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规律不可违背 左旋能量 生命源泉

左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制裁华为?中国需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复制链接]

1#
2016-06-07 09:10:24 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砥

  【核心阅读】回过头看,中国很多年里对美国公司真是太实诚厚道了。一些美国公司向中国基础通讯网络提供设备,把电子产品打进中国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办公室“居然”能够被当成合作者,而不是被看成有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木马”。
  近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意外现身央视新闻联播,强烈呼吁:“中国13亿人每个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就是伟大祖国!”
  与此同时,美国人却在磨刀霍霍,很可能马上就要对华为下手,突破口就是所谓华为与朝鲜、伊朗、叙利亚、古巴等国家的联系。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商务部的行政传唤已经发出,要求华为高层提供证词,或者提交相关信息。“如果调查发现华为对上述几国的出口违反了美国的政策,触及美国国家安全,美国有可能限制华为获得关键的美制零部件和其他技术产品的途径。”
  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美国人口中那惯常的四个字——国家安全。
  今年3月,美国也是以这样的理由提出对中兴进行制裁。时针再往前拨,2012年,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指控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对美国构成安全威胁。
  

  四年一轮回,美国人老调重弹,让人嗅到了一股浓烈的选战味道。毫无疑问,“中国话题”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美国两党争相“示强”的工具,所谓的制裁背后,其实就是一种“政治操弄”。只不过,每每都拿华为、中兴开刀,让人不由得要感慨一句,山姆大叔装备库里的“硬货”真是不多。
  透过此举我们更可以看到,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对经济“自上而下”的介入正日益加深。频频动用国家力量维护本国企业利益,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上升为国家间的竞争,这样的美国,哪来“自由市场”,哪有“平等竞争”?
  不可否认,美国还是当今世界的老大,但他的心眼确实就只那么点大。这也在客观上加剧着中国公司走向世界的艰难。说白了,如果中国企业今天的走出去还是过去“小商小贩”的模式,自然不会有啥问题,但要作为高科技巨头向全球铺摊子,就很可能被美国紧紧盯住。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挑战自己“核心竞争力”,挑战自己“老子天下第一”的地位。
  事实上,今天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过程中,不可能看别人脸色行事,更不会退回到曾经简单粗放的开放路子。在高精尖领域,中国是注定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这是大战略,不会因美国的所谓制裁而改弦更张。而且在世界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产品本身早已跨越国界范畴。单向制裁,很多时候不过是自我打脸。
  以iPhone为例,供应商达到了450多家,比如处理器可能是台积电的,供应面板可能是LG的,快闪内存可能是海力士的。没有中国的一些专利,iPhone很难造出来;但如果美国拒绝技术供应,当前任何一家高科技企业都将难以为继。
  可以说,美国人有拿住我们的地方,但我们同样有的是资本与其叫板。回过头看,中国很多年里对美国公司真是太实诚厚道了。一些美国公司向中国基础通讯网络提供设备,把电子产品打进中国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办公室“居然”能够被当成合作者,而不是被看成有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木马”。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应是我们回应美国对中国公司“滥用私刑”的直觉和常识。你讲国家安全,那么我们也要讲,而且要理直气壮地讲。如今中国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对美国的跨国公司有着重要利害关系,有必要围绕国家安全,完善有关法律和规则,增加捍卫国家利益的杠杆,必要的时候也应对美国公司的在华行为做进一步的审视。这样的人之常情应该不难领悟。
  当然,最核心的还是我们在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上要真正有两把刷子。有论者指出,“华为和中兴代表了新的时代:一个第三世界的国家生产着第一世界的高科技。美国的公司从内心觉得很难适应这一点。”但话又说回来,美国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挥舞制裁之剑,就在于其掌握了我们的“命门”——我们的很多高科技产品,“高”的那部分,还是要来自于第一世界国家的输出,这不行。
  战场有反复,这很正常。长期的优势往往在后来者一方。拥有雄心壮志,又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应该去享受那种克服巨大市场障碍时所带来的快感——那正是自我升级的关键时刻。
  最后再加一句,任正非的名言:“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冬天来时)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现在是初夏,但我们确实也该考虑考虑棉衣问题了。
分享 转发
2#

【侠客岛】华为无法撼动的,是美国针对中国投资的“潜规则”

2016-06-07 09:10:15 来源:侠客岛微信 作者:刘洪

  在国际市场,华为赫赫有名;但在美国政客眼中,华为却是众矢之的。
  最新的一个动向,美国商务部向华为发出行政传唤,要求华为提供过去5年向朝鲜、伊朗、叙利亚、古巴、苏丹出口的全部信息,一旦其中有任何一点美国技术,将可能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对华为进行制裁。
  这其实倒不意外,因为在投资美国的中国大企业中,华为可能是遭遇最悲情的一个。比如,2011年,华为收购美国三叶公司(3LeafSystems)部分资产的交易,虽只有区区200万美元,但在美国一些政客的操弄下,最后只能无奈放弃。
  三叶是一家位于美国硅谷的高科技软件企业,创立于2004年6月,其核心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技术。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华为将斥资200万美元收购该公司。为避免节外生枝,2010年9月17日,华为公司就收购涉及的技术出口问题,主动向美国商务部申请许可。
  

  华为公司在美国消费电子展上展示新手机  毕竟只有200万美元的小收购,美国商务部当时回复:“无须许可”。按说,这项生意应该就此达成了。
  但让华为始料未及的是,噩梦降临了。一些美国媒体和政客开始质疑,华为此番收购不简单,可能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最终会损害美国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美国政客批评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的最大法宝。此前的2008年,华为联合贝恩资本收购3Com公司,也遭到美方的棒打,原因也是威胁美国“国家安全”;2010年,华为竞标美国斯普林特公司移动电讯设备合同,也因美国议员提出的“国家安全”原因受阻。更早前的2005年,中海油并购美国尤尼科公司,也因美国政客的威胁“国家安全”的指控而无果而终。
  为此,2010年11月,华为公司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递交了申请,主动请求对此交易进行审查并愿意给予全力配合。按照华为的说法,此项收购完全是正常商业活动,不应该存在任何问题。
  但结果却总是各种选项中最糟糕的一种。2011年2月11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通知华为,此项交易还是牵涉“国家安全”,因此“建议”撤销对三叶公司的交易。2月14日,华为公司发表声明,认为这些指控毫无根据,因此将拒绝接受这一建议。
  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是美国政府机构,它不批准交易,交易根本不可能进行,而且,对抗美国政府的代价也须再三斟酌。一周之后,在美国方面巨大压力之下,华为宣布,放弃这一交易。
  剖析缘由
  华为无法撼动的,其实是美国针对中国的投资“潜规则”。
  潜规则的核心词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国家安全。只要是来自中国的投资,美国政客都会拿着放大镜观察,有时放大镜甚至变换成哈哈镜,如果发现镜头下有任何可炒作的东西,就不惜极力渲染。而他们渲染的一个由头,就是国家安全——在国家安全这面大旗下,美国政府一贯标榜的自由贸易等诸多原则,统统让路。
  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美国,它的国家安全真的就这么脆弱?其实,在这一系列受阻的并购案中,我们看到的,不是美国人严谨的调查能力,而更多是想象能力。
  在2007年的3Com收购问题上,按照和美国私人资本运营公司贝恩资本(BainCapital)和3Com达成的协议,贝恩资本将收购3Com超过80%的股权,而华为的关联公司则收购3Com不到20%的股权。收购总额约为22亿美元,即每股价格较当时3Com收盘价有44%的溢价,对投资者极为有利。
  但这样一个纯属商业合作的协议,因为牵涉到了中国,不可避免引发一些美国政客和舆论的“重视”。素来对中国题材新闻青睐有加的《华盛顿时报》,更是以华为老总任正非有过从军经历,暗示华为是中国军方的代表,并将该并购事件与美方此前炒作的所谓中国军方黑客攻击五角大楼网络案相联系,佐证出的一个论点就是:将3Com出售给中国华为,必然损害美国国家安全。
  对于这样的指责,美国贝恩资本并不认同:“该公司仍被美国公司所控制,只有一小部分股权在外国公司手中,该交易不会对国家安全有什么威胁。”
  

  华为老总任正非军人出身,在一些美国人眼里,华为必然有军方背景  当时的《华尔街日报》也表示,华为只收购3Com不到20%的股权,就是希望不引起政治上的麻烦,重蹈中海油覆辙。但即便如此,在CFIUS的反对下,这一本应多赢的并购协议被封杀,3Com的投资者空欢喜一场,股价在暴涨之后又以暴跌结束。
  在这次三叶并购案上,美国政客老调重弹,声称这笔区区200万美元的交易同样因为华为的身份而会损害美国的安全。尽管华为也再三表示,中国政府和军方都不是华为的股东,而老总任正非手里的股权也不到公司的2%,而且,华为欢迎美国政府对所谓的威胁国家安全进行深入调查。
  对于美国的“潜规则”,华为不是不想挑战。对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要求华为放弃收购的裁定,华为一度打算申辩到底。此举引发美国媒体极大惊诧,因为不服CFIUS裁定继而诉诸总统的决定非常罕见。这势必让奥氏左右为难:对并购放行,势必引发政治渲染大波;拒绝并购,再给自己贴上保护主义大衣。别忘了,2009年对中国轮胎实施特保制裁,就使得《华尔街日报》批评奥巴马是一个保护主义总统。
  为区区200万美元的交易,中美两个大国显然不值得这样的折腾。显然,在各方的斡旋下,对最后结果无望的华为只能再次吞下苦果。但在我看来,这与其说是华为的失败,更是美国的失策——一再次拒绝中国投资的事例,将美国的潜规则暴露于世人面前。
  且不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美国政客,就是美国政府的CFIUS的公正性就值得怀疑。CFIUS由美国财政部长担任主席,成员包括劳工部长、贸易代表等多名内阁官员,具体审查外来投资是否会损害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就曾对我坦言,作为该机构的前成员,她认为CFIUS受政治影响太大,这也是“在美国做生意比较丑陋的一面”。
  怎么办
  这种丑陋,却正暴露出美国对中国投资的双重心态。一方面,美国经济需要中国投资,更欢迎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但另一方面,假如中国企业购买美国公司,尤其是一些能源、技术等敏感领域的资产,尽管纯属商业行为,也会遭遇极大阻力,甚至被妖魔化。
  华为在美国悲情还将继续。2012年,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更公开发表报告,指责华为和中兴的设备有损美国“国家安全”,“建议”美国公私部门不要选择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并“建议”CFIUS阻止化为和中兴在美国的收购和兼并活动。
  该委员会虽然没有为华为和中兴如何损害美国国家安全提供证据,却批评这两家公司“没有拿出充分信息来消除美方顾虑”。我当时在一篇文章就说,这种虚妄的指控显然难以让人信服,如这样的理由成立,思科、IBM、微软等许多美国公司,岂不更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严峻威胁?
  从未来看,除非中国政府采取强大压力,美国对中国企业这种潜规则仍将继续。华为很可能再次成为CFIUS祭旗打击的对象。
  遭遇了一系列的潜规则后,美国媒体就总结,一些外来投资不得不“聪明”起来,在美国投资开始遵守四条不成文的规则:第一,不并购整个公司,只购买小额股份;第二,事先会表明,不寻求控制权,不改变董事会结构;第三,与美方相关机构或一些关键人物,事先私下接触;第四,避免触及石油等敏感领域,这些领域即使是小股份,仍可能引发轩然大波。
  过去几年,成功的外来并购,大多遵循了上述四条“金律”。比如,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虽取得花旗5%的股权,但不寻求对该公司的管理权;而此前中国中投公司30亿美元入股私募基金黑石公司(Blackstone),取得不超过10%的股权,也无投票权。
  就三叶公司并购案,从这个角度看,尽管200万美元在华为看来只是非常非常小的投资,但至少在一个方面,华为显然“越界”了。那就是华为事先未将美国“有关机构”和“有关人物”打点好,由此,政客翻脸,合同撕毁,一地鸡毛。尽管在口头上,美国政府明确生成会确保外来投资在美国享受公正、平等和非歧视性的待遇,但中国企业家还是要明白,这是美国人的表面文章,在对中国投资笑脸相迎的同时,他们背后还藏着有美国特色的“潜规则”!
3#

帝国主义会让你挣它的钱?希望中国的民族产业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帝国主义那!
4#

微软的操作系统对世界各国都构成严重危害,怎么也没有人关心此事呢?它的漏洞百出就是危害的明证——指望官僚集团巡视出深层次问题,得一万年以后了——给他们反映问题人家都不屑一顾了——中国的乱像正在丛生。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trl+Enter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