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雨露 - 2014/9/5 11:19:04
毛泽东对江青说:“所谓佛,其实都是人。释迦牟尼本是一个王国的王子,只是为了所谓的解脱人生的痛苦,便放弃了王子的荣华富贵,毅然出家修行寻求解脱之道,历经千辛万苦,三十五岁终于在一棵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而成佛。我们这些共产党人也应该大彻大悟,那就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所以,不经过受苦受难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可能的。”
马克恩 - 2014/9/5 15:13:05
顶礼赞叹这位有大智慧的高僧!
顶礼赞叹这位有正知正见的高僧!
顶礼赞叹这位有真知真见的有道者!
马克恩 - 2014/9/5 15:54:15
王淑兰回忆毛主席,住在南岸不远,有个下山的和尚萧贵桶,毛主席小时与他搞得蛮好,主要是到他那里去借经书看,经常把一叠叠的经书搬回来看。
1960年4月,韶山有关部门曾组织召开老人座谈会,邀请王淑兰、毛宇居、文运昌等亲友详谈他们所知道的毛泽东,汇集了一批珍贵的史料。从学术经验来看,笔者以为这批史料比那些大而化之的论文要有价值得多,因为其中有生动的历史细节,有韶山当地的民俗民情,乃至回忆者的语言风格都令人回味无穷。然而,其中不少史料却从未被完整地发表或引用过。笔者从中选取三则史料以飨读者,并作一些必要的解读。
王淑兰(1896~1964),出生在今湖南湘乡市金石乡团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13年与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结婚。她嫁到韶山冲以后,侍奉毛泽东的母亲文氏、父亲毛顺生六七年(文氏和毛顺生分别于1919年和1920年去世),从翁姑和邻里那里听到许多少年毛泽东读书、生活的故事。1960年4月,她在老人座谈会上说:
妈妈(即毛泽东的母亲)告诉我:“你伯爷子七岁就发蒙读书,读书的学堂就在南岸,发蒙的老师是邹春培。”邹春培是个老读书人,他对我妈妈说:“五十婶子,你家这个学生有些特别。”妈妈问他(有)什么特别,邹讲:“我要给他点书,他就对我说,春培阿公,你老人家不要点,难费累。我就讲,你特来读书,不点书何理要得?他就讲,你不点,我背就是。他就是天分好,填红蒙字(就是先生搞出字样来,再让学生用毛笔在蒙在上面的纸上写),他也不填,要自己写,比一般的学生照着填还要好一些。”由于他天分高,会读书,大家就给他起个诨名,叫“省教员”。以后只要听到喊“省教员”,就晓得是喊泽东。有一次,邹春培出了个题目《茶炕子》(茶炕子是烘茶叶的用具),叫泽东做文章,做得蛮好,邹春培说他口气大,不敢教……
泽东八岁时,正月间到唐家圫(毛泽东外婆家),正碰到耍狮子。那时耍狮子耍到一家人家,一边耍还要一边赞。泽东只有八岁就会赞,他赞了四句:“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酒要热些烧,肉要烂些煮。”说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说他是奇才。
毛泽东后来到毛宇居先生那里读书,妈妈对宇居先生是不大满意的,毛泽东对他也不大满意,原因是宇居先生要泽东喊他先生,泽东就偏要喊他大哥。宇居先生又爱打人。有一次,他把毛泽东打得跑到湘乡他外婆家里去了。
毛泽东十三四岁时,就没读书了,在屋里出工下力。他有两门工夫不做,不担牛粪,还有一门不记得了,其他样样都做。
住在南岸不远,有个下山的和尚萧贵桶,毛泽东小时与他搞得蛮好,主要是到他那里去借经书看,经常把一叠叠的经书搬回来看。后来,就到唐家圫借《三国志》等书看。表兄文运昌人好,他总是帮毛泽东到处借书。热天晚上睡觉时,就在床挡头放一张凳,凳上放一盏灯,把脑壳伸到帐子外面看。冷天就干脆不放帐子,困在床上看。看了《三国志》,他就跟妈妈讲:“《三国志》还是好,有道理。”
————————————摘自《韶山亲属回忆毛泽东的少年生活》
2010年01月26日08:3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胡长明
马克恩 - 2014/9/5 16:02:47
梁武帝问:我抄写经书,修建寺庙,供养僧人,请问我究竟有多大功德?
达摩祖师曰:没有任何功德,你做的只是点世俗的果报而已,谈不上真功德,真功德是最纯净最圆满的智慧,它的本体是空寂的,你不可能用世俗的方法得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