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唯公 - 2016/5/13 10:36:13
2016-05-13 09:42:04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赵磊
叫停42号文,不是对何新的认怂 赵 磊
(西南财经大学《财经科学》编辑部)
最近教育部下文,叫停了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之前下发的〔2016〕42号文件——众所周知,这个“42号文件”的要害,在于用行政权力继续边缘化马克思主义。 有趣的是,叫停事件发生在何新等人公开问责之后。若从前后的时间来看,叫停“42号文件”,与何新等人的公开问责有很强的相关性,似乎是学界的公开问责令教育部幡然醒悟也。然而在我看来,叫停“42号文件”,并不是对何新的认怂,而是对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的认怂。说的直白些,是对行政权力、政治权力的认怂。 如同主流经济学要依靠教育部的行政权力来边缘化马克思主义一样,马克思主义要占领意识形态阵地,除了理论本身的彻底性和说服力以外,同样离不开政治权力的支持。面对政治风向的微妙变化,在政治立场和权力生态悄然改变的语境下,教育部若还不认怂,那就真的是在倒行逆施了。 在我看来,教育部并不在意何新们的问责,他们怕的是何新问责背后所代表的政治权力的问责,甚至有可能是追责。这说明什么?说明“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里”,是多么的重要啊!这才是“认怂”的关键所在。 据我所知,类似“42号文件”这样的评刊活动已经进行了好几届,是教育部的一种常态化工作。因此,教育部的高层和具体办事机构未必是有意要和谁谁过不去,而纯粹是“习惯使然”。什么习惯?长期以来用行政权力和行政命令边缘化马克思主义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嘛! 我倒不是要为教育部的习惯辩护。我之所以强调“习惯”,是想让大家关注一个问题:习惯究竟是怎么形成的?王岐山说得好:“从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也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大意)。一样的道理:纯碎的学术自由并不存在,学术竞争背后总有政治立场的选边站队。在某种习惯的背后,总有某种政治逻辑或政治立场贯穿其中。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魏则西之死。魏则西事件引爆之后,主流媒体忙不迭地出来洗地:“不要因魏则西之死,影响了对医疗市场化的正面看法。医改要继续深化市场化、民营化改革”云云——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明明魏则西之死是“医疗市场化”失败的典型样本,至少是“医疗市场化”无能的典型样本。可是,有人就是死不认账,不仅拒绝反思,还要一条道走到黑。 这再次证明,“改革”看似一个中性词,其实并不是一个中性词。为什么?因为改革有着鲜明的方向性,而方向取决于立场。一个既有方向又有立场的词汇,怎么可能中性呢? 我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当某种学术理论已经荒谬到无法自圆其说的时候,为什么荒谬的理论凭借着行政权力仍然可以继续荒谬下去?这再次证明,“行政权力”是一个中性词,又不是一个中性词。为什么?因为权力的行使总有明确的逻辑,而逻辑的背后总有立场的选边站队。一个逻辑清晰且立场鲜明的词汇,怎么可能中性呢? 更多文章请进入赵磊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olei1957
free21e - 2016/5/15 16:43:52
教育部长不合格不知谁来负责拿下?好像没有人管得了他们——应该是有组阁权的总理负责吧!?
近来搞营改增,具测算给企业让利不小,可能要少收5000亿——那么这个巨大红利会给了谁呢?我看主要给了私企老板了——人家这些老板会不会对自己经营项目或服务价格就此降价呢?或者象征性地降价或给员工提高工资呢?我看悬!事实究竟如何,(按道理讲会像人家说的应该铁定降价——价内税改为价外税属于价格结构性调整,且又是减低税负——价格下降是必然的——官方应该有这个勇气告诉国人这个营改增的让利性,但終未见有此提及),至于涉及地方财政收入及中央财政收入的问题实际影响也是结构性的,因其分配不明朗有待进一步观察。总而言之,让利给企业是铁定的了,这就是人代会“亲”的地方所在。那么“疏”在哪儿,大家看吧!?至于劳苦大众会获多少益处或消费者获得什么廉价不得而知了。不知国务院的总理们亲谁疏谁了——教育部疏马克思主义不是事实吗?
是刮骨疗毒还是断臂自残,国人们看吧!
其实人家叫停又如何?龙煤集团有后续报道人家改正了吗?是不是不欠一分钱了??!
通钢事件意义广泛化才是工人阶级不被边缘的首选——让不尊重劳动者的人下台靠边站,才是中国无产阶级的的真正出路!希望我这个话没有说错!也希望帮我指出错误来!马克思主义边缘化,也就是实践中的劳动者边缘化的具体体现!因为马克思主义公然申明其是为无产阶级的服务的理论,且是有利于全人类的解放的科学发展观和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