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雨露 - 2017/1/13 16:05:03
毛泽东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战略、战役、战术作战的指导原则和作战方法。它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打你时,就能吃掉你;你打我时,叫你看不见,打不着。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在运用谋略、兵力和作战方法上,高出敌筹,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以我之长,击敌之短。
毛泽东十二大战略战术
1、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为战争的军事目的和基本原则。毛泽东指出,战争的目的,在军事方面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是“军事上的第一要义”,是一切军事原则的根据。一切技术、战术、战役、战略的原理原则和行动,都必须遵循这个战争的目的。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只有大量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
2、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毛泽东指出,明于知己暗于知彼,或明于知彼暗于知己,都不能实行正确的作战指导,“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指导每次革命战争,总是首先找出敌我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强点和弱点,据此制定战略战术,用于指导战争和作战。
3、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基本原则是:在战略防御中实行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在战役和战斗上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实行“ 诱敌深入 ”的方针,以"走”创造歼敌良机;通过大量的战役、战斗的进攻战,消灭敌人,逐步创造有利战略态势,把战略防御导向战略进攻。
4、慎重初战,首战必胜。在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中,都要“慎重初战”。第一仗,是战争或战役的“序战”,它的胜败能极大地影响于全局。打第一仗,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到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简称“初战三原则”。
5、力争主动,力避被动,夺取和掌握战略主动权。毛泽东指出,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保持主动地位,最主要的是保存并集结最大而有活力的军队;在战略上处于劣势、被动地位时,要通过许多战役、战斗的进攻战,造成许多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地位,逐步夺取战略上的优势和主动地位;用战略进攻夺取绝对的战略主动权。
6、依据战略形势运用战争形式,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紧密结合。毛泽东用兵如神,不拘一格,依据战略形势,适时改变主要作战形式。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红军弱小,敌人强大,红军以游击战为主。1930年 8月,红一方面军成立后,实施了第一次战略转变,开始以运动战为主,赢得了四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抗日战争开始时,依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实施了第二次战略转变,转变为以游击战为主,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在八年抗日游击战争中,歼灭日军 52.7万人、伪军l18.6万人,对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日本宣布投降后,为粉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阴谋,实施了第三次战略转变,转变为以运动战为主,并把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紧密结合运用,四年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人。抗美援朝战争中,指导志愿军实施了第四次战略转变,把国内正规战争转变为世界型的正规战争,五次进攻战役中,以运动进攻战为主,以后转入以坑道为主体的坚固阵地防御战为主,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歼敌 71.8万人。
7、战场作战的基本方针是歼灭战。歼灭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核心。"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歼灭战的基本方针是: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主要作战方法;先打弱敌,后打强政;在战役、战术部署方面,每战集中六倍,至少三倍于敌的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务求速决、全歼、不使漏网;在战略部署方面,集中一个或两个野战军和军区的主力,实施一个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围歼敌人的战略集团。
8、正确选择主要作战方向,实施重点打击。毛泽东把正确规定主要战略方向作为第一位的战略问题,以实施重点打击。他指出:在有强大敌军存在的条件下,无论自己有多少军队,在一个时间内,主要的使用方向只应有一个,不应有两个;只要主要战略、战役方向取胜,就能把战略、战役全局搞活。战略防御时,通常把主要战略防御方向选择在对己威胁最大的方向上;战略进攻时,把主要战略进攻方向首先选择在敌人力量较薄弱、又能威胁敌人心脏的方向上;战略决战时,把首次决战的方向选择在敌人比较孤立、少援,又能断敌退路和援路的方向上。
9、照顾战争全局,把握战略重心,实施集中统一指挥。毛泽东指出,战争胜败的主要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他指导战争,总是倾注全力,运筹关照战争全局,找出每一时期的战略重心,即对战争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行动。采用“各个击破”、“各个解决”的政策,集中主要精力和力量解决之。得手后,再转换解决另一个战略重心的问题。他要求备战区的作战都要配合战略重心的行动。为实现战略意图和计划,他强调实行集中统一的战略指挥。把灵活地使用兵力和变换战法,作为作战指挥的中心任务。
10、把战略防御导向战略进攻,以战略决战解决战争命运。毛泽东指出,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目的,是“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以战略决战“解决两军之间谁胜谁败的问题”。解放战争第一年度进行战略防御,歼敌 l12万人,打退了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于 1947年 7----9月转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经过备战场上的攻势作战,举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百万雄师过大江实施战略追击等战略行动,于 1949年底解放了除西藏、台湾以外的中国大陆。
11、发挥政治优势,切结自己,战胜敌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次革命战争能以弱制强、最后战胜敌人的奥妙,就是党中央、毛泽东善于发挥政治优势,高举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旗帜,从而能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上调动浩浩荡荡的大军,以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同敌人进行英勇的斗争。还成功地运用了“军事攻势与政治攻势并举”的战略、策略,在强大的军事攻势的震撼下,采用各种形式,对敌人进行政治攻势,争取敌人起义和公开劝降。解放战争四年中,争取敌人起义84.69万人,投诚 63.35万人,和平改编 29.3万人。
12、进行战争动员,充分发挥战略后方的作用,保障战争胜利。毛泽东指出,要战胜强敌,必须进行军队、人民、政治、经济总动员,以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采取后方供应、就地取给和取之于敌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战争的物质保障问题。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耕战互助”、“一切服从战争”等方针、政策,动员、指导后方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全力以赴支援战争,保障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