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贪腐 - 2015/6/30 14:59:28
2015-06-30 10:41:01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司马平邦
从“减贫”到“扶贫”:中共的新信号 司马平邦
从1978年到2014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曾经使7亿多人脱贫,一项与联合国有关的新闻里说,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制定的“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目标”的国家--贫困人口的减少,曾经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无比正确性的最主要证据存在。
1978年,中国总人口约为9.6亿,若按上述描述,或粗略估计,可以说,当时在中国只有2亿多人的收入水平处在联合国的贫困标准以上,即每人每天收入1美元以上,而7亿多人口每天的收入都在1美元和以下。
有时候,话要看怎么听。
从1978年到2014年,中国又使7亿多人口的收入超过每天1美元,如此,自然可以证明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功绩无限,而若再回头看,在1979年之前,中国人均日收入在1美元和以下的人口至少有7亿,刚又可以证明当时中国人的贫富差距是非常之不明显;何况我们都知道,1979年之前的中国还处于全面计划经济时期,作为人基本生活需要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都由国家统管着,个人不用为此付出多少成本。
其实,即使在2014年,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在30多年间令中国贫困人口减少7个亿,这仍被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对全世界减贫的巨大贡献而重点传颂着,2009年4月世界银行发布《从贫困地区到贫困人群:中国扶贫议程的演进》报告就指出,中国的扶贫和发展的成就令人称羡;在过去25年里,中国减少绝对贫困的成就极为显著。从1981至2004年,人均日消费低于1美元的人口所占的比例从65%下降到了10%,5亿多人摆脱了贫困。
2013年4月17日,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发展指标》报告又明确提及,中国为全球减贫作出巨大贡献。
但,若你细心也会发现,这些口吻在今年这个6月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
6月中旬,习近平在贵州调研,媒体记录了他多处走访贵州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具体,18日,他专门召开了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等西南封疆大吏悉数与会,并各自做汇报发言。
之后,习在会上就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4个切实”:即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扶贫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切实加强基础组织,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此外,习在会上还说了一段可能令甚至是党内很多人都觉得敏感的话,“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主持的这个看似只是地区性的扶贫座谈会结束不几日,新华社连续发出数篇与以往宣传扶贫工作截然不同口吻的报道:
其一,《我国每天收入约1美元的贫困人口约有7000万》;
其二,《探访中国最穷困人口生活:人畜同住1年吃3次肉》;
其三,《“中国式扶贫”面临历史大考》;
其四,《扶贫调查:直面中国贫困角落》;
其五,《让有限资源更精准指向贫困群众》;
其六,《扶贫干部所见、所闻、所思、所惑是什么?》;
其七,《跑好脱贫冲刺期,打赢扶贫攻坚战》;
……
从上述文章中可以透露出,当下,新华社已经承担起更加全面、细致而且与往日导向非常不同的报道中国最贫困的这7017万贫困人口生活实状的报道、宣传任务,说是中国共产党突然在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在GDP早就坐在世界老二的位置上久矣的位子上之后,开始把“减贫”的调调变为“扶贫”调调,以自曝其丑亦不为过。
现在的曝光贫困,与之前的更注重报道减贫功绩,我看,也许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政策或进行下一步调整的重要信号。
其实,中国有7000多万每天收入1美元和以下的贫困人口,这样的事实这些年在媒体上从来就没有被隐瞒过,但不同的是,它,在之前被作为一个正在减少的数字,彰显30多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功绩,而今,这7000多万的贫困人口数字却被一次次强化,并被具体的新闻事件描述成减贫困难、贫困顽固,这是否也是证明“上面”(至少是媒体层面)正在客观反思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困惑呢?
是7000多万啊,人口数量超过法国、英国,而紧追德国,几乎相当于整个朝鲜半岛的人口总和。
30多年的中国改革开放,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市场经济,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30多年的主流语境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彻底拯救了全中国,是市场经济让中国的贫困人口在30多年间减掉了7个亿,但今天,无论是习近平在他给出的扶贫计划(4个切实)中,还是见诸媒体的有关中国最贫困地区和最贫困人口的生活现状的描述,给我的感觉都是,未来要使中国这最后的7017万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其实只是使个人每日收入超过1美元),市场,似乎不再作为惟一和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或者说,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已然达成另一种共识,即市场经济这30年来其实可能曾经强化了当下这7017万中国最贫困人口的贫困。
其实,贫与富,都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虽然我们不能肯定地说,是中国社会当下现实存在的严重的贫富悬殊直接造就了过去30多年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没有贫穷,也就没有富裕”的市场本质相信大多数中国人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这也即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力挺市场经济的主流经济学家对“共同富裕”看似不屑一顾,甚至恨之入骨的真正原因。
所以,这时再来看习近平在6月18日的地区性扶贫座谈会上提出的至2020年要使中国最后7017多万日均人收入1美元和以下的人群完全脱贫--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不市场不主流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现在还得重新祭起计划的方式,而习在他的“4个切实”中提到的“集中力量力大事”的计划,这项被中国共产党多年以来最引以为傲的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的优越性,说到底还是那两个词:中央和计划。
最近两个月以来,中国股市又历经了一次多年未有的所谓大牛市,股市总值急遽膨胀,而又经这几天的连续低潮,又有几万亿财富从中国股市悄悄流失,但在另一方面,若将这几万亿的财富中的几百亿引向中国的扶贫事业甚至都是不可能的,现在的中国人宁肯让自己的财富放在股市经历风险的剧痛,也不会绝望地让它们流向中国最后那7000多万贫困人口所在的“市场”而有去无回。
这时候,那7017万贫困人口尚可依靠的,我看也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追求共同富裕。
看得出,新华社的这一系列文章(以及以后的相类文章),以自曝改革开放之丑的方式,正在吹响中国向最后那7017万相当于一个法国的贫困人口攻坚的号角,我们既可以将此理解为一种执政党试图再一次占领道德制高点的高姿态,也可以理解为过去30多年执政党在忠实执行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改革开放政策之后,要切实为“共同富裕”寻找新的政策性原动力。
其实,若你最近能认真读过新华社此轮扶贫报道中重点描述的那些位于经济最不发达地区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的状况,也许会和我有同样的认知,即中国最后这7017万贫困人口,要在既有的市场为主导的经济状态中,完全靠市场的手段脱贫,已几乎不可能的--市场,于这些地方,作用了三四十年几乎无力回天,在那些中国最偏远难行的山区,最低的生产力文化素质,最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最软弱无力的社会治理能力,等等。
今年以来,从国务院系统传出的经济下行的“预防针”现在其实已经“扎”到人人免疫,而这时中共中央把尽快为这最后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减贫作为一为项极为重要的经济方针,这恐怕还会令原本就不被看好的宏观经济下行趋势增添更大的压力。
在新华社的报道里,用“多、广、深”3个字归纳中国的贫困人口现状:
其一,贫困人口数量多。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其中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超过500万人。
其二,贫困区域分布广。全国不仅有14个连片特困地区,除京津沪3个直辖市外,其余28个省级行政区都存在相当数量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群众。
其三,贫困程度依然深。全国还有20多万人用不上电,数千万农村家庭喝不上“干净水”,全国还有7.7万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不通客运班车,83.5万个自然村中,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自然村数33万个,占39.6%。贫困人口中因疾病导致贫困的比重超过40%,需要搬迁的贫困人口近1000万。
面对这7000多万顽固性的贫困状态,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到底还能不能拿得出能效的办法,在习近平所倡议的期限里使之彻底摆脱贫困?同时,我们还要认清,所谓贫困人口,其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定量,而不是变量,即在中国政府和党使一批批当下贫困中人口渐渐脱贫的同时,又会有大量的曾经非贫困人口再次返贫,这又使执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惯性使用的改革开放式思维经受一定程度的考验。
但说到底,中国当下的问题,即务必使这7017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一项上改变现状,也并不存在停止改革开放政策的选向,而是到底改革与开放向何处去的选项,通俗地说,这时候我们要反思,对改革开放本身,是否也要进行再度的改革开放?
其实,个人觉得,半个月前,关于重庆市长黄奇帆讲述的关于重庆的5个故事里的第3和第4个故事,即户籍制度改革促城乡统筹和地票制度资源优化配置,或者都可以为中国在未来5年内令这最后7000多万的贫困人品的人均每日收入达到1美元以上能提供切实有效的借鉴--当然,这也只是一种借鉴而已。
中国共产党,马上就要过它的94岁生日了,我觉得,在百岁之前的6年里,它能否在改变这7017万贫困人口命运的考试中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案,哪怕把相当于法国的贫困人口削减到相当于新加坡的人口,这样的考验,其难度并不亚于中共在过去30多年里让中国7亿多人口的日均收入增加到1美元和以上,这,既是关乎于习一代领导者的历史定位于历史功绩的大事情,更是关系到中共所领导的这个巨大国家能否进入到下一周期稳定和繁荣中的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