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2001年播出的30集大制作电视剧《抗美援朝》,揭露了美帝国主义主宰世界、称霸全球的侵略本质,戳穿了它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地表明了新中国是不可战胜的。但是,这部电视剧却因为某些人为了“不在美国伤口上撒盐”,为了不“激怒美国人”,遭到了三次禁播,至今没有在一个电视台播出,被封杀了十多年。张宏良近日在文章中透露,有朋友发来消息称“中央电视台2000年拍摄完成的抗美援朝电视剧,剧组已接到通知,要求组织后期人员包括导演录音制片集中修改后,即将播出!”
至于是否播出或者何时播出,尚需观察。但近期北京电视台品牌栏目《档案》倾力制作推出的《伟大的抗美援朝》倒是给了人们一个很大的惊喜。终于首次打破了影视节目中不含“抗美援朝”的“潜规则”,“抗美援朝”终于开始解禁了。这是在发出什么信号呢?
专家盛赞《伟大的抗美援朝》 揭开尘封档案 还原历史真相
北京青年报16日讯 日前,由中宣部文艺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人民日报文艺部主办的“纪录片《伟大的抗美援朝》座谈会”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盛赞这部纪录片。
《伟大的抗美援朝》是北京电视台品牌栏目《档案》倾力制作推出的一部系列纪录片作品。该片以《抉择》、《较量》、《英雄》、《后盾》、《复兴》、《和平》为单集主题,全方位地回望那段中国军民浴血疆场,中华民族奋发激昂的岁月。节目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和广泛好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同志在发言中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相关的研究热度不减,这是历史必然。尤其是在当下社会,各种观点纷纷杂杂,《伟大的抗美援朝》这样作品的推出,就显得格外必要和可贵。
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副局长薛庆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五编研部副主任陈理等专家都谈道,《伟大的抗美援朝》这部作品,在“揭开尘封档案,还原历史真相”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更做到了“政治性、历史性和观赏性的完美结合”。
BTV《伟大的抗美援朝》六集(高清在线)全收录:
BTV《伟大的抗美援朝》获赞 被称上乘之作
网易娱乐4月16日报道 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新近推出的六集系列节目《伟大的抗美援朝》,是一部成功驾驭重大历史题材的上乘之作。它运用多种电视手段,充分挖掘利用珍贵的文献档案史料和影视资料,真实还原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把观众带回到60多年前那个史诗般如火如荼的英雄年代,看了之后让人荡气回肠、血脉偾张,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文化多元的今天,作为一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大历史题材电视记录片,能拍得如此感人,确实可喜可贺,值得好好研讨总结和推介。这部片子之所以能产生这样强烈的震撼力,获得观众广泛认同,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抓住并回答了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三个核心问题。
一、从最高统帅部决策的高度,比较好地回答了新中国为什么要出兵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这个重大问题。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当务之急是尽快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并继续肃清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巩固新生人民政权;而我们所面对的敌人,已俨然是世界上头号经济大国和军事强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海空军,而且手里还握有原子弹,可以动辄进行核威慑和核讹诈,国内生产总值也10倍于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出兵抗美援朝,确是一个不那么容易作出的抉择。对于这场战争究意应不应该打、能不能打、值不值得打,不仅当时有不同声音,即便60多年后的今天,也总有人质疑这场战争的正义性、正当性和正确性。倘若这个问题回答不好,纵然有再生动丰富的故事和细节,恐怕也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导向。
《伟大的抗美援朝》对这个问题没有回避,在第一集《抉择》中运用多种电视手段,特别是充分挖掘利用珍贵的权威的文献档案资料,将抗美援朝战争的缘起以及党中央、毛泽东艰难抉择过程的来龙去脉,刻画得层次分明、十分清晰可信。特别是毛泽东一天之内关于“同意出兵”和“暂不出兵”两份内容迥异的电报,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它客观真实地告诉观众,这场战争的确不是我们想打的,是美国把战火烧到我们家门口逼得我们不得不打的。观众从中既能感受到党中央、毛泽东当年抉择的艰难,又不能不为党中央、毛泽东在重大历史关头,泰山压顶不变色,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敢决策的非凡气魄和胆略所深深折服。实践已经证明,这个艰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新中国为什么能赢得这么长一段时间心无旁骛地进行经济建设,并一直发展到今天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无疑与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所创造的和平建设环境是分不开的。
二、聚焦于广大志愿军将士,比较好地回答了在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志愿军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当时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外界也普遍不怎么看好只有步兵和少量炮兵,几乎没有空军支援的志愿军。而我们的对手美国却尽遣除原子弹之外的几乎所有新式武器,动用了包括1/3的陆军、1/5的空军和大部分海军来与志愿军对抗。但为什么战争胜负的天平并未向美军和“联合国军”倾斜,反倒是志愿军成为最后胜利者呢?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结果,再一次证明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不在武器,而在人。
这个大写的人,就是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广大志愿军将士。尽管他们武器装备处于劣势,各方面条件也很差,刚入朝时许多志愿军战士甚至来不及更换冬装,穿着单衣单鞋就奔赴冰天雪地的战场,由于敌机封锁,后勤难于保障,还时常缺粮断饮,但他们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知道是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因此能始终一往无前、英勇善战、视死如归、百折不挠,表现出敢于压倒一切敌人和困难的英雄气概。
这一点,与美军及其拼凑的“联合国军”形成了鲜明对照。他们的士兵始终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跑到如此遥远而又陌生的东方国度来打这样一场看不到希望的战争。据朝鲜战争期间先后担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联合国军”司令的李奇微回忆:他的士兵,永远都在提着两个问题,一是“我们为什么会在这儿”,二是“我们打这场仗,又是为了什么”?对于这两个问题,他们的上级没法答复,李奇微也无言以对。对于一支连为什么而战都不知道的军队来说,其失败命运恐怕在所难逃。
从片中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我们的志愿军将士知道自己是为正义而战,为保家卫国而战,没有任何敌人和困难能把他们吓倒。他们或是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挑战人类的极限;或是把炒面跟雪和成“什锦饭团”,以苦为乐;或是在山头被削平的情况下,仍坚守阵地,决不后退一步;或是义无反顾地用身体去堵敌人枪眼,强忍着烈火烧身也不暴露目标。他们用智慧、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以弱胜强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据统计,从1950年10月至1953年8月,志愿军荣立三等功以上的个人有30多万名,荣立集体三等功以上的群体有5900多个,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烈士有18万多名。毛岸英、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矢志奋斗。
三、挖掘了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比较好地再现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民心向背,历来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毛泽东曾深刻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祖国人民是志愿军最强大的后盾和最可靠的后方,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再一次彰显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这部片子把相当一部分镜头,从战场移到后方,浓墨重彩地再现了抗美援朝运动中全国人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一幕幕动人情景。这当中,既有男女老少齐动员、家家户户忙炒面的群众运动,包括共和国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也挥锹参加了进来;也有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面,当时主动报名参军的青年人数超过了千万,共有297万名青年光荣参军奔赴朝鲜战场;还有全国上下广泛开展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到1952年5月,全国人民共捐款5.565亿元,可以购买战斗机达3710架,它们中有“常香玉号”、 “新疆教育号”、“青海佛教号”、 “石油工人号”、“棉农号”、“华侨号”等等;以及广大工人、农民和各界人士广泛开展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抗美援朝前线。所有这些生动场景,今天看了依然让人心头发热,感动不已。祖国和人民的支持,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
总之,这部片子首先抓住并回答好了这三个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重大问题,整部片子也就如同有了纲,有了魂,有了“压舱石”,再辅之以生动感人的故事和细节,自然就能既吸引观众,又导向正确,传播出正能量。这方面的成功探索,为今后如何驾驭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
(作者陈理,单位:中央文献研究室五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