的“中国犯了一个战略性决策的错误”呢?

历史是面镜子。在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无论是清王朝军队,还是北洋政府军队、国民党政府军队,西方列强只要出动区区的几万甚至几千侵略军队,就能长驱直入,把中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比如,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只有近3万人(以后有所增加)。最终结局就是俯首称臣,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

因此,在第二次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针对美国为了摆脱其在侵朝战争问题上的尴尬局面,为了以争取时间、获得喘息机会、准备再战而开始玩弄“先停火、后谈判”阴谋,作出了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抉择。以后经过第三、四、五次战役,又歼敌18余万后,把军事战线牢牢地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使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在美国再打下去也无法越过三八线的形势下,美国提出通过谈判实现“体面停战”。1951年7月终于迎来朝鲜停战谈判,并经过长达两年的边谈边打、谈谈打打、打打谈谈的外交与军事斗争,真正打痛了美军和南朝鲜军队,最终结束朝鲜战争,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在3年1个月的朝鲜战争中,朝中人民军对共歼敌109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志愿军在2年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歼敌71万余人,自身伤亡36.6万余人,敌我伤亡对比为1:0.51。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证明沈志华作出“中国犯了一个战略性决策的错误”的判断是有悖历史事实的。

二、这部书罔顾客观历史事实,在不熟悉也不认真了解和研究中国多个五年计划制定基本情况的条件下,就妄自断言:“从‘一五’计划开始,‘一五’计划不是咱们制定的,都是苏联人弄的。”

在讲演录中,沈志华先生煞有介事地侃侃而谈:“中国为什么能改革开放?很重要的一条是它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他轻率断言:“从‘一五’计划开始,‘一五’计划不是咱们制定的,都是苏联人弄的。”其实,沈志华先生都是罔顾历史事实的。请看以下事实:

大量事实证明,从”一五”计划到”三五”计划的制定,作为党和国家第一把手的毛泽东、作为政府总理的周恩来都是高度重视,他们亲自过问,甚至在重要的关节点上直接参与制订。比如,1951年2月中旬,在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采纳周恩来的提议,成立了由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组成的领导小组,组织领导“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又如,1952年8月,周恩来又偕同陈云、李富春等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就“一五”计划征询苏联领导人的意见,并争取苏联政府对中国“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援助。其间,斯大林提出的中国五年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20%,是勉强的,不留后备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后备力量的建议,得到中国政府的采纳。但是,丝毫没有五年计划“不是咱们制定的,都是苏联人弄的”的历史文献记载。再如,1954年11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李富春又抽出20来天时间等审核修改“一五”计划草案。1955年7月,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精心绘制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幅建设蓝图—“一五”计划终于诞生。

作为具体负责经济建设和计划工作的陈云、李富春,投入了大量精力,花费了众多时间,参与制订和贯彻执行五年计划。他们的这些重大付出,已经比较系统、全面地记录在他们的传记和年谱中。其中,《陈云传》第21章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出台》,《李富春传》第13章、14章以《编制和落实“一五”计划》和第19章《组织编制“三五”计划》为标题,全面、详细而生动地记载了他们为认真编制和贯彻落实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三个五年计划建设计划所付出的大量心血和艰辛劳动。

分享 转发
TOP
2#

贪图功名利禄而堕入反华泥潭,难以自拔。

上帝爱谁我不知道,但他一定恨沈志华

夏虫欲饮冰
2023-10-03 06:30江苏匠心计划创作者,历史领域爱好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喜欢冷战历史的朋友,一定对沈志华先生不陌生。

而说起沈老,他的人生堪称是跌宕起伏,遭遇的挫折不计其数。


沈志华先生
从小沈志华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搞学术、当科学家,为此他从小就努力学习,成绩很不错,考试基本上门门第一。结果他去考清华,却因为特殊年代来临完美错过,于是他就安安心心进部队当好兵,却又被诬陷杀人,无奈复员,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当去清华的机会来临时,他却又因为成绩太好而落榜……

真的,我都想分点运气给他。


沈志华的少年时代
▌上帝点名科研梦戛然而止

沈志华先生1950年出生于北京,很小的时候就对学术和科学技术感兴趣,立志要当科学家,为此他非常努力的学习,经常考试满分,后来更是一举考进了北京四中,这个学校在当时可不一般,能上这个学校的人,等于是一只脚已经踏入了清华的校门。

结果就在他顺风顺水的时候,时代给他开了一个大玩笑,特殊的年代来了,被浪潮的卷席下,沈志华赶上了那个时代的“革命”,而后来随着“革命”的高潮退去,他才回到北京。

1968年2月,赶上部队有招兵的名额,恰巧空军到沈志华所在的北京四中来招飞行员,因为四中都是干部子弟,成分比较好,而在全校一百多个报名者当中,沈志华是唯一一个合格,但还没等沈志华入伍,轰轰烈烈的“WG”来到了,他只能去航一师当一名航空兵地勤,负责修飞机了。

而在部队里,沈志华奋发努力学习,19岁就当上了机械师,能和部队的专家平起平坐。这让沈志华看到了希望,以为等到退役前一定能成为一名将军,结果好运并没有眷顾他,在他当兵第三年的一天,指导员突然通知他复员。


航空兵沈志华
这让沈志华懵了,因为他一度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会在部队度过了,自己太爱那些飞机了,根本没想过复原啊,这好好的让他复原干什么,结果指导员并没有告诉他原因是什么,只是让他复原,逼得沈志华这样一个七尺男儿,委屈的哇地一声就扑在飞机上哭了出来。

自己的梦想突然结束,自己却不知道原因,这太离谱了。

后来,他才知道自己复员的前因后果,而其原因极其荒唐。

他之所以被复原,居然是因为有人揭发他曾杀过人,但是沈志华根本没有干过这种事......

沈志华后来花费大力气,终于找到了举报人,问他为啥要诬赖自己,结果那人的答案却好像是在开玩笑——我就是为了立功,随便写了几个名字(这人是“联动”分子,被抓后,为了立功表现,随意供认沈志问曾经杀过人)。

这回答就跟玩笑一样,却毁了沈志华的军旅生涯,当时接到举报的人虽然根本无法证明沈志华真的杀人了,但是却本着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想法向部队通报了此事,还提交了一叠很厚的调查材料,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谁都不想平白惹麻烦,所以……

无法想象,沈志华当时有多么崩溃。

这属于是上帝点名结束他的梦想,这种情况太离谱了,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种事情不只发生过一次。


▌半路杀出个张铁生沈志华魂断清华梦

虽然从部队复员后,沈志华一度心死,但是日子终归还是要过,复员后的沈志华,只能乖乖去发电厂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在环境恶劣的发电厂里维修机械,但在艰苦的工作当中,沈志华仍然不忘记学习,他每晚下了班,都要虔诚地把手洗干净,然后拿出自己数理化的课本,一道题一道题进行演算、学习。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努力学习终于有一个机会一展所学了。

1973年,全国搞了场大学入学考试,而在公布成绩时,人们发现沈志华的成绩极为优秀,四门科目门门第一,这是全北京最好的成绩,就连绝大多数人连题都读不懂的数学,他都考了满分!

看着这样的成绩,所有人都惊呆了。就连清华的老师看了这个成绩,都忍不住夸赞他,想要他做自己的学生。结果就在沈志华准备去清华时,一个消息的传来,击碎了他的梦想。


原来,当时有一个叫张铁生的辽宁“知青”也参加了这次考试,他啥也不会,但就是脑子特别活泛,他在考理化时动起了脑筋,在卷子背面写了《给尊敬领导的一封信》。在信里,他夸了自己在农业生产中的刻苦努力,然后说其他那些努力学习的知青们都是不务正业的书呆子。


曾经春风得意的张铁生
结果,就是这封信让一些领导看的心花怒放,直接将去清华的名额给了他......

而也是由于这封信的缘故,沈志华所在的工厂还对沈志华进行了批判,说他不安心当工人,不安心做无产阶级,在听说他还在学英语时,更是干脆给他扣了个崇洋媚外的帽子,最后还特意将厂里去清华大学的名额给了一个四门功课一共考15分的人,气得沈志华一把火将所有水都烧了。

这还不算完,不久之后,沈志华又因为传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消息(和反对四个人有关),被送进监狱关了起来,家里费了好大劲才获得了监外执行的机会,一直等到那四个人倒台,才得以脱身。

沈志华先生的这些个经历,真的是惨不忍睹啊,我看到这个资料的时候都是目瞪口呆,他都考了门门第一,却还是败给了一封信,败给了一个不学无术的人,败给了时代。


▌努力没有白费,灾祸却总是从天上来

不过好在,特殊年代在不久后终于结束了,高考得以恢复,但倒霉的是由于政审不合格,沈志华只能错过1977年的高考,没事可干的他受朋友邀请去北京电管局工作,凭一己之力就创办了《中国电力报》的前身——《北京电力报》,北京电管局的领导对他非常喜欢,但奈何沈志华就是喜欢学术想读研究生,等到有机会参加考试时,他一举就考上了新华社北京分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那年的《北京日报》还把他当作自学成才典型进行报道。


青年时代的沈志华
在选择去向时,沈志华先生选择去社科院世界史所。

结果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沈志华写的一篇《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概念及其他》的文章,差点给他了惹出祸来了,社科院世界史所的书记告诉他,社科院的副院长邓力群先生听人说了那篇文章,认为沈志华和他们的政见不同,根本不敢让他来社科院,于是便将其通知书给扣了下来。

而在家里左等等不来,右等等不来录取通知书的沈志华也慌了,他四处打听录取通知书的消息,当他得知自己的录取通知书竟然是因为这种原因被扣下时,心如死灰,但不甘心被命运摆布的沈志华不愿意就这样放弃,他从邓力群的儿子那里入手(两人是同学),进行补救,参加了邓家的家庭聚会,并见到了邓力群先生,两人就那篇文章聊了很多,沈志华将自己的研究所学对着邓力群校长一股脑的全说了出来,而在仔细听完沈志华的研究之后,邓力群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确实有才能,而且政见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能够为国家做贡献,这才将录取通知书还给了沈志华。


沈志华、李丹慧夫妇探望100岁的邓力群
终于,沈志华能够干自己一直想干的事情了——搞学术。

在社科院里,沈志华非常努力,学习成果也非常喜人,他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在《世界历史》、《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了八篇论文,这可了不得,学神本神了,就他这成绩,等到毕业时拿个优秀毕业生非常轻松,结果厄运却再此找到了他。

就在距离毕业答辩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沈志华正在苦心准备毕业答辩的时候,一群警察冲进了他家,然后将他拷到了警察局,罪名是他泄漏国家机密,并且很快就判处了他两年有期徒刑。

沈志华都懵了,他实在想不通自己一个穷学生怎么会和国家机密扯上关系,更没想到因此背上官司、进监狱,而这一切的起因其实是美国政府在大洋彼岸扇动的一下“蝴蝶翅膀”,沈志华纯属倒霉。

原来当时美国总统换届,新上任的总统里根对华强硬,在纽约抓了一个中国人,一口咬定他是间谍,说他窃取了美国机密文件,而中国政府则对此矢口否认,并迅速采取了外交对等,在国内抓了一个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审讯。

而好巧不巧的是,被抓的美国间谍是个在北京教书的美国博士,并且与沈志华有过一些交流,而在双方讨论的时候,沈志华曾帮他找了一些研究资料,虽然这些资料并没有涉及多少国家机密,但谁也没想到沈志华碰到了最特殊的情况。

当时事情都已经很明朗了,美国那边松了口,中国这边也把人放了,沈志华本来都没事了。可是美国人后来却不讲武德的以此来攻击中国“恶意破坏中美关系”,逼得中国将那个美国定为了间谍,连带着沈志华也成了“间谍”。

这倒霉的没法说了,谁能想到他碰到的美国博士是美国间谍呢?他被审讯了整整10个月,最后只能乖乖认罚,罪名是“泄露国家重大机密”,判刑两年,随后开启了自己的牢狱生涯,那一年他三十二岁。


2015年12月15日,专访戈尔巴乔夫
▌监狱的图书馆在他的床铺底下

不过沈志华到底是沈志华,虽然进了牢狱之中,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在渡过了最初的苦闷之后,沈志华再次打起了精神,不愿意让自己一生就如此结束的沈志华重新拿起了笔,开始写自己还未定稿的硕士论文,想着先写完这个,然后要是有条件,就再写一本书。

而由于监狱里条件艰苦,连纸笔都没有,沈志华只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条件,他将用完的牙膏皮撕开,卷成长条,然后就用这牙膏皮写字(当时的牙膏皮是铅做的)。没有纸,他就在监狱里有的《列宁选集》、马恩选集的边上空白处写字,每次他总结了一点思考,就在仔细斟酌之后,小心的记下来,而需要相关资料的时候,他就会让家里人来探监时送进来。


由于他写的书太专业了,要用到的资料也多,以至于家里人给他送的书最后多到没地方放,他只能将书整理好之后压到床铺底下,直到将其填满。

以至于有人调侃说,北京第二监狱的图书馆就在沈志华床铺底下。

而就是靠着这股子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沈志华在监狱了干成了一件大事!他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写成了一本长达40万字的《新经济政策与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在书中他详细讲述了2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这震惊了所有知道此事的人。

但这并没有改变他的命运,直到1984年,沈志华才得以刑满出狱,而虽然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学术大牛,但由于他因为泄露国家机密而进去过,所以根本没有哪家单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收留他,社科院也没有给他补发学位。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的沈志华只能自谋出路,他原本想摆地摊做小买卖,但他却不是甘心做这种事的人,又选择了南下广州做生意,而就算是如此狼狈不堪了,他都没有放弃自己心爱的学术,在离开家乡之前,沈志华与老师告别的时候含着泪说:

“我现在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只好离乡背井,暂时放弃学问。如果有一天我沈志华能赚到钱,就一定还回来跟您做学问。”

就这样,带着满心不舍,沈志华开始了自己的南下闯荡之旅,而这段经历对沈志华来说并不幸福。

由于人生地不熟,手里还没有什么钱,他一度只能睡在人家的门厅里,想去公司打工,也没有哪家公司的职位适合他,最后他被逼得只能干给老板拎包的活了。就这样四处闯荡了一段时间,他才终于得以稳定下来,并找了一份月薪700元的稳定工作。

而就在他工作稳定下来,窘迫的生活得到缓解之时,厄运再次降临了他。

当时他的一个同学准备出一套书,但苦于无人审稿,正在四处找帮助的时候,沈志华听到了这个消息,并且很快就坐不住了,他没经过多少时间的思考就辞去了来之不易的工作,直接返回了北京。

沈志华老师太爱学术了,以至于被学术坑了这么多次,都不放弃。当时很多人也都说他傻,但偏偏沈志华自己不这么觉得,即使手里没什么钱,他也要搞学术。

在租了一间小屋子以后,他手里就不剩什么钱了,吃饱饭都费劲,但他还是不想放弃,他为了省钱买了很多方便面,就靠着啃方便面喝自来水这么生活,然后没日没夜的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编出了整整62本书,近2000万字!

这些学术文章耗费了他太多的心力了,他的眼睛都快看瞎了,但他却并不怎么在乎,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重回学术界的机会了。

而命运再次给沈志华开了一个玩笑,编完书后的沈志华兴冲冲地跑去各大学术机构应聘,希望能讨碗饭吃。可是当时北京所有的学术机构对他只有一个答复,那就是:你有污点,没档案,没职称,我们不能要你。


▌“中国头一号黄金贩子”的学术梦想

跑遍了北京所有学术机构后的沈志华最后绝望了,纵然他再想做学术他又能如何呢?根本没有人愿意收留他,他只能失落的重新回到南方,重新开始漂泊生涯。

或许是否极泰来,或许是老天终于开眼了,这次重回南方的沈志华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重新回到南方的沈志华凭借独到的眼光见解、外语能力和时代因素,做起了那个时代比较时髦的外贸生意,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一群做黄金交易的朋友。这些人看沈志华挺有本事的,就想拉他一起干,但沈志华知道他们的行为是走私,于是他就劝几个朋友不要干走私犯法的事,并提出自己去弄正规的批文,如果能得到合法的身份他就跟着一块儿干,不成的话他就绝不干这种生意。

当年不是什么人都能贩卖黄金的,要想贩卖黄金,就需要正规批文,否则就是走私,抓到就是重罚,实在不想重回监狱的沈志华四处打听获取批文的渠道,终于他想法设法的见到了北京市黄金管理局处长,然后跟他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一系列遭遇和自己的梦想。

沈志华对处长说自己之所以贩卖黄金,就是想赚点钱,然后等有机会了,就回去搞学问。

对于沈志华的坦诚,处长感动了,他实在想不到在这个躁动的年代,竟然还有一心想搞学术的“傻子”,于是他给了沈志华相关的批文,那一年沈志华已经四十多岁。

而靠着这来之不易的批文,沈志华迅速投入到了黄金贩卖当中,靠着辛勤劳动,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就做了半吨黄金的生意,江湖人称“中国头一号黄金贩子”。

沈志华一点一点的积累财富,很快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那个万元户都还很稀奇的年代,他就已经赚了四五十万。可以说是受苦多年后,他终于看到了命运女神的微笑,但是偏偏沈志华不愿意就这样幸福美满的度过一生,他还是忘不了学问,还是想搞学术。对于自己的想法,沈志华老师是这样解释的:

“我还是有学术追求。我从一开始就想好了,只要赚到一笔够我后半辈子不愁吃喝、够买档案,够坐飞机去世界各地开会的钱,我就停了。”

怀揣着年少时的梦想,沈志华在1991年回到北京,成立了一个文化公司,以支持中国历史研究的学术活动,他决定用他的资源来推动中国史学界的发展,于是拿出一笔钱设立了“东方历史研究出版基金”,专门资助学术著作的出版,以此推动中国历史研究的进步。

在看到当时许多研究者们为了追求真理,而甘于寂寞,埋头于史书典籍之中,就像当年的自己一样时,他为了让这些研究者们有更好的平台和机会,不仅自费为他们举办高层学术会议,而且还放话说:与会学者们的住宿、伙食,会议所需的经费和资料,全部由他来承担。这样的举措无疑为那些经济困难的研究者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

在他的基金会资助下,一项项文化活动就这样操办起来了。到目前为止,他的基金会已资助出版了64部史学专著,资助费用高达上百万。每年他还拿出十几万,资助中国史学界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也为年轻一代的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机会。

沈志华的慷慨和努力不仅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和尊敬,更让那些受益者们感激不尽。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文化事业,为推动中国历史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幸亏有他才得到无价的苏联档案

然而,只是开开会出出书,沈志华是不满足的。90年代那会儿,俄罗斯局势混乱,苏联档案解禁,可以开放给外国人复印。

这在学术界可是一个惊天的大消息,那可以是一个超级大国的档案馆啊,谁都不知道里面究竟藏了多少秘密和好东西!那是就连绝大多数苏联学者都没机会一窥究竟的神秘之地。


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双方之间还有着复杂的历史联系,这对中国来说,是笔宝贵的财富,沈志华心动了。

他提出了“抢档案”的想法,可苏联的档案,当时复印一页就要2.8美元,成千上百页的复印下来就是天价啊,没有研究所能拿的出来这笔巨款。


沈志华急了,他知道一旦错过这次,以后就再也不会碰到了这种好机会。于是,他积极与社科研究所商量,拿出了140万人民币,和社科研究所联手成立了“苏联历史档案集”课题组,组建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编委会,一起去俄罗斯复印档案。

可沈志华的行为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是注定失败的,因为当时8块人民币差不多才能兑换一美元,沈志华准备的140万人民币也就只能兑换二十来万美元而已,这点钱在浩如烟海的苏联档案馆里又能复印多少资料呢?

但沈志华不会接受自己这次失败,他只想尽可能多的将苏联档案馆里的资料都复印回中国,他在苦思冥想之下,结合自己这么多年走南闯北经商得到经验和俄罗斯人民族性格,终于找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

他先是派人到莫斯科郊区购买食物(郊区的食物价格便宜),接着带着几名厨艺好的同事作出美食,又取来自己从国内带过来的酒和俄罗斯市面上能找到的一些烈酒,然后就开始走访各研究所。

他专门找苏联研究学者喝酒吃饭(当时研究学者也穷,生活困难),双方在酒醉的迷迷糊糊之际,哥们间的感情迅速升温。这时沈志华趁机提出想要复印点苏联档案回国,但档案馆的官方价格太贵了,弟弟实在是拿不起,哥哥们有没有办法帮帮我,帮我整点复印件呗,虽然这对你们来说就是举手之劳,但却是帮了弟弟的大忙,而且弟弟不会让哥哥们白忙活的(他给每个来喝酒的俄罗斯人手里都塞上了美元,最低的都有300美元)。


▲沈志华教授指着他斥资买下的苏联档案
该说不说,沈志华先生确实聪明,他的计划奏效了,吃好喝好后的俄罗斯人非常大方,给了他一个非常便宜的价格(但就算是超低价,沈志华先生也几乎花光了带去的钱),这让沈志华一行人得以复印到了苏联第一手资料。

1996年至2002年间,在他搜集的解密档案中:有关中苏关系档案(1921-1991)22卷,约4500页;有关朝鲜战争(1948-1953)17卷,约3400页;有关苏联与朝鲜关系(1945-1960)9卷,约2000页;有关苏联历史(1917-1991)27卷,约5500页。还有已经译成中文出版的,有关苏联历史的俄文原件33卷,约7000页。

而光有了档案复印件还不行,这些档案资料错综复杂,涉及的内容㛑非常杂乱,必须要有专人梳理,为此沈志华等人又花费了七年时间,用了三千多个日夜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终于编写出了一本34卷的《苏联历史解密档案选编》。

这套来之不易的《苏联历史解密档案选编》非常了不起,一经问世,便得到了学术界极高的评价,即使是那些曾经拒绝过沈志华任职的研究所也不得不承认,沈志华先生的学术水平极高。《苏联历史解密档案选编》是我国编译出版的第一套大型外国专门史资料集,而在此之后,很快《中苏关系史纲》、《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等一系列图书也随之出版了,接连引起学术界轰动。

终于,沈志华先生一直以来的梦想得到了别人的承认,他的作品也获得了学术界极高的评价,甚至有人这样认为他的做法,说他就像我们的祖先在《史记》、《三国志》中所做的那样,直面历史,不为尊者讳。即便是敌人,也客观冷静地分析,并给出恰如其分的肯定。

更有专家说:“有了这批价值连城的档案,不仅苏联史要重新认识、重新书写。对20世纪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都要重新思考、重新评价。”

甚至后来俄罗斯史学家们想要了解一些本国的历史事件的真相都不得不来中国查找,因为中国人沈志华手里有最真实的相关档案资料。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批史料,修正了不少史学界的错误观点,澄清了许多历史悬案。我们现在对朝鲜战争的了解,许多都来源于他的这些史料,怪不得人们都说,他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历史。

但沈志华先生并没有做到这个地步就停止,任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在不久之后,沈志华先生竟然毅然决然的将自己手里这批非常珍贵的俄文档案副本,免费赠给北京大学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以供所有人自由查阅!

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奉献,他用了整个前半生倾尽全力走近他心爱的学术,却一次次被上天捉弄,可就算是遭受了一桩桩苦难,他却始终待学术如初恋。

而苦心人天不负,沈志华先生一直以来的努力终于被更多的人看到了,也终于有单位敢于突破艰难险阻邀请沈志华先生加入自己了。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正式聘请沈志华先生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任该校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

历经大半辈子,从少年意气走到白发婆娑,沈志华先生终于实现了此生的梦想——正式回归学术界。不容易啊。

沈志华先生的故事真是令人感慨万千,我写的时候都是几次停笔。

其前半生,被档案祸害到入狱;后半生,档案成了他的精神食粮,人生中的大悲与大喜都与档案密不可分。中苏关系,是最难被还原真相的一段历史,而要想了解真实的中苏关系,再没有哪本书籍史料,能比沈志华老师选编的《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更权威和独到了。


从下面的介绍里,这套书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可见一斑。

◎ 一套“空前绝后”、“最高机密”的孤本档案合集

这部著作是中国首部同类主题译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以后也不会再有了。在众多的前苏联档案中,本书选取了其中曾被列为“最高机密”的部分,这些文件记录了前苏联与中国交往的历史,以及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在涉及对华关系交往的2625件文件中,包括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包括不少世界上仅存的孤本。这些文件揭示了历史真相,是研究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来源。它的出版填补了中国现代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推动中苏关系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内页展示
◎还原若干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读懂现代中国一手教材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回避历史真相,将中苏关系档案一网打尽——内容不但涵盖中国各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势、美苏国共关系、朝鲜战争、外蒙问题、旅顺大连问题等众多问题的真相,更有许多独有的稀见资料,比如高层领导会谈的俄方记录、苏方顶层精英对中国全方位的分析和预判,甚至还有写信骂战等罕见细节......

许多历史事件并不是简单的黑白两极,而是存在许多灰色地带。本书尽可能从客观的角度呈现了历史的原貌,不掩饰、不掩盖,让读者有机会正视历史,而不是被掩盖真相。本书的出版不仅对于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研究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是了解中苏关系历史和现代中国历史的重要途径。更可以通过本书了解、研究中国现当代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是当之无愧的一手珍贵史料与见证。书中更附有主编所做的研究性导论和编选者的考据、诠释,帮助读懂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沈志华领衔,国内史学界顶尖的主编、翻译团队

然而遗憾的是,这套书目前已经断货好多年了,网上的二手书溢价非常严重,甚至溢价到近10倍。


我们深知本书价值,为此与热心书友一起复活了这一绝版好书。

如果要了解真实的历史,就要看靠谱的历史学家作品。历史学家的作品是传承历史知识的媒介,也是我们获得历史真相的重要渠道。历史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和复杂的背景,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和解读,很容易被误解或者夸大。作为一个历史发达的国家,我们对于历史真相的追求是永不停歇的,尤其是在当代史的领域,我们距离这段历史最近,也更有可能还原其真相,对于历史真相的追问,是值得每个人关心的重点,正如沈志华老师所说:

“我们看到的历史,原来人们脑子里那些东西我不敢说百分之百是假的,但大部分是有误解的,那么就需要历史学家来一点一点地把事情弄清楚:这个历史过程,到底发生了什么?”

沈志华主编的《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一键收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