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

首页 » 共同富裕 » 良师益友 » 香港学生抗战救国回顾
转播台 - 2017/1/8 10:41:22

2017-01-03 03:01:24|

来源:大公网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李政耀,香港

学生赈济会”发起人(香港大学学生会会长)/作者供图

转播台 - 2017/1/8 10:41:48
回复 1楼转播台的帖子

 文/张茅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展开全面侵华,所到之处,烧杀淫掠,大举杀戮他们眼中的“支那人”。日军南下的迹象已十分清楚,港人国难当头,纷纷投入抗日行动中,准备以各种方法抗击外敌。

  香港大学学生会推选医学院学生李政耀召开会议,讨论支援抗日前线,作出两项决定:一、全港各校学生组织起来,以行动抗日救国;二、成立“香港大学学生会中华医药救济会”,募捐款项药物,支援伤兵和受难同胞。

  会议过后,港大学生展开募捐,联系各校同学。是年九月,全港二十四家学校学生代表,齐聚香港大学举行联合大会,通过成立“香港学生赈济会”。同学们纷纷走上街头,组织抗日宣传,发起捐献行动,建立救亡组织,预备抗战力量。

  这时期学生抗战的骨干人物,主要是“香港学生赈济会”的主要成员,包括香港大学李政耀、圣保罗女书院王式好、英皇书院黎民悦、钟明、雷晓天、官立汉民中学石伯恒、崇德学校方兰、香港领岛女子中学文淑筠、华夏学院谢裕德、西南中学袁惠慈,以及陈达明、何秀云、莫婉珍、梁欢笑、杨升礼及杨升义兄弟、麦惠珍、诸桦等(新中国成立,这批香港名校生部分出任中央部门及省市官员)。

  “香港学生赈济会”设在德辅道中三十二号四楼,发展迅速,至一九三七年尾,在短短三个月建立了中环、西环、旺角、湾仔分会,拥有以十万计大中小学生为成员的青年抗日救亡团体,随后又成立“香港学生赈济会儿童团”,投身各种救亡工作。

  学生抗日救国运动,前期以香港为后方的社会动员工作为主,包括上街卖花卖旗筹款、游艺会义卖,征募社会名人的字画、古玩、日用百货出卖筹款,收集棉衣送游击山区供战士御寒,音乐戏剧义演,歌咏团、街头话剧、演讲会,以及进入工厂、新界各村宣传抗日运动,抗击日寇,保卫国土。

  随着华北大片国土沦陷,日军直逼华南,广州一九三八年十月陷落,香港战事朝夕将至,形势变得严峻,“香港学生赈济会”决定组织“回国服务团”,动员同学及社会青年投身日占区及战区支援抗战。

  大会的号召发出不出几天,即有一百多位同学及青年报名参加“回国服务团”,不足三个月,先后组织四个团回国,前赴日占区的广东各个战区工作。这时期的骨干分子,有西南女子中学的袁惠慈,第一团秘书长袁耀鸿、团长黄沙、副团长黄洛思(后来成为作家的黄秋耘),他们意识到处境更为艰巨,随时与日军敌对接触,不惜抛身救国。

  留港的领袖及救国学生,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日军攻占香港前夕,行动公开已无可能,转为分散地下行动。“香港学生赈济会”骨干,一些北上进入东江纵队游击区,一些留港加入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散布于港岛、九龙、新界及离岛,进行武装斗争,设置地雷,爆破日军据点,配合东江纵队与日军作战。此外,他们还秘密搜集情报,绘制日军设在港九的军用设备及海上军舰分布图,配合盟军第十四航空大队出击,轰炸日舰及军事设施。这段战争时期活跃于本港对敌斗争的学生骨干,包括崇德中学的方兰、香港领岛中学的文淑筠、梁欢笑、张咏贤等,在敌占区出生入死,无所畏惧,多次完成任务。

  方兰,崇德学校毕业,留校当教师。一九三七年加入“香港学生赈济会”,任“儿童团”团长,香港沦陷,即加入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担任女子中队指导员,一九四三年潜回香港,负责组织建立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市区中队,担任队长兼指导员,其时年方二十三岁,她的中队活动范围集中在港九市区,负责收集日军情报,埋地雷,爆破日军据点,捣毁日军生产线。

  方兰的母亲冯芝自动担任交通员,通过日本宪兵的街头哨站递送情报。在一次传送情报时被日本宪兵逮捕,关押于“日本海军刑务部”,即跑马地圣保禄天主教小学,一九四四年以间谍罪押至加路连山枪决,同时牺牲的有圣保禄十九岁女生张咏贤。

  文淑筠,香港领岛中学女学生,“香港学生赈济会”成员,日军占领香港,她加入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市区中队,负责搜集日军情报。一九四四年间,盟军准备大反攻,美国军事代表提出要求,希望中方配合盟军在香港反攻的轰炸行动,协助搜集日军军舰型类、在维港的分布位置,以及军舰每日动态。市区中队接过东江司令部派下的任务,即寻找安全的观察点,文淑筠住在半山儒林台八号四楼,俯览港九海面,敌舰停泊位置出动一览无遗。搜集敌方军舰情报交由文淑筠负责,在儒林台八号四楼设立观察站。

  文淑筠透过窗口,以望远镜观察,将海面锚位逐一记录,配上编号,绘制分布图,又逐一记下海面日舰型号,停泊位置绘成图表,由地下交通员秘密送至中队,转送东江司令部交盟军,文淑筠每日一次向司令部提交日舰活动情报,美英盟军掌握足够情报,十天后采取大轰炸行动,联军第十四航空队轰炸机群突然出现在港海上空,大量投下炸弹,准确落在日方军舰上,日舰中弹爆炸燃烧,火光冲天,部分沉下海底。这一役,重创日军在香港的军力,为盟军登陆作战开路。文淑筠与儒林台八号四楼,记录在香港抗战史上。

  国难当头激发的这场学生运动,发展为抗日洪流,数以万计的香港学生在香港及内地日占区,高举抗日火炬,出生入死,不畏牺牲,与国人一起打败侵略者,在抗日战中承担民族责任,作出青年人的贡献,他们经受战火残酷洗礼,磨炼成当代民族精英。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港学生抗战救国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