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
首页
»
共同富裕
»
仙毛山
»
文武廟的中華情結
转播台 - 2017/2/11 21:40:48
時間:
2017-01-20 12:09:23
來源:
大公網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文武廟列聖宮供奉諸神列聖 網絡圖片
文武廟位於上環荷李活道,由文武廟、列聖宮和公所三幢建築物組成。文武廟主要供奉文昌帝及武帝,列聖宮則供奉諸神列聖。公所為區內華人議事及排難解紛的場所。三幢建築物以兩條小巷分隔,由華人富商譚才、盧亞貴等人籌資,於1847年1862年間興建,為議事、祭祀、仲裁場所。
一九O八年,政府制定《文武廟條例》,正式把文武廟交予東華醫院管理。時至今日,東華三院董事局和社會賢達每年仍會齊集廟內,舉行秋祭典禮,酬拜文武二帝,同時為香港祈福。
文武廟按照傳統中式建築布局設計,後進較前進高出幾級,設有供奉諸神的神龕。兩進之間的天井為重檐歇山頂覆蓋,屋頂由天井四角的花崗石柱支撐,兩側為捲棚頂的廂房。位於文武廟左側的列聖宮原為三進兩院式建築,其後兩個天井加築鋼架屋面。公所為簡單的一進式建築,其花崗石門框至今保存完好,上面刻有公所的建築年份,甚具歷史價值。
文武廟內供奉著「文帝」和「武帝」:文帝(文昌帝君)手執毛筆,職司文學和官祿;而武帝(關聖帝君)身穿綠色長袍、手持長劍,代表忠義武略。廟內有兩件有逾百年歷史的文物,其一為清朝道光年間(1847年)的銅鐘,另一為1862年製造的官轎。
有關文昌帝君,民間傳指為四川梓潼縣的張亞子,生於公元二八七年,西晉時戰歿,百姓為其立廟於梓潼縣七曲山的清虛觀,成為梓潼神,又尊稱梓潼帝君,歷代受封,職責掌管文昌府事務,至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簡稱「文昌帝君」。
「武曲星」是指關帝,姓關名羽,字雲長,山西解良人,三國時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輔助蜀漢,忠義勇武,為世人所崇敬,明朝天子封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
]
文武廟香火鼎盛 網絡圖片
廟門懸掛「神威普佑」牌匾,乃清光緒皇帝御賜。1877--1878年(清光緒三、四年)華北水災,東華醫院號召華人募捐,籌得巨款賑災。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奏請清廷賜匾致謝,光緒四年御匾抵東華醫院,1983年經復修後,改掛於文武廟。可見,就算是殖民深重的滿清時代,香港人依然心向祖國,時刻關心祖國的一山一水,在內地遇到災害時,能夠挺身而出,奉獻愛心,並將這一傳統世代延續發揚光大至今天。
殖民地早期,香港社會延續華人社會的風俗進行宣誓,要求宣誓人用斬雞頭燒黃紙的方式,但該宣誓必須在文武廟內進行,才算正式儀式,文武廟儼然如莊嚴神聖之法庭。由此可見,在香港華人社會,宣誓歷來都是莊嚴神聖不容褻瀆的儀式。到了現代社會,每逢重大考試前夕,諸多家長攜子女絡繹前來拜祭,祈求金榜題名,靈驗與否,信不信由你。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武廟的中華情結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3.6.711 2001-202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