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朝鲜远程火炮准备开炮
原标题:远程火箭炮成朝鲜新“王牌”
朝鲜媒体近期集中报道称,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再次指导军队试射大口径多管火箭炮。在此前后,朝鲜陆续向其东部海域发射飞行物,每次均连续发射数枚。从飞行物弹道和发射数量分析,这是火箭炮发射的远程火箭弹。而令人惊讶的是,这种火箭弹的射程已达到200公里,远远超过传统火箭炮数十公里的射程。
长期以来,弹道导弹和火炮一直是朝鲜威慑韩国的重要手段,前者可以攻击韩国纵深目标,且难于拦截;后者虽然射程较近,但却可以从北方前沿阵地攻击首尔市区。近期频繁亮相的远程火箭炮,集合了这两种武器的特点——其既有近似于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能够覆盖韩国的纵深目标;又有相对低廉的造价,可以大量生产和使用。虽然火箭炮只是一种战术武器,但在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缘环境下,远程火箭炮却可能产生战略威慑作用,成为朝鲜手中的一张新“王牌”。
远程火箭炮获朝鲜青睐
现代火箭炮的大规模使用始于二战时期。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火箭炮射程逐步提升至数十公里,精度也逐渐改进。但总体而言,与同时代的火炮相比,火箭炮主要仍属于野战用途的“面杀伤”武器。不过,在特定情况下,火箭炮的作用也可以提升至战略层面。
例如,国际社会严格控制弹道导弹技术扩散,300公里以上射程的弹道导弹及火箭技术均在受控之列。因此,一些国家开始发展射程超过100公里的远程火箭炮。此类火箭炮的威力略小于短程弹道导弹战斗部,但射程已经足够满足中小国家相互对抗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导弹的制造技术相对复杂,价格高且数量有限,主要依靠高精度、大威力的战斗部对高价值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而火箭炮的发展则简单许多,研制火箭弹时,通常不必考虑成本高昂的制导部分。即使是新型的远程火箭弹,也只是加装简易制导装置。这使得远程火箭炮经得起大批装备和使用。
对于朝鲜而言,远程火箭炮的上述特点,正符合其需要。朝鲜虽然掌握了弹道导弹技术,但弹道导弹制造成本相对高昂。即使如传说的那样,朝鲜有数百枚短程弹道导弹,其也不足以覆盖韩国全境的所有重要目标,更不必说还要考虑美国在东亚的基地。此外,如果美韩加强导弹防御系统建设,朝鲜弹道导弹有可能会面临一定的被拦截概率。如果要达到原有的毁伤效果,朝鲜就要不得不投资制造比现有数量多得多的弹道导弹。这可能是朝鲜经济难以承受的。
而发展远程火箭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经济上,要达到同样的毁伤效果,经济上更为低廉;军事上,对首尔等大城市形成了致命威胁;在技术上,即使美韩能够用导弹防御系统拦截朝鲜的远程火箭弹,也是完全不划算的买卖——一枚火箭弹比一枚“爱国者”或“萨德”要便宜得多。而且,面对成百上千密集袭来的火箭弹,反导系统也很难充分发挥作用。
受苏系装备体系影响,朝鲜陆军一直都装备有大量火箭炮。在延坪岛炮击事件中,朝鲜军队正是靠着一个122毫米火箭炮连,在简易阵地上完成速射,就对延坪岛实现了火力覆盖。而当韩军根据雷达测量的位置进行反击时,朝鲜的火箭炮发射车早已撤离。如果将首尔和韩国纵深城市作为目标,朝鲜的远程火箭炮部队可以发挥同样的作用。
作为技术进步的结果,2015年10月,朝鲜在其阅兵式上公开了一种新型火箭炮。当时,美韩人士根据该火箭炮的外形推断,其口径可能达到300毫米,其射程约为170公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根据今年以来的试射数据,这种火箭炮的射程达到200公里——可以覆盖韩国绝大部分国土。
朝鲜新型火箭炮的威胁不仅来自其射程。根据朝中社公布的试射照片,这种300毫米火箭弹的弹首装有舵面,尾部也安装有尾翼,显示这种火箭弹具有一定的末端制导能力。只要加装简易制导装置,其制导精度显然都会大大高于普通火箭弹。此外,从阅兵式上看,新火箭炮的底盘还采用了新型卡车底盘,发动机功率更大,使该型火箭炮应当具有相当强的机动能力。这些改进意味着其对韩国的毁伤能力远远高于传统火箭炮,且反应速度和生存性更佳。
各种改进适用多样化任务
朝鲜对于远程火箭炮的改进,并不仅仅只限于精度、射程,还考虑到了其执行多样化任务的可能性。不久前,朝鲜媒体发布关于新型火箭炮试射的新闻时提到,朝鲜炮兵发射了“碎片地雷弹、钻地弹、散布弹”,试射的结果证明“混合高能源物质而提高威力的火箭弹战斗部的破坏杀伤力非常惊人”。
如果这条新闻报道是真实的,则其显示朝鲜已经为远程火箭炮的弹药研制了多种不同用途的战斗部。
对于朝鲜报道中提到的“混合高能源物质”战斗部,可能表明这种火箭的装药使用了新型炸药与金属粉混合的类型。这种混合装药威力巨大,常用于装填航空炸弹。通过金属粉的燃烧,其可以产生更高的超压和温度。
至于报道中的“碎片地雷弹”,可能是指反人员或车辆的地雷布撒器,主要是用来对付步兵和装甲集群的进攻。一般而言,在一枚大口径火箭弹内,可以装填数枚或数十枚地雷。火箭弹发射后,在抵达目标区上空后打开战斗部,抛撒反人员或装甲地雷,这可以短时间内布设较大的雷场,以迟滞敌方的进攻。
报道中所谓的“散布弹”,应该就是指反人员和车辆用的集束弹药。用通俗的说法,可称为“子母弹”。此外,报道中所说的“钻地弹”较为新颖,如果朝方火箭弹的战斗部可以用于精确打击工事“点目标”,那确实是难以想象的精度。朝方是如何实现制导的呢?一种说法认为,朝方可能是使用了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在火箭弹战斗部加装了卫星制导组件。当然,朝方也可能使用了复合制导模式,比如在火箭发射后采用惯性制导,末端则采用卫星制导校正。
总的来看,在信息技术、自动化水平、工业能力、财政实力等各方面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朝鲜有选择地发展了机动性、射程、精度和战斗部类型并重的新型大口径火箭炮,这可算是一种“田忌赛马”式的发展策略。外界经常认为朝鲜的宣传有一些难以理解的情绪化倾向,但从远程火箭炮的发展来看,最起码在装备发展的具体问题上,朝鲜不仅精于算计,而且懂得如何结合自己的条件去发展装备。
韩方视为重大威胁
“天下无敌的朝鲜炮兵部队大口径火箭炮也处于待发的状态,以使青瓦台顷刻间化为焦土”,“朝方一按键,它就会变成火海;朝方一打击,它就会烧成灰烬”,朝方部队已经做好了“暴风作战”和“闪电作战”的万全准备,“以便随时渗透南朝鲜作战地区,一口气攻占青瓦台等主要目标”。
从朝鲜的类似宣传可见,大口径火箭炮已经成为朝鲜对韩国实施威慑的重要筹码。对于韩国而言,这一问题也确实难以应对。
尽管韩国官方并未确认朝鲜300毫米火箭炮的具体数据参数,但有韩国军事专家指出,如果朝鲜新型火箭炮的射程达到200公里,并装载简易制导系统,则理论上说,朝鲜炮兵能够从“军事分界线”直接打到驻韩美军平泽基地以及韩国三军指挥中心所在地——鸡龙台。而且,由于火箭炮火力密集,美韩军队“不可能彻底防御”这种威胁。
前驻韩美军司令贝尔曾说过,美军驻韩总部之所以要从首尔向南搬迁至120公里外的平泽,就是为了避开朝鲜的远程火力。当时,这种“远程火力”主要是指身管式的大口径远程火炮。但现在,如果朝军300毫米火箭炮形成战斗力,等于让驻韩美军“重陷险境”。此外,射程延伸还带来另外一个优势——朝方可以将新型火箭炮藏在自己腹地的坚固发射阵地,依托洞库坑道和预设阵位,就可以封锁韩国的仁川等贸易“咽喉”。
此外,可能是最让美韩担忧的是,当前韩军尚无能够拦截大口径火箭炮的技术能力,即使是目前正在开发的韩国型反导系统和美军意图部署的“萨德”系统,也并不适用于对付火箭炮。而且,韩国型反导系统——所谓的“杀伤链”系统最快也要于2025年左右才能研制完成,届时朝鲜火箭炮很可能又升级出了新的版本。
由于韩国难以进行拦截,因此韩方很可能只有通过战术上的“先发制人”,才有可能消除这种威胁。也就是说,当朝鲜打算使用这种火箭炮时,韩军必须想方设法提早发现并摧毁朝鲜的发射阵地。通常而言,朝鲜炮兵部队开火前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和动作,凭借卫星、无人机等先进的侦察手段,美韩方面在理论上可以提前探测到相关征兆,并进行“预防性打击”。
不过,车载型火箭炮的最大优势恰恰是机动方便,发射迅速。朝军火箭炮很可能只是在发射前的几分钟才开出洞库,然后在洞库出口附近的阵地上迅速齐射全部火箭弹,再以最快速度撤回洞库之内,“打了就藏”。这一过程可能总计只有不到十分钟时间。因此,美韩的“预防性打击”恐怕只能是存在于理论上的选择。
总之,朝鲜远程火箭炮的出现,在战术层面对韩国构成了极大挑战,也确实增强了朝方对韩方的威慑能力。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朝方还会继续升级和展示其远程火箭炮,以强调其军事实力,加强其对韩国的威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