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

首页 » 共同富裕 » 共运 » 胡舒立vs郭文贵交锋全解析:黑吃黑?
反对贪腐 - 2015/4/12 18:10:29
2015-04-12 17:20:25  来源:乌有之乡网刊  作者:王璇
由于胡舒立财新网的背景,在此次舆论战中,大多数网友对郭胡双方均不买账。民间舆论都将郭胡矛盾视为“黑咬黑”、“黑吃黑”。又由于胡舒立不约,也不让别人约,胡郭之争,暂时陷入了僵局。




  前言:胡舒立和她的财新网  今年三月底,胡郭之战火爆开幕。国内众多资本化媒体乃至官媒都纷纷出来表态支持胡舒立,反映出胡舒立在国内媒体界不可替代的一姐地位。
  胡舒立,据百度百科介绍,是一位毕业工作三年就受到美国“世界新闻研究所”邀请访问的调查记者,是一位曾当选美国《商业周刊》50位“亚洲之星”之一的传奇人物。
  财新网背景简述  胡舒立所创办的财新,以揭黑著名。但舆论认为,胡舒立财新网一直被公认为是宪政派、自由派的舆论阵地,比如力推宪政派学者、围攻王伟光、推崇私有化、推荐刊登污蔑开国领袖的造谣文章等。而带着如此浓厚的自由派色彩去揭黑反腐,难免被舆论界怀疑有“选择性揭黑”、“选择性反腐”、“庇护自由派官员”的嫌疑,可见胡舒立的诸多做法实际上并不明智。
  财新网的自由派色彩从以下几件事情可以清晰地看出:
  (1)2011年4月26日,财新网发表《把毛泽东还原成人》一文,该文中多处涉嫌造谣、污蔑毛泽东同志,多种针对毛泽东同志的说法均无正规史实材料来源,且多处使用极端用语,比如“毛泽东搞阶级斗争,死人无数”、“毛泽东奸污过不计其数的妇女”、“其冷血性无与伦比”、“没有起码的人性”等等,引起舆论极大的反响。该文为经济学家茅于轼所写,财新网为其提供平台发布如此不严谨而极端的攻击开国领袖的文章,引起了许多爱国网友的批判与质疑。
  有分析认为,财新网发表此文旨在为招商局局长秦晓转移舆论关注。当时秦晓正因贱卖平安保险一事备受舆论压力,甚至已离开大陆。
  (2)2014年8月份,原《人民日报》评论员马立诚以“特约作者”身份,在财新网首发文章《防止“左”和既得利益集团阻碍改革》,该文以纪念邓小平的名义,将反对私有化改革定性为“抵制改革”,将反对私有化的人定性成“利益集团”。该文称:【眼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刚刚拉开序幕,有些国企的研究部门、网站、报纸杂志,就在某些既得利益集团授意下开始炒作“反对新的私有化”,企图抵制改革了。】该文为声援私有化改革,将邓小平和习近平的改革主张理解为私有化改革,有失偏颇。财新网特约马立诚首发该文,其推崇私有化改革的立场不难看出。
  (3)2014年9月底,社科院院长王伟光写了一篇题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并不输理》的文章,标题这句话是邓小平同志的原话,该文全文均符合我国党章宪法与邓小平理论,只因该文提了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些政见与宪政派、自由派不合,遭到宪政派、自由派的围攻。财新网大力参与此次围攻。
  9月29日,财新网在首页转载《学习时报》一篇题为《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是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章,在编者按中指出转载该文的用意是为了回应王伟光,这就等同于给王伟光戴上鼓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帽子并加以攻击了。同时,财新博客的专栏作者们还纷纷撰写了《孔子、邓小平、阶级斗争的选择题》、《重提阶级斗争“乱”了深化改革大局》、《王伟光是要推翻《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吗?》、《不赞成重提阶级斗争》、《中国社科院院长撰文大谈阶级斗争 文革是否会重来?》等系列文章,继续给王伟光戴上反对邓小平、扰乱改革大局、推翻决议、煽动文革等帽子并加以攻击。
  (4)2014年10月6日,即四中全会召开前夕,财新网推出《说反腐 谈法治—展望四中全会》专题,约访了童之伟、江平、郭道晖等宪政派大佬,为宪政民主和司法独立正名,该专题文章中提到:“中国需要一个中立和独立的司法体制”、“宪政和社会主义完全可以兼容”、“对现有的宪法也应修改、完善”、“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宪政国家”等,是自由派媒体中敢于公开将四中全会“依法治国”主题理解为“宪政”、“司法独立”的为数不多的阵地之一。
  10月13日,财新网刊登另一位自由派法学大佬韩之元的文章,该文称:“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八个字……是对人类宪政理论重大发展。”
  有分析指出,这是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依宪执政”曲解、混同为资本主义宪政。
  胡舒立背景简述  在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的理念下搭建团队办网办报,几十年里胡舒立及其团队也惹了许多麻烦。现任财新传媒首席文化编辑、财新《新世纪》周刊文化部主任、财新图书工作室负责人徐晓,在2014年11月26日被北京警方带走,网民@李方平透露被带走的原因是涉嫌危害国家安全。早在1975年,徐晓曾因被控参加「第四国际反革命集团」罪名入狱。
  胡舒立自己也曾惹过麻烦。据《纽约客》2009年报道,早在1989年,胡舒立参加了当年爆发的游行活动,她回忆称,“我到街上去,然后回到办公室,说‘我们应该报道此事’。”后来,胡舒立被停职18个月。
  我们简单看一下胡舒立在八九前后的经历。1989年之前,胡舒立曾于1985年受邀去美国访问,随后一年半的履历为空。
  据胡舒立回忆,她在文革期间丧失了所有的价值,下放到农村使她怀有不满:“那是一个非常困惑的时期,因为我们丧失了所有的价值。”70年代,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舒立。她原名舒拉,是为纪念一位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
  复职后的1992年,胡舒立是国内第一份全国性商业报纸《中华工商时报》的国际版编辑,她开始报道一小群在西方接受训练的中国人回国后推动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工作。
  (编者注:2009年《纽约客》《禁区》一文中提到:胡舒立92年以后所采访的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与她同龄,是高干子弟。这群人将自己的团队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他们在崇文门饭店租用了一些房间,搬出床铺,设立了办公室。其中一张办公桌属于高西庆,他在杜克大学获得了法律学位,回国前在理查德·尼克松位于纽约的律师事务所工作。另一张桌子属于王波明,作为前驻外大使、副外长之子的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金融,并曾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研究部门担任经济学家。他们赢得了一批中共明日之星的支持,比如一位副总理的女婿,具有改革头脑的政治家后裔周小川。”今天,高西庆掌管着中国2000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周小川则是央行行长。)
  《中华工商时报》主旨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创刊于1989年。据披露的资料显示,美国一直对其较为关注。1993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势力准备为该报提供资金、技术和经营经验支持,并计划对该报员工进行培训,旨在推动中国民主化转型。后来《中华工商时报》被整顿,胡舒立被迫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为期一年的学习。
  在美国进一步学习归来后,1998年胡舒立创办《财经》,连续揭露国内基金黑幕,致使中国股市大跌,进入五年贱卖银行、贱卖国企的大熊市。随后外资进入,低价买得股票,赚得丰厚利润。有网友分析称胡舒立配合外资廉价收购中国资产,其战略布局令人敬服。
  2009年,胡舒立从财经辞职。2010年,胡舒立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2009年度世界百名思想者”。同一年,胡舒立创办财新。2013年,胡入选“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
  正是胡舒立财新网的这些背景,在此次舆论战中,大多数网友对郭胡双方均不买账。民间舆论都将郭胡矛盾视为“黑咬黑”、“黑吃黑”。
  事情发展到今日,由于胡舒立不约,也不让别人约,胡郭之争,暂时陷入僵局。


  正文:胡郭交锋的是是非非  北斗深度智库 王璇
  目录
  一、胡舒立与郭文贵的交锋
  二、郭文贵与胡舒立的复杂关系
  三、国内众多媒体支持胡舒立
  1.新京报当主力
  2.北青报为先锋
  3.光明网及其他个别官媒支持胡舒立
  四、质疑胡舒立的媒体和文章
  五、微博界的声音
  1.力挺胡舒立的大V们
  2.反对胡舒立的大V们
  3.普通网民的反应声音
  六、之前几篇文章对胡舒立的质疑




  一、胡舒立与郭文贵的交锋  胡舒立,据百度百科介绍,是一位毕业工作三年就受到美国“世界新闻研究所”邀请访问的调查记者,是一位曾当选美国《商业周刊》50位“亚洲之星”之一的传奇人物。近日,胡舒立再次成为舆论场的焦点人物。而她此次的对手,是一名叫做郭文贵的商人。
  这场舆论战的起因,是缘于胡舒立创办的财新网发表系列长篇报道,揭露郭文贵的发家史。财新系列报道指出,郭文贵是北京政泉控股公司实际控制人,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商关系网,通过官商勾结攫取不义之财。
  财新网报道的一个背景,是2014年年底,政泉控股和北大方正围绕方正证券百亿市值的股权进行激烈的争夺。政泉控股连续爆料,目标直指方正证券原首席执行官李友及其众高管,内容牵扯多笔权钱交易。最终,李友等高管悉数被带走调查,政泉控股顺利进入方正证券董事会。
  财新网报道刊出之后,3月29日深夜,郭文贵通过盘古大观官微发布回应公告。该回应认为,胡舒立之所以揭露郭文贵,是因为胡舒立与李友有非正常私人关系,且胡舒立“非法持有方正证券股票”,而郭文贵自称是方正证券合法的第二大股东代表。另外,该回应认为李友此前曾试图侵吞郭的个人财产。
  3月30日,郭文贵又通过电话采访的形式向境外媒体爆出更多消息,该报道写到:
  【"李友的运作方式,就是把当官的都拉下水,给他们经济利益,形成保护伞,否则怎么可能有那大的一笔贷款?"他指出:"他们现在想把视綫引到我身上,打压我,在银行贷款到期前,把股票卖掉!"】
  郭文贵的回应引得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3月30日,财新传媒发布声明,指郭文贵的爆料属于恶意造谣,败坏胡舒立的名誉,财新方面已经报警,并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3月31日,财新传媒又在香港主要媒体发表中英文声明,并决定在港起诉北京盘古氏公司及郭文贵,以及《香港商报》等涉嫌传播诽谤的媒体。
  郭文贵3月31日表示,他“欢迎”财新传媒报警和对他的指控,但他要求和财新传媒负责人胡舒立“公开对话”,用证据澄清事实。郭文贵通过其微信账号回答《联合早报》的采访,他认为,财新传媒和胡舒立向警方报案是转移焦点,是想避开与他进行公开对话。
  二、郭文贵与胡舒立的复杂关系  从目前的舆论架势看,郭文贵与胡舒立势同水火,彼此尖锐对立。不过,目前可以确定的是,2011年前后,郭与胡的关系非同一般。
  3月31日,财佬公众号发布一篇题为《从2011年首都机场转让民族证券股权两篇报道看彼时胡舒立郭文贵李友的关系》的文章,该文披露了《经济观察报》和《新世纪》周刊在2011年关于民族证券股权转让一事的报道,这两篇报道记载了2011年郭文贵受让民族证券股权遇到麻烦时,是胡舒立财新网出力为其正名,使郭文贵顺利接手国有资产。
  该事件过程简略如下:
  2011年1月17日,经济观察报刊登一篇题为《民族证券股权转让疑窦:高门槛与18亿元估值落差》的报道,该报道认为,首都机场集团所持有的民族证券61.25%的国有股权将以16亿元转让给政泉置业,市净率仅达1.29倍,同一年前以2.75倍市净率受让6.81%股权给政泉置业相比,估值过低。若按2.75倍市净率估算,此次国有资产低估达18亿元。
  这篇报道刊出之后影响很大,北京证监局暂停了审批。1月29日,胡舒立财新网旗下《新世纪》周刊刊登一篇题为《民族证券低价转让首都机场一参一控达标》的报道,花了大篇幅解释了为什么民族证券定价低的合理性,尤其是让原股东,首都机场人士来为低价正名,“有很多债务是看不到的,这可能就是定价低的原因”。
  紧接着,2011年4月,郭文贵顺利办理了民族证券控股权的受让手续。
  同样是2011年,胡舒立财新网也为李友顺利接手国有资产正名。
  新浪网专栏作者、野马财经新媒体平台创始人、原《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政治政策总监、编委,李晓晔3月31日撰文指出:
  【2011年,《第一财经日报》8个整版揭开了李友等方正集团高管多年来通过郑州航院的同学、亲戚以深圳康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名义暗中操控这家上市公司的盖子,质疑这是一场侵吞国有资产的灰色私有化。但同年12月,财新传媒刊发封面文章《方正改制考》,以北大对改制是满意的、数字说明一切、业绩是最好的答复为方正改制正名。这一报道与财新以往的揭黑风格完全不同,与后来的《达芬奇案中案》等报道一道,被同行称为开创了‘翻案报道’模式。】
  可能正是由于以上的渊源,胡郭纠纷爆发后,除了与胡舒立关系密切的财经系、财新系私家军一边倒地支持胡舒立以外,大部分民间舆论都将郭胡矛盾视为“黑咬黑”、“黑吃黑”。由于胡舒立自身的自由派标签,也引发相当多的国家利益派对其“卖国”、“为外资牟利”的质疑。
  三、国内众多媒体支持胡舒立  1.新京报当主力  在郭胡大战中,《新京报》表现得比较积极。早在3月27日,新京报就刊登《郭文贵:不“拍案”自惊奇》一文,称“关注郭文贵,其实是关注权力之霾蒙蔽和兹扰的社会公平之路”、并称郭文贵“必然也会像其他许多落马的官员或商人那样,后悔不迭地将所有战绩变为另一片战场上的呈堂证供。”
  在郭文贵29日晚反击胡舒立之后,3月30日,《新京报》又刊登一则评论,其中特别为胡舒立私生子一事做了辩护,该文指出:
  【只要稍加核实就发现其中的荒唐——按照身份证号码所显示的出生年月,是2002年6月20日,但网上可以查询到胡舒立2002年6月4日还公开出席一个新闻发布会。】
  由此,《新京报》该评论认为,郭文贵对胡舒立的回应纯粹是“泼脏水”、“搅混水”、“莫须有”。
  对于这个关于“私生子”的回应,郭文贵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称:
  【"这裡面有很多内幕,是外间看不见的,很多东西都是假的。"据郭文贵回应,孩子在郑州出生,之后又转移到了上海入的户口,"他们为的就是掩饰一些事实。孩子前一阵子去了新加坡,李友在当地有很多房产,现在则住在上海。到时候完全可以由第叁方来做亲子鉴定!"】
  在事情发酵一日之后,3月31日,新京报登载了一篇题为《不正常干预舆论监督,必然养虎为患》,该文以《新京报:质疑郭文贵曾遭有关方面威胁薄熙来是教训》、《新京报质疑郭文贵时遭持公函者威胁》等为标题在各个网络平台传开。从各网站自拟的标题来看,该文的亮点有二,一是为财新网的报道加料,二是将郭文贵和薄熙来相提并论,暗示郭文贵为“虎”。
  新京报这三篇文章(特别是第三篇)被各大网站及其他传媒平台转载,光明网、人民网、腾讯、新浪、网易等纷纷登载推荐,微博场上,大V徐昕、刘胜军、何兵等人对新京报的几篇评论也反复推荐。
  2.北青报为先锋  《北京青年报》也紧跟舆论热点。3月30日北青报公众号“团结湖参考”发表题为《政商生态剧变,富豪阶层面临洗牌》的评论,该文以《郭文贵背后除了马建可能还有更大靠山》为题在各个媒体平台疯传,该文称【郭文贵之所以在风口浪尖上还如此嚣张,是因为他嚣张惯了】、【沾上他的官员,好像总没有好下场。而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如鱼得水,原因在于他背后有着国安部副部长马建这柄利器,甚至还可能有更大的靠山。】
  3月31日,团结湖参考又发表一文,题为《郭文贵“逆袭”失灵,商媒关系在重构》,该文首先分析郭文贵的处境,暗示郭文贵已经嗷嗷待“捕”,随后重点分析郭文贵对胡舒立的回应,称这些“言语攻击”是“无厘头谣言”,给人“逆袭的错觉”。该文最后称:【政商合谋打压媒体,也是媒体生存环境恶化的一大原因。】
  3.个别官媒也支持胡舒立  3月31日,光明网发表一篇题为《郭文贵隔洋高调异议究竟要挑战什么》的评论,署名为光明网评论员。该文称,【郭文贵的异议,并没有透露些许可以反驳上述调查性报道所凭借的证据的证据,有的只是孤注一掷式的“约架”战书。】、【郭文贵的战书究竟要挑战什么?郭文贵要挑战的,是人们的常识。】
  连光明网这么高级别的官媒也出面表明态度,其他官媒评论也纷纷接起力来。3月31日,《新安晚报》登《富商郭文贵的发迹史》,对财新网的报道做了缩略展现;4月1日,《长沙晚报》登《郭文贵式新闻为何触目惊心》,该文引用《新京报》的加料,来论证财新网的报道属实“可能性更大一些”;4月1日晚,《华夏时报》登《“隐形人”郭文贵》,该文称:【每当重大事件发生时,都会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让整个事件迎刃而解,而最终利益的获取方都是郭文贵,这自然不免让外界更加相信坊间各种传闻的真实性。】
  四、质疑胡舒立的媒体和文章  主流媒体中,质疑胡舒立的文章很难找到。现今能找到且有一定影响力的,是国资观察公共号发布的两篇评论文章。第一篇评论文章题为《郭文贵要约,胡舒立为什么不约》,发表于3月31日,作者为西方黑。转载该文的中国网、中国财经时报网、中国日报网、商都网、中原网乃至中国崇阳网、闽南之窗等等大小网站,包括一些普通网友的博客,在转载后不久就被悉数删除。在较大的网站中,目前只有第一财经网依然保留该文。该文的命运似乎自证该文的一段文字:
  【这次在上面根本没有任何禁令的情况下,微信和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及内地媒体纷纷选择性报道,只讲胡舒立和财新的声明,对郭文贵的公开声明却视若无睹,就当不存在。至于胡和财新表现出来的只许我造谣你,不许你造谣我的霸道作风,更是不置一词,讳莫如深。】
  该文的一些分析可资参考:
  【国内媒体对郭文贵的声明还是讳莫如深,有的只是跟着财新继续痛打落水狗。当然,大家都知道,财新有背景,胡舒立上面有人,这两年一直是反腐报道急先锋,所以跟着他们走,政治上也安全,不会犯错误。问题在于,郭文贵都说了,财新和胡舒立是李友案的当事人,牵涉甚深,这时候财新非但没有朱学勤说的像农民工那样“开胸验肺”的勇气,反而高举起法律的棒子,说这是造谣,到处挥舞,让各媒体和网站删稿,这算什么? 起码也得做做愿意接受相关部门调查的样子给粉丝和围观群众看看吧?连这点样子都不做,就直接法律威胁,然后继续大肆传播对郭文贵不利的采访稿,这算什么?】
  4月1日,国资观察公众号再次刊发西方黑的第二篇评论,题为《胡舒立不约郭文贵,也不让别人约?》。西方黑在观察了30日、31日两天舆论场的表现之后,指出:
  【郭文贵的声明不仅全网删除,各门户和国内媒体纷纷出面给胡舒立和财新洗地,就连一向以理中客自我标榜的徐达内的媒体札记,也在昨晚删除了。更有趣的是,出面帮胡舒立和财新洗地的还不只是新京报这种胡舒立的私淑弟子和南方系旁支,还有光明网这种高级别的官媒。用这两年以吴敬琏关门弟子的名义行走江湖的刘胜军的话说,造谣诋毁胡舒立,不是一般的造谣,而是对抗中央和中央的反腐行动。按这个说法,胡舒立和财新就是正儿八经的五毛了,是中央喉舌。而且,这么说的还不只是刘胜军,还有一直以民主自由斗士自居的各类媒体人,这次也纷纷拿错剧本,跟中央站在一边了。胡舒立到底是不是五毛,这事儿咱们没有渠道证实,不好说,不过郭文贵的声明里提到的一个事儿值得注意,财新和胡舒立能采访到正在监狱里服刑的人。要么这个采访是编造的,要么是胡舒立确实有特殊渠道,能采访到正在服刑的人,二者必居其一。】
  五、微博界的声音  从微博界搜集舆情,我们先看大V的声音,再看普通网友的声音。
  先看大V们怎么说。
  1.力挺胡舒立的大V们:  赵何娟(钛媒体创始人,曾任职于财新传媒《新世纪》周刊、财新网,胡舒立曾经的手下干将):对一个年过六十仍活跃在新闻一线的人,女人,极尽低下的造谣,躲在境外反正也不怕担责,把正当报道引向个人矛盾,目的不过是想当众羞辱这个女人,一个视名誉如生命的女人。这是魔鬼的末日疯狂报复,你们何以信之污之转之笑之,一个女人一生勇敢,日夜在一线从未离开我们视线,还不足以证明她的清白吗?
  2002年6月4日胡舒立在跟世纪星源打官司,并出席了下午新闻发布会;如果按照帖子里的所谓私生子身份证号,她16天后就生出了小孩。
  @赵楚读书(争取宪政民主的公知)边吃早饭边读了最近很火的那个盘古大观掌门人对财新报道的反击。谁对谁错,何者为真,或者何者更真,这是我等看热闹的路人甲,匪兵乙根本无力判断的,但通读该篇反击声明,看其一边大谈佛教善念,一边招招不离下三路,这人是哪路货色,大约也可以窥出几分。
  @杨锦麟(争取民主宪政的 资深媒体人):滿城竟说胡舒立,言之鑿鑿郭文貴。把胡舒立近日被指控云云種種,放置在反腐陷入「膠著」狀態之下,既得利益集團聯手試圖反撲的大環境之下來加以透視,或許我們可以更加敏感察覺到更多層面的錯綜複雜因素,大陸政局讓外界感到混沌而黏稠的重要因素是,政法系統及情治部門捲入甚深,已呈犬牙交錯態勢。
  08年奧運會開幕當天,在那做過幾場節目,參觀過樓頂的四合院,堪稱大手筆。郭文貴有如此通天入地本事,這次又在海外對胡舒立團隊反咬一口,貌似咄咄逼人,我認為,胡舒立團隊敢於如此直接了當揭露郭文貴及曾經以往的層層黑幕,必有其專業主義的態度立場。
  @评论杨涛 (崇尚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的资深评论员):【郭文贵绝地反击,胡舒立能否洁身自好】但接受香港商报采访时,郭文贵只能用极其卑劣的手段、低劣的表现构陷胡舒立乃李友情妇,并有私生子等爆料。从各方言论看来,此种反击言论不过是诋毁、污蔑而已。然而,财新声明却有根有据,不难怀疑郭文贵想过不实言论把这潭水彻底搅浑,从而打乱视线规避事实。
  @贺江兵(《华夏时报》总编助理,崇尚宪政民主):刚才我们开会水皮这么说的:“如果对郭这种人渣都没有办法,是法律的悲哀,说得过一点,如果对此无法约束,这样的国家死了算了!郭很快会去他应该去的地方,法律不是一点用得没有的!”
  @张延Tracy (FT中文网总裁张延):郭这种对胡舒立个人的无理取闹令人发指,那些什么情妇私生子的胡编乱造让人愤怒。虽然跟舒立老师这些年接触不多了,但一直关注尊敬,这次的事必须支持她!
  王冉(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我88年认识舒立,她的理想主义情怀和职业主义操守使她成为我最敬佩的中国新闻人。虽然这些年疏于联络,但我一直是财新的读者,也深知有追求的新闻人在理想和现实中保持平衡、在刀光和剑影中寻获安全的艰难。今天看到一些关于她的消息,我支持她和财新依法维权,让事实说话,给尊严一方蓝天。
  @乖乖老鼠 (南方周末经济部记者黄河):操作方正政泉报道前,俺曾犹豫再三,甚至打算退出。当时俺就跟编辑说,这帮人是“毫无底线,彻头彻尾的流氓”!结果不幸言中郭老板编故事太缺乏想象力鸟
  2.质疑胡舒立的大V们:  @我是西蒙周(《香港商报》副总编辑周刚):【约吗?约,4月中下旬!且等胡总回话】郭文贵向胡舒立下“战书”,4月中下旬,双方可择地华盛顿、伦敦、香港、北京,就财新有关政泉控股和胡文贵的报道进行公开对话,以探求真相与公平。胡总,对这场对话,可以应约吗?等你!
  @王鹏律师(专职律师):【看戏不要入戏】现在已经分为两派,很多人不自觉的入戏了,有人说郭文贵很卑鄙,有人凭经验和交往开始挺@胡舒立,貌似理由都很充分,我则保持中立,此二人我得到的消息都是在媒体报道、百度搜索公开渠道,与其没有任何交集。至于真相尔等自行分析判断,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 尹国明(独立时评人):才两个回合不到,胡舒立一方就给人以狐假虎威色厉内荏的感觉:胡至今不直接回应郭对自己的指控而是依赖媒体的话语霸权集体洗地,同时以要起诉来吓阻其他媒体传播郭的声音,双重标准暴露胡舒立标榜的新闻自由和媒体监督是叶公好龙式的;把爆料自己说成是对抗反腐,政治上上纲上线反而给人露怯之感。
  整个逻辑都颠倒了。谁反对私有化就说谁在阻碍改革,谁质疑胡舒立就说谁在对抗反腐。话语权沦陷,让这个国家的整个逻辑都颠倒了。汉奸茅于轼成为发改委的座上宾,胡舒立被包装成反腐女神,财新传媒则被视为正义力量的代表和反腐的风向标了。美奴受庙堂重用,成了真正的五毛,这个社会真够凌乱的。
  @网眼八分斋(深圳市网眼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文贵有说话的权利】权贵与资本勾连,资本与媒体勾连,媒体与权贵勾连,报道是自由,反驳是权利。媒体资本化,真相片面化,郭文贵的反击,对厘清事实有利。既不能以报道盖棺定论,也不能以公告混淆黑白,公众刚好可以借此比照。若胡舒立先生无辜,则郭加速毁灭;若郭指利益捆绑属实,则胡神话破灭。
  @司马南(主持人、学者):友人说,在微信群里给我发来胡舒立B面信息,嘱咐要认真看。可那信息莫名被删,根本看不了。胡舒立怎么了?胡舒立最近有什么故事?这个神秘女人怎么能让微信删除关于她的B面信息呢?她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到底是哪些人在为胡舒立铲事儿?胡又是在为谁办事?
  @海波论经济(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胡舒立和她领导下的财新传媒是否有敲诈国内企业的事情呢?经得住查吗?这不是指控,这是怀疑。怀疑都不允许吗?
  @杜建国微博(独立时评人):郭文贵我不了解,胡舒立我晓得,她是第一,美国鹰犬,以破坏中国为使命。第二,她是中国所谓的自由派掠夺资本的喉舌,要纵火打劫~危机倒逼改革。美狗兼纵火犯。
  3.普通网友的反应和声音  我们再来看看微博网友的反应。我们到胡舒立、财新网报等微博下面观察网友评论。
  3月30日晚21点49分,胡舒立发布一条微博称:
  【《权力猎手郭文贵》,我在#财新周刊#中看到了这篇文章,十分精彩,与大家一同分享。】
  截至笔者发稿,该微博已转发4700,评论1600条。下面罗列热门评论前十名:
  

  这10条微博中,只有@徽行天下力挺胡舒立,其他10位网友均对胡舒立持怀疑态度,同时我们发现,其他10位网友也无一表露出对郭文贵的支持,基本是认为胡郭双方均有疑点,应当正大光明地对质。
  我们再来看财新网官方微博下面的评论。
  3月30日12点08分,财新网官方微博发布一条微博,称:
  【近期,针对财新的正常新闻报道,北京盘古氏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郭文贵通过媒体和互联网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侮辱总编辑胡舒立女士的人格,败坏其名誉,手段及影响均极其恶劣。财新已采取相关措施,固定造谣者与传谣者涉嫌犯罪的证据,并向警方报案,将依法追究造谣、传谣者的法律责任】
  该条微博已转发3320,评论数达1898.我们也简单看看热门评论前十条:
  

  从这十条热门微博中也能够看出,只有@HMS Victory、张延力挺胡舒立,其他网友均保留对胡舒立和财新网的质疑。
  对这些微博做点简单的分析后发现,多数普通网友对胡舒立回避对质的做法存疑,大多数希望胡舒立与郭文贵当面对质,至少也要逐条反驳:“既然你掌握正义与真理,为何不逐条反驳郭某的质证?”、“一向以公正示人的胡舒立何不光明正大地接受对质呢?”、“请拿出坚实的证据公之于众,证明郭的每一条指控都是谣言。”
  另外,主流媒体一边倒支持胡舒立、反对郭文贵的做法,也使得网友产生反感:“胡说郭是新闻,郭说胡就是造谣,这逻辑强悍”、“你们通过媒体说人家就是正常报道,别人说你们就成侮辱人格了?”
  这样看来,无论在主流媒体界里新京报、北青报、光明网等报刊评论怎样力挺胡舒立,大多数网友似乎并没有买账。对胡舒立和郭文贵双方都存疑,才是普通网友的基本态度和立场。
  六、之前几篇文章对胡舒立的质疑  关于胡舒立其人,早些年还有几次较大的争议。2009年,CCTV的网站上出现过一篇文章,揭秘胡舒立及其当时领导的《财经》杂志如何选择性揭黑,帮助外资打压国内企业。该文吸收了水火网民当年质疑胡舒立的文章中的部分内容。现仅对网民的质疑做些整理如下:
  第一, 毕业后才工作三年的胡舒立,为何能够得到美国财阀定向支持的“世界新闻研究所”的邀请访问?
  第二, 该所培训的人才必须具有潜在的领导能力,这是培养新闻记者,还是政治领袖?
  第三, 胡舒立在美国有一年多的时间履历为空,都去了哪里?
  第四, 1995年COFJ颁发给胡舒立“杰出新闻记者奖”,但此时《财经》还没有创刊;
  第五, 办《财经》第三年,美国人评胡为50位“亚洲之星”之一,让她和全亚洲当年最优秀的政治领袖、科技精英平起平坐。美国人为何如此重视胡舒立?
  第六, 1998年,胡舒立初办《财经》,她刚刚切入陌生的证券行业,为何能够连续揭露基金黑幕?
  第七, 对基金黑幕的调查,必须部署广泛复杂的证券人脉关系,当年初办的《财经》何来如此人脉?
  第八, 《财经》第二年才发行7000份,为何有充裕的采访费用,还能到北大设立奖学金?经费从何而来?
  第九, 《财经》当年对国内基金掀起揭黑风暴,可是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种种弊行,胡舒立为何又变得宽容?
  这些质疑尚未得到证实或证伪。
  围绕着本次胡郭大战,重要舆情信息基本罗列分析如上。这起事件未来是否还会继续发酵,双方是否还会披露更多内幕,是否还有更多的人卷入此事,胡舒立最终是否会与郭文贵约,我们还将继续与大家一同关注。  
  附:  2009年,CCTV的网站上出现过一篇文章,揭秘胡舒立及其当时领导的《财经》杂志如何选择性揭黑,帮助外资打压国内企业。现摘录如下:
  【这是一份中所周知的简历:1982年胡舒立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到《工人日报》当记者;1985年,美国已将民间机构---世界新闻研究所邀请她,到美国进行为期5个月的访问;1987年的8月胡舒立拒绝了在洛杉矶一家报纸的工作机会,回国。
  美国的“民间机构”星罗棋布,但是大多数背后都有特定倾向的财阀支持。“世界新闻研究所”全称叫wordpressinstitute,简称WPI,至今已经有48年历史,到2008年一共邀请过94个国家共500人到美国“访问”,中国至今除胡舒立外,还有一个叫吴昌华的女士1993年“受邀访问”过,吴昌华现任由汇丰银行等40多加国际“民间组织”发起的“非政府机构”世界气候机关中国区的总裁。
  按照这个“民间机构”的受邀标准,申请者必须提交五方面材料来证明自己具有潜在的领导能力:1.五年以上全职新闻工作经历;2.流利的英语;3.几篇发表的文章;4.三封推荐函;5.三个以上的工作范本。
  明明是新闻研究所,却要受邀者“具有潜在的领导能力”,是培养新闻记者呢?还是培养政治领袖?第二点奇怪的是,其时胡舒立才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三年,不符合“五年以上全职”的条件,难道美国人对此视而不见?
  胡舒立在美国一直待到1987年8月才回国,其间一年多的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不得而知。
  此后胡舒立1992年从认知10年的《工人日报》到众多第一家民营报纸《中华工商时报》任编辑部主任;1993年,胡舒立赴美国华盛顿接受外国记者中心(COFJ)的专业培训;1994年胡舒立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作为期一年的学习,研读发展经济学;1995年他获得COFJ颁发的“杰出新闻记者奖”;1998年《财经》创刊,胡舒立任主编;2001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50位“亚洲之星”之一;2004年美国世界HR实验室评价她为“中国最具价值的财经记者”。
  蹊跷的是,1995年COFJ颁发给胡舒立“杰出新闻记者奖”,此时《财经》还没有创刊,基金、银广厦黑幕等还没被揭露,胡舒立个人离开中国新闻岗位已经2年多了,是什么报道能让胡舒立担当“杰出新闻记者奖”的荣誉呢?
  不过,1998年胡舒立创办的《财经》杂志。既有新闻专业素养,又有发展经济学专长,还有“国际声望”,自认总编,就水到渠成、实至名归了。
  看这份公开的胡舒立简历会发现,一个中国人用中文写作,在中国媒体工作,报道中国人的事情,也是给国人看的,但是美国人却用“访问”、“培训”、“进修”等孜孜不倦的给予培养,在她还没有“杰出”的时候,就提前预支给她“杰出新闻记者将”;在《财经》初出茅庐的第三年,美国人就从亚洲30亿人中,将她选拔出来,评她为50位“亚洲之星”之一,让她和全亚洲当年最优秀的政治领袖、科技精英平起平坐。
  至于美国人的那个“HR实验室”的“中国最具价值的财经记者”,胡舒立有过什么价值?最具有什么价值?对谁最有价值?则似乎欠缺一点解释。】
  此文吸收了水火网友当年质疑胡舒立的文章中的部分内容。对于胡舒立当年创办《财经》,打击中国股市,方便外资进入捞取便宜资产的过程,水火网友有如下分析:
  【98年“君安震荡”,将中国百姓对券商的崇拜打垮,2000年“基金黑幕”将中国百姓对公募基金的信赖击碎, 01年“庄家吕梁”将中国百姓对私募基金的痛恨煽动到极点,而接下来01年6月,正是A股2245点的时候,“亿安科技”出台,A股信心开始涣散,掉头向下;到8月A股稍微反弹一下,“银广夏”宜将乘勇追穷寇,中国百姓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完全崩溃,A股市场在老百姓心中成了污水横流、臭气四溢的垃圾场!因此,长达五年,贱卖银行1万亿,贱卖其他国产至少还有1万亿的大熊市,就此开始!
  《财经》“五大杰作”对A股完成摧毁性打击之后不久,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WTO!此后,成群结队的外资金融机构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国门,大路两旁挤满了手拿鲜花、高喊“万岁”的中国人民。有什么办法呢?中国本土的一切元素都是那么肮脏黑暗,人民只有期待金发碧眼的洋“解放军”,来开创明朗洁净的新社会。
  污名本土的券商、基金,使瑞银啊、汇丰啊、花旗啊等机构一进入中国,就取得了话语权的制高点,6、7年来,大摇大摆地出现在中国媒体的显著位置,指导着中国人民的投资行为,而本土的机构则胆怯地、萎缩地龟缩在媒体的角落,无人理睬;上市公司成为“舞弊”和“诈骗”的代名词时,股票也成了路边的烂白菜、臭冬瓜,五年大熊,外资一进来就得到了白捡一样的好价格。
  多么完美的布局啊!多么成功的战略啊!在这场兵不血刃的战役中,胡女士和《财经》是英勇的排头兵、是无敌的先遣队!
  我一直怀疑,凭借胡舒立女士《财经》之前泛善可陈的从业经历,如何足以使她刚刚切入陌生的证券行业,就能步骤鲜明、点穴掏心地完成让《财经》一举成名的五大杰作的呢?就从她被封为“中国财经记者第一人”来看,五十年四平八稳、明哲保身的中国新闻界,绝无可以给她如此精心策划指点的行家里手。赴美的三次学习,毕竟是没有实务历练的空头理论啊。唯一可以解释的恐怕是培养胡女士的美国方面,有资本市场阅历丰富的资深人士,对《财经》的工作给予了精心的规划。
  另一方面,对于基金黑幕、银广厦等问题的长期深入的调查,恐怕不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财经》能实现的,必须部署广泛复杂的证券人脉关系,设计科学先进的调查方案和手段,而此前一直游离于证券行当的胡女士,恐怕也是无能为力的。90年代中后期,确实已经有少数外资投行进入了中国,比如摩根士丹利1995年和建银合资成立了中金公司。难道是他们提供了帮助?民间私密调查对当时的中国企事业,仅仅是西方侦探电影里虚构的情节,但是对西方大公司,却是家常便饭。比如这次“达娃”之争,达能就使用了私家侦探来跟踪调查宗庆后,也算是给中国企业家上了一堂市场竞争残酷性的课程吧。
  《财经》1999年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设立《财经》奖学金,后来又创办北大财经新闻研究中心,胡舒立自任主任,接下来又与英国《金融时报》共同举办财经新闻国际培训项目。马不停蹄,风生水起。这种远大的战略眼光,肯定是初出茅庐的胡舒立不具备的。我要怀疑,《财经》的钱从那里来?2004年10月24日,《中国经济时报》刊登了记者单羽青写的一篇文章《胡舒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文中胡舒立说在《财经》1岁的时候,发行量才7000份,而且绝不搞有偿新闻、关系稿,编辑部的采访费用还充裕,怪!自负盈亏的杂志,发行区区7000份,常识推断,此时《财经》应该是捉襟见肘、朝不保夕的经济状态啊,但是不但“采访费用充裕”,而且能到北京大学设立奖学金!】
  本文来源:北斗深度智库(微信公众号bdsdzk)。北斗深度智库所发布文章均为智库原创及作者投稿,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此版权声明。
1
查看完整版本: 胡舒立vs郭文贵交锋全解析:黑吃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