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规律不可违背 左旋能量 生命源泉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道家论述修真的大光明状态---练功修道者参考 [复制链接]

1#
陈撄宁(1880—1969),原名元善、志祥,后改名撄宁,字子修,号撄宁子,道号圆顿子,安徽怀宁人。中国近现代道教领袖人物,中国道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近代仙学”倡导者。


道家论述修真的大光明状态
(文章来自网络,大光明状态,是修炼实景,值得探讨研究)

关于大光明状态,无论是理和法,道家更是直探本原。

《庄子》说:“宇泰定者,发乎天光”,道人深入大定,可使量如天空一样广大的本性光明发露出来。其它秉承庄周真人这一论述的书籍文章还有很多,如唐司马承祯真人的《坐忘论》中就解说道:“庄子曰:‘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宇,心也。天光,慧也。”所以在这个角度上,又称本性之光为“慧光”“性光”等。


但可笑的是,后世许多学人只在眼前见到一点光明,便自我鉴定为“性光发现”了,甚至许多成名的“大师”也如是说,以讹传讹,误人不浅。孰知真正“天光发明”,其心量是很大的,心光透脱,穿越血肉色身之局限,辐射至体外,与虚空同大,其时连一丁点儿肉身的存在都觉不出,只觉遍天地间都为我灵光充斥。所谓“心月孤悬,光吞万象”、“心如太虚”、“心光照大千”,都是这一境界之写照。

近代高真陈撄宁先生之高徒胡海牙医师明确地说:“修炼到一定程度,内视时体内外呈现通天彻地圆陀陀金灿灿的大光明景象,是一种明心见性的状态,感到人体成为一颗大丹,被宇宙环抱其中,不单指体内某局限性的光团。”又说:“随着功夫的加深,能够使自己的身心在不知不觉中返还于先天本来面目,豁然开悟。此境界就是老子所谓“致虚极,守静笃”的先天境界,在先天境界中所体会的自我身心全然不是后天意识所能认识的色身,而是法身,即本来的真性命,仙家之贵就在于修法身。”

陈撄宁先生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中说:“修道的人,能够从后天神气返还到先天性命,就算是功德圆满。”“法身”本是佛家说法,而“先天性命”、“本来的真性命”则是道门词汇。陈公以通天手眼看出这二者本质上的相同,并将二者从“二大阵营里轻轻拈出,出入佛老,左右逢源,非涂于道者,孰能如此?!


但不论佛家道家,也不论“法身”“性命”,其义理原无二致,无非是说生命存在有几种不同的状态。较粗的意识状态和与之相配的血肉粗重之身是生命的低等状态,故名之曰“色身”;而最精细的心灵态与最精微的“光态”物质所组成的身体是生命的最高状态,故名之曰“法身”、“光明身”、“真性命”、“先天境界”等。

而且道家本《易》之理提出一个更为有趣的提法:我们的生命状态有“天态”与“地态”二种,前者清轻广大如无尽之太空,后者粗重有形如地球。《列子》的“天瑞篇”中说:“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属天清而散,地浊而聚。”明代大儒王阳明深受道家影响,故其心学也是外儒内道(还兼有禅学思想)。他的名言“心之明分即是天,心之浊分即是地”,其实即是《列子》中上述论断的翻版。

但注意此处之心不单指意识,而指“明心见性”后的“心”,乃是身心一体,心物一元的大“心”,非常人局限在腔子里的小“心”。所以道家修道就有了“恢复乾(天)身”、“乾元面目”、“乾元一气”、“天光发明”、“人法地,地法天”一类重视”天”的说法。


《乐育堂语录》中说:“学者欲与太虚(天)同体,必使内想不出,外想不入,即出入息,一齐化为光明,浑觉自家只有一点灵光而已……此即见性见到极处,先天元性,亦将成法身之时也”。又说:“人能完赤子心……久则大放毫光,与虚空同体,与日月同明”。再如海印子论大周天时说,“当“炼气化神”之时,神息俱定于虚空之中……色身已成空屋……神气同定,久则气尽化神,唯一威光煊赫虚空,是即胎圆之证也。”(盖世才)

(图文无关,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2#

真正的修炼修道者,达到一定境界,都会产生通体光明和发出大光明的现象。在大光明之中,与天地同在,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这完全是科学的,是科学之中的至高境界,是高端科学。
如今科技发展到了毁灭人类的恶性循环,到了制造危机的境地。
如何摆脱恶性循环,如何让人类走出困境,最终还得需要人体生命自身的提升。

TOP
3#

陈撄宁(1880—1969),原名元善、志祥,后改名撄宁,字子修,号撄宁子,道号圆顿子,安徽怀宁人。中国近现代道教领袖人物,中国道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近代仙学”倡导者。

生平
陈撄宁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原籍安徽怀宁,世居安庆苏家巷。幼承家学,熟读儒典,精通诸子百家,学贯三教。10岁读《神仙传》,即萌生学仙之念。稍长,考中秀才。因患痨疾,从叔祖学医,同时试做仙道工夫,逐渐恢复健康。1905年考入安徽高等法政学堂,两年后痨疾复发而辍学。1908年起,为学习养生方法,离家四处求师,遇数位真师,得到一些丹法口诀,。1912至1914年,住在姊丈乔种珊家,日往上海白云观通读《道藏》,遂探得道教丹术之底蕴。为了有所比较,又去杭州海潮寺华严大学阅读佛经。旋赴北京,寻访高道。1916年由京返沪,与西医师吴彝珠结婚,夫妻二人在上海民国路自设诊所行医。1922年至1932年,陈撄宁与同志数人在家中进行了数百次外丹试验,终因军阀混战和日寇侵沪受到破坏,未获最后成功。1933年,张竹铭医师在沪创办《扬善半月刊》,特辟“答读者问专栏”,请陈撄宁主笔。陈撄宁利用这个阵地,大力提倡“仙学”,团结了众多好道之士,使之成为当时全国研究仙道的中心。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扬善半月刊》被迫停办。1939年,张竹铭医师又创办了《仙道月报》,陈撄宁仍为主笔之一。1941年夏,该刊又因上海局势险恶而停办。此后,陈撄宁仍然坚持仙学研究,并传授弟子。

1953年,浙江省政府聘请陈撄宁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56年秋,道教界人士倡议成立中国道教协会,陈撄宁被邀请为筹备委员。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正式成立,被选为第一届副会长兼秘书长。1961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文革”期间,中国道协被迫停止工作,陈撄宁托病住在北京医院。

1969年5月25日,陈撄宁因病逝世,享年89岁。

近代“仙学”倡导者

先生少年立志学仙,研究并实践丹道功夫。1916年起一边行中医,一边继续研习仙道修养法并从事著述。当时上海医药界和道教界,均知先生精于仙道月法并向先生请教。1933年起在《扬善半月刊》上倡导和推广仙道养生法,对这份独一无二的仙学刊物,无时或怠;对自己学得和悟得的修养方法和体验,从不矜为独得,对友人及学生从不保守。有不少好事仙学修养法者,常向先生请教,他均认真回答,而且把对多人关注问题的回答,公开发表于《扬善半月刊》上,使读者咸知。此举破除了道教界历来对仙道修养法秘而不宣的陈规陋习。《扬善半月刊》共发行99期。1939年,先生开始在《仙学月报》连续发表文章,继续《扬善半月刊》的宗旨。1957年后,先生把主要精力用于读书、著述,潜心治学并培养学生方面。

近现代中国道教的领袖人物

1956年秋,沈阳太清宫方丈岳崇岱等创议成立中国道教协会,先生被邀为筹备委员之一。1957年4月,第一次全国道教徒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尽管先生因胃溃疡卧病于杭州,未能出席这次会议,但由于其在道教界影响较大,深受敬重,仍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时年已77岁。1957年冬,先生来京,住中国道协所在地白云观。

1958年先生被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吸收为列席委员,1961年起任政协委员,同年当选为中国道协第二届理事会会长。这时先生虽已年逾80,仍然精神矍爽,毫无倦怠之意。他鼓励全国道教徒积极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开展道教学术研究,培养后继人才,在诸多方面都作出了显著成绩,中国道协的工作较以往大有声色。

先生曾在全国政协讲坛上呼吁开展对道教历史及学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中国道协成立了研究室,由先生亲自领导制定了研究计划及培养道教知识分子计划。先生亲自指导研究人员收集、整理、分析、综合道教文献资料,编辑《历代道教史资料》,编写《中国道教史提纲》,提出“在教言教”,按道教本来面貌研究道教的方针。

主要著作

先生著作颇丰,涉及内容有丹道、史论等,共计有《黄庭经讲义》、《教理概论》、《静功总说》、《老子第五十章研究》、《静功疗养法》、《仙与三教之异同》等近30余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