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唯公 - 2014/3/12 18:01:03
2014-03-12 17:07:15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姚冬琴
原标题: 国资委副主任: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一股脑儿推进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
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有节奏,不是一股脑儿推进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姚冬琴 | 两会现场报道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这场戏如何唱好有待各方努力。
3月5日,在回答《中国经济周刊》关于“是否愿意参股如中石化、中石油这样的大型国企”时,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你抓一头鲸扔到锅里,叫我撒一把盐巴下去,我没有那么多钱买盐巴啊。”曹德旺坦言,“它的本钱太大,我的太小。比如说它增资,动辄增资1000亿,我能占多少股份呢?我没有钱,我也不敢。”
当听闻记者转述曹德旺“不敢”参股中石化的表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国企和民企之间沟通不够,信息不对称。
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不存在国企、民企“谁主谁辅”呢?
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就带来了一份《关于以民企为主导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提案》。郭广昌建议,为更快、更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议应逐步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在竞争性领域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建议国家明确民营资本在经营中占据主导地位,让民资充分发挥市场化的管理手段,改变部分国企低效的经营决策和人员管理方式。
混合所有制改革到底怎样推进?哪些领域先推进?国资委正在研究、完善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两会现场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
《中国经济周刊》:有人认为,国有经济、国有资本已经退到不能再退的地步。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资退,民资进”吗?
黄淑和:我觉得不应该这么说。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资产布局结构的调整,是企业国有资产的重组整合,是利用民间资本来发展国有资本的一个机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在于,一是用少量的国有资本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来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多种资本形成优势,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国企引入战略投资者,形成好的组织框架,完善治理结构,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运行机制。将来国有企业的发展,必须走市场化、国际化之路,否则没有出路。
《中国经济周刊》:央企母公司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进展缓慢,如何破题?
黄淑和:如何破题,首先有一个前提,哪些领域需要国家控制,这些(需要国家控制的)领域不可能完全放开。控制的方式有三种:第一是国有独资,但现在来看,会实行国有独资的企业是极少的;第二是绝对控股;第三是相对控股。
下一步,我们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思路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主要采取以下四种形式:其一,涉及国家安全的少数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可以采用国有独资形式。其二,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绝对控股。其三,涉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的重要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相对控股。其四,国有资本不需要控制并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国有企业,可采取国有参股形式或者全部退出。
《中国经济周刊》: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资占多少比例如何确定?
黄淑和:具体每一个企业,国资股权比例到底是多少,首先要考虑该企业在国家战略中处在什么位置,国家对它要不要控制,控制到什么程度;第二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包括机制需要、资金需要,来确定股权比例。
在具体实施中,要分类进行研究,分类提出改革措施,绝对不能搞“一刀切”,要实行“一企一策”。
《中国经济周刊》:这个“策”由企业提出吗?
黄淑和: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定了以后,企业自己提出来,什么样的股权结构比较好。但作为出资人,国务院国资委要考虑国家的需要,这个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由此提出国资占多少股权更合理。
曾经有几个国企一把手就此事来问我。我总的想法是,所占股权尽可能地降低下去,只要相对控股就可以了。为什么呢?我的想法是,国资降低股权比例,就是为了引入更多有信用、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目的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们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方案还要上报,现在总的原则就是,有一些明确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往前推。容易干的先干。
《中国经济周刊》:哪些领域会率先放开?
黄淑和:电力、电信、石油、石化、铁路,都可以放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些领域,国家下一步可能要进一步放开,包括资源开发。
《中国经济周刊》: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有哪些难点?
黄淑和:坦率地说,国企改革需要配套改革,但我们现在感觉,配套改革还是非常迟缓。比如说“三项制度(即劳动、人事、分配)改革”,是最基础的改革,但现在国有企业好多都面临改不下去。同样产品、同等条件,民营企业千把人就能干,国企要好几千人才能干,这些富余的人,为了社会稳定,国企往往又很难把他们裁掉。“三项制度改革”都做不到,其他改革怎么深化?还有,国有企业历史包袱太重,还有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再比如,新三会(股东会、 董事会 、监事会)与老三会(党委会、职代会、工会)的关系怎么处理?西方国家国企不存在这些问题,中国国企就存在。
《中国经济周刊》:有政协委员提出,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模式,您怎么看?
黄淑和:那不一定。要根据国家需要,需要国家绝对控制的领域,国有资本绝对不会放开控制权。有一些充分竞争领域,民资可以干的,留给他们更大的空间。有些领域,出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即便不挣钱,国企也得干,但民资绝对不干。放开领域要有节奏地放,不是一股脑儿全放。
将来,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国资和民资可以携起手来,共同向海外发展。
国企、民企老总对话“混合所有制改革”
曹德旺:
参股国企,我没有钱,我也不敢
《中国经济周刊》:在当前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让您参股国有企业,比如中石化、中石油,您会愿意吗?
曹德旺:我没有钱,我也不敢。它的本钱太大,我的太小。它说增资,比如动辄增资100亿,我能占多少股份呢?你抓一头鲸扔到锅里,叫我撒一把盐巴,我没有那么多钱买盐巴啊。”
傅成玉:
你热情不高,是因为咱们沟通不够,我本身也有缺点
《中国经济周刊》:当前民企对走混合所有制道路热情不高,您认为是什么原因?
傅成玉:第一,国企和民企之间沟通不够,信息不对称,民企往往认为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第二,国企本身的确有其缺点。没有缺点为什么要改革呢?改的目的就是把它的劣势去掉,把市场机制、把民营企业好的机制学过来。
《中国经济周刊》: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提出,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实行“一企一策”。这个“策”是由企业自己提出吗?
傅成玉:肯定嘛,企业不提,谁能替你提啊,谁懂你企业啊,只有企业自己提。
《中国经济周刊》:中石化已经提出自己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之“策”了吗?
傅成玉:对。企业的发展阶段、现状不一样,宏观政策上可以统一,但微观上不可以。
《中国经济周刊》:此前,中国石油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中,民营资本“打包”参股,您对此有何看法?
傅成玉:为什么要打包,因为它(民营资本)体量太小了,(重大项目)一投几千亿,你投一亿、两亿,不可能每个都分别去谈哪。这是一个好方法。
天下唯公 - 2014/3/12 18:03:11
蒋理 2014-03-12 17:34:21
坑要慢慢的挖,等挖好了,推你下去却很神速。傻x们等着瞧吧!
回复 支持[13] 反对[0]
zxmy - 2014/3/12 19:08:46
中国老百姓就好像是屠宰场的
又要对国企动手了,请领导大人们懂得国企与私企的区别!
1、国企存在是为担负社会责任;私企存在是为资本利益最大化。
2、国企利润可以不高,但养活的人却不能少,上交的利税不能少;私企养活的人可以不多,但利润绝对不能少,应纳税费可偷漏少。
3、国企工作可以轻松一些,压力不能太大,避免导致职工患抑郁孤独症和精神病,甚至杀人和自杀;私企工作绝不能轻松,压力必须大,至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并不重要,即使十几人连续跳楼也无所谓。
4、国企利润可以少一些,但文化活动绝对不能少;私企一切为利润让路,文化活动也是为获得利润作秀。
5、职工幸福社会稳定是国企的梦想;资本利润最大化是私企的目标。
6、国企的慈善是大家的爱;私企的慈善是老板的买卖(用慈善换名誉换资本做广告)。
7、国企职工活着有希望有奔头;私企员工要做好终生为奴的准备。
8、国企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国家民族,可获得各种荣誉,甚至是终身荣誉;私企员工最多能得些红包,得些荣誉也是为了自己,并无价值。
9、国企领导做的不对你可以和他拍桌子;私企领导永远是对的不服从就走人。
10、国企领导想开除人不行,因为企业里有人家和父母的贡献及财产;私企开除一个人不需要理由,因为企业是老板的与你无关,他说了算。
11、任何人努力都可能成为国企老总;不是老板的后代难成私企掌门。
12、国企职工能参与企业管理;私企员工就是干活的机器。
13、国企重职工文化道德技术素质;私企重员工的付出和从中获得的效益。
14、国企领导多吃多占是腐败;私企领导如何腐败是应该。
15、国企能干久,优企干不够;私企难干长,不炒也跳槽。
16、国企环保是责任;私企挣钱是第一。
17、国企腐败能治理;私企腐败是合理。
18、国企有文化魅力;私企缺乏吸引力。
19、国企有保障支持;私企易倒闭关门。
20、国企可以成为家;私企永远是人家。
杨安福语录:如果下级给解决问题,谁会越级上访?吃饱了撑的?我被狗咬了,去找主人,主人却让我去找狗,说谁咬的找谁去。真是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