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关于严厉惩治侵权者的讲话>>> http://www.zuoxuan.net/YS/YS/2.asp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六一献礼】“语文教科书修订”风波 [复制链接]

1#

2016-06-01 11:18:44 来源:保马微信公众号 作者:爱学习的保马君

原编者按:今天六一,小朋友的节日,孩子们就是未来,世界归根结底是他们的。希腊人早已知道:“绝不应该放任让儿童听不相干的人讲不相干的故事,让他们的心灵接受我们认为在成年后不应该有的那些见解。”(《理想国》)现代人更知道,教育是集体的事业,是国家的组成部分,不存在抽象的纯语文,语言文学只能为具体的现实服务。现而今,总有人从形式主义出发,提出种种“修正”,一厢情愿地宣称自己毫无“立场”,但群众看得清楚,伊们满肚子见不得人的企图。这种人,在学院里有其代表,天天攒着“科研成果”,对镜惊艳,“众不知余之异采”;在基层教育系统里更有其操刀手,时刻试探着政策、舆论的底线。本期保马总结了最近关于语文教科书问题的论争材料,方便读者了解个中就里,展开全面的讨论。

特别感谢本文所征引意见的 微博@平民王小石、萧武、教育专家大民等诸位老师,以及使用部分信息的察网中国等单位。

— 毛泽东

保马君在此祝各位小朋友大朋友六一儿童节快乐!

作为一个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年,你是否有过这么一个时刻:

读鲁迅的文章,会不会觉得又长又难懂,特别是,那两棵莫名其妙的枣树……

鲁迅先生

网友:“长大后,才发现鲁迅的文字是那么深刻。”

那些年抄在本子上、用作QQ签名的流行歌词,被编进入语文课本,你会不会恨自己生不逢时?比如,那首《 GUA 牛》。。。

“飞雪连天射白鹿”的金庸大侠在语文课本占有一席之地,你会不会,不禁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值此六一佳节,作为一个长者,保马君有必要告诉你一些人生的道理。毕竟,以上那些想法都是:图样图森破!

新闻

《南京大屠杀》被撤?

最近几天,语文教材的修订再次成为了“大新闻”!

事情是这样滴:听说语文出版社在教材里撤下《南京大屠杀》一文,一时间网友纷纷热议,并送出一颗:

直到该社贴出了相关声明:

“网上所传我社九年义务教育修订教材将南京大屠杀题材撤下之事,与事实严重不符,混淆视听,特此严正声明。”

【语文出版社社长微博发表声明】

原来,还是“南京大屠杀”的题材,只不过换了另一个文章,张纯如的《死里逃生》。该社还不至于“亲者痛、仇者快”呀!

专家点评:中小学语文教材要体现核心价值观,不能单纯地“贴标签”。选一些思想性很强的文章,这样容易背离语文。(什么鬼?

“背离语文”,多大一顶帽子!

这么一来,疑问似乎还没解决,《南京大屠杀》为什么要换成《死里逃生》?

可是,也有网友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告别鲁智深

这一次语文版教材的修订,还牵连到了“花和尚”鲁智深。

据说有些语文从业者三观都没有锦江大叔正,啧啧。

原来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由于与现代和谐社会导向不符”,被换为《智取生辰纲》。真让人措手不及呀!好了,告别“鲁智深”。

对于“告别鲁智深”,确实也让大家浮想联翩。有网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

传统复归

新的语文教材变动大,比如替换了原有40%的课文,还大幅度地增加古诗文。

一篇名为《语文版教材大幅增传统篇目 替换原有教材40%课文》的新闻稿件这样介绍:重视古诗文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比重。一至六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30%,每册最后一个单元集中安排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七至九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40%,每册安排两个单元的古诗文。

我的妈呀!我没听错吧?

以致于在港媒的报道中,保马君好像瞥见了点什么真相。。。

针对本次的大幅度增加古诗文,也有人提出了批评:

“传统文化”、“国学”……简直成了活脱脱的“叶良辰”,而保保我,无可奈何。。。

于是,“国学范儿”的语文教材,也少不了。

传说中“将语文、国学、历史、德育融通一体”的《维新小学语文教材》。。。

维新版教材部分内容

以后的老师会不会穿汉服?其实保马君挺好奇的。

会不会,像酱紫。。。

大概,这一百年被狗吃了。。。

语文的民国范儿?

既然“复归传统”都出来了,“回到民国”则是顺理成章了。

民国是“大师林立”的民国,在一个“呼唤大师”的年代,“回到民国”似乎也没什么错。于是,就有了网红出来呼吁:

民国语文课本是“最理想”的,当然,媒体自然也没少炮轰今日“不理想”的语文课本。

最后,连一线教师都忍不住,决定起诉。。。

等等,这是,语文老师起诉语文课本。。。

现在滴语文“不行”啊!!!

于是就有了一时洛阳纸贵的“民国课本”。

出版社重新出版民国“老课本”。

老版的《开明国语课本》

至此,语文教育的园地上,也就有了“国学热”和“民国热”两大暖流。。。

《圣经》进教材

而网友@平民王小石 微博持续关注教材:北京语文课改教材第13册把《上帝创造宇宙》这篇基督教圣经内容被定为神话故事列入教材。已涉嫌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这可是原汁原味滴《圣经》啊!

作为一个生在红旗下的唯物主义者,保马君感觉有点懵!

据悉,该教材的出版时间是十年前了。十年了!!!

又据悉,这篇《上帝创造宇宙》之所以如此坚挺,因为。。。

“这是神话故事。”

就像盘古开天?女蜗补天?

谁是最可爱的人?

而早在2014年,语文出版社教材修订,那篇关于抗美援朝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也悄悄消失了。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1951年4月11日刊登于《人民日报》,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本文是作者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适逢电视剧《三八线》开播,“抗美援朝”重回人们视野。小编在此挖“教材修订”的坟,并提出疑问:为什么“蜗牛”上,而志愿军撤呢?

电视剧《三八线》海报

而网友@平民王小石 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王旭明领导修订语文教材,把周杰伦的《蜗牛》歌词放进课本里,却删除了魏巍纪实志愿军英雄事迹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他这里不敢说这篇是“假语文”,解释为“思来想去还是现在的形势总体不合。”难道是不合去意识形态、去革命传统的形势吗?用空泛人性消解社会主义革命合法性不正是苏联戈尔巴乔夫提倡新思维的解体亡国之道吗?提请《谁是最可爱的人》重回语文教材,要让学生们了解到国家安定建设的来之不易,不要让共和国英雄们流血又寒心。(摘自@平民王小石 微博)

细思极恐。。。

难怪有网友评论:

也难怪,比起志愿军,《太阳的后裔》和宋仲基似乎更吸引人眼球。

花边

保马君好奇点开了语文社王社长的微博:

!

又粉!

卧槽!“学好真语文,看看周杰伦!”

又来!

看杰伦学杰伦!

“杰伦选修课”。

虽然作为一个年轻时“爱杰伦”的粉丝,保马君突然有种“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的感动。但是,细思之下,整个人都不好了。。。

再往后,保马君认真地思考了社长说的“真语文”,有道是,不懂真语文,怎么懂周杰伦。。。

社长首先要破旧立新,炮轰原来的语文教育,斥为“假语文”。╮(╯_╰)╭

所有过分夸张、大量渲染、煽情滥情、滥用现代化手段等不以语文为主角的语文课,不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的语文课我们都称之为“假语文”。(见《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光明日报》(2014年05月13日 14 版))

似乎也很有道理。这与一些媒体、学者的看法似乎是一致滴,他们也没事骂两句“假大空”:

(见中国青年报《遮遮掩掩的“鸡汤文”如何能当教材》一文)

而所谓“真语文”则是,

真语文就是语文;真语文强调回归传统,找回本真。其基本要求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语文课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由、个性的心理品质,一定要培养学生独立创造的人格特征;语文课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了解国学知识。(见《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光明日报》(2014年05月13日 14 版))

似乎很有道理呢。

不过,针对王社长的“真语文”,也有教育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这些年来,骂教育成为高烧不退的热点话题,而骂语文教育,尤其是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更是热中的焦点。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的课程,这是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了也被古今中外无数教育家提倡的“金科玉律”,如今被人为的撕裂开来,自己批驳着玩耍。今天站在这边批另一边,明天站在另一边批这一边,实在无聊的很。因为骂语文而成名的名人,可以列举一个加强排的名单了。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先生们,被一个“为教改而教改”的病态思维定式所操纵,每天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折磨受苦受难的一线教师,哎哎。我方唱罢你登场,长江后浪推前浪。主掌语文教材出版一方重镇的王旭明同志,终于也胸前挂着“教育部前发言人”和“语文出版社社长”两大招牌披挂上阵了,这里搞活动,那里搞比赛,倡导莫名其妙的“真语文”。号称自从2012年找到“真语文”救命稻草,两年来殚精竭虑、孜孜不倦,把相关活动越来越有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集合在这面旗帜下来了。语文终于可以抽象的、自在的存在了,可以在空中,在云端,唯独不在人群里。这有意思吗?(详见大民《王旭明究竟需要怎么样的真语文?》)

至于王社长与公知的相知相交,似乎提示了“真语文”的内涵。

而另一个语文教材的编写专家,最近似乎也成了“大新闻”。

这么一个不懂尊重逝者的人,竟然也能编教材?

还有还有。。。

“语文被它们关心是大灾难。”“回到‘讲话’就是自寻死路”。额。

歌颂周总理的课文《一夜的工作》,怎么了?

关于《童年》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想怎么滴?

卧槽!

内个。。。

那啥,作死!

民主宪政。终于知道教育改革要干啥了。。。

至于敏感词。。

难怪知情的网友表示不满:

最后,保马君在这里只能表示:

[p=32, 2, center][/p]
分享 转发
TOP
2#

语文出版社再调整:保留《南京大屠杀》课文

2016-06-01 11:17:13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记者
5月底,“网传《南京大屠杀》课文被替换”一事引发舆论关注,随后,语文出版紧急回应称,不存在将南京大屠杀题材撤掉的问题,而是将原有的温书林的《南京大屠杀》一文换成张纯如所写的《南京大屠杀》一书节选《死里逃生》。5月31日,语文出版社再次作出调整,表示将把温书林一文作为课文保留,张纯如的文章片段作为附文让学生比较阅读。  出版社表示,“两篇课文体裁、题材相同,写作角度和表现手法不同,一个着眼于面,一个立足于点,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两篇文章又有何异同?观察者网也将它们附在文末,以供读者参考。

  语文课(资料图)  以下是语文出版社在官方网站发布的答记者问原文:
  日前,语文出版社修订的语文版教材引起社会热议,就此,记者采访了该社有关负责人。

问:贵社语文版教材修订消息披露后,引发社会热议,您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
  答:修订教材,尤其是修订语文教材,涉及面广、覆盖人多、影响特别大,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我国语文教育,关心下一代人的精神生活,这是一件好事。尽管这些质询有学术性的,也有非学术性的,有理解的,也有批评的,但是,作为教材编写者,对这些批评意见都十分欢迎。这些不同角度的声音,对我们修订完善教材、提高教材质量水平都非常有益。

问:贵社修订教材中,将温书林所写的《南京大屠杀》一文换成张纯如所写的《南京大屠杀》片段《死里逃生》,被社会热议,贵社发表声明后,各方面还有不少议论,请问,你们是如何看待并解决的?
  答:由于南京一文是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课文,要两年后才会使用,目前还处于修改完善、听取意见的阶段。我们曾有这样的考虑,将温书林所写的《南京大屠杀》一文换成张纯如所写的《南京大屠杀》片段节选,课文题目暂拟为《死里逃生》,更换的原因是,张纯如所写的《南京大屠杀》节选不仅描写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惨无人道,而且刻画了一个普通中国妇女李秀英在日本侵略者暴行面前智勇双全勇于反抗的事迹,感人至深,反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目前,针对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大家一致认为,把这两篇不同角度写南京大屠杀的文章收入教材更为适宜。因此,我们决定把温书林所写的《南京大屠杀》作为课文保留,张纯如所写的《南京大屠杀》片段,作为附文让学生比较阅读,两篇课文体裁、题材相同,写作角度和表现手法不同,一个着眼于面,一个立足于点,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问:下一步语文版教材修订还有哪些工作?
  答:教材编写修订思想性、专业性都非常强,要求非常高。在后序册次教材修订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专业力量,认真细致地研磨教材,同时广泛深入地听取意见,广开言路,广纳贤言,争取为广大学生提供一套文质兼美、老师爱教、学生爱学的高质量教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

翻页是温书林《南京大屠杀》与张纯如《死里逃生》对比阅读

温书林《南京大屠杀》原文

  在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第四章《恐怖的六星期》的79页至81页,记录了李秀英的故事。
  文章节选如下:
  最著名的是李秀英的事迹,她在与日本士兵的搏斗中身受37处刀伤,却坚强地活了下来,近60年后的今天依然精力充沛,且能生动地描述并自己的遭遇。
  1937年,18岁的李秀英新婚不久,丈夫是中国军队的技术人员。当中国政府撤离南京时,她的丈夫也坐在满载中国士兵的火车顶上离开了南京。当时李秀英已有六七个月的身孕,这种身体状况下乘坐拥挤的火车会有危险,因此只好留下。
  同许多其他留在南京的中国平民一样,李秀英和父亲逃到了外国人管理的国际安全区。他们躲在一所改建为难民营的小学地下室里。但同安全区的其他难民营一样,这里也一再遭到日军的检查和侵扰。12月18日,一群日本士兵闯进来,将年轻的中国男子拖出学校。翌日清晨,他们又回来抓捕妇女。由于担心日本士兵对孕妇图谋不轨,李秀英做出一个冲动的决定,她猛地将头撞向地下室的墙壁,企图自杀。
  当她恢复意识后,发现自己躺在地下室的一张帆布小床上。日本士兵已经走了,但他们抓走了好几名年轻妇女。如果她跑出去,也许是自投罗网,会遭到日军强暴;如果什么也不做,只是坐以待毙,也许日本士兵还会回来找她。李秀英最后决定留下。如果日本士兵不来,当然一切都好;如果他们回来,她将拼死抗争。她告诉自己:宁可一死,也不能被日军强暴。
  很快她就听到了三名日本士兵下楼的沉重脚步声。其中两名士兵抓走了几名妇女,这些妇女惊恐地尖叫着,被拖出了房间。另一名士兵死死盯着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李秀英。有人告诉她李秀英病了,他却把其他人都踢到房间外面的走廊上。
  这名士兵一边慢慢地来回踱步,一边打量着她。突然,在他还没弄清发生什么事之前,李秀英迅速出击。她从床上跳下来,夺过对方腰间的刺刀,并迅速靠在墙上。“他吓坏了。”李秀英回忆道,“他万万想不到女人也会反击。”他抓住李秀英拿着刺刀的那只手的手腕,但李秀英用另一只手抓住了他的领子,并用尽全身力气咬他的胳膊。尽管这名士兵全副武装,而李秀英穿着行动不便的棉旗袍,但却在搏斗中占据了上风。两人扭在一起,相互踢打,最后这个士兵被打败,号叫着寻求帮助。
  其他日本士兵冲进来,显然他们也不敢相信眼前的情景。他们端起刺刀向李秀英刺去,但由于顾及自己的同伴,他们都刺不到她。李秀英的对手又矮又小,她完全可以把他举起来当作盾牌,以抵挡其他日本士兵的攻击。但后来,日本士兵拿刺刀对准她的头部,在她脸上乱砍,将她的牙齿打掉了。她满嘴是血,朝日本士兵的眼睛唾去。“墙上,床上,地板上,到处都是血。”李秀英回忆说,“我满腔怒火,一点儿都不害怕。我唯一的念头就是与他们拼命,将他们杀掉。”最后,一个日本士兵用刺刀刺中她的腹部,她眼前一黑,昏死过去。
  他们以为她死了,便扬长而去。当李秀英被抬到她父亲面前时,她父亲已经感觉不到她的呼吸,便做了最坏的打算。他请人把女儿抬到学校后面,挖了个坑,打算将她安葬。幸运的是,有人在下葬前发现李秀英还在呼吸,血泡从她的嘴里冒出来。朋友们立即将她送到金陵大学医院,医生为她缝了37处刀伤……
  李秀英相信,与生俱来的个性和特殊的家庭背景给了她反击的意志……
  她来自一个完全没有女性影响的家庭。她的母亲在她13岁那年就去世了,李秀英不得不在一个只有男人的军人家庭中长大。她的父亲、兄弟和叔伯们不是军人就是警察,在他们的影响下,李秀英变得很男性化。早在少女时代,由于她脾气暴躁,父亲不敢教她武功,无疑担心她会欺负附近的小孩。将近60年之后,李秀英已经儿孙满堂,但她仍然身体硬朗,热爱生活,甚至还保持着脾气火暴的名声。她说,自己的一大遗憾就是当初没有跟父亲习武,不然,她早就将那三名日本士兵杀掉了。


TOP
3#

原本毛泽东时代好好的教科书,被一帮卖国贼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改变成西洋狗、亡国奴、哈巴狗的毒害青少年的奴隶教材。真想得出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