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联合体欢迎合作,同时欢迎选择左旋名字和图形标志,通过左旋授权正确使用!!坚决反对盗版剽窃不劳而获!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南政法大学刘云:不能借混合所有制之名,行私有化之实 [复制链接]

1#
2014-10-30 10:04:21  来源: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云
不能借混合所有制之名,行私有化之实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制度经济学研究所    刘   云

  读9月4日社会科学报学术茶座版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数篇大作,笔者深有感触,也想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前所未有的提法,表明高层对于中国高端装备的出口寄予厚望。
  在3月13日全国“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李总理在谈及装备出口时强调:“不过我还想通过各位向中国企业转达一句话:你们可是要尽力啊,我们对中国装备质量等做了承诺,可不要让这个承诺落空啊。请中外记者给予监督。”
  那么如何让“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如何落实总理面对中外记者的承诺?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出口主力军的国企的凝聚力至关重要。而国企过度、盲目的私有化所导致的不仅是严重腐败,而且导致国企凝聚力的严重丧失,这已成为“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的一大障碍。
  据新华网报道,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己明确指出,他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已经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要汲取过去国企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
  单就装备制造业而言,某些经济学家和某些政府高管以及某些居心叵测的国企高管极力贬低国企的贡献与作用,夸大公有制的弊端,在他们看来只有引入外资、民资之类的外来投资者,或搞所谓管理层收购,或将国企廉价出售,或搞合资合作等方式“化公为私”,将国有装备制造企业改制成外资、民企之类非公有制企业,才能克服国企的弊端,才有利于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然而事实却给出了相反的答案,非公有制恰恰不利于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因为要振兴装备制造业,技术、资金、市场等因素固然重要,然而国企所特有的凝聚力才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灵魂。
  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沈阳十多家国有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如沈阳机床厂、沈阳电机厂、沈阳重型机械厂、沈阳变压器厂 、沈阳矿山机械厂等不仅在沈阳,也在全国位处排头兵的企业几乎全体落到濒临破产的地步,最困难时从厂长到一线工人每个月才拿200、300元,比北京、上海低保还要低。当时很多人认为沈阳这十几家大厂必垮无疑,破产只是早晚的事。然而这十几家大厂的干部职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然苦熬苦干,虽然有少数人离开企业,但多数人仍然坚守岗位,没有他们的坚守,就不会有今天这十几家大厂的振兴与繁荣。
  把国有装备制造企业改制成外资、民企之类非公有制企业后,一个被人忽视的问题就是国企原有的凝聚力和国企员工的奉献精神彻底丧失。因为原国企员工发现国企改制后被国内外的“资本家”所控制,大锅饭倒是被“彻底打破”,但收入差距也随之被拉得很大,那些改制后的企业高管能拿几十万、上百万的年薪,企业红利基本上被“资本家”们瓜分一空,这使员工们感到很不理解,心理也不平衡。国企改制后废除了固定工制,并实行强制大规模裁员。过去国企那种人员相对稳定、低流动率的局面被打破,人员跳槽与流动急剧增加,大家是人心浮动,谁也不愿像过去那样以“十年磨一剑”的方式安心钻研技术,于是企业技术能力出现下降趋势,产品质量越来越不稳定。而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与生产靠得正是一个稳定的、环环相扣的人才链条,特别是关键岗位,那怕一、两个技术骨干跳槽,都会给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甚至很大的影响。因为装备制造企业所需的人才都是市场最稀缺的,有“十年磨一剑”经历的高端技术人才,一旦技术骨干跳槽,重新招聘有经验的技术骨干难度很大。如招聘无经验的本科生与技校生,由于没有常年累月实践中积累的那种相应技术能力和技术经验的积累,短期内根本无法胜任工作,从而导致使企业生产和产品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界和企业界弥漫着产权“万能论”和“科斯神话”。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提出的科斯定理是建立在产权明晰使交易成本为零的假设基础上的,从而推导出“私有化最有效的神话”。但事实表明,对装备制造企业来说,私有化并非最有效的,弄不好还会降低效率。从沈阳十多家国有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现在的发展速度和效率来看,丝毫不逊色那些外资、民企等所谓产权明晰的非公有制企业,甚至还超过他们。仅从“十年磨一剑”的技术特性与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来看,国有装备制造企业也不宜改制为外资、民营企业,还是应保持装备制造企业公有制的性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