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联合体欢迎合作,同时欢迎选择左旋名字和图形标志,通过左旋授权正确使用!!坚决反对盗版剽窃不劳而获!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军区司令员:我们能否打赢明天的“上甘岭战役” [复制链接]

1#
2014-03-20 09:23:27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卢长健
(原标题:打赢明天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打出了志愿军的军威,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坚守防御的典范。上甘岭也因此成为联合国军的“伤心岭”,战役“所吞食的联合国军军事资源比任何一次中国军队的总攻势所吞食的都更多”。“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承认:“作战是失败的。”

  透过历史的硝烟,不妨反思一下,假如明天有一场“上甘岭战役”,我们能打赢吗?

  学者归纳了上甘岭战役取得胜利的四点主要原因,分别是:坑道、炮火、合力和英勇。如今的信息化战争已不同于昔日的机械化战争,打赢明天的“上甘岭战役”,我们在吸收传统战争经验的基础上,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掌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有人指出,现代战争的“新十六字诀”是“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62年前的上甘岭战役我军是依托坑道进行的防御作战,基本战术是步炮协同。在今天精确制导、联合作战背景下,坑道已不可能成为栖身之地,炮兵作用已微乎其微。只有成为现代战争的明白人,坚持海陆空联合作战,实施全方位精确打击,才能以较少的损失换取较大的胜利。

  确保坚强有力的后勤支撑。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上甘岭战役前期,我志愿军因后勤补给跟不上,阵地多次易手,人员伤亡严重,以致15军军长秦基伟立下战规:“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信息化战争,多种侦察手段并用,战场空间异常透明,“夜战”已不是我军优势,“月亮”已不属于我军独有,抓好后勤保障异常困难。这更加需要我们建立高效快捷的后勤系统,把战争物资及时精确地运抵战场。否则,打赢就会成为空谈。

  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战场较量,你死我活,没有顽强的战斗精神不行。美军认为志愿军官兵是“烈性酒麻醉了的疯子”。殊不知,这就是中国军人的生死观,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战斗、敢于牺牲,无所畏惧、前赴后继。上甘岭战役中,15军27个连队有16个3次打光重建,连级干部伤亡率达65%以上。“勇者无惧,血性无敌”。未来战争,人仍然是主导,精神依然是“刀刃”。保持我军特有的战斗作风,才能创造出未来的“上甘岭精神”。

  具备团结协作意识。信息化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尤为重要。那些争名夺利、争你多我少、争主攻助攻的事,将成为未来战争失败的致命因素。12军投入上甘岭战役后,志愿军司令部发的表彰通报,仍提15军,只字不提12军,官兵多有议论。对此,指挥作战的12军副军长李德生却说:“现在上甘岭这一仗越打越大了,不是哪个军打的问题,也不是哪个兵团打的问题。打15军的牌子,就是打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牌子,就是打中国人民的牌子。”未来战争,联合制胜的因素越来越大,更加需要精诚团结、大局至上。事实上,我陆海空二炮,谁也离不开谁,打赢了,都是解放军的威名,都是国家的幸事。

  战争是一个方程式,破解的最终答案是打赢。昔日的上甘岭战役我们赢了,明天的“上甘岭战役”我们也决不能输!

  ——摘自作者在省军区“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上的发言
分享 转发
2#

明天绝不会在上甘岭打——时时处处可能都是信息战的场所——指挥员要做好信息化观念的转变,不然就不知道战场究竟在哪?!也就不可能知道赢在哪!?人民解放军得学会迎接信息时代——中国的21颗卫星都没找到失联飞机的影子,可见我们还很落伍很被动,再也不能让人家牵着鼻子走了——人民军队要知耻而后勇!丢了毛泽东思想军队一定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这就是我们今天得到的真理性认识!真理不需要没完没了检验——重要的在于应用——军方与民联系吗?怎么联系——命令式的联系?还是随时随地都能与民密切地联系?希望将军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落伍!感受不到一定是不合格的将军!安瓦尔都知道采购给军的雷达能够识别任何机型,我们军方对此会有感觉吗?会给自己军委主席汇报说马方在严重误导搜救方向吗?狗屁专家又专在哪?我们军方专家又干嘛去了?!!!
3#

派一个特遣组去马尔代夫的岛上听取那里民们反映大客机飞临的情形顺带摸清其降落地带行吗???!中国有没有人能够完成这样的任务!???
4#

或者与马尔代夫的岛山居民建立通讯直接或间接通讯联系,或找出其官方否定言论的假——他们自相矛盾的言论总的弄出个真假吧!
5#

炊事班长郭玉东:“黄继光+邱少云”式的“双料英雄

2014-03-20 10:51:30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记者

  矗立在西沙海战烈士纪念园中的郭玉东烈士雕像。


  39年前的一天下午,激烈的西沙海战硝烟散去,官兵们搜寻伤亡战友,眼前的情景令他们惊愕不已:侧面舰体赫然一个弹洞,一个黑色人形印在舱体上——这不是涂鸦,而是人被烧化后体油和脂肪留下的痕迹。

  人形的主人叫郭玉东,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名字,但他却是“黄继光+邱少云”式的“双料英雄”。

  激战中,郭玉东正从船舱向甲板运送弹药。突然,一枚穿甲弹洞穿舰体一侧飞了进来。他不及闪避,左手被打断,胸部和腰部也严重受伤。郭玉东顿时血如泉涌,疼痛钻心,立即飞奔出去。奇怪的是,他没去医务室。

  郭玉东去哪了?

  他在找工具箱中的堵塞阀。

  郭玉东想到的不是身上的伤口,而是军舰的伤口。看到海水随着弹洞汹涌灌入,他清楚要不了多久,军舰就会沉没,海战很可能失败,战友们也将葬身海底!

  郭玉东以最快的速度将堵漏阀塞进弹洞,却发现弹洞太大,堵不住。情急生智,他迅速脱下身上的呢子服,朝漏洞里塞。一件衣服不够,他又“搭上自己”,用后背紧紧顶住洞口。连衣带人还不够,他又用木桩顶住自己的前胸。因为这个举动,他在战后获得了“海上黄继光”的荣誉称号!

  刚松一口气,另一个意外又发生了——弹药舱起火,引起爆炸,火势迅速蔓延,火苗直往脸上蹿。

  顶还是不顶?跑还是不跑?郭玉东面临生死抉择。他很熟悉英雄邱少云的故事,但从没想到自己突然也面临相似的状况。电光石火间,他脑子飞速转动起来:留,当然是死,而且是非常痛苦的死,但却可以和邱少云一样,换来全舰战友的生和海战的赢;跑,也不是不可以,上级没有命令自己用身体堵漏洞,纪律也没有规定自己必须留下……

  战斗胜利结束,郭玉东却消失了。直到有人发现了那个黑色的人形。

  “我看到郭玉东最后一眼就是他在堵漏洞,不久机舱爆炸起火,没想到他竟然没有离开求生。”2011年,杨宝和流着泪向记者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战友们想找点郭玉东的遗物,结果只找到几块骨头,可一碰就成了灰。”

  令人意外的是,郭玉东竟然不是战斗人员,而是后勤人员——上士炊事班长。一个做饭烧菜的都能做到“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有兵如此,焉能不胜?

  《解放军报》 (2014年03月19日09版)
6#

向聪明、勇敢、壮烈的郭玉东学习!只有毛泽东时代能够造就这样的钢铁战士!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trl+Enter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