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
首页
»
共同富裕
»
仙毛山
»
黃大仙的仙風來自廣東西樵山
转播台 - 2017/2/11 21:44:26
時間:
2017-01-20 12:05:56
來源:
大公網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廣東南海西樵山雲霧繚繞,仙風道雲。網絡圖片
转播台 - 2017/2/11 21:46:05
回复
1楼
转播台
的帖子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黃大仙寺香火鼎盛 網絡圖片
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建於1945年,是香港最著名的佛道合一的廟宇之一。傳說黃大仙又名赤松仙子,以行醫濟世為懷而廣為人知。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的神靈,其籤文十分靈驗。
據晉代葛洪《神仙傳》記載,晉代道士黃初平,道教名仙,浙江金華人。十五歲去野外牧羊,有道士見他本性純善,為人良謹,便帶他到金華山石室,松蔭下修學道法,遂成神仙。後易姓赤初平,改字為赤松子。
現今金華北山曾於晉代建有赤松觀,規模宏偉,「為江南道觀之冠」,為舊時東南地區所普遍崇拜信仰,隨着華僑的外出謀生,黃大仙信仰逐漸傳至嶺南及海外。
1915年,道侶梁仁庵、梁鈞轉父子,從廣東西樵山普廣祖壇奉接赤松仙子寶像來港,在灣仔供奉。1921年,梁氏經仙人指點,選擇了九龍獅子山下的龍翔道建祠嗇色園。經年累月,屢傳黃大仙有求必應,籤文尤為靈驗。在香煙瀰漫下,善信頂膜禮拜,祈求福至。故信眾漸多,香火日漸鼎盛,成為港九著名廟宇之一。
嗇有少費節儉吝惜之意,色則解為所好之物、有欲之類。故嗇色有愛精神、致虛靜、省思慮、清寡欲、修真道、正己身、醒世界、驚社會之涵義。
黃大仙初駕臨香港,非任人隨意參神,唯善信要求入廟參拜者日眾甚殷,於是園方確定開放時間,並將香火收入,撥充善舉,贈醫施藥,經年未停。至1956年9月25日,由黃大仙管委會正總理黃允畋,將廟宇收入,正式交由東華三院接管。
黃大仙祠經歷過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洗禮,盟軍飛機多次地地毯式轟炸,唯祠內一草一木均安然無恙,殊堪稱奇。
黃大仙祠建築雄偉,金碧輝煌,極盡中國古典廟宇之特色。廟宇佔地18,000多平方米,除主殿大雄寶殿外,還有三聖堂、從心苑等。大雄寶殿輝煌宏偉,雕刻精細,莊嚴肅穆。其中以牌坊建築最具特色,充分表現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特色,尤其是嶺南建築文化特色。
转播台 - 2017/2/11 21:48:55
回复
2楼
转播台
的帖子
[p=30, null, left]
黃大仙祠內的九龍壁,完全仿照北京九龍壁而建,石刻九龍,戲珠於波濤雲霧之中,蟠踞於花苑之上,栩栩如生。石壁背後刻有由已故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獻寫的「九龍壁」三字及題詩一首,更增添黃大祠的中國神韻。
[/p][p=30, null, left]
黃大仙的信仰與祭祀,絕非單一宗教行為,更是參拜者與香港宗教社區文化的合成,突顯中國釋儒道三教合一的祭拜傳統。祠中盂香亭供奉燃燈聖佛,大殿及三聖堂供奉觀音菩薩呂祖先師及關帝聖君。麟閣供奉孔子及其弟子。祠內建築印合中國建築傳統的五行說,加上祠旁設置的解籤檔及香燭攤檔,在在反映出中國命理及生死觀傳統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延展香港最明顯的表現形式。
[/p]
1
查看完整版本:
黃大仙的仙風來自廣東西樵山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3.6.711 2001-2025
Comsenz Inc.