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列斯毛论意识和思维的物质性
首先肯定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同时指出,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它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本的规律。
-------------------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强调:“战争的胜负主要地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仅仅如此,还决定于作战双方主观指导的能力。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然而军事家可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的胜利。”“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
毛主席提出了“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
毛主席,“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
毛泽东在考察人类认识运动的规律后,就已经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毛主席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认是特殊的物质一一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的。
马克思主义: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 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主要有三个点,
第一: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第二:意识是存在的反映;第三:意识对存在具有反作用。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具体来说: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从意识的自然起源来看,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本质上,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马克思也指出:“观念的东西不过是反映在人脑中,被转换成思想形式的物质世界。”这些都表明,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意识不是物质本身:虽然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它并不等同于物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它本身并不直接产生意识,而是作为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它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另一方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推动或阻碍事物的发展。
此外,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因为它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事物和关系;而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它是以人的主观感受、思维和理解来表现的。因此,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