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联合体欢迎合作,同时欢迎选择左旋名字和图形标志,通过左旋授权正确使用!!坚决反对盗版剽窃不劳而获!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致敬最可爱的人!“冷枪王”张桃芳 [复制链接]

1#
被称狙击
“冷枪王”张桃芳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神枪手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这话对于大多数神枪手确实如此,但是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却不尽然,尤其是对我们的先辈们更是奢望。

世界狙击手排名中,中国的“冷枪王”张桃芳位居第九名,他以击毙击伤214名美军的记录荣登榜单,是名副其实的神枪手。但是他很多时候都是端着空枪在练习射击,甚至连他战场杀敌的狙击枪还是几个人共用的,连瞄准镜都没有。

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天赋这种东西,有的人可能就是专门为某项特殊使命而生的,咱们暂且不论张桃芳的事迹,我们先来对比一下世界十大狙神中一些人的大致情况,从中就可以看出抗美援朝英雄张桃芳的厉害之处。

虽说战场上枪弹无眼,但是枪弹的命中率却很低。有人统计一战时杀死一个敌人平均需要2.5万发子弹,二战也没多大提升,需要2万发子弹。有人可能会说是因为武器装备的原因,那就大错特错了,在阿富汗战场上,杀死一个敌军平均需要25万发子弹。

军人中有一个特殊的存在——狙击手。他们的命中率却很高,一方面是杀敌利器,另一方面也是敌人要重点消灭的目标。阻击手中杀死人数最多的是波兰的西蒙·海耶,他一共狙杀了542名苏军,另外用冲锋枪杀死200名苏军。

西蒙·海耶的出现是苏军的一大噩梦,几次派出特种分队对他进行猎杀,结果都被西蒙·海耶反杀。苏军甚至派出轰炸机对西蒙·海耶出现的地方进行地毯式轰炸,却也是毫无结果。

1940年3月6日,西蒙·海耶在与苏军战斗时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头部,自此因伤退役,留下终身残疾,终结了狙击手生涯。还有瓦西里、科宁斯等人都创造了辉煌战绩,他们无一例外都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接受过过正规严格的阻击训练,加上狙击天赋成就了“神枪手”美名。

西蒙·海耶被击伤后,脸部变形无法治愈

相比之下,张桃芳的客观条件简直是不忍直视,他的装备(编者注:不属于一个人,是几个人共用)是一杆不带任何光学瞄准设备的老式苏制步骑枪,这是一杆什么枪呢?

它在世界上的通用名叫做M1944式莫辛-纳甘骑步枪,口径7.62毫米,枪管长520毫米,瞄准工具为弧形标尺,弹头初速每秒820米,有效射程1000米。这是支连狙击手必备的瞄准镜都没有的步枪,而且这支枪不仅不是属于张桃芳一个人的,还是阵前班的四个狙击手共同拥有的唯一一杆狙击枪。打完了,你就得给战友,并不是时刻在身边。

张桃芳几个月前还是一个打枪脱靶的新兵蛋子,几个月后却创造了单兵作战32天,击发442次,毙敌214名的战绩,而自己却毫发无损,全身而退。

张桃芳

新兵狙神,战场传奇

张桃芳1931年出生在江苏兴化,1951年3月参军入伍,入伍后接受过2个月的射击训练,水平非常一般。1952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此时的战争已经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双方阵地进入拉锯战状态,美军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优越的后勤补给,对我军形成不对等优势。

对峙的前沿阵地上,美军时常用先进的武器远程轰炸我方阵地,白天就在自己阵地上晒太阳、打扑克、跳舞,我方却无可奈何,这令我军是又气又恨。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上级指示:

"组织特等射手展开狙击作战,打击敌人的猖狂气焰。"

这也就是“冷枪冷炮运动”。

1952年-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对联合国军发起的高密度、低强度的小规模袭击和狙击战斗,亦称"冷枪冷炮打活靶",其口号是"让敌人低下头来"

张桃芳入朝后到达前沿阵地后,领到一支前苏联制造的莫辛·纳甘步枪。某天连队组织打靶训练,张桃芳三发全部脱靶,连长气得骂他:“吃了三个大烧饼!”认为这个新兵太笨了,上战场就是送死,结果被发配到炊事班。

被骂的张桃芳知耻而后勇,他像着了魔一样开始琢磨射击这件事。部队没有条件让他实弹练习射击,他就整天端着空枪练习端枪、举枪、瞄准、射击等动作,寻找射击感觉。为了让自己在扣发扳机的时候能够纹丝不动,他用破床单做了两个十几公斤沙袋挂在臂膀上练习,最后达到了神奇一般的效果。

在对敌时,一枪打出后即想着目标,在子弹开膛那一刻,他坚决不松手放回扳机,让自己好像被冰冻住一般。

我军将士看到他时常端着空枪对着坑道里的移动目标练习瞄准,班长动了恻隐之心,就推荐他去做特等射手。张桃芳就这样开始了狙击生涯,那时候我军没有专门的狙击训练,有作战经验的老战士就是训练员,他们直接将新手带到实战前线现场教他们怎么测距,怎么定标尺,怎么算提前量。

1953年1月,张桃芳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实战,结果却是空手而归,他连开十几枪一个敌人也未打中,有的敌人距离他甚至不足100米,最后位置暴露不得不撤回。我军第一部《狙击训练》教材邓渝波教练在反驳“神枪手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的观点时说:“扯!打枪不用脑子,打再多子弹也白搭。”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

铩羽而归的张桃芳开始虚心请教,老狙击手告诉他:“敌人在对面上山时就瞄准他的脑袋打;下山时就瞄他的脚。”其实也就是战场射击的灵活技巧,不能墨守成规死脑筋。张桃芳接下来时常到上甘岭阵地的前沿--597.9高地熟悉地貌特征、研究敌军活动规律、估测道路距离,在战壕中设置了4-5个理想射击点,以便射击时能够随时更换位置。

2周后找到感觉的张桃芳开始创造佳绩,他用240发子弹击毙击伤了71名美军,张桃芳的儿子后来接受采访时说:

"父亲曾提到,他射击目标的距离多在400米以下,一两百米近距离的也有不少,他在上甘岭597.9阵地上有四五处射击位置轮换。"

张桃芳很快出了名,成了连队头号狙击手,连部队首长都听闻了他的事迹。24军军长皮定均不太相信一个新兵能有如此能力,觉得可能是吹嘘,他将自己一双新皮鞋(编者注:皮鞋在那个时候很稀缺,他一直珍藏不舍穿)交给一位作战参谋吩咐说:“要亲眼看见他打中三个敌人就把鞋子送他!”结果张桃芳在这位作战参谋面前三发连中击毙三个美军。

许多人没想到,几个月前还打空靶的新兵,竟在不久后成为闻名军中的神枪手。

生死较量,毫发无损

张桃芳得到皮军长的皮靴后也没舍得穿,他将打中敌人的弹壳装进了皮靴里。随着鞋里的子弹壳越来越多,我军上甘岭的597.9高地的狙击手也引起了敌军的警觉,开始派出予以反击,他们利用武器优势,甚至将重机枪加上反狙击配件投入实战,还呼叫空中火力支援。

张桃芳几次都是死里逃生,最惊险的就是和美军派出的王牌狙击手“幽灵”(编者注:“幽灵”是美军王牌射手代号,美军为了掩盖这场王牌对决的失败,故意隐藏了“幽灵”的真实身份,避免影响美军士气)之间的生死较量。

当年张桃芳在上甘岭的597.9高地布置了5个狙击阵地,他和“幽灵”的对决发生在4号阵地,4号阵地距美军青石山阵地的距离不足180米,完全在美军的射程范围内。其实其他几个阵地距离美军阵地都不远,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我军没有真正的狙击枪,莫辛·纳甘步枪射程有限,为了有效杀伤敌人,狙击阵地只能冒险贴近前沿。这场对决在张桃芳后来的回忆文章中被记载。

美军的前沿观察哨也很快发现了张桃芳,并将情况迅速告知了“幽灵”,与“幽灵”的对决,张桃芳毫无准备,一发子弹擦着他的军帽飞了过去。危急时刻,张桃芳奋力甩掉大衣,敏捷地钻进连接狙击阵地的坑道,迅速进入他预先布置的4号狙击阵地。
张桃芳布置的4号狙击阵地非常有效,其宽度较长,有5米左右,左右两端都可以出枪射击,“幽灵”不可能同时瞄准两点,出其不意从他忽略的一端观察、射击,这是张桃芳唯一可以利用的优势。
张桃芳正是利用了这一优势,抓住“幽灵”狙击手射击的间隙,突然起身出枪,在极短的时间内一气呵成完成了举枪、瞄准,射击。张桃芳射出的子弹击碎了“幽灵”的脑袋,而对方的子弹则擦着张桃芳的头顶射入泥土里。

这样的生死较量,张桃芳经历过多次,有时候简直就是险胜,活下来纯粹就是侥幸。他使用的莫辛·纳甘步枪在较量中并不占上风——这种枪在射速上和精度上都算不上狙击步枪,还有一个致命缺点:枪管较短,枪膛短就意味着后坐力大,子弹散布面大,子弹出膛时及时有头发丝般的偏差,就得差出一米开外。在狙击较量中,狙击手往往只有开一枪的机会,一枪没有命中,位置暴露很可能就会丧命。

张桃芳在一次狙击射击中,瞄准一个目标射击,结果出现偏差无意中却打死了另外一个目标,自己被敌人发现,招来机枪扫射,他迅速脱离射击位置,机枪子弹擦着头皮和脚跟飞过,最后他用一个“中枪假摔”的假动作摔进掩体里,才骗过对方停止射击,捡了一条命。

中国那个时代的军人真是太不容易了,他们将生死看淡,却把荣誉看得很重。张桃芳皮靴里的子弹壳达到211个的时候,皮定均军长对他说:

“你是214团的(编者注:24军72师第214团),什么时候击毙214个敌人,我什么时候给你请功。”

张桃芳为了军人荣誉,他冒险前往阵地狙杀了3个美军,完成了最后一战,毫发无损,全身而退。

结语

国家一穷二白,军人死磕自己,铸就了不朽的传奇。张桃芳凭借狙击战绩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他特等功、“二级狙击英雄”称号,朝鲜方面则给了他“一级国旗勋章”的荣誉。

1954年春,张桃芳通过战斗机飞行员选拔,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歼击战斗机飞行员。之后,他经历多次职务调整,2007年10月29日去世,他再也没有上过战场,从没摸过真正的狙击步枪。


纪念敬最可爱的人!来自网络,如原创不同意转发,请联系版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