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每年都要走出北京视察。毛泽东最喜欢去的是南方,在南方,他又最喜欢被他称作“第二故乡”的杭州。他第一次住在杭州是1953年12月底,最后一次离开杭州是1975年4月中旬。几乎每年都去一次杭州,有时甚至两次,停留时间最长时达7个月。毛泽东在杭州尤喜住在西湖刘庄,居住期间,还吟咏了充满豪情壮志的四首诗作。其中原因,是因毛泽东和《红楼梦》的不解之缘。
《红楼梦》是曹雪芹留给世人的文学珍品,毛泽东对《红楼梦》极为喜欢,毛泽东晚年曾说过:“《红楼梦》我都读过了十几篇了,有的地方也还是没看懂,这个不稀奇嘛!” 毛泽东不仅孜孜不倦地读《红楼梦》,还不遗余力地推荐给他接触过的人,包括他的子女。毛泽东对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说:“要你们看《红楼梦》,不是让你们单纯看文学作品,是要你们通过看《红楼梦》了解历史和社会的复杂性,看了《红楼梦》才能知道什么是封建社会、封建大家族。”毛泽东认为,《红楼梦》描写“四大家族”兴衰的思想价值,就在于它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从“四大家族”的没落中看出了整个封建制度走向破灭。
毛泽东爱读《红楼梦》,尤其是书中的诗词韵语,几乎都能背诵。据中央档案馆编的《毛泽东手书选集》第十卷载录,毛泽东手书《红楼梦》韵语达13条之多,而且都是凭记忆背写下来的,表现出毛泽东对《红楼梦》诗词曲赋的熟稔。由于刘庄是依据大观园的风格而建造,毛泽东爱屋及乌,由衷地喜欢刘庄。
刘庄是杭州第一名园,原为晚清刘学洵的私人别墅,名为“水竹居”,刘庄是它的俗称。刘庄坐落在西湖丁家山前隐秀桥西,背山濒水,环境清静惬意。院内馆阁、楼台、小桥、水榭错落有致,是典型的东方园林。庄内的院落有的像“潇湘馆”,有的似“怡红院”。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刘庄又经著名园林建筑师戴念慈重新设计,更呈现了楼台亭阁、回廊曲折、临湖依山、清新优雅的景观,被誉为“西湖第一名园”。
住在酷似《红楼梦》“大观园”的刘庄里,毛泽东在闲暇之时读《红楼梦》,哼着书中的诗词韵语,别有一番滋味,在居住期间,毛泽东在此吟咏了四首诗作。
1955年4月初,毛泽东第二次来杭州,此时正是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的季节。1955年,新中国即将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也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年。这一年,毛泽东曾在杭州办公,居住在西湖刘庄期间,在爬山游览中,挥笔写下了在杭州所作诗作中的三首。1957年9月11日,毛泽东特意从杭州乘车去海宁盐官镇七里庙海塘上,兴致勃勃地观看了钱塘大潮胜景,并写下杭州诗作中的另一首。
五律·看山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晚莺。
七绝·莫干山
翻身跃入七人房,
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
风驰又已到钱塘。
七绝·五云山
五云山上五云飞,
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
此中听得野莺啼。
七绝·观潮
千里波涛滚滚来,
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
铁马从容杀敌回。
这四首诗都最早见之于《党的文献》(1993年第6期)发表的毛泽东《诗四首》,后经1993年12月17日的《人民日报》转载,嗣后全国各地报刊很多予以再转载,并收入1996年9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集》。
这四首诗都写于风光明媚的杭州,都是毛泽东在西湖刘庄“大观园”居住时所作,毛泽东一次又一次挥笔写下了气势磅礴的四首诗作。1955年,国民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这种气氛在《五律·看山》《七绝·莫干山》《七绝·五云山》三首诗作中表达得酣畅淋漓。1957年,社会经济形势继续健康发展,这种气氛在《七绝·观潮》中也有所折射。
重温毛泽东生前在杭州西湖刘庄居住期间所作的四首诗,在即景抒情、以景衬情中,毛泽东通过游览发现了湖光山色中蕴含的美。全诗展现了毛泽东当时轻松愉悦的心情,热情讴歌伟大的新中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场中国伟大的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