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

首页 » 共同富裕 » 五大救星 » 文言:毛泽东的改革最伟大——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21周年而作
是非分明 - 2014/12/24 15:49:02
2014-12-24 14:33:03  来源:乌有之乡网刊  作者:文言
按照邓小平的标准,“两极分化”一条,我们该怎样评价30年来的改革呢?对比起来,我们发现,毛泽东领导的那些改革,许多都具有破天荒的性质,划时代的意义,翻天覆地的恢宏气势。




  原标题:十唱毛泽东之一:毛泽东的改革最伟大——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21周年而作
  1、 改革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改革这个词的含义是这样解释的: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从词义来看,这是一个褒义词,它代表着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光明的一面。
  2、 改革是人类历史的一种常态  历史犹如一条长河,改革犹如河水,大河的常态是水在不停地流动,历史的常态是改革在不断地进行。水在不停地流动中保持活力,不停向前,最终到达浩瀚无际的海洋。历史在不断地改革(或者革命)中保持动力,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最终到达无比壮丽辉煌的共产主义社会。
  3、 改革不是恐怖,不应该有血腥味  因为改革代表着积极、健康、向上、光明的一面,因而它是温馨的,是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希望的一个词汇。因此,它不应该与恐怖和血腥联系在一起。
  高举改革大旗,高喊“杀开一条血路”! 与改革的含义,与改革的事业不合拍,不着调,不搭界。我们看电影知道,当我们的部队陷入敌人重重包围的时候,为了掩护主力部队突围,必须组织一支突击队,向着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突击。这时候,就必须“杀开一条血路”以便主力部队突围。这条血路有敌人的血,也会有突击队战士的血,即使突击队打光了,所有战士的血都流尽了也在所不惜。因为不以少数部队的牺牲,就不能换来主力部队的生存,这样的代价是不得不付出的。
  现在的改革也要“杀开一条血路”!究竟是谁的血路呢?
  工人阶级的血路吗?那不可能。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当然不可能是工人阶级的血路!农民阶级吗?也不可能。因为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当然也不可能是农民的血路!知识分子吗?似乎也不可能。因为按照毛泽东1957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的分析,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是爱国的,爱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服务。” “对于我们的国家抱着敌对情绪的知识分子,是极少数。”即使大部分知识分子在世界观来讲,仍然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也不可能对他们“杀开一条血路”!要对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杀开一条血路”吗?也不可能。因为刚开始改革的时候,走资派并不明显,而且文革刚刚过去,也不讲走资派了。所以,要“杀开一条血路”,似乎没有对象。若说要对那些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杀开一条血路”,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的五类分子帽子才刚刚摘了下来不久,马上就要对他们“杀开一条血路”,道理上也讲不通。
  那么,作为一个集团或者阶层来说,要杀他们“一条血路”的应该没有了,那些散兵游勇,不成集团和阶层的少数坏人,对他们就没有高喊“杀出一条血路”的必要。像前面说的突击队,如果前面只有一两个敌兵,乒乓两枪就把他撂倒,大部队就可以突围了,用不着“冲啊!” “杀啊!”的高声叫喊。
  有人会解释说,所谓“杀开一条血路”,并不是说要杀掉一批人,而是指冲破某些习惯势力以及制度藩篱之类,是一种比喻,表明改革的决心大而已。但你考虑过没有?中国刚经历文化大革命,那些挨过斗,挂过牌,游过街,甚至挨过打的,被关进过牛棚的人,对一些词眼是极其敏感的,十分忌讳的。像“打倒某某,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等等,所以他们把文革称为“浩劫”。虽然批斗打人只是文革头两年的事,后面八年不打人了。为什么还叫“十年浩劫”呢?因为心有余悸啊!
  我是坚决反对戴高帽,挂牌游街,甚至打人的非法行为的。文化大革命《十六条》也明确规定:“要文斗,不要武斗”。你搞武斗或者变相武斗,有损人的尊严,又达不到教育人的目的,更违反文革的规定和精神。
  因此,在文革刚刚结束不久,你就杀气腾腾地高喊要“杀开一条血路”!比起文革“戴高帽游街示众”,“再踏上一只脚”来,似乎还更显得恐怖,更显得血腥,那些在文革中受过伤害的人,一听心里就会发抖!
  你要表示自己的决心很大,也不必非用“杀开一条血路”这样的词眼,很多词都可以用的。毛泽东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就很能表明决心大,又没有血腥味,还能表现出一种英雄的气概来。用“坚定不移”这个词也可以,也能够表达决心非常大。何必非用“杀开一条血路” “不改革就死路一条”这样的让人一听就感到不寒而栗的词汇呢?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样的说法就很好,听起来使人感到舒服,感到温馨,能让你自觉地参与到改革的潮流中去。
  4、改革没有神圣  前面已经说了,改革,很正常、很普遍、人类天天都在做的事情。当然,改革有大的改革,有小的改革,有整体的改革,也有局部的改革,世界各国都在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拉美各国都在搞经济改革,智利、巴西、阿根廷等国家都在搞大规模的经济改革,英国也搞医疗改革,美国200年资本主义也在不间断的进行改革,现在的医疗改革仍在进行中,日本内阁还专门设置了“行政改革担当大臣”这样一个部长级的高级职位。所以,改革本身没有什么神圣可言,它太普遍了。
  在我们国内,有些人把改革拔高到无与伦比的高度,甚至将改革神圣化,谁也不能对“改革”这两个字说三道四,谁触动了“改革”,谁就等于触动了“圣教”,等于犯下了弥天大罪一样,就会受到主流媒体的一致声讨、打压、围剿、谩骂,甚至发出“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这样的威胁的恐怖咒语来。
  改革,这个古往今来的人类历史,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做的东西,不是我们在哪一年的突然发现和发明,不是我们的专利品,它没有什么神圣的地方,值得我们像维护圣教一样的去维护。更何况,改革虽然是褒义词,但在各种改革中,有很多是成功的,也有不少是失败的。就是某种成功的改革,在它的过程中,也会有走弯路的时候,也会有失误,需要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最后成功地完成改革。
  失败了的那些改革,往往是改革者在走了弯路,在碰到墙壁的时候,都不知道回头,都不知道调整一下方向,改变一下策略,还是硬着头皮去撞,死抱着“开弓没有回头箭”的信条。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和当今世界上并不少见。
  就说拉美的经济改革,后来叫“拉美化陷阱”!前些年,关于我国的改革会不会陷入拉美化陷阱的问题,不是很热闹地讨论过一回吗?
  所谓拉美化陷阱,是在各国讨论和评价上个世纪80和90年代拉美地区国家经济改革的成效时提出来的。它主要是指这些国家进行经济改革以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形势不断恶化,最终改革结果与预期相去甚远的矛盾现象。由于这些改革主要是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所以有人认为拉美化陷阱一定程度上也暗指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国家实践的失败。(上述解释见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陈江生、郭四军“拉美化陷阱:巴西的经济改革及其启示”一文的注释)
  拉美化陷阱是拉美国家改革中产生的。拉美国家的问题在我们的改革中有没有呢?要不要总结一下呢?如果有的话,要不要调整一下方向或者策略呢?没有!半点反思的姿态都没有,对批评意见半句都听不进去,硬邦邦的回应一句“开弓没有回头箭”就作数。更有甚者,竟然对批评者高喝:“不改革,就死路一条!”
  5、毛泽东的改革最伟大  前面说了,人类历史上和当今世界各国,各种各样的改革从来没有停止过。有大的改革,也有小的改革,有全面的改革,也有局部的改革,有成功的改革,也有失败的改革。纵观古往今来各类大大小小的改革,都不如毛泽东领导下的改革来得伟大。
  毛泽东领导的伟大的改革都有哪些呢?
  第一、 解放初期的民主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运动,首先进行了土地改革,通过没收地主的土地,然后按人口平均分给全体农民,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先哲们“耕者有其田”的伟大理想,农民历史上第一次成了土地的真正主人;
  在工矿交通企业的民主改革中,通过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实现企业管理的民主化,使工人真正成为企业名副其实的主人;
  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利的婚姻制度;
  取缔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丑恶现象,在不长的时间内,这些在旧中国屡禁不绝、在西方社会也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社会病毒,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基本被禁绝,引起了全世界的惊奇和赞许。
  西藏在民主改革前,占人口不到5%的官家、贵族、寺院的上层僧侣等农奴主,占有西藏几乎全部耕地、牧场和绝大部分牲畜。农奴超过旧西藏人口的90%。农奴主占有农奴的人身,把农奴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支配,可以买卖、转让、赠送、抵债和交换。1950年的西藏有100万人口,其中没有住房的就达到90万。农奴主用差役和高利贷对农奴进行残酷地剥削,仅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征收的差税种类就达200多种。农奴为农奴主支的差,占农奴户的劳动量的50%以上,高者可达70%到80%。西藏民谚中描写道:“农奴头上三把刀,差多、租重、利钱高;农奴面前三条路,逃荒、为奴和乞讨”。
  他们说:“我们住在地球的最高处,却生活在世界的最底层!”
  旧西藏地方政府有法律、法庭和监狱,领主在自己的庄园内也可以私设监狱。刑罚极其野蛮残酷,有腕目、割耳、断手、剁脚、抽筋、投水等。
  1959年平定西藏叛乱后,成立了西藏地方自治政府,实施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和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和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分得了土地,分得了没收的农奴主的财产,并享有法律规定的各种政治权利。
  当时的人们,不管男女老少,都从家里出来,围着火堆跳锅庄舞,彻夜狂欢,他们欢呼:“达赖的太阳照在贵族身上,毛主席的太阳照在我们穷人身上。现在达赖的太阳已经下山了,我们的太阳升起来了。”
  请问: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改革么?没有!有过这么多穷人热烈拥护的改革么?没有!这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呢?是的!你还能找得到比中国的民主改革更伟大的改革吗?找不到的!
  第二、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  私有制是万恶之源。首先发现并提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的人,并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而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托马斯~莫尔,他在《乌托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祸害的总根源”,“必须消灭它”的思想。
  意大利的康柏内拉在17世纪初也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18世纪的德国人马布利也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罪恶、暴政和奴役”的根源。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私有制产生贫富对立,是社会不平等和一切罪恶的、祸害的根源”。
  私有制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一个字:钱!
  我们看看英国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这个剧中借剧中人泰门之口是怎样诅咒代表私有制本质的这个“钱”的吧: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它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咒诅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的癞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尚爵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作新娘,即使她的尊容会使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来,你这人尽可夫的娼妇,你惯会在乱七八糟的列国之间挑起纷争,我倒要让你去施展一下你的神通。……(手捧金子眼睛紧盯着)啊,你可爱的凶手,帝王逃不过你的掌握,亲生父子会被你离间!你灿烂的奸夫,淫污了纯洁的婚床!你勇敢的战神!你永远年轻韶秀、永远被人恋爱的娇美情郎,你的羞颜可以融化了狄安娜女神膝上的冰雪!你有形的神明,你会使冰炭化为胶漆,仇敌互相亲吻!你会说任何的方言,使每个人唯命是从!你动人心坎的宝物啊!你的奴隶,那些人类,要造反了,快快运用你的法力,让他们互相砍杀,留下这个世界来给野兽统治吧。” (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莎士比亚全集》第八集第176页,第187—188页)
  莎士比亚对金钱,对私有制的罪恶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声讨,让我们更加感性的认识私有制的罪恶。
  私有制既然有这么多的弊病,有这么多的罪恶,那么,它还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吗?没有了!私有制已经成了人类社会的公敌,它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应该到了被消灭的时候了!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旗帜鲜明的向全世界宣告: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私有制已经腐朽了,已经到了消亡的时候了,那用什么来代替私有制呢?当然是公有制。列宁曾经领导苏联进行了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改革,列宁的改革是伟大的改革。毛泽东领导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把私有制改革成公有制,这样的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改革,也同样是人类历史上极其伟大的改革!
  在公有制条件下,所有的劳动成果都是所有人的共同财富,然后各人再从中拿回自己应得的那一份。劳动逐步地变得不需要强迫,而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变成一种乐趣,像广场老大妈跳舞一样。
  除了资产阶级,或者很想成为资产阶级的人以外,大多数的人,都是喜欢公有制、热爱公有制的,都会认为毛泽东领导的把私有制变成公有制的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与日月同辉的一项伟大的改革。
  第三、分配制度改革  在消灭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的剥削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制度,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实行的又一项伟大改革,几千年来阶级社会中始终存在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合理现象破天荒地被消除了。
  人人都参加劳动,人人都有饭吃,包括原来的剥削阶级分子都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大家同工同酬,按劳分配,贫富差别不大。对这样的改革,对这样的分配制度持不满意态度的,认为还是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更好一点,认为毛泽东领导的分配制度改革一点也不伟大的,只能是剥削阶级以及梦想成为剥削阶级一员的为数不多的人。
  第四、医疗卫生制度改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领导了全世界有史以来,人类最伟大的中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源起是这样的: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听取卫生部长钱信忠汇报,当钱信忠汇报时说,全国现有140多万卫生技术人员,其中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高级医务人员80%在城市;医疗经费的使用,农村只占25%,城市则占去了75%。
  毛主席听了这些数字后发怒了,站起来严厉地说:
  “卫生部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主要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者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应该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1968年,毛泽东又批示推广了湖北乐园公社的合作医疗经验,逐步形成了集预防、医疗、保健功能于一身的三级(县、公社、村)卫生服务网络。有数字统计,这个卫生服务网络,有51万正规医生,146万不脱产的大队“赤脚医生”,236万生产队卫生员,63万多生产队接生员,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公社”的目标。
  中国以在落后的广大农村建立合作医疗制度为主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赞誉为 “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并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推广。
  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中国只用了世界1%的卫生资源,解决了22%人口的卫生保健问题。这样的改革,毫无疑问的,是世界医疗卫生史上绝无仅有的最伟大的改革,是彪炳世界历史的伟大奇迹!
  第五、教育改革也是很伟大的改革。  旧社会留给毛泽东80%的文盲人口。列宁说:“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毛泽东用识字班、扫盲班的办法,在五十年代就扫除了一半多的文盲,到毛泽东去世的时候,全国只剩下一部分年老的文盲了,小学五年教育得到了普及,新的文盲不再产生。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学制的改革,教育方针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教材的改革等,为如何培养社会主义的新型劳动者和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第六、干部制度改革,同样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毛主席说:“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转摘自1968年3月30日《人民日报》)
  “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转摘自《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1964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当时实行了直接从工人、农民中选拔直至副总理的各级领导干部;各级干部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规定每年大队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少于300天,公社干部不少于200天,县级干部不少于100天;推广“鞍钢宪法”,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实行,使干部队伍永远保持革命的本色,各级干部永远保持革命的热情,永远保持和人民群众亲密联系的作风,这对于克服官僚主义,铲除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产生的土壤及条件,使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证作用。
  第七、司法改革把法院改成了真正属于人民的法院。老百姓去法院告状、打官司不收钱。  这样的司法改革是不是也很伟大呢?一般的老百姓,特别是现在打过官司的,或者想打官司又不敢去打的那些普通百姓一定是这样认为的!
  在毛泽东时代,称得上是伟大改革的,还有很多,比如前面提到过的,已经包含在民主改革这个总题目里面的土地改革、婚姻改革等等,这些改革也都是很伟大的改革,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毛泽东接手的中国社会,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身体羸弱、头戴“东亚病夫”帽子的5亿人群及其中的4亿文盲大军;是无水又无肥,只能望天讨粮的贫瘠而又干旱的土地;是连肥皂、火柴、铁钉都要靠进口,连一辆汽车、一辆拖拉机都不会造的零工业基础;是50年代美国在朝鲜打,60年代又在越南打,苏修在东北边境打,印度在西藏边境打,蒋介石一直在东南沿海朝大陆骚扰这样一种战争的年代;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围追堵截的环境下进行建设和改革的。
  而1978年开始的改革呢?是在土地肥沃、旱涝保收的农业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全体中国人民都能吃饱饭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国内已经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已经成为世界六大工业国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我们已经能够制造喷气式飞机、原子弹、氢弹、核潜艇、万吨远洋轮、发射人造卫星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我们已经拥有了像杂交水稻、牛胰岛素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全国已经普及小学教育,青壮年中的文盲已经扫除,中等、高等教育取得很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已经有100多个国家与我国建交,恢复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美国总统尼克松亲自跑到到北京来谋求和解,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以后,几乎西方所有国家的首脑都争先恐后地跑来北京,表示与中国友好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的;是在一分钱内债和一分钱外债都没有的财政基础上进行的。
  现在我们的确是吃的好了,穿的好了,住的好了,用的也好了,但这些的好,这些经济方面的成果,带来的负面效应太多,付的学费太贵,代价太高,发展又不可持续。这些成绩如果当作在水瓢底挂数,等于没有,这样可能有失公允。但要跟“伟大”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恐怕要掂量一下。
  在政治层面上,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改革,除此以外,还有那些改革是成功的呢?
  教育改革是失败的;
  医疗改革也是失败的;
  国有企业的改革,造成了那么多的失业(下岗)工人,造成了那么多的国家财产的流失,那不是失败,而是犯罪!
  还有住房制度改革,就凭涨到天价这么一条,且人均收入又如此之低,众多百姓只能望房兴叹,居者难有其屋,而那些权贵者和暴富者,则几十套几百套地刮入囊中,直搅得民声鼎沸,怨声载道!这里面哪有一点点成功的影子?
  再有分配制度改革。那些私人老板一年捞了多少座金山银山,各级官员利用职权让亲属经商发了多少大财,贪官污吏贪污受贿多少个亿,这些都先放下不管,单拿固定的、公开的薪资这一条来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同一个单位不同岗位之间,薪酬差别之大,简直匪夷所思。这样的分配制度改革,失败这两个字,已经无法概括它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危害程度了;
  再按照邓小平的标准,“两极分化”一条,我们该怎样评价30年来的改革呢?
  对比起来,我们发现,毛泽东领导的那些改革,许多都具有破天荒的性质,划时代的意义,翻天覆地的恢宏气势。因此我们不能不得出如下的结论:
  毛泽东的改革最伟大!
  2014年12月22日
是非分明 - 2014/12/24 15:51:57
2014-12-24 12:54:41  来源:乌有之乡网刊  作者:栾祖虎
毛泽东从来不追求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以其战略思想,追求人类精神的解放。

  栾祖虎: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十个伟大信念  ——兼论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一座内容丰富、个性显著、信念坚定的精神宝库,它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经济领域的普遍应用,而且充满了中国人民强烈的首创意识与深厚的人文情怀,推动了中国经济从一穷二白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跨越,代表了社会主义国家独立于全球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体系之外的最高峰。
  遗憾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思想包括经济思想,经历了被怀疑、被曲解、被放弃的可悲过程。由此,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宏观经济规划,陷入了缺乏理想信念,缺乏哲学底蕴,缺乏独特创造,缺乏道义原则的思想荒漠。相应地作为微观个体的中国国民,大多付出了信念迷失、心理失衡、义利纠结的精神代价。
  思想是观念的集成,一切社会、一切国家、一切人物的经济思想,无不打上了思想主体自身之精神信念的深刻烙印,毛泽东经济思想理所当然地闪耀着毛泽东精神信念的伟大之光!归根结底,毛泽东的精神信念就是闪耀在毛泽东经济思想背后的活的本质与灵魂,毛泽东的精神信念就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哲学旗帜与创新路标!
  今天的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大开放、大竞争、大整合的全球化时代;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必须放眼世界的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突出地把信念规则置于其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思想核心,由此加快推动其大力度、深层次的战略创新,全力争夺世界经济领导权。
  在这样的时代,继续坚持“特色理论”的蒙昧主义指导是不行的,继续坚持拾西方经济思想之牙慧的洋奴主义也是不行的,继续放弃毛泽东经济思想的伟大精髓更是不行的。这正是我们重温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目的之所在——毛泽东经济思想的伟大信念,是照亮中国经济巨轮之全球征程不落的红日,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
  指南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格观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捍卫中国之尊严与国格不容动摇的思想底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它的完整表述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信念贯穿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始终。
  “革命是自主,建设也是自主。”在经济建设问题上,毛泽东始终坚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描绘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之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这些经济纲领完全是中国独立自主经济思想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现成的书本上找不到,在苏联老大哥的“经验宝库中”也没有。
  独立思考、“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建设的重要特点。1956年4月4日,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明确地提出:苏共二十大给我们的教益,“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在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毛泽东《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一九四五年一月十日)
  “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并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要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毛泽东,一九五八年六月,《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0页。)
  这些话可以说是毛泽东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的高度概括。正是在这一伟大信念的激励与动员下,中国人民战胜了资金、技术、设备均严重不足等不利情况,创造了那么多无法用所谓的经典经济学理论解释的“人间奇迹”:红旗渠、大寨田、大庆油田、成千上万个水库,甚至把两弹一星也送上了天。
  今天,坚持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格观”,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什么时候中国经济背离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伟大信念,什么时候中国经济就坠入了丧失独立性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精神附庸、“与国际接轨”的规则附庸、“参与低端分工”的业务附庸的全面奴化之境——毛泽东时代独立自主研发的大飞机项目惨遭下马的悲剧,就是明证。与此相应,失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信念的中国,不仅在全球高技术创新大战中乏善可陈,鲜有掌握全球顶级核心知识产权的战略突破;代表中国经济主权的国内经济立法活动,竟然也受到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跨国公司的干扰摆布;而中国经济的命脉、中国的金融控制权,却极其奇怪地日趋旁落在美国人的手中——这更是敲醒着中国经济已经在全球化进程中,沉沦迷失、有辱国格的可怕警钟!
  指南二: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观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所在。作为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心中总是装着人民、信任人民,其经济思想无疑体现着“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观”。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拥有无限的创造力,蕴藏了极大的积极性,是中国经济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的主要力量: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九四一年三月、四月)
  “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毛泽东《这个乡两年就合作化了》一文的按语,一九五五年)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毛泽东《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语,一九五五年)
  我们应当相信人民——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中国人民,将掌握中国的命运,创造中国的财富,并战胜一切困难与挑战:
  “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象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一九五八年四月十五日)
  “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毛泽东《书记动手,全党办社》一文的按语,一九五五年)
  依靠人民,是我们的取胜之法;服务人民,是我们的出发点:
  “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至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今天,坚持毛泽东“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观”,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财富转移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强有力地改变着大国竞争的格局与国民利益的分配,中国当然也不能置身于世外。须知,中国社会的财富是中国人民自己创造的,这些财富的服务目标只能是中国人民,而不能是美国的政客与资本家——挥霍中国人民的血汗、购买美国上万亿美元垃圾国债给美国输血的所谓“负责任的大国”战略投资行为,必须终止了!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依靠官僚、洋人和资本家进行决策,让人民靠边站的独裁而且涉嫌卖国的行为,也必须一并终止!当中国政府向毛泽东“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观”进行伟大的回归,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政治命运进而掌握自己的经济命运的时代,必将重新到来!
  指南三:群众做主、群众受益的管理观  社会主义中国是人民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即人民群众拥有管理国家、管理各种企业的权利;同时,还享有相应的物质利益。群众是中国经济的管理主体,也是中国经济的受益对象。“群众做主、群众受益”的管理观,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
  为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苏联只讲劳动者的享受权,不讲劳动者的管理权,是不对的。而管理权才是最大最根本的权利,没有管理权,享受权就得不到保证:“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国家只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等权利。”
  企业管理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毛泽东的管理创新更是带有显著的中国气魄与中国特色:“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这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这方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对企业的管理,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属于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改变还是不改变,对于推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
  管理创新体现着管理决策者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与设计。毛泽东主张中国的企业管理走“政社合一”、“党委挂帅”、“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道路,这样做也是从动员人民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角度出发的。
  鞍钢宪法尤其是体现这一管理思想精髓的设计典范。1958年11月,毛泽东开始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原则。1960年3月,毛泽东在对鞍山市委报告的批示中,对这一原则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这样,得到国家层面肯定与推广的鞍钢宪法,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与方法。
  必须说明的一点是,鞍钢宪法的重点就是强调政治挂帅,突出政治解放是焕发广大人民首创精神的基本条件,政治运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强大推动力,由此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政治与经济、革命化和现代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以上重点介绍了“群众做主”,现在简单介绍一下“群众受益”。 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为动力与目的。在分配问题上,兼顾各方利益:
  “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总之,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无论只顾哪一头,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这是一个关系到六亿人民的大问题,必须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间反复进行教育。”(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
  今天,坚持毛泽东“群众做主、群众受益的管理观”,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代表的国有经济,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践行毛泽东“群众做主、群众受益的管理观”的优秀典范。然而现实却是让人失望愤怒的——在那些群众不能当家做主、党委班子陷于瘫痪、竟敢不讲政治原则的巨型国有企业的对外合作中,因为缺乏有效的制约与监督,出现了招商腐败、收购腐败、消费腐败、高层集体腐败等各种腐败甚至卖国的丑恶现象;相应地,企业的巨大收益也特别地向外国资本家和企业官僚们倾斜,人民群众的利益被无耻地出卖了。因此,发动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革命,夺回中国国有经济全球化的控制权,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使命!
  指南四: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整体观
  中国经济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在整体上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才能使健康、科学、协调的经济发展成为可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优势、国家计划的强力实施,是毛泽东实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整体经济观的有力保证。
  毛泽东把统筹兼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项战略方针,突出强调地提出来,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这里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全体中国人的而不只是对于部分人的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统筹兼顾的战略方针,当然也要关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比如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关系到全国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实行统筹兼顾,不仅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同时也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正如毛泽东所说:“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一个战略方针。这个方针,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实行这个方针比较好,乱子出得比较少。”
  对于解决生产、生活这对矛盾,一样需要统筹兼顾。毛泽东强调生产是基础,必须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他说:“没有生产就没有生活,没有多的生产就没有好的生活。”同时,毛泽东历来也反对忽视人民生活的偏向,他说:“建设了社会主义,丢了人民:建立了重工业,丢了人民,这是不成的。”
  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一文中,从十个方面,论述了综合平衡、积极平衡这一思想。
  中国经济的总体结构是平衡的,中国的经济规划没有犯和苏东国家一样的忽视农业、轻重工业严重失衡的结构性失误:“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
  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上,毛泽东尤其注意平衡布局,三线建设正是平衡思想的产物: “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这不是说新的工厂都建在沿海。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避免苏联民族关系严重失衡的不良局面在我国出现:“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但是那一般地不是重点。”“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当接受这个教训。”
  今天,坚持毛泽东“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整体观”,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无论在经济格局还是在利益分配上,均已严重背离了这一伟大信念,造成了一系列非常深刻的社会矛盾与经济矛盾。比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甚至暴富起来”的理论政策,严重伤害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经济利益;让农民工进城,推行孤立的城镇化,加速了中国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衰败。放眼全球,中国经济在产业引进方面,重复冲突甚至搞内部寻底竞赛,给外商创造从中渔利的良机;在向外发展方面,不明敌情、孤军奋战,缺乏应有的整体规划与有效的战略协同;在对世界经济大势的运筹方面,知觉迟钝、思想贫乏,缺乏整体的感知能力、把握能力与主导能力……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无不令人忧心忡忡。
  指南五:实事求是、驾驭矛盾的动力观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构成了两对基本矛盾,它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实事求是地承认、分析这些矛盾,才能驾驭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因此,“实事求是、驾驭矛盾”,可以看作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动力观。
  早在1937年8月,毛泽东就在其哲学论著《矛盾论》中,强调了矛盾的普遍存在及其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1956年9月,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面对矛盾,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进一步给出了答案:“没有矛盾就没有运动。社会总是运动发展的。在社会主义时代,矛盾仍然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动力。”“我们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平衡和不平衡,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平衡和不平衡,作为纲,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
  毛泽东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做了进一步的详细论述:“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建设的十大问题,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驾驭矛盾、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一共讲了十点。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今天,坚持毛泽东“实事求是、驾驭矛盾的动力观”,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在强大的美国经济帝国主义主宰全球化进程的情况下,中美经济的战略矛盾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向外发展的关键矛盾。不能实事求是,相反却刻意回避这一对抗性矛盾的洋奴主义精英们,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代理人,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由此更加充满挫折、举步维艰。实事求是地分析中美经济的战略矛盾,是成功地驾驭这一矛盾并将之转化为中国经济向世界进军之动力的必要前提。因此,不要害怕矛盾,不要讳言对抗,不要妄言和谐。大矛盾大对抗,大对抗大自由!在消灭洋奴主义政治、洋奴主义文化和洋奴主义经济的伟大进程中,中国经济的全球远征必将拥有汹涌澎湃、动力无穷的新明天!
  指南六:反对爬行、激情跃进的赶超观  毛泽东认为,中国不能走其他国家技术发展的老路,坚决反对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一穷二白然而人口众多的中国,必须鼓足干劲,点燃热血,激情跃进,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完成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对于资本主义强国的全面赶超。这就是毛泽东经济思想“反对爬行、激情跃进的赶超观。”
  毛泽东把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看作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反对爬行,提倡赶超:“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不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849页)
  人口众多、一穷二白是中国的突出弱点,在毛泽东的眼里这正好有利于描绘中国建设的赶超之路:“除了别的特点之外,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一九五八年四月十五日)
  实际上,毛泽东激情跃进的赶超观,更来自于残酷的国际竞争。他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但又是一个穷国。敌人希望我们永远穷,就是那些朋友,……有的也未必愿意我们超过他们,还得靠自己哟!我们还要走得很长很长的路,我们要赢得时间。像老太太那样一步一步扭不行,像一般人那样走路也不行,要像比赛跑步那样,非鼓足干劲不可”。(转引自权延赤:《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第97—98页。)
  对于超越资本主义的最大强国美国,毛泽东内心更是抱有强烈的危机感与使命感。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就说过:“超过美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毛泽东甚至警告说,赶不上美国就要被开除球籍!“美国建国只有一百八十年,它的钢在六十年前也只有四百万吨,我们比它落后六十年。假如我们再有五十年、六十年,就完全应该超过它。这是一种责任。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以上选自《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95—296页)
  正是在毛泽东激情跃进、赶英超美的伟大信念指导下,运十、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还有一系列的国防高科技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我们请问那些揪住大跃进的某些局部失误而喋喋不休的“历史小人们”——难道中国经济只能奉行爬行主义、洋奴主义的奴隶思想而永远匍匐于欧美之后吗?这才是死路一条。
  今天,坚持毛泽东“反对爬行、激情跃进的赶超观”,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中国要在全球竞争中超越美国,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复兴,中国人民要拥有高度文明富裕的生活,没有大无畏的创新斗志,没有激情跃进的赶超精神,这些目标怎能完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将毛泽东兵法融于华为公司战略实践的任正非先生,以挑战极限、逐鹿全球、赶超第一的雄心魄力,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在二十多年里就发展为全球通讯技术的王者,其实力与速度令欧美通讯巨头无不胆战心惊。这从实践上证明了,中国的全球赶超之路不仅可行,而且将战无不胜!当中国经济在各大主要产业中,都能产生一个或者几个像华为公司一样反对爬行、激情跃进的赶超勇士时,中国经济领先全球的时代就会到来!
  指南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奋斗观  毛泽东历来提倡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勤俭节约的办事原则。艰苦奋斗是对于中国革命的漫长性与艰巨性的正确回应;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爱惜国力与民力的必然体现。应该说,毛泽东终其一生践行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奋斗观”,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我们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共产党历来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毛泽东《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
  在干部中必须扫除一切无需艰苦奋斗、就能侥幸取胜的投机心理:“干部中一切不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毛泽东《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八日)
  中国革命的漫长性与艰巨性,更加要求我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
  关于勤俭节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要执行一个勤俭建国的战略方针:“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勤俭节约是我们办一切事业的原则,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在将来也不过时:“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还很穷,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时间,几十年以后也需要执行勤俭的原则……”(毛泽东《勤俭办社》一文的按语,一九五五年)
  反对浪费,反对大吃大喝,注意节约,毛泽东的这些在建国前的警告,对于铺张奢靡的当下中国,依然有着警示意义:“为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和市镇上的工业生产,在消灭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必须注意尽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保存一切可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采取办法坚决地反对任何人对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破坏和浪费,反对大吃大喝,注意节约。”(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四八年四月一日)
  今天,坚持毛泽东“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奋斗观”,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必须深入反思的是,物质的畸形繁荣、接轨的洋奴思想、浮躁的夸富心态,使处在全球化风口浪尖的中国,飘飘然地干下了那么多有违“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原则的所谓政绩大事:有钱投资数千个亿给洋人的奥运跑龙套,却在全民医保问题上支支吾吾、费尽心机;有钱投资数百个亿给迪斯尼在上海建立入侵中国的桥头堡,却在上海人民的住房保障上裹足不前、吝啬至极;有钱在华尔街做一些不伦不类的“国家形象广告”,却在中国人民最珍视的国家独立信念的传播上置若罔闻、一毛不拔……这样的中国不是一个独立强大、踏实奋进的中国,而是一个臃肿肥大、虚浮夸张的中国;这样的中国不是一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中国,而是一个糜烂堕落、奢侈浪费的中国;这样的中国不是一个中国人民需要的中国,因此中国人民必须觉悟起来、组织起来,对此大声说不!
  指南八: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工作观  工作就是斗争,越是有困难,就越是要斗争,就越是要主动承担这样的工作,这样的工作者才是好同志;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已奉公、埋头苦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样的工作精神,才是可尊敬的。可以说,崇尚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克已奉公、埋头苦干”,代表了毛泽东的工作观。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有这样两段关于工作的著名论述:
  “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
  “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担子有轻有重。有的人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拣轻的挑。这就不是好的态度。有的同志不是这样,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这种共产主义者的精神,我们都要学习。”
  这些论述将不怕苦难、不惧艰苦、迎难而上、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工作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中国革命与中国建设,“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归根结底,共产党员必须将个人利益服从于总体的利益,以克已奉公、埋头苦干为光荣,以消极怠工、贪污腐化为耻辱:
  “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已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
  毛泽东尤其强调,干部也是普通劳动者,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与劳动人民一起工作,这是一件改造他们精神世界的大事:
  “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毛泽东《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一九六四年七月十四日)
  为了改变中国的贫穷面貌,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之路,需要全体人民包括青年们的辛勤劳动、团结奋斗:“要使全体青年们懂得,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今天,坚持毛泽东“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工作观”,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应该看到,时下之中国,自私自利、消极怠工等可鄙现象,在工作中大量存在;而克已奉公、埋头苦干等无私精神,却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究其根源,乃在于中国经济从公有制向私有制的急剧堕落;同时,西方个人主义思潮在中国正在进行着没有任何质疑、没有任何抵制的肆意泛滥。西方搞乱中国思想靠的是个人主义价值观,西方最恐惧的价值观就是中国的集体主义。因此,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取胜之道就在于,在制度上从推行私有制转而坚决地向集体制、公有制回流转变,在观念上大力提倡集体主义价值观以对抗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在工作上义无反顾地将毛泽东所倡导的克已奉公、埋头苦干的伟大信念重新发扬到极致!
  指南九:学习借鉴、平等互利的国际观  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上,毛泽东认为应该向外国学习,展示了中国的勇气和智慧。由中国首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平等互利关系的规则典范。“学习借鉴、平等互利”,体现了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国际观。
  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指出我们要学习借鉴外国的长处和优点,扬弃外国的短处与缺点,抵制批判外国的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
  “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现在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不愿意提,甚至不敢提这个口号。这是要有一点勇气的,就是要把戏台上的那个架子放下来。”“应当承认,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了。哪有这个事?应当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点。”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归根到底,我们学习的目标乃是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
  毛泽东平等互利的国际观,集中体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半个多世纪以来,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也是忠诚的奉行者,中国在国际交往上要坚决抛弃有违平等互利价值观的大国主义傲慢态度:“我们决不可有傲慢的大国主义的态度,决不应当由于革命的胜利和在建设上有了一些成绩而自高自大。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一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
  即使对于帝国主义国家,也要做一些平等互利的工作:“至于帝国主义国家,我们也要团结那里的人民,并且争取同那些国家和平共处,做些生意,制止可能发生的战争,但是决不可以对他们怀抱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今天,坚持毛泽东“学习借鉴、平等互利的国际观”,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借鉴外国的成败经验;同时,扬弃外国的短处与缺点,抵制批判外国的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这是中国经济少走弯路、后发制人,从而超越全球竞争对手的重要必修课。平等互利、友好合作,将为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提供容易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价值观,从而优化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在国际上增加我们的朋友,减少我们的阻力。坚持毛泽东“学习借鉴、平等互利的国际观”,我们要力避两种不良局面的形成:一种是对于富国、强国,中国要站直了腰板,不能奉行屈辱的洋奴主义;一种是对于穷国、小国,中国要真心相待、平等相待,不能奉行傲慢的大国主义。这样,中国经济的全球化事业,就会更加接近成功。
  指南十:敌我分明、制度决胜的革命观  无论革命还是建设,分清敌我永远是极端重要的;分不清敌我,就等于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社会主义事业是崭新的事业,它不仅需要直面资本主义的竞争,还要小心内部敌人的破坏与和平演变的黑手。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最终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充满信心。这就是毛泽东经济思想“敌我分明、制度决胜的革命观”。
  我们不是在真空中搞建设,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中仍然有着各色各样的敌人:“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他们必然地要和我们作拚死的斗争,我们决不可以轻视这些敌人。如果我们现在不是这样地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我们就要犯极大的错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
  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了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指出必须坚决镇压反革命,剔除这一破坏因素对中国所造成的危险:“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镇压反革命还要作艰苦的工作,大家不能松懈。今后,除社会上的反革命还要继续镇压以外,必须把混在机关、学校、部队中的一切反革命分子继续清查出来。一定要分清敌我。如果让敌人混进我们的队伍,甚至混进我们的领导机关,那会对社会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专政造成多么严重的危险,这是大家都清楚的。”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是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他们之间的胜负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共同的性质、利益和理想,加强合作,共同对敌,是完全必要的。展望未来,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新型的国家,是推翻了剥削阶级而由劳动人民掌握权力的国家。在这些国家间的相互关系中,实现着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原则。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理想把我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且将必然取得胜利。”(毛泽东《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六日)
  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大竞争、大对决中,一定要小心和平演变这只黑手:“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根据苏联发生的变化,也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或者第四代身上。我们一定要使帝国主义的这种预言彻底破产。”(毛泽东《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一九六四年七月十四日)
  今天,坚持毛泽东“敌我分明、制度决胜的革命观”,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的精神指南:认清谁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敌人,这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首要问题。一切在正面上对抗或者在暗地里破坏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帝国主义势力和资产阶级垄断寡头,就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敌人。一般说来,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人民的勤劳奋斗面前,这些敌人对于中国经济的全球崛起,采用正面对抗的方法往往并不是非常见效。因此,在暗地里破坏,包括制度诋毁、战略误导、规则辖制、思想统战、行业斩首、培养内奸,成为敌人对付中国的法宝。残酷的敌我斗争,正以乔装打扮的各种姿态,摆在中国经济的面前。作为中国经济全球化主导者的中国政府,必须意识到的是:分不清敌我、麻木沉睡、被动挨打的时代结束了,分清敌我、清醒奋起、主动出战的时代已经到来!
  总结来说,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十个伟大信念包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格观,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观,群众做主、群众受益的管理观,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整体观,实事求是、驾驭矛盾的动力观,反对爬行、激情跃进的赶超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奋斗观,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工作观,学习借鉴、平等互利的国际观和敌我分明、制度决胜的革命观。这些伟大的信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它们绚烂夺目、交错纵横,犹如红日之光普照世界,构成了中国经济全球崛起的精神背景与观念指南。
  放弃毛泽东经济思想的指导是错误的,教条主义地理解毛泽东经济思想也是错误的,机械主义地照搬照抄毛泽东经济思想的某些具体观点还是错误的。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创造性,正是集中反映在毛泽东这个全球第一伟人的精神信念之中。这些伟大的精神信念短小精悍,句句真理、字字珠玑,朴实坚定、历久弥新,必将经得起全球化的任何推敲与考验,必将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思想舵手与精神航标。经历了三十多年迷茫消极的中国全球经济战略设计,必将由此而进入到一个觉悟奋进的新时代!
  物质的进步乃是为了人类精神的解放,经济的发展乃是为了人类大我的实现。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毛泽东从来不追求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以独立强大的战略思想、一体互动的革命手段,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追求人类精神的全面解放。仅此一点,毛泽东就完全可以被称作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有人性、最具神性的经济学家,最有眼光、最具锋芒的国家经济战略设计大师,最有深度、最具力量的全球经济思想的整合者与指路人!毛泽东的经济思想,毛泽东经济思想的伟大信念,已经并将继续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人类社会的解放,作出超越时代的历史贡献,而这一切将永远彪炳史册,铭记人心!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言:毛泽东的改革最伟大——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21周年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