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五星评论员 - 2021/12/12 16:58:12
七千人大会前党内传阅的一首词
卢洁 王颖 旧报刊剪辑 2021-12-11 09:28
1961年11月6日早上6点多,秘书田家英收到毛泽东写来的一张便条:“请找宋人林通(和靖)的诗文集给我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则更好。”
毛泽东酷爱读书,像这样突然要秘书帮他找某种书的情况时有发生,田家英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林通是北宋著名词人,恬淡好古,不慕荣华富贵,晚年隐居杭州西湖,终身不仕不娶,喜欢赏梅养鹤,人们称他“妻梅子鹤”。他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读书人所熟知。田家英很快将林通的诗文集找到并及时呈送给毛泽东。
完成任务的田家英刚松了一口气,8点多,又收到毛泽东的一张便条:“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来则最好。何时何人写的,记不起来,似是林通的,但查林集没有,请你再查一下。”田家英急忙去查找,还在翻阅有关诗词集,毛泽东的第三张便条来了,上面写着:“又记起来,是否是清人高士奇的。前四句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到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下四句忘了。请问一下文史馆老先生便知。”
一天之内,毛泽东连写三张便条要找一首咏梅的诗,这种情况倒是非常少见。经过一番努力,田家英终于查清楚了,原来这是明代诗人高启的《梅花九首》之一。全诗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前人称这首诗“飘逸绝群,句锻字炼”。诗题为咏梅,实是诗人心灵的自白,表现了高洁的品格和精神,艺术性非常高。毛泽东当天就用草书写下全诗,在右起写了几个大大的字:“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在“伟大”下面,他还重重画了一道横线以示强调。
那段时间,毛泽东似乎是对咏梅诗词着了迷,找来一首又一首,反复吟诵,似心有所感。不久,田家英终于明白毛泽东为什么对古人的咏梅诗词那么感兴趣,因为毛泽东自己创作了一首《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图片
1961年12月27日,毛泽东把这首词作为文件批给在北京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人们看,并将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附后,且加注说明:“作者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卖国分子打击他,自己陷于孤立,感到苍凉寂寞,因作此词。”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骚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然而和毛泽东的咏梅词两相对照,人们就发现二者格调迥然不同:一个是凄凉抑郁、清高骄傲、孤芳自赏;一个是泰然自若、慷慨豪迈、自信自强。陆游的咏梅词写得消极悲观,流露出封建士大夫报国无门的无可奈何情绪。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用“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来比喻身陷困境而绝不屈服的高贵品质,用“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来喻示道路曲折而前途光明,表达最后胜利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的信念。
毛泽东为什么要在1961年写这首《卜算子·咏梅》,还将其作为会议文件下发?诗言志。当时中国国内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等农产品严重短缺,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十分猖撅,苏联又单方面撕毁同我国签订的合同和协议,撤回全部在华专家,中苏关系趋于破裂。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如何鼓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发愤图强,勇往直前,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是毛泽东思考和关切的一个重大问题。
郭沫若后来在《待到山花烂漫时》一文中这样解读:“在这样的时候,我们的处境好像很困难,很孤立,不从本质上来看问题的人便容易动摇。主席写出了这首词来鼓励大家,首先是在党内传阅的,意思就是希望党员同志们要擎得着,首先成为毫不动摇、毫不害怕寒冷的梅花,为中华人民做出好榜样。”
中央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其后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作准备。毛泽东把《卜算子·咏梅》批给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人们之后不久,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及地委、县委、重要厂矿和军队的负责干部7000多人。这次大会又称为“七千人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鼓劲的大会,对统一全党认识和克服困难,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正如毛泽东1947年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所指出的:“当着天空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就指出: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毛泽东咏梅词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励着全党、全国人民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一年之后,1962年12月26日,69岁的毛泽东又创作了一首《七律·冬云》,再次对传统文化中高洁人格化身的梅花进行赞颂:“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虽是针对特定的历史现象写的,但作品创造的独特意境、动人的艺术魅力一直给人们以美好的精神享受。特别是词中赞颂的那种理想信念的坚定、逆境中的不屈不挠,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精神价值。
来源:《北京日报》2020年6月29日,作者卢洁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